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幫忙幹活
平榜七組一戶貧困戶老人家的豬賣不出去,我就組織村幹部上門幫助殺豬賣豬;麻慄山四組的一戶貧困戶缺少勞動力,不重視小孩的教育,就上門做他的思想工作,說服他重視小孩的學習,讓小孩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並輔導小孩學習。同時,私人還為其年邁的老母親購買了新床和棉被。 駐村以來,我堅持把群眾扶貧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一是宣傳好扶貧惠農政策。在走訪群眾的過程中將中央、省委、州委和縣委的重大扶貧政策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宣傳易地移民搬遷、危房改造及「三改」、醫療扶貧、教育精準扶貧、就業培訓、「先建後補」等惠農政策,讓黨的政策深入群眾家中;積極完成縣鄉分配的結對幫扶工作任務,掌握結對幫扶貧困戶家中的具體情況,及時落實好各項扶貧政策措施,協調解決好貧困戶家中的具體困難,做到真幫實扶。
幹農活
石橋村原來沒有文體活動中心,我主動回到單位貴州民族大學籌集11萬元資金修建石橋村文體活動中心1000多平方米,捐贈村級小學籃球、足球、桌球拍等3000多元的健身器材。為了助力石橋村產業發展,我還積極對接貴州民族大學各個部門,幫助石橋村解決石橋村精品水果和林下烏雞的銷售困難。 2019年1月10日,我在走訪貧困戶時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導致左足粉碎性骨折,經過兩次手術之後仍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因為我深知,雖然石橋村已脫貧出列,果園和林下養雞產業也慢慢有了起色,我們仍需要接續奮鬥,讓石橋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梁珍情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