「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幫忙幹活

平榜七組一戶貧困戶老人家的豬賣不出去,我就組織村幹部上門幫助殺豬賣豬;麻慄山四組的一戶貧困戶缺少勞動力,不重視小孩的教育,就上門做他的思想工作,說服他重視小孩的學習,讓小孩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並輔導小孩學習。同時,私人還為其年邁的老母親購買了新床和棉被。  駐村以來,我堅持把群眾扶貧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一是宣傳好扶貧惠農政策。在走訪群眾的過程中將中央、省委、州委和縣委的重大扶貧政策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宣傳易地移民搬遷、危房改造及「三改」、醫療扶貧、教育精準扶貧、就業培訓、「先建後補」等惠農政策,讓黨的政策深入群眾家中;積極完成縣鄉分配的結對幫扶工作任務,掌握結對幫扶貧困戶家中的具體情況,及時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好貧困戶家中的具體困難,做到真幫實扶。

幹農活

石橋村原來沒有文體活動中心,我主動回到單位貴州民族大學籌集11萬元資金修建石橋村文體活動中心1000多平方米,捐贈村級小學籃球、足球、桌球拍等3000多元的健身器材。為了助力石橋村產業發展,我還積極對接貴州民族大學各個部門,幫助石橋村解決石橋村精品水果和林下烏雞的銷售困難。   2019年1月10日,我在走訪貧困戶時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導致左足粉碎性骨折,經過兩次手術之後仍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因為我深知,雖然石橋村已脫貧出列,果園和林下養雞產業也慢慢有了起色,我們仍需要接續奮鬥,讓石橋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梁珍情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侗寨路通了 群眾心齊了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駐村...
    「誒呦,黃老師,這路修好了,我們做活路方便了好多,真是太感謝了!」走在鎮遠縣報京村報友溝的生產便道上,老百姓跟我聊得很開心。  我叫黃介武。2018年3月16日,我到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我的第二個「戰場」丨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
    在部隊,我奉獻青春保家衛國;退役後,我將一腔熱血灑在了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叫郭油志,2018年3月,我受組織委派,奔赴鎮遠縣報京鄉貴灑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初到貴灑村,映入眼帘的是崎嶇的山路,是滿山的荒蕪,是臭氣燻天汙水橫流,是垃圾成堆,是破爛的房屋。在深入走訪了解貴灑村的基本情況後,我越來越覺得,第一書記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謂,而是一種厚重的責任。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創造幸福生活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潘明興
    我叫潘明興,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今年46歲。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我覺得長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後,我發現村裡修建起了產業道,可以直接開車到達,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看到了創業機會。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創造幸福生活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潘明興
    我叫潘明興,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村民,今年46歲。  我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隨著年齡增大,我覺得長期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回家後,我發現村裡修建起了產業道,可以直接開車到達,非常方便。也正因此,我看到了創業機會。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因為我明白在大學讀書需要昂貴的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年至少需要10000元左右,這對於一個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是承受不起的!  當認識到這些現實困難自後,我內心雖有不甘,但想到年紀尚小還需上學的弟弟和家裡修建房屋也需要資金的問題,我感到十分無奈和無助,產生了放棄上大學的念頭,認為自己當前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外出務工掙錢養家。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王文杰與村幹在雨中討論綿綿細雨卷著刺骨的寒風滴在我的臉頰,吹打著我單薄的身軀,讓我頓感一陣涼意。初來乍到,這樣一份「見面禮」著實讓我肅然起敬,脫貧攻堅一刻等不起、一天耗不起,我與村兩委寒暄後,就和村幹走訪串寨、入戶了解當地村情民情。
  • 「我的扶貧故事」鐫刻在侗寨上的「一諾千金」丨鎮遠縣報京鄉報京...
    我叫邰光水,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貴州黔東南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黨支部書記。報京村是鎮遠縣的深度貧困村,全村轄有9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現有917戶2787人,侗族人口佔90.52%,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18戶1713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天際碧空如洗,山腳下溪水淙淙,當地村民大多沿著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工作人員。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踏石留印 抓鐵有痕丨鎮遠縣羊坪鎮興隆村駐村工作...
    我叫劉喆,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衛生監督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羊坪鎮興隆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興隆村是「邊卡角」村,有8個村民小組,全村有294戶1177人,有貧困戶70戶246人。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天際碧空如洗,山腳下溪水淙淙,當地村民大多沿著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工作人員。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村第一...
    我叫黎家瑜,是貴州省殘疾人聯合會辦公室調研員。2019年6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記得剛到大嶺村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展幫扶工作,只是開展簡單地走訪入戶,了解不到群眾內心真實所想。
  • 北投扶貧故事④ | 沿海高速分公司4任駐村第一書記接續奮鬥的那些事
    他們前赴後繼、堅守初心,接續奮鬥……﹀﹀﹀「錙銖必較」將百豪村精準扶貧落到實處「要想真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深入調查研究以熟悉村情民情是基礎。」2013年初,來到革命老區河池市東蘭縣百豪村(集團公司對口幫扶點)這片紅色土地一年後,蘇和家在日記本上認真地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句話成為了後來分公司選派的每一任扶貧第一書記的工作信條。2013年5月份,東蘭鎮啟動「清潔鄉村」活動,工作推進困難。村民韋光說到:「蘇書記,不是我不配合。活動要搞,但前門後院都是石山,我們能把垃圾扔哪兒去呢?」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日日新 日子越過越好丨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
    我叫周天福,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金龍組,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廣電專業。然而過去我的家庭狀況真是不堪回首,年邁多病的父親經常入院,每月單單是醫藥費就需要好幾百,我和姐姐常常因為交不上學費發愁,生活重擔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2014年,我家因病和因學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開始,我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
  • 「我的脫貧故事」家鄉日日新 日子越過越好丨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
    我叫周天福,來自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屯上村金龍組,現在就讀於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廣電專業。然而過去我的家庭狀況真是不堪回首,年邁多病的父親經常入院,每月單單是醫藥費就需要好幾百,我和姐姐常常因為交不上學費發愁,生活重擔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2014年,我家因病和因學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從那時開始,我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   第一天到村裡報到,我就和另外2個隊員、村兩委幹部一起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情。經過近一個月的連續走訪,我基本掌握了貧困戶家庭情況,發現大部分貧困家庭因學致貧或因個人文化水平較低而導致收入來源低。如何讓「知識改變命運」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成了我的頭等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知心大姐」丨鎮遠縣羊場鎮凱言村駐村...
    我叫田達群,是鎮遠縣婦女聯合會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羊場鎮凱言村任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展工作近三年,由於我用心用情的幫扶,群眾親切地稱呼我為「知心大姐」。   駐村以來,我先後爭取項目資金15萬元修建老官坳組至打河榜、寨上、坪頭等四個組產業道2.65公裡,幫助完成通組公路建設8.9公裡,新增人飲工程供水2處,13個村民 432戶1550人吃上自來水,實施危房改造56戶,透風漏雨整治26戶,硬化庭院和進戶路2.2萬平方米,安裝路燈252盞……成為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