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座山水城林的美麗城市,處處詩意盎然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顧煒 攝
牙牙學語時,詩詞是你的啟蒙老師;十年苦讀時,詩詞陪伴你挑燈夜讀;工作忙忙碌碌,總會忍不住想起和嚮往古詩詞裡的悠閒淡然。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南京就是這個泱泱詩國的一座重鎮。作為歷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人文薈萃的十朝都會、享譽中外的文化名城,南京有太多太多的詩歌瑰寶與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繼承、去發現、去品讀。所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現代快報承辦的「致我親愛的家鄉——最美江蘇詩詞大會」贏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讚譽。不過專家學者們也特別提醒,除了李白、劉禹錫等的名作,南京還有非常多的冷門好詩。它們同樣值得品讀,同樣應該被記住。
霸氣帝王款
詩人眼中「帝王州」
帝王筆下「金陵城」
70歲的南京地名專家薛光,為最美江蘇詩詞大會大型全媒體活動點讚。「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喚起大家對詩詞的熱愛。描寫南京歷史文化的古詩詞,能更好地讓人了解南京。」
薛光說,他最欣賞謝朓《入朝曲》中的「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兩句,這裡的「佳麗地」是盛讚江南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榮富足、久負盛名,凸顯了南京的地位。「現代人在寫文章或是介紹南京時,往往都引用這兩句來開頭。因為高度概括,很霸氣。」同樣霸氣的,還有諸葛亮眼中的南京。相傳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奉命出使孫吳,曾到過南京,留下這樣一句話:「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從此,「龍盤虎踞」成為讚美南京山川形勝的專有名詞。
帝王,同樣愛金陵。
南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虞美人》《望江梅》都是千古名篇。朱元璋在《燕子磯》中發出豪情壯志:「天邊彎月是鉤掛,稱我江山有幾多。」乾隆皇帝更是處處留下詩的足跡,《燕子磯》《大報恩寺》《登報恩寺浮圖》《青溪》《金陵舊紫禁城懷古》等都夠做一張南京旅遊景點地圖了。
景色怡人款
南京25個景點
每個都有詩
作為地名研究專家,薛光認為,作為一名南京人,應該熟讀一些關於南京地名的古詩詞,比如寫杏花村、鳳凰臺、長幹裡的。「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古代文人騷客留下的詩篇有不少是寫南京的,有的詩名中直接有南京的地名,有的詩句裡有南京元素,寫照金陵,寄情抒懷。」
記者從南京出版社獲悉,該社2005年出版的《金陵頌——歷代名家詠南京詩文精選》一書中,就按照25個景點,精選了從古至今的幾百篇經典詩文。
其中,描寫長江的有6首,出自謝朓、王安石等人;描寫鐘山(梅花山)的有29首,出自李白、謝靈運、王安石、陸遊、顧炎武等人;描寫秦淮河的有26首,出自李白、秦觀、杜牧、張岱等人;描寫石頭城的有22首,出自劉禹錫、範成大、袁枚等人。寫玄武湖的有8首,寫莫愁湖的有6首,寫棲霞山的有12首,寫牛首山的有11首,寫臺城雞鳴寺的有7首。
另外,鳳凰臺、白鷺洲、明孝陵、隨園、靈谷寺、明故宮、閱江樓、桃葉渡等都留下過古代詩人詞人的好詩妙詞。
百花齊放款
悲涼滄桑,熱鬧嫵媚
南京都有
描寫南京的許多古詩詞都帶著悲情,寫朝代更迭的悲涼,寫物是人非的滄桑。就像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但要說南京的詩詞都是悲情的,南京人可不答應。
《金陵古蹟詩》中的南京是熱鬧的:「萬人喝彩燈船過,百盞琉璃賽月光。」
《憶秦娥憶秦淮》中的南京是嫵媚的:「梅花點額芙蓉髻,妝成照影春波裡。」
如果你還需要更多,可以看看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馮亦同老先生編著的《南京歷代經典詩詞》。
該書對南京詩詞進行了一次兩千年歷史跨度的搜索和評選。上自六朝時期,下迄民國年間(1949年截止),該書選出的127位歷代詩人作品的具體分布為:六朝時期12篇, 唐代與南唐35篇,宋代26篇,元代6篇,明代18篇,清代29篇,民國時期26篇。入集作品最多的作者,依次為唐代李白(7篇),宋代王安石(6篇),唐代劉禹錫(3首),南唐李煜(3篇4首),宋代蘇軾(2篇5首)等。
遺珠再現款
李白筆下金陵女子
熱辣討喜
最美江蘇詩詞大會3月10日正式啟動後,很多專家學者主動發聲,為這場活動點讚,不過也有專家提醒,除了老百姓都知道的那幾首千古名篇,南京還有很多冷門詩詞值得挖掘。其中,不少是大咖作品。
南京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就向現代快報記者推薦了李白的《日晚乘醉》。
在馮亦同老先生編著的《南京歷代經典詩詞》中,馮老就直言喜歡這首《日晚乘醉》。「酒客十數公,崩騰醉中流。謔浪棹海客,喧呼傲陽候。半道逢吳姬,捲簾出揶揄。我憶君到此,不知狂與羞。一月一見君,三杯便回橈。舍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馮先生評價說:「這首放浪形骸的『金陵醉酒歌』,不僅記錄了『謫仙人』宴遊暢飲、呼朋喚友的豪興,還留下了一個富有鄉土特色市井生活氣息的金陵女子(『吳姬』)待客的熱辣形象。」
所以,知道了吧,我們南京詩詞可多了,多到讀不完,只是語文課本裡「裝不下」。
市民有話說
江寧實小原校長 李洪祥
全媒體呈現詩詞
接受度更高
提到與南京有關的古詩詞,南京江寧實驗小學原校長李洪祥首先想到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一些古詩詞裡提到的地名,讓現代人有親切感。」李洪祥說,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浮躁氛圍下,最美江蘇詩詞大會特別好的一點,就是通過全媒體活動的方式來展現。「對受眾來說這種形式接受度會更高,在提到跟自己家鄉有關的詩詞時,大家會很容易產生油然而生的親切。」
鄉土詩人 毛文軒
希望詩詞大會促進
讀書、寫詩的氛圍
毛文軒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從1987年他17歲那年開始,他就為農村、為老家江寧、為南京寫下了大量的現代詩,至今已有2000多首。
他回憶說,當時家裡窮,他白天要幹農活,只能晚上偷偷在被窩裡看書,「父母覺得開燈要電,費錢,說我這是不務正業。」寫作之路並不順暢,是詩歌激勵了他,讓他堅持到了現在。所以對最美江蘇詩詞大會的舉辦,他十分期盼。「相信詩詞大會會讓許多詩人找到目標,受到鼓舞。」而他眼中最能代表南京的詩歌是唐代李群玉的《石頭城》和李白的《金陵三首其二》。
律師 崔武
推廣詩詞能增強
城市的文化凝聚力
崔武祖籍江蘇東臺,在南京生活十幾年了,從2011年開始詩歌創作。
詩歌對他來說,是鼓舞人前行的正能量,是積極向上的。所以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金陵懷古》都太悲切了。相比而言,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既有對歷史的沉思,又哀而不傷。
「以前的詩歌抄寫在牆上,流傳度沒有這麼高,現在最美江蘇詩詞大會利用網絡推廣詩歌,這是對城市精神的指引,能夠增強城市的文化凝聚力和市民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