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紀委監察局牽頭,組織針對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作風粗暴、暗箱操作、以權謀私,對待群眾來訪態度生硬、推諉扯皮以及利用便民服務謀取不正當利益、「庸懶散」等問題開展整治,同時拓寬監督渠道,加大對窗口和服務部門的監督力度,有效推動各相關單位提高了辦事效率,出臺了若干便民利民措施。
2013年11月中旬以來,由市績效辦牽頭組織三個工作組,通過召開匯報會、事先不打招呼巡察、重點抽查和暗訪等形式,已對11個區縣、11個市級政府部門和14個市級黨群部門及其對外窗口進行了檢查。對發現的在履職盡責、辦事效率、服務態度、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將依規作出處理。
河北人社廳廳長、分管副廳長、處長權限內的審批事項分別被限定在10個工作日、7個工作日、3-5個工作日以內。之前,這些事項的辦理時限都是10-15個工作日。
在重點部門和窗口單位開展提質提效行動,突出抓好放權、減負等工作。取消省級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行政監管事項118項,簡化審批流程72項;取消經營服務性收費45項,取消和免徵行政事業性收費18項,降低收費標準19項,每年可為群眾和企業減輕負擔6億多元。
太原市對固定資產審批流程進行了再造,在政務服務中心實行一口進出、限時辦結、在線監察等制度,同時變過去的串聯審批方式為並聯審批。整改之後,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行政審批累計時限,由串聯辦理的310個工作日壓縮為並聯辦理的45個工作日。
內蒙古工商局「諮詢服務一口清、缺件告知一紙清、資料發放一手清、受理登記一次清」,對於提交註冊登記材料不完善的,當場為企業列清需要增補或修改的詳細清單,儘可能縮短企業辦事時間,減少企業往返次數,這些都是註冊登記窗口登記人員必須要做到的。
在內蒙古工商局註冊登記大廳,辦事群眾不僅可看到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提交材料目錄和申請書示範文本,還可通過大廳的電腦滾動顯示屏、觸控螢幕了解自助查詢辦事程序、收費標準。而每名工作人員工作檯前設了服務評價器,並連接到局領導辦公室,評價情況即時顯示。
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123項,佔總數的26.6%。401項納入吉林省政務大廳集中辦理的事項進行梳理、核對和調整後,共減少審批環節71個、削減審批承諾時間232天,達到了行政審批項目平均辦理時限僅為6.7個工作日的水平。
一是清理行政審批事項。通過兩輪清理取消和下放了101項行政審批項目,繪製形成主要經濟活動行政審批96個流程圖,向社會公開發布。
二是實行網上辦公。開通運行網上政務中心,對所有非涉密審批事項實行網上一體化辦理和集中監管,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三是開展明查暗訪專項行動。針對「庸懶散」及不作為、亂作為問題,開展隨機查訪。
8月底,省發改委發文,正式取消和下放了70項行政審批事項。
目前省教育廳自主行使的62項行政管理和服務事項,保留32項,委託9項,下放6項,職能劃轉4項,取消11項。根據減少總量、簡化程序的原則,對委廳機關及直屬單位上報的91項專業性評比考核評估等項目進行了認真清理規範,取消16項,下放2項,劃轉2項,委託辦理5項。
一是簡政放權,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開展了全省精減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職權清理工作。目前,已對320項省級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全面梳理,對5275項政府行政職權進行清理,確認3814項,取消1461項。
二是再造流程,按照「依法、規範、透明、高效」原則,優化流程環節,精簡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已完成第一輪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時限超過50%。
三是提質提效,全面推行「兩集中兩到位」、「一站式」窗口服務和首席代表負責制、全程代理服務制,加大網上辦事、網上審批、並聯審批力度。對特別緊急事項和重大建設項目開闢「綠色通道」。
四是強化問責,對省直單位特別是綜合部門、執法部門和窗口服務行業單位的工作作風、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明察暗訪,先後向37個存在問題的單位發出整改通知,28人被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6人被停職檢查,3人被責令公開檢查。
五是優化環境,省裡專門下發通知,在省直機關單位開展以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為主要內容的「四零」服務競賽活動,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省直單位業務辦理和審批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間的60%以內。
從9月份開始,福建省採取全面自查、分析原因、查找根源、專項治理等方式,在第一批參加活動的省直單位和廈門市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各單位積極行動,結合職能實際,查擺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整治。省法院開展「改進司法作風,提升司法公信」專項治理行動,省統計局實施「顏面管理」,省藥監局開展受理快、考核快、審核快、上報快、下達批件快等「五快」活動,有力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
為做好堅決打擊新聞敲詐行為專項整治工作,山東要求突出「四抓」,即抓源頭防範、抓重點查處、抓社會監督、抓長效機制。同時,為推進全省堅決打擊新聞敲詐行為專項整治和規範報刊徵訂專項整治工作深入開展,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省新聞出版局、省記協還分別設立並公布了舉報電話,接受群眾舉報投訴,加強社會監督。
為了使辦事人員丟失的身份證、戶口本等重要證件能迅速物歸原主,省人社廳窗口服務中心專門開設了失物招領窗口,並在中原人才網設立《失物招領》專欄,及時告知失主。從8月份到現在,中心共發還遺失物品61件。大廳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掛牌上崗,實行首問負責制和服務承諾制,設立黨員先鋒崗、巾幗文明崗和黨員示範窗口,發揮典型引導作用,優化服務大廳環境。
省委宣傳部「五措並舉」打擊新聞敲詐
省糧食局進村入戶徵求意見,糧農追問逼出「第一速度」
省檢察院會同省司法廳制定出臺全國首創檢律關係指導意見,解決律師反映「會見難、閱卷難、調取證據難」問題
省工商局:一把尺子讓外資註冊一路暢通。目前,省工商局外資登記窗口當日辦結率達98%,遠快於辦理登記的法定時限和承諾時限。
省新聞出版局行政許可事項由26項壓縮為16項,減幅達38.4%,非行政許可事項由5項壓縮為1項,減幅達80%,同時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上壓縮50%。設立行政審批受理「一站式窗口」,還印製了行政審批辦事指南,方便群眾。行政審批事項時限內辦結率達100%。設立了意見箱,受理群眾投訴。
自治區人大辦公廳把整治重點放在「推、拖、等、靠、漂浮、懶散」消極現象上,著力解決脫崗、離崗、缺崗、在崗率不高等問題。自治區政協辦公廳突出解決協商民主機制不健全、民主監督力度不夠和履行職能重意見建議輕督促落實「兩弱項」上。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以「增強守紀意識,樹立機關新風」為載體,集中整治「機關病」。
省住建廳正在加緊研究設立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並聯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實現審批提速,屆時,企業辦理各種資質審批在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就可一次搞定。
為了提高保障房入住率,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核過程,在全國率先開發、建成了住房保障信息工作平臺,目前已投入試運行。
甘肅省農牧廳將拓寬密切聯繫群眾渠道與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整合各類資源,打造了上下聯動、服務基層的「五個一」綜合便民服務體系,即構建了一線(「12316三農」服務熱線)、一窗(一個窗口受理)一庫(農業專家庫)、一箱(廳長信箱)、一臺(農牧廳官方微博平臺)綜合便民服務體系,開展「點對點」為民服務,變「群眾跑」為「幹部跑」,變「坐等上門」轉變為「熱線服務」、「心貼心」解決難題,堅決糾正工作人員對待群眾來訪態度生硬、推諉扯皮現象;堅決整治密切聯繫群眾渠道中梗阻塞問題。
12月4日至21日,青海省公安廳從紀委、政治部、督察總隊、技偵總隊等單位抽調9名人員組成3個工作組,分別由處級領導帶隊深入全省8個州市63個派出所、出入境辦證窗口、信訪接待室、案件受理單位、消防審批單位和110接處警單位進行明查暗訪,重點檢查了民警服務群眾態度、便民措施落實情況、執法規範化情況等,對部分暗訪情況進行了錄音錄像。暗訪組還隨機走訪了部分群眾,了解他們對公安機關和公安民警的反映。
自治區教育實踐辦和相關媒體組成暗訪組,採取現場查看、模擬辦事、跟蹤觀察、詢問辦事群眾等方式,先後對10個自治區部門窗口服務單位工作作風、服務質量開展暗訪,針對暗訪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情況通報,限期整改,並要求第一批活動單位對照檢查,防微杜漸。為確保限期整改事項落到實處,活動辦組織明察暗訪組第一時間對整改落實情況回訪,並通過新聞媒體將整改落實情況向社會公布,受到基層幹部群眾一致好評。自治區相關部門單位也進一步深入聽取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18場次,發放問卷調查表3400餘份,隨機訪談辦事群眾560餘人次,新聽取到意見建議230餘條。一些部門單位還通過在每個窗口前設置電子評議器,請群眾對工作人員的服務直接進行評議,量化掌握作風表現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