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河北書院:古墨淡雅傳世香

2020-12-21 河北新聞網

位於蔚縣暖泉鎮的暖泉書院保存十分完好。 門俊飛攝

[閱讀提示]

書院,一處充溢著墨香味兒的所在。

作為一種極具中國風格的傳統教育機構,書院集聚眾講學、藏納典籍、學術交流於一體。

書院發端於唐,完善於宋元,明清之際達到頂峰,影響了中國發展近千年之久,與中華文化的塑造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密切相關。

在此歷史軌跡中,河北的書院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又產生過怎樣的影響?讓我們穿越歷史的光影,感受那份獨特的文脈氣息。

古蓮池書院內景。 記者董立龍攝

1

擇勝而居,寄情山水

古卷、書童、耄耋講師……提及書院,人們總會聯想到這些形象。

然而,書院並非只是枯燥的書齋。走進河北古書院,觸摸歷史遺存,才能理解古代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那種情懷。

「唐代張說、西谿、棠蔭三座書院,當是河北書院發展的源頭,點燃了燕趙書院的星星之火。」河北大學教授吳洪成認為,河北書院萌生於唐。

唐代去今已久,資料殘存無幾,但研究者還是從三座書院的選址中,將早期河北書院的選址特色窺探出了一二。

張說書院,又名張相公堂,為唐燕國公張說布衣時藏書所建。其所處的花陽山,在今保定市滿城區,因「氣暖山無雪,天寒樹未秋」而得名,主峰抱陽山與兩翼呈環抱日月之勢,自然風光秀麗。

而西谿書院所處的封龍山、棠蔭書院選址的軒轅臺,亦為風光獨特之地。吳洪成分析認為,唐代讀書人鍾情於山野,在選址上除風景旖麗能怡情陶性之外,還有現實因素在內,包括是否有著交通、信息、房舍等方面的便利。

環境是會影響人的。張說建書院時,看中的就是花陽山的山水清奇、塵囂屏絕,他率徒若干人卜居講道,後來官拜丞相。

《全宋文》描述,張說發達後曾對書院重修,「疊石為岸,以廣寺地;就山鐫室,貯泉為石……」可以想像,人文自然合一的花陽山,潺潺流水,鳥啼蟲鳴,空靈之感伴隨著文化氣息散漫,何等的清幽典雅。

書院擇勝而居的傳統,在中國古代一直延續。及至宋代,封龍山一地,就先後出現了三座書院:宋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李昉創建的封龍書院位於山之南麓,創辦年代相仿的中溪書院位於龍首峰下,宋末張著建設的西溪書院則位於龍首峰西。

放眼全省,更具特色的當屬元代張家口蔚縣暖泉書院。

暖泉鎮的泉眼「水清澄如鑑,三冬不凍」,暖泉書院的建築就靈活地將書院與泉水有機結合起來。院內建有涼亭,上嵌對聯「五六月中無暑氣,二三更裡有書聲」。涼亭井內泉水湧動,清涼之感與尚學之氣相映成趣。源源不斷的清泉,孜孜不倦的學子,頗有些朱熹所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韻味。

研究者認為,河北古代書院的設計理念與古代文人旨趣相合,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崇尚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的交織融匯,這為後來河北的書院興辦和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清以來,河北書院的選址逐漸從幽靜之地轉移到城鎮。清代乾隆年間修建的皆山書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井陘縣知縣周尚認為當時的書院「山形陡絕,攀涉維艱,皰舍所需,繩汲不易」,不僅學子登山求學艱苦,而且書院生活所需難以及時供應,認為書院建在山野「非寒士所能堪」。鑑於此,皆山書院被遷移到縣城之內,勘定院址時,設計書房30餘間,講堂3間。

研究者認為,書院選址發生變化的背後,與科舉制度的強化密切相關。「八股取士」的興起,促使書院由原來的學術交流、藏納典籍,逐漸轉移到以培養「考試人才」為主,書院體制僵化為統治工具。

在此過程中,河北各地的書院普遍從修書傳道授業的場所,轉變為區域性教育機構。而將書院由人煙稀少的山野,擴展到人口眾多且有一定政治性的城鎮,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加強思想影響和約束,同時,書院教育已經與越來越多的人建立了聯繫,顯示出教育的普及化趨勢。

2

注重實學,崇尚經世致用

作為教育機構的一種,古代書院教什麼?

研究者認為,自從儒學在思想界確立統治地位,四書五經顯然是各種教育機構的主要教授內容。

以元代為例,其歷史雖然短暫,但河北卻出現了很多在全國享有盛譽的書院,如河間的毛公書院、景州的董子祠書院等。書院的名號即可顯示其授業的內容,因為無論毛萇還是董仲舒,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雖然同倡儒學,但具體到某一座書院的授業內容和方式,則會因為時代和主持者不同而各異。

北宋時短暫出現於今安國市的張子書院,是一所以傳授、講習理學為重點的書院。這是祁州司法參軍張載於1057年創建的書院。

北宋政治軟弱,但學術思想卻有巨大發展。從宋代勃興的理學,代表儒學發展的新高峰,分為四個主要學派。張載是其中關學學派的主要代表,因而張子書院也就成為這一學派的主要傳承地。

張載教學,謹嚴刻苦,他要求學生「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分秒必爭,一刻也不能停止。

但那個時代,河北正是宋遼、宋金對峙的前線,或處於北方民族統治之下,書院建設出現了與全國不同步的一面。研究者查閱資料發現,數百年間,河北可查的書院只有5座。

河北書院到元代才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其間,一個顯著特點是把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引進了書院。

著名數學家李冶主持元氏中溪書院時,在該書院和封龍書院傳授數學知識,開創了我國古代書院實施科技教育的先河。

而元朝重臣劉秉忠在邢臺創辦的紫金山書院,也體現了這一特點,學術價值偏向於實用。他對包含天文、曆法等在內的象數之學予以嘉許,並躬身精研。

與此同時,河北書院還表現出了另外一種傾向,對於以治事、救世為核心內涵的實學更加重視。

新樂市的慈谿書院,由元代參政蘇天爵所建,曾邀請當時的著名學者來此講學。蘇天爵的老師虞集就在講學者之列,他所著的《道園學古錄》含「書院記」15篇,對書院、學子的發展十分關注,主張學、思、辨、行相統一,學思結合,知行合一。

書院最初分官辦和民辦兩種,民辦書院學術思想多很活躍,主持者可自由傳播學術思想,並可邀請名家前往講學。

但書院的發展與科舉制度的發展密不可分。隨著統治階級對思想傳播的控制以及程朱理學的官方化,書院呈現出官方化趨勢,更多的變成統治體系中的一環。

明代書院的講學,往往帶有政治色彩。也正因為如此,書院招致了多次禁毀。研究者發現,河北明代書院鼎盛時期曾達54所,而低潮時只剩7所。

進入清朝,書院教育大多變成科舉考試的附庸,保留著明代切磋論道、開壇研討傳統的書院已寥寥無幾。

但吳洪成認為,書院的官學化固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書院,但不能因此認為其已絕對官學化。書院教學的傳統依然保持了下來,延請名流講論學術仍是一種流行的風氣,漳南書院就是其中的代表。

踏上廣平縣南劉村的土地,一座刻有「漳南書院舊址」的石碑映入眼帘。一副對聯懸掛在古舊的門上,雖經雨水衝刷,仍舊清晰可見:「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這座古書院,便是河北歷史上有名的清代直隸廣平府漳南書院。對聯代表了書院的發展宗旨,這是一所提倡「經世致用」的書院,由清初著名實學家顏元主持興建。

據《顏習齋先生年譜》及《漳南書院記》描述,顏元將書院規劃為教育區和生活區。其中,教育區分設習講堂、文事齋、武備齋、經史齋、藝能齋、理學齋、帖括齋,不同的學科由不同的教師授課學習,具有現代文史、理工、藝術、體育等分科雛形。生活區有左房六間「榻行賓」,右房六間「容車騎」,倉庫、廚房,柴房、更衣亭、馬場騎射、池塘蓮亭等一應俱全,儼然一座大學。

書院的習講堂掛有顏元的一副對聯:「聊存孔緒勵習行,脫去鄉愿禪宗訓話帖括之套;恭體天心學經濟,斡旋人才政事道統氣數之機。」研究者認為,這表明顏元厭惡程朱空談和八股藩籬,希冀「經邦濟國」。

書院還頒布《習齋教條》約束弟子行為,包括孝父母、敬尊長、習六藝、作文等二十條目,從「知」「行」兩方面對弟子作出明文規定。

漳南書院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主導下,沒有走清代書院大倡程朱、謀求升官發財的道路,而是成為了清代實學書院的典範,被後世視作「現代綜合性大學的雛形」。

研究者評價,雖然漳南書院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極短,但其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在中國教育思想史上意義重大,對後世治學思想也具有深刻影響,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3

家國己任,人才輩出

今年4月22日,邢臺紫金山舉行春祀大典,恢宏大氣的背景音樂之中,邢臺學院師生舉行祭祀活動,重現七百年前紫金山書院習禮盛況。

紫金山書院曾與湖南嶽麓書院齊名。出席活動的學者介紹,這裡是我國數學、天文、曆法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培養出了郭守敬等一批在我國科學文化領域頗有建樹的人才。

創建者劉秉忠,以及從這裡走出去的他的弟子們,對元朝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史稱「邢州學派」。

他們不僅在政治和軍事上協助忽必烈取得汗位,為其統一全國設定進軍路線圖,並致力於減少民族殺戮,還設計建造了元上都、元大都,完成了六大水利工程。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郭守敬,他早年於該書院拜劉秉忠為師。出仕後,創建的「簡儀」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赤道儀,又制定《授時曆》,在天文學領域取得巨大建樹。

像紫金山書院一樣,培養出濟濟人才的河北書院還有很多,清代保定蓮池書院就是其中之一。

蓮池書院由直隸總督李衛創建,是當時京畿最高學府。據記載,院中高才生大量湧現,知名者有王樹枬、胡景桂、賀濤、傅增湘、劉若曾、安文瀾、劉登瀛、賈恩紱、韓德銘等人,其餘文章顯著的難以計數。

由於蓮池書院名氣遠播,乾隆曾三次蒞臨書院並題匾「緒式濂溪」,御筆作詩讚揚書院才子,勉勵天下學人。

書院教育對一代代文人才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巨大,無論是文風筆法,還是為官操守,都會受到書院學風和教習先生的影響。

蔚縣暖泉書院就培養出了大量的忠貞國士、賢良忠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清朝第一「直臣」魏象樞和禮樂學家李周望。

李周望,曾任禮部尚書,清代著名禮樂學家、教育家。雍正三年著成《國學禮樂錄》,集成歷代禮樂制度,對清朝產生巨大影響。家鄉人尊稱他為「李天官」,以讚揚其在公益事業的開拓創建上付出的巨大心血。

書院,是培養人才、交流學術的聖地。從河北書院走出來的,不僅有名師碩儒、廉士名臣,更有驍騎勇將。

位於石家莊市藁城區的滹南書院,崇尚武學與儒學的結合,具有不同於其他書院的地方特色。研究者統計,該書院共培養出可查證的進士50名,其中武進士竟佔21名,還有1名武狀元;同時,武舉人又佔舉人總數的五分之四。

滹南書院對於武學的提倡,或許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關,但能培養出如此之多的武第人才,與書院教學宗旨具有重要關聯。(楊猛)

■相關

石家莊西南那座教育名山

連綿延伸的太行山脈,向南經過石家莊後,向東探了下頭。這探出來的11公裡,就是封龍山,它為河北教育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一塊寶地。

最早選擇在這裡收徒講學的是李躬。石家莊市一位地方文史學者研究認為,李躬本為地方上的「三老」,即掌教化之官。他和東漢光武帝劉秀關係很好,甚至可能肩負著幫助劉秀教育子女的職責,他結廬辦學,即當此任。後來他升至「國三老」。

但封龍山出現書院時已是唐朝。

研究者的視野中,唐朝河北可查的書院有三所,其中之一就是位於封龍山的西谿書院,當時在此講學的有文學家郭震以及隱士姚敬。

進入宋代,有三座創辦於封龍山的書院見於史料。除山之南麓的封龍書院外,還有主峰龍首峰下的中溪書院、峰西的西溪書院。

三座書院中最著名的為封龍書院,由真定(今正定)名士李昉創辦。李昉後來在宋代官拜宰相,曾主持編撰著名古代文獻典籍《太平御覽》《太平廣記》。

而研究者視野中,中溪書院同樣為李昉建立,宋代名士、平民教育家張幡叟出任山長(即院長)時,「諸人相繼聚徒常百人」。

西溪書院為宋朝末年生人的張著所建。元代教育家安熙曾在此著書、講學。他在詩中記述:「世道有升降,乾坤幾消磨。誰知昔年中,師生此弦歌。我來愛佳名,策杖時經過。深尋得遺經,山徑信非訛。」

雖然在史志的記載中,三所書院的發展脈絡以及彼此的聯繫和區別已有些模糊,但可以確認,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封龍山的確因書院而蜚聲於外。正是因為這種模糊,封龍書院逐漸成為封龍山這座「古代教育基地」的代名詞。

金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數學家李冶,也曾買田置業,重振封龍書院,聚徒講學,名流雲集,海內景望。因為李冶在數學上的建樹,故封龍書院也被認為曾因數學而知名。其後繼者安熙主持封龍書院時,更是盛況空前,「弟子來去,常至百人」。

除了上述名士,在封龍山著書講學的還有北魏大學者魏質,元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元好問等。正是這些人的到來,使得封龍山具備了風景之外的吸引力。

省國際教育交流服務中心的研究者劉寧認為,封龍書院經李昉結廬講學,至元代大盛,而後經數學家李冶振興,直到安熙主持之時成為元代真定路教育中心之一,在我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封龍書院,原有講堂、讀書窯洞等。而今,書院原貌已經無存,僅留下了明代聖像藏室基址和梁祝讀書洞以及兩眼古泉。(文/楊猛)

相關焦點

  • 探索有故事的河北——古蓮花池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文旅系列專題片——《探索有故事的河北》,將真實還原這片大地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再現河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今天我們來探索保定古蓮花背後的故事。 在保定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街上,有一處景色秀美的園林風景。
  • 萬能青年旅店《河北墨麒麟》
    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屬於燕國、趙國;漢代,河北屬幽州、冀州;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清代屬直隸省。」2015年,萬能青年旅店在《河北墨麒麟》專場巡演中,薩克斯手李增輝念完開場白,《河北墨麒麟》首次公開演出。
  • 史海鉤沉|鳳儀書院
    圖為現鳳儀書院鳳儀書院位於安順城西蓮社街(今獅子林)。清道光年間知府朱德璲首建,歷經清朝道光、同治、光緒多朝,俱為科舉時代安順學子讀書、講習之所。書院始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鳳儀」之名來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之典,寓意為簫韶之絕倫,鳳凰之祥瑞,皆集於一地。書院院門為四柱三門石木結構牌坊,當時是貴州提督塗步雲親題「鳳儀書院」橫匾,牌坊後為石板通道直通正門,正門是五間歇山式建築,兩廂左右各三間。二門有三間,兩廂左右各四間。
  • 就在咱河北!它曾是「清末全國書院之冠」!
    ,發現身邊的美」大家好這裡是「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節目一起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在歷史文化名城保定有這樣一座園林它碧水環景,景中含詩它碑碣林立,歷史悠久它順應時代發展,因書院而聞名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名牌導遊楊揚走進古蓮花池感受古老書院的氣息古蓮花池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之一
  • 漫步古蓮花池|雪香園|河北歷史文化古典園林
    古蓮花池,原名雪香園,座落在河北省保定市老城中心。它是一區延續八百載的古典園林,是一座波起雲湧的歷史舞臺,是一處具有 江南 風貌的北方名勝,是一所名滿天下的省級書院,曾入選 中國 十大名 園,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 十 大名 園:頤和園( 北京 )、拙政園( 蘇州 )、網師園( 蘇州 )、寄暢園( 無錫 )、個園(揚州 )、豫園( 上海 )、綺園( 浙江 海鹽 )、清暉園( 廣東 順德 )、古蓮花池( 河北 保定 )、圓明園( 北京
  • 河北保定競秀公園多了一座書院
    經過近一年精心籌備,河北保定競秀公園內的公益文化場所——競秀書院,將於本周五試開放。據競秀公園管理處介紹,競秀書院位於競秀公園內的園中園,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書院內有池塘假山亭閣石橋,風景秀麗,迴廊環繞,具有濃厚的古典園林氣息,是一個集閱讀、美學、體驗、展覽於一體的古色古香的公園文化生活空間。據介紹,根據市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不同,競秀書院設定了文化、創意、休閒結合的三大功能,一期工程為園內圖書借閱區和景觀展示區,為市民提供開放的閱讀和知識分享空間。此前,這裡曾舉辦過金秋菊展、攝影展、迎新春年俗展等多項活動。
  •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古蓮花池遊記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古蓮花池遊記來保定之前,就聽說過蓮花池。不過聽說的蓮花池不是河北保定的,而是北京的蓮花池客車站。這次來到河北保定,竟然也有蓮花池,一番查閱,發現這裡是一處好地兒。於是乎,從直隸總督署回家路上,冷不丁的跳出來,被我發現了它。這真的是一種驚喜和緣分,我不得不撂下單車,收拾東西進去一探究竟!
  • 一口好酥,一墨江南,將墨吃進嘴裡,將墨口齒餘香
    如果你關心文房四寶的話,那麼鐵定會把它當作一塊墨,因為他全身烏黑和案牘上的墨差無異,而關於徽墨酥她還和「降王」李煜有著莫大的關係,相傳在唐朝末年,河北有一位製作墨的高手,被皇帝領域收入麾下,將其安排在了徽州專門為她做墨,但是後來趙匡胤滅了南唐,將李煜逐出到了汴京,但李煜仍然不忘舞文弄墨,看到自己書房裡沒有了墨,便習慣性的叫人前去徽州取墨,王府主管是宋朝的手下,
  • 「自在墨緣」佛教藝術五人展暨三德書院開幕式於廈門中信惠揚大廈...
    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6年10月11日,「自在墨緣」佛教藝術五人展暨三德書院開幕式在中信惠揚大廈五樓拉開帷幕。本次佛教藝術展由中國禪意詩書畫院主辦,廈門廣融有限公司和三德書院承辦,院長傳瑞居士傾情策展,以「自在墨緣」為主題,「以藝弘法,以藝揚善」為理念,為各位到場的菩薩大德奉獻了一場禪意視覺與大愛願力的盛宴。
  • 文房收藏的潛力股,盤點流落在日本的國寶級墨條,明清古墨賞析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講兩塊遺失海外的珍貴古墨,這兩塊國寶級的古墨因為戰亂流落於日本。此五位天神源於古之「五帝」傳說。所以「五老遊河」之典故歷久遠,寓意祥瑞,且多為皇家說引用。此墨據稱最早為偽滿時期日本間諜從滿清遺老手中所得,後流傳到日本,流傳於世三百餘年,輾轉反側海外近一個世紀,稍有磕碰,但整體品相極為完好,外有原裝漆盒,古樸大方,卻又高貴典雅,堪為乾隆御墨少見之精品。
  • 河北有個封龍書院,在古代堪比今日之清華學府
    這個周末,前往河北鹿泉與元氏交界的封龍山打卡,這裡距離石家莊市區只有15公裡,重點拜訪那座藏在山裡的「封龍書院」。「南嶽麓北封龍」,古時候都是很著名的書院,而這個「封龍書院「」,有說法是它比中國四大書院還早?!
  • 鉤沉|山西有座冠山書院,為何能讓元好問流連不去,傅山題刻被當作鎮...
    院東地上自然生成的巖石上鑿一池穴,刻有「硯池」二字,院西矗立的巨石上刻一「墨」字,形如一錠黑墨。院東天然壘就的石牆上刻著「雲中坐論」四字,夫子洞前的石坊上刻有一副對聯:「於此尋孔顏樂處,超然得山水真機。」於器物于格局中見儒學風骨精神。 清乾隆年間,郡人張佩芳任壽州時與多人募資,在冠山資福寺東面修建槐音書院。也稱作下書院。
  • 河北最低調的千年書院,梁山伯和祝英臺故事的誕生地,風景很清幽
    元氏封龍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區西南約十五公裡,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深厚,山上的封龍書院擁有千年歷史。山水秀麗的封龍山,一直都是元氏人的驕傲,關於這座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傳說封龍山是大禹 治水的時候,大禹為了降服興風作浪的蛟龍,給黃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災難,將蛟龍鎖封此山上,從而得名「封龍山」。
  • 萬能青年旅店《河北墨麒麟/效眠寺》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定製BEAT
    萬能青年旅店《河北墨麒麟/效眠寺》伴奏 原版伴奏 無損定製BEAT如果您需要該音樂的高品質無人聲純伴奏請複製<PACETOP音樂伴奏>並重新搜素搜索以後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河北墨麒麟/效眠寺》這首歌用了奇數拍,前奏是五拍
  • 古墨&魯史 雲南大山深處的前世今生
    小村古墨就如同其名一般,像是一個用悠久的濃墨潑畫出來的秘境小村。古磨坊群、古民居、古核桃林、古香樟樹、古茶樹組成的「5古」,將遊人吸引到這個即使距離最近縣城都要3個小時車程的小村。在這樣的「強敵環伺」裡,古墨更加閉塞的交通,使得它更少有人蹤,也使得它的韻味更加純正。
  • 河北保定古蓮花池 歷史古典園林觀景地
    原標題:河北保定古蓮花池 歷史古典園林觀景地   導語:園林內主要有水東樓、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和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亭、觀瀾亭等建築。秀麗的宛虹橋、曲橋和元代建的白玉橋,參差在假山奇石、林木荷塘間,構成了一幅"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園景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幽雅別致,素有"城市蓬萊"之譽和"小西湖"之稱。
  • 實拍南京清涼山公園古崇正書院
    南京清涼山公園古崇正書院全圖崇正書院介紹古崇正書院後門
  • 中國崀山首屆書院文化論壇在湖南新寧舉辦
    11月26日,一場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論壇——中國崀山首屆書院文化論壇在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崀山腳下舉行,多位國內文化界知名專家、學者、教授齊聚一堂,縱論書院文化,追尋歷史淵源,呈現出新寧人文血脈與歷史傳承的鮮活圖景。
  • 來豫園,跟隨千年古墨的傳承守護者感受徽墨之光
    王毅千年古墨的傳承守護者一九五八年生於上海,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上海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家海關上海站專家鑑定員。長期從事文物徵集與鑑定工作。收藏徽墨三十餘年,在上海,廣東,安徽等地舉辦個人收藏展,著有《中國徽墨》,《中國墨文化問學》等。
  • 淡雅造句和解釋_淡雅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碧野《曉溪晨曲》:「那塔影照臨溪流上,顯得剔透玲瓏,淡雅多姿,更增添了深山的幽靜。」]淡雅參考例句:1、梅幹與些許岑樹的淡雅香氣芬芳馥鬱。2、這種香水味道淡雅,市場銷售情況很好。3、淡雅的幽香,令人心曠神怡。4、寒蘭素花以色澤淡雅、香味醇正而備受養蘭人鍾愛。5、其景物清新淡雅,筆墨精細繁密,意境超曠空靈。6、茉莉花的香氣清新淡雅,美得高潔脫俗,如仙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