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邰光水,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貴州黔東南鎮遠縣報京鄉報京村黨支部書記。
報京村是鎮遠縣的深度貧困村,全村轄有9個自然寨10個村民小組,現有917戶2787人,侗族人口佔90.52%,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18戶1713人。2018年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 報京村人多地少,村裡沒有任何產業,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留下的老弱病殘群眾文化程度低、脫貧意願不強,山高坡陡,土地撂荒嚴重……這是我初任村支書時報京村的現狀。 「支部強,才能說得通、帶得動鄉親們。」我始終把黨建放在第一位。在看到報京村原村委會辦公面積狹小,群眾辦事很不方便時,我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協商,爭取項目資金,在全鄉6個村中率先建成了400餘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並完善了農家書屋、黨員活動室、黨群服務中心等各類功能室的設置,進一步加強陣地建設。
在鎮岑公路石橋路段維修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讓撂荒地儘快中上莊稼,我主動與幫扶部門對接,爭取資金幫助,為減少佔用群眾土地,反覆地為修路踩點。在我的帶領下,短短2年多就完成3條通組路硬化8.4公裡,修建生產便道4.8公裡。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我們才能看到脫貧致富的希望。」這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何發揮好本地的特色,利用好當前的資源,我也一直在思考、探索。 報京「三月三」作為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報京村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張名片。我想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讓報京「三月三」不僅僅作為侗族同胞歡慶的日子、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日子,更要成為報京村發展鄉村旅遊推廣的日子、成為老百姓獲得實際收益的日子。
給報京村村民發放鴨苗
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通過協調項目資金規劃建設鄉村旅遊民宿樣板間20餘間,同時帶領報京村民成立了鎮遠縣北侗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在成立第一年的報京「三月三」活動中實現盈利1.4萬元。現在我們村還建起了魚塘,準備將稻田養魚項目逐步擴大,帶領更多群眾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這幾年村裡的變化可大了,房子漂亮、組組通路、戶戶通路、路路亮燈、乾乾淨淨……」外出務工回來的村民邰水寶興奮地說道。 「要一諾千金,讓我們報京村的貧困群眾真正的走出貧困,走向富裕。」這是我在2018年元旦節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上許下的鏗鏘承諾,而我也一直在用責任與擔當,把許下的諾言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走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