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寬窄巷子裡四合院落、花園洋樓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攝於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記者 張錦輝 攝
4月29日,四川省文化旅遊廳與重慶市文化旅遊委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地將以巴蜀文化為紐帶,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新時代中華文明的文化高地和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成渝地區翻開文化旅遊業「一盤棋」發展新篇章。前不久,重慶日報記者赴成都,探尋「文化為根基、創意為靈魂、產業為支撐」的成都文創產業發展。
超級「熊貓IP」帶火一座城
「五一」假期,廣州人羅德佳穿行在錦裡古街,身影迂迴在鋥亮的青石板上,朦朧成一幅極為文藝的畫面。
「熊貓!」路過一間熊貓屋,雕塑、玩偶、擺件、絲巾等各類大熊貓主題文創產品,或憨態可掬、或呆萌可愛,令羅德佳再也不淡定。她選購了一對熊貓頭飾,衝著鏡頭一個勁「凹造型」。
「對熊貓國際IP的深度延展,是我們刺激文旅消費的一大秘訣!」四川省文化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大熊貓真正進入成都人視線是在上世紀80年代,因邛崍山系冷箭竹開花枯死,6隻病、餓大熊貓被救護到成都動物園,成都市因此成立了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但成都不是讓基地一個單位唱「獨角戲」,而是圍繞科學研究、公眾教育、國際交往、旅遊休閒、文化創意、戶外運動等,把大熊貓的生態、文化價值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深度開發熊貓原創IP、熊貓主題公園、熊貓主題餐廳、熊貓主題演藝等泛熊貓型文旅產業鏈,構建以文化旅遊為核心,以科研科普、都市休閒、文化創意為配套的產業體系。
「如今,熊貓IP的品牌價值很難用數據評估,它已完全融入到成都文化,從地鐵上小姑娘的頭飾到居民家裝造型,從街頭小品到景區購物店……其身影無處不在,已成為成都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超級文旅IP。」該負責人稱。
文創產業踩上創新發展的「風火輪」
紅磚房、高煙囪、舊車廠,粗管道、鏤空鋼架、火車頭……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顯得時尚和前衛,街上看不見煙燻火燎的燒烤小吃,聽不見嘈雜的商販叫賣,取而代之的是各類藝術劇院、數位音樂、展覽演藝、創意設計、娛樂體驗和金融服務等業態。
「我們從建園開始,就立足『時尚設計與音樂藝術雙柱求發展』的多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景區相關負責人稱,這裡每年都要舉辦上千場產業會議、國際知名藝術展覽、音樂交流等,先後獲得「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工業遺產旅遊基地」等金字招牌。
然而,東郊記憶還只是成都文創大踏步發展的縮影。僅在2018年,成都就新開工文創項目74個,文創產業增加值達到1129億元,佔GDP比重達7.24%。風靡世界的遊戲《王者榮耀》、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現象級爆款IP相繼在成都誕生。
新業態拓展文旅消費新空間
遊成都,寬窄巷子是一個必打卡點。寬、窄、井三條老巷,遵循有取有舍的藝術智慧,保留歷史街區的骨骼,匯聚濃鬱的文化風貌與繽紛的商業形態,一院一景,「最成都」的院落生活如畫卷般鋪開。
「2019年1月—10月,寬窄巷子步行街遊客量達3367萬人次,街區同期營業總額為9.87億元。其中,『寬窄井』三條核心街區的遊客量達到2020萬,核心區營業總額達5.4億元。」成都文旅寬窄巷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業務總監唐偉稱,為了讓回頭客有新體驗,景區目前正在按照「三品(品質、品牌、品位)」「五有(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的思路,創新融合,持續推動消費升級。
包括加快推進「寬窄匠造所」為代表的商旅文融合示範項目建設,培育以「寬窄市集」為代表的新興消費場景;高標準打造數位化5G示範街區,建設智慧管理平臺建設、智慧物聯網改造、「雲商店」支付系統等數位化智慧街區應用場景;營造獨特夜間環境,串聯起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六大主題場景,形成夜間消費新常態等。
據介紹,對寬窄巷子的升級改造,僅是成都400多個文旅重點項目之一。目前,成都已啟動建設「三城三都」(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遊名城、世界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行動計劃,以新業態培育、多產業創新融合等,打開文旅消費新空間。
記者 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