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曾經有人說,時光會告訴你的,但時光什麼也沒說,一切的答案都要自己去尋找。路在腳下,也只有親自走過才能體會人生的意義。 我叫唐金燕,也是別人口中的「小唐妹」。2018年8月大學畢業後,我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服務於黔東南州鎮遠縣湧溪鄉。
我覺得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父母的支持,當我把自己想參加西部計劃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原本以為他們會反對,可令我詫異的是,他們就對我說了一句「只要是你認為這樣是快樂的,那就去做」,這更加讓我有了前行的動力。 在湧溪鄉,我主要負責協助做好危改工作。通過到鎮遠縣新農辦培訓學習、鄉領導以及同事的幫助下,我對於危房改造、透風漏雨、三改等政策有了深入的認識。
要想實現精準施策,只有走近群眾身邊。為此,我通過走訪入戶的方式了解群眾的基本情況,對房屋破損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和拍攝工作,收集整理農戶危改房申請表、家庭所有成員戶口簿複印件、一卡通複印件、審批表、第三方危房改造等級鑑定表、住房建設施工協議書、竣工驗收材料等材料,回到單位加班加點學習危改系統,反覆核對查實建立一戶一袋,讓危改工作有條不絮,井井有條。2019年3月,我被派到芽溪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工作,與湧溪鄉幹部一起進行走訪入戶,推選並選舉了居民代表、樓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成立了湧溪鄉新城社區。 湧溪鄉新城社區是鎮遠縣易地移民搬遷點之一,讓113戶593人在「搬得出」的基礎上實現「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目標,為此我緊緊圍繞社區黨建、治理、保障、勞動就業、文化活動建設下功夫,紮實深入地開展各項工作。
我和鄉政府幹部大量調查走訪、徵求民意的基礎上,制定並通過了居規公約,定期對社區消防設備設施、樓道衛生進行檢查和記錄,通過張貼安全宣傳單和利用微信群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安全宣傳,營造一個和諧美麗的社區。社區設立了「四點半」學校,我協助兒童中心的老師輔導學生課後作業,在工作閒暇時給小朋友們開設勤儉節約小課堂、籃球小課堂等,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同時,輔助縣人社局、就業局、縣團委工作人員開展了包括家政、刺繡、育嬰、養老護理、抖音等技能培訓,提高了搬遷群眾的勞動技能,拓寬了創業就業渠道。 今年疫情期間,結合五四青年節開展「傳承五四精神·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青年志願義剪」服務活動,我發動新城社區青年志願者變身「義務理髮師」,解決居民的「頭等大事」,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理髮活動,獲得新城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去社區旁邊的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聽到了賣菜阿姨投來羨慕的眼光並說道:「在你們小區生活也太幸福了吧,還免費理頭髮。」
這裡距離我的家鄉220公裡,回憶過往在這裡工作和生活了28個月、800多個日日夜夜,很幸運在這裡遇見了很多可愛的人,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才讓我走到了今天。
每當過節的時候,我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陪家人吃一頓簡單的飯菜對於我來說都變成了奢侈,我想這也是每個基層幹部的心聲吧,但幸運的是我們都在做脫貧攻堅道路上的「弄潮兒」。
感謝當初22歲的「莽撞」,讓我在西部志願者這段旅程中收穫快樂、收穫幸福、收穫成長。青春不散場,我也會帶著這份初心,繼續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不負青春、堅守使命,綻放青春之花。無論何時、也無論未來走到哪裡,「西部志願者」永遠是我最閃亮的名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