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範瓊暉,於2016年8月到鎮遠縣青溪鎮柏楊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我見證了這個村的成長和蛻變,通道變寬了、路燈點亮了、產業活起來了,老百姓的日子有盼頭了。
村裡的變化是從道路、房屋、路燈開始的。
村民楊代清原居住在他爺爺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木房裡,2018年的時候已不能居住。在危房改造政策的補助和支持下,楊代清從柳州務工回家後,修建起了現在漂亮的二層平房裡。楊代清是殘疾人,但自立自強,如今獨自外出務工,加上每月領到的低保金和村裡的入股分紅資金,每個月生活過得很是不錯。
「感謝黨和政府的幫助。」這是貧困戶劉玉凱戶常說的話。家住大土組的劉玉凱,幾年前離婚後帶著兩個兒子與老父親生活,因為精神障礙,不能出去務工、務農,兩個兒子倒也懂事。因為居住條件差,2018年11月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離鎮遠縣城不遠的兩路口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告別了山高路窄破舊的老屋。
「謝謝你呀,謝謝你們常來關心我。」每次我離開張玉蓮家,她常對我這樣說。張玉蓮戶是我2018年從其他幫扶幹部手上接過來的,其兒子劉玉銀想找工作,我就給他推薦就業崗位。劉玉銀上班以後,每個月都往家裡寄錢。現在,他們房屋整修得很有特色。
每個端午、中秋等團圓的日子,每個披星戴月返回單位的晚上,百家燈火,照亮村路,我的心裡滿滿是幸福感和獲得感,多少個和我一樣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戰友們,都是美麗中國夢的創造者和見證者。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編輯 張婷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