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們都是時代弄潮兒丨鎮遠縣湧溪鄉西部計劃志願...

2020-12-12 天眼新聞

青春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曾經有人說,時光會告訴你的,但時光什麼也沒說,一切的答案都要自己去尋找。路在腳下,也只有親自走過才能體會人生的意義。 我叫唐金燕,也是別人口中的「小唐妹」。2018年8月大學畢業後,我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服務於黔東南州鎮遠縣湧溪鄉。

我覺得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父母的支持,當我把自己想參加西部計劃的想法告訴父母時,原本以為他們會反對,可令我詫異的是,他們就對我說了一句「只要是你認為這樣是快樂的,那就去做」,這更加讓我有了前行的動力。 在湧溪鄉,我主要負責協助做好危改工作。通過到鎮遠縣新農辦培訓學習、鄉領導以及同事的幫助下,我對於危房改造、透風漏雨、三改等政策有了深入的認識。

要想實現精準施策,只有走近群眾身邊。為此,我通過走訪入戶的方式了解群眾的基本情況,對房屋破損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和拍攝工作,收集整理農戶危改房申請表、家庭所有成員戶口簿複印件、一卡通複印件、審批表、第三方危房改造等級鑑定表、住房建設施工協議書、竣工驗收材料等材料,回到單位加班加點學習危改系統,反覆核對查實建立一戶一袋,讓危改工作有條不絮,井井有條。2019年3月,我被派到芽溪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工作,與湧溪鄉幹部一起進行走訪入戶,推選並選舉了居民代表、樓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成立了湧溪鄉新城社區。 湧溪鄉新城社區是鎮遠縣易地移民搬遷點之一,讓113戶593人在「搬得出」的基礎上實現「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目標,為此我緊緊圍繞社區黨建、治理、保障、勞動就業、文化活動建設下功夫,紮實深入地開展各項工作。

我和鄉政府幹部大量調查走訪、徵求民意的基礎上,制定並通過了居規公約,定期對社區消防設備設施、樓道衛生進行檢查和記錄,通過張貼安全宣傳單和利用微信群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安全宣傳,營造一個和諧美麗的社區。社區設立了「四點半」學校,我協助兒童中心的老師輔導學生課後作業,在工作閒暇時給小朋友們開設勤儉節約小課堂、籃球小課堂等,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同時,輔助縣人社局、就業局、縣團委工作人員開展了包括家政、刺繡、育嬰、養老護理、抖音等技能培訓,提高了搬遷群眾的勞動技能,拓寬了創業就業渠道。 今年疫情期間,結合五四青年節開展「傳承五四精神·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青年志願義剪」服務活動,我發動新城社區青年志願者變身「義務理髮師」,解決居民的「頭等大事」,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理髮活動,獲得新城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去社區旁邊的菜市場買菜的時候,聽到了賣菜阿姨投來羨慕的眼光並說道:「在你們小區生活也太幸福了吧,還免費理頭髮。」

這裡距離我的家鄉220公裡,回憶過往在這裡工作和生活了28個月、800多個日日夜夜,很幸運在這裡遇見了很多可愛的人,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助和支持,才讓我走到了今天。

每當過節的時候,我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陪家人吃一頓簡單的飯菜對於我來說都變成了奢侈,我想這也是每個基層幹部的心聲吧,但幸運的是我們都在做脫貧攻堅道路上的「弄潮兒」。

感謝當初22歲的「莽撞」,讓我在西部志願者這段旅程中收穫快樂、收穫幸福、收穫成長。青春不散場,我也會帶著這份初心,繼續紮根基層、服務基層,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不負青春、堅守使命,綻放青春之花。無論何時、也無論未來走到哪裡,「西部志願者」永遠是我最閃亮的名片。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扶貧故事」是紀檢員也是見證者丨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紀檢員張清國
    我叫張清國,2014年1月起我被選聘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湧溪鄉湧溪村紀檢員。這是對我的認可,也是對我的考驗,從此勵志暗下決心:一定努力工作,不負眾望。  湧溪村轄22個村民小組,916戶312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4戶390人,我不僅要完成安全生產和紀檢監督工作,也要進村開展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天際碧空如洗,山腳下溪水淙淙,當地村民大多沿著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工作人員。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大嶺的故事還在繼續丨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駐...
    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走進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天際碧空如洗,山腳下溪水淙淙,當地村民大多沿著小溪而居……  我叫成亮國,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的工作人員。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鎮遠縣江古鎮大嶺村開展扶貧工作,成為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名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兵支書」的扶貧新路丨鎮遠縣大地鄉大地方村黨...
    我叫田洪江。2014年,在黨員們的推選下,我成了貴州黔東南州鎮遠縣大地方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伊始,我的妻子和父親都是極力反對的,因為大地方村就是一個爛攤子,前幾任還都因違法違紀被處分,甚至出現過村民圍攻村委會的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創造者丨鎮遠縣青溪鎮...
    我叫範瓊暉,於2016年8月到鎮遠縣青溪鎮柏楊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我見證了這個村的成長和蛻變,通道變寬了、路燈點亮了、產業活起來了,老百姓的日子有盼頭了。村裡的變化是從道路、房屋、路燈開始的。因為居住條件差,2018年11月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離鎮遠縣城不遠的兩路口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告別了山高路窄破舊的老屋。「謝謝你呀,謝謝你們常來關心我。」每次我離開張玉蓮家,她常對我這樣說。張玉蓮戶是我2018年從其他幫扶幹部手上接過來的,其兒子劉玉銀想找工作,我就給他推薦就業崗位。劉玉銀上班以後,每個月都往家裡寄錢。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讓山村人才輩出丨鎮遠縣金堡鎮溪頭村駐...
    我叫楊嵐,是鎮遠縣文物管理局副局長。2018年5月,我被派駐到金堡鎮溪頭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至今已在溪頭村連續工作2年零7個月。走訪貧困戶扶貧先扶志,我首先從困難較大的村民陽廣輝一家開始幫起。在陽廣輝的老婆檢查出胃癌的日子裡,我積極聯繫省、州醫院,安排陽廣輝老婆去住院治療,並多次到醫院看望拿著住院單子回鎮遠及時報銷醫療費,減輕其家庭負擔。
  • 2019年寧夏大學生服務西部計劃赴閩宣講交流會圓滿結束
    導 讀   為深化閩寧共青團協作幫扶行動,吸引更多福建大學生到寧參加西部計劃。4月8日至12日,由自治區團委副書記王彥庚同志帶隊,寧夏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宣講團赴福建9所高校開展了寧夏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宣講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是一種愛的傳遞丨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幫扶...
    我叫李曉蘭,是黔東南州鎮遠縣司法局的一名普通幹部。我幫扶的貧困戶是鎮遠縣大地鄉嶺崗屯村春木樹組的村民。劉文光戶是我幫扶的其中一戶。第一次來到劉文光家時,我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黑漆漆的屋內各種雜物堆得凌亂不堪。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仍需接續奮鬥丨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
    我叫黃金保,自2018年3月起擔任鎮遠縣報京鄉石橋村駐村第一書記至今。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駐村以來,我常常利用向群眾宣傳扶貧政策的有利時機,挨家入戶訪民情、嘮家常。我每到一戶都要到農戶家中房前屋後、室內室外進行觀察貧困現狀,鼓勵貧困戶發展致富信心,向老百姓盤根問底,了解其發展意願和需求。  我通過走訪了解到,全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外出勞務和傳統的種養殖業,村內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養殖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
  • 「我的扶貧故事」搬進幸福新家園丨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王文廣
    我叫王文廣,2017年11月,我來到鎮遠縣青溪鎮扶貧工作站工作,成為扶貧移民專幹。我見證了貧困群眾「挪窮窩、住新居、換面貌」生活變化。青溪鎮位於鎮遠縣東部,距縣城43公裡,屬於典型山區鄉鎮。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易地扶貧搬遷成了改善群眾生活的重大機遇。 青溪鎮桃坡村貧困戶陳國光家住最邊遠的墳山組大山溝裡,離鎮中心村有十多裡路,山高路窄難行。在易地扶貧搬遷摸底期間,有時候我每天要走好幾裡山路,去陳國光家做思想動員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幸得家人同行丨鎮遠縣青溪鎮雞鳴村幫扶...
    我是鎮遠縣青溪鎮雞鳴村幫扶幹部吳再順,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基層,有25年工作經歷。一家三口,除愛人徐承蓮外,我們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在扶貧的道路上,她們一直陪伴著我,一路與我同行,留下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黔行 不負使命丨劍河縣久仰鎮西部計劃志願者...
    我叫楊萍,2020年7月從貴州六盤水師範學院畢業後,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基層項目,成為一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了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鎮工作。談起成為志願者的初衷,我的心裡滿是感恩。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受國家資助得以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脫貧攻堅戰役中的一粒沙丨鎮遠縣羊坪鎮人社...
    我叫熊豔,是鎮遠縣羊坪鎮人社中心主任。自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奮戰在勞動保障戰線上,承擔著所在鄉鎮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就業再就業服務、勞動維權等具體服務工作。每次走訪我都會耐心地交流,用筆和紙記錄他的思想動態、詢問他的身體狀況,過節都會給老人送去棉被、衣物,過年為老人準備年貨資。幾年來,我給他申請了各項民政救助、社保補貼、殘疾補貼等救助,每次老人都不停說謝謝,每當我離開時還不停拉著我手,久久不願讓我離去,讓我十分感動。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帶給我光榮和欣慰丨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駐村...
    我叫楊建,是黔東南自治州鎮遠縣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7年8月,我被派駐到鎮遠縣都坪鎮坳背村參加扶貧工作,2019年10月成為駐村工作隊隊員,有幸投入到一線脫貧攻堅戰鬥中,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肯定是我前行的動力丨鎮遠縣青溪鎮黨委...
    脫貧路上苦不苦,累不累,對於在青溪鎮工作了6年多的我來說,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扶貧當然苦,當然累,但當看到群眾脫貧後的笑臉,就感覺一切都值得了。我叫成元勳,現任鎮遠縣青溪鎮黨委書記。當我在青溪經歷了黨委副書記、鎮長到黨委書記這些職務鍛鍊後,我能深刻的體會這些至簡話語中所蘊含的深意。以產業扶貧激活群眾「造血」功能,才是讓貧困群眾生活越來越好的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叫姚元科,是貴州省凱裡汽車運輸集團鎮遠有限責任公司派駐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工作隊長。   東門村有8個村民小組,共306戶985人,貧困戶3戶4人,貧困發生率0.51%。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入村開展工作時,了解到合法村大多數都是有老年人在家,為了生活方便,很多人不願意去改變當前的居住方習慣,喜歡在原地址居住,於是我發揮自身會說苗語優勢,入村串寨,挨家挨戶開展政策宣傳,跟他們講政策、說道理、普知識、拉家常。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法村的加扣寨成為了全鎮人居環境觀摩點,紛紛迎來隔壁村民參觀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抱定初心赴徵程丨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駐村第一...
    我叫王文杰,2019年1月,我闊別工作5年多的貴州省地礦局凱裡101地質大隊,調到鎮遠縣羊坪鎮黃連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按照「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扶貧思路,給貧困戶量身定製了幫扶措施,孤老病殘人員納入民政兜底,無法外出務工的半勞力動員申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缺乏勞動技能組織參加技能培訓,確保脫貧有門路,致富路上一個不掉隊。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生長在一個好時代丨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村民劉...
    我叫劉土明,今年25歲,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報京鄉報友村報友組。全家共4口人,除了本人以外,還有父親、母親和一個自己小9歲的弟弟。  當我下定決心放棄上大學時,2016年8月初的一天,報京鄉政府的扶貧幫扶幹部姚登國同志來到了我家。他詢問了我今年是否考上了大學,我點了點頭。他又問我何時開學,我回答是9月中旬,同時將家庭的困難和自己放棄上大學並準備外出廣東務工的想法告訴幫扶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