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稱金陵、建康,位於江蘇省西南部,地處長江下遊,是江蘇省的省會。「六朝古都」的滄桑洗禮,現代化都市的燦爛文明,讓南京這座依山傍水的歷史名城獨具魅力。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南京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吧。
一、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平江府路,是指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河一帶,它集自然風光、山水園林、廟宇學堂、街市民居、鄉土人情為一體,以夫子廟古建築群為中心,以十裡內秦淮河為軸線,東起東水關公園,西至西水關公園,包括兩岸的街巷、民居及附近的古蹟、風景點等。劉禹錫《烏衣巷》中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便是說的這裡。
這一帶自古以來都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也是眾多遊客來到南京的必玩之處。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古都南京的歷史建築,還能吃到最地道的秦淮風味名點小吃。深入到街巷中或是泛舟秦淮河,從不同視角感受河畔風土人情。夜晚時四處亮起彩燈,無比輝煌,「夜泊秦淮」更是美妙。風光帶四季都有節慶活動,如春季文化廟會、夏季秦淮之夏、秋季夫子廟美食節、冬季金陵燈會等。
二、總統府
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這裡原是600多年前朱元璋招降陳理後為其建造的漢王府。明永樂初年朱高煦被封為漢王,再次在此建造王府,今漢府街地名即由此而來;因之花園又稱「煦園」。清代為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攻佔金陵後,把這裡做為天朝宮殿。1912年,孫中山臨時大總統也曾在此辦公。蔣介石在抗戰前後長達14年內以此為國民政府,因之稱總統府。現在是江蘇省政協所在地。
總統府東邊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建築群,西邊是一座極為精緻的江南園林,稱西花園。總統府大門是西洋古典式,大門內兩側數十米長的朝房是衛士的駐地。二門為中國古代衙門式大堂,幾十根粗大的紅柱立於其間,氣勢不凡。其後是一條很長的走廊,走廊兩側有禮堂、外賓接待室、總統休息廳及參事處、文官處等中西建築,最後面是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號命名的五層現代西式建築「子超樓」。今天的總統府有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築遺存,具有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和史料和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
三、中山陵景區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石象路,地處鐘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景區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
中山陵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均取得極好的效果,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構成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色調和諧統一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四、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石象路,地處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馬王后諡號「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孝陵,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它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完美高度,是傳統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融合的典範。
作為中國明皇陵之首,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極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陵園總體布局氣魄恢宏,技藝高超,特別是明孝陵的神道長達2400米,曲折幽深。陵寢的格局基本保留下來,神秘的地下墓宮也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下馬坊、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保留完好。
五、玄武湖
玄武湖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玄武巷,地處紫金山腳下,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與嘉興南湖、杭州西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在右。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周邊薈萃了許多的名勝古蹟,許多文人騷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詩篇,如蕭統、李煜、韋莊、杜牧、劉禹錫、李商隱、李白、歐陽修、王安石、曹雪芹、郭沫若等。現在是南京最大的文化休閒公園。
玄武湖方圓近五裡,分作五洲(環洲、櫻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環湖有玄武晨曦、北湖藝坊、玄圃、玄武煙柳、武廟古閘、明城探幽、古閱武臺等眾多景點。春天適合遊櫻洲,能看到綴滿枝頭的櫻花;夏天,這裡是荷花園,是看荷花、拍照的好去處。菱洲的臺菱花架上能眺望鐘山的景色,梁洲有盆景園、杜鵑園樓等景觀,每年10月至11月左右會舉辦菊花展。此外,園內還有一處情侶園,有鬱金香、桃花等多種植物,景色宜人,常有新人來此拍婚紗照。
六、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地處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是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院於1933年籌建,1948年建成,主殿模仿天津獨樂寺山門的模樣。2009年擴建,2013年11月6日對外開放後,成了僅次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國第二大博物館,共設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民國館、非遺館六館。遊客在這裡既可以看到《盜墓筆記》中金縷衣這樣的古代文物,也可以欣賞書畫藝術,還可以在民國街道上走一走,來一場穿越之旅。
博物院的主要建築分左右兩塊,由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和非遺館組成。右邊走一段路後是仿獨樂寺的博物館老主殿,現已不再用作陳列展品,而成了安檢的地方,「獨樂寺」後是歷史館,其他五館都在左手邊。遊客既可以從左邊五館遊覽到右邊歷史館,也可以從歷史館遊覽到左邊五館。建議先去歷史館,因為有「鎮院之寶」的特展館就在歷史館左側,可按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藝術館、非遺館的順序,遊覽完整個博物院。
七、雞鳴寺
雞鳴寺也叫古雞鳴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雞鳴寺路,北臨玄武湖,始建於西晉,是南京較為古老的佛寺之一。寺中環境十分幽雅,香火繚繞,左為施食臺,臺前為彌勒殿,其上是大雄寶殿和觀音樓。寺的東北邊有一口胭脂井,相傳陳叔寶與其妃張麗華、孔貴嬪曾藏入井中,因為這段往事,很多遊客慕名前來。
雞鳴寺山門位於雞鳴寺路左側石級上,山門正中是「古雞鳴寺」四個金字。步入山門,寺中環境十分幽雅,佛殿精美,香火繚繞,左為施食臺,臺前為彌勒殿,其上是大雄寶殿和觀音樓。此外寺內還有韋馱殿、志公墓、藏經樓、念佛堂、藥師佛塔等主要建築。通往雞鳴寺前道路兩旁的櫻花尤其出名,每到清明時節,一片櫻海,十分美麗。
八、閱江樓
閱江樓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與武漢黃鶴樓、嶽陽嶽陽樓、南昌滕王閣合稱江南四大名樓。閱江樓最大的特色在於先有記後有樓,是現代人根據明太祖朱元璋《閱江樓記》而建。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登上閱江樓,可以眺望遠處的長江、南京長江大橋、紫金山、市區鋼筋叢林、公路、古代建築等,還有盤山公路,長江上的輪船,感受不一樣的風景。
閱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兩翼各以歇山頂層次遞減,屋頂犬牙交錯,高低起伏,跌宕多變,輪廊優美;屋面覆蓋黃色琉璃瓦,並鑲有綠色琉璃瓦緣邊,色彩鮮麗;簷下鬥拱彩繪各異,廊柱、門窗紅中呈暗,更顯古色古香。完全符合朱元璋筆下的「碧瓦朱楹,簷牙摩空,朱廉風飛,彤飛彩盈」的具體描述。
對於南京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