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鎂地產 ,作者陳一朵
鎂地產
多金又美麗,是為鎂。我在大灣區,帶你尋找鎂房子。
今天這篇,純乾貨。
買房如何選地段?究竟什麼樣的地段有發展前途?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一次,我們從控規的視角分析了一篇《》
這一次,我們給出一個新的視角,一樣的簡單粗暴、一樣的通俗易懂,也一樣的有說服力,請老鐵們搬起小板凳、拿出筆記本記好啦:
看一個板塊二手住宅的「成交周期」。
「成交周期」反映的是房子的流動性,房子的成交周期越短,說明它越好賣,流動性越好。
我們平時買房,關心得最多的往往是這個房子能不能漲,卻忽略了它在二手市場好不好賣,也就是「流動性」怎樣。對任何一個資產來說,流動性都是非常關鍵的指標。
那麼,二手房的「成交周期」數據哪裡找?貝殼找房APP上就有。
貝殼網對「成交周期」的定義是:庫存房源量/近30天成交房源量,周期越短,說明房子越好賣。
這個定義有點類同於一手房的「去化周期」
以廣州為例,大到每個行政區、中到每一個板塊、小一個樓盤,都有成交周期數據。儘管這個數據可能受調控政策、業主心態等因素的幹擾,但在相當程度上還是反映出房產「流動性」的。
01
成交周期多久算長?多久算短?用數據說話。
我們先看看廣州整體的成交周期。據貝殼11月數據,廣州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周期是25.9個月,也就是說廣州人平均賣一套二手房,需要要花25.9個月,這個「流動性」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屬於中上水平。
其他城市的情況呢?我查詢了一下,北京是11.4個月,上海是9.5個月,這兩個城市可以列衛第一檔。
第二檔,深圳是24.8個月,杭州是19.5個月,成都是20.1個月,武漢是25.7個月,廣州是25.9個月。
第三檔,廈門是32.9個月,蘇州是37.4個月,東莞是38.9個月,長沙是41.1個月,佛山是46.9個月,南京是48.6個月,重慶是62.5個月。
從以上數據,可以觀測到這些城市當下市場的成交活躍度。
其中上海二手房的成交周期是最短的,平均只有9.5個月,足以說明上海樓市當下的活躍度。北京二手房的「成交周期」僅高於上海,只有11.4個月,說明北京二手房的活躍度也很好。
北京、上海的房價處在全國最高一檔,流動性也處在全國最高一檔,足以說明核心城市房產的可靠性。任何時候買入核心城市,都不會錯。
02
繼續來看我們所熟悉的廣州,11個行政區的成交周期如下:
製圖:鎂地產(數據來自貝殼APP)
可以看到,二手房成交周期最短的是黃埔,其次是天河、越秀、荔灣、南沙、海珠、番禺。從化、增城、白雲和花都成交周期最長,均超過了廣州的平均值,算是拉了全市的後腿。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各區二手住宅成交周期的排名,與成交總量的排名不太一樣。
下面是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整理的數據,可以看到,今年10月份,二手住宅成交前三名分別是海珠、天河和番禺。而成交周期前三名是黃埔、天河和越秀、荔灣(並列第三)。除了天河在成交量和成交周期上均列第二,其他幾個區的排名完全不一樣。
圖源: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
這是因為,成交周期和成交總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前者反映一個區域的房子好不好賣,偏向於「質」;後者則反映這個區域賣出了多少房子,更側重「量」。
天河區二手房的成交周期和成交量均能排到第二,足以說明天河樓市的堅挺,我們一直強調的「廣州樓市中的「天河主義」」真的不是吹。
03
當然,行政區的範圍太大了,只能非常粗糙地反映這樓市的流動性,參考價值有限。所以我們需要細化,看看每一個板塊的成交周期。
結合各板塊成交周期可以發現,如果一個板塊的成交周期少於廣州平均成交周期(25.9個月),那基本就是合格的,至少沒有拖後腿。如果把這個標準再提高一點,成交周期低於20個月的板塊,基本可以比較放心地買入。
以珠江新城為例,要想知道它哪個板塊最好賣,看哪個成交周期最快。貝殼數據顯示,最好賣的是中區,成交周期僅12.8個月。其次是東區,17.5個月,最後是西區21.9個月。
這跟市場的反饋基本一致:中區靠近中軸線,距離公共配套如廣州圖書館、廣州博物館、花城廣場等最近,加上小區整體品質不錯,因此流動性最好。
東區有匯悅臺、廣粵尊府等頂豪力撐,深受高淨值人群青睞;西區整體品質差一些,要麼商用太多,要麼靠馬路,要麼沒有小區,流動性也受到影響。
不過,即便是珠江新城中區,也不是全廣州最好賣的板塊。還有板塊成交周期甚至低於10個月,比如知識城、琶洲,可以說非常優秀了。
成交周期低於15個月的板塊(部分)
製圖:城市戰爭 數據來自貝殼APP
參考成交周期和市場反應,可以說,這些板塊內的房子真的很好賣,屬於閉眼買也不容易出錯的選擇。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直觀,我們隨便找兩組競品板塊PK一下:
科學城VS萬博:前者成交周期僅14.2個月,後者成交周期高達72.8個月
廣鋼新城VS黃村(牛奶廠):前者成交周期為38個月,後者為22.5個月
誰的流動性強,一目了然。
各大熱門板塊的成交周期,我也給您列出來了,拿走不謝:
製圖:鎂地產 數據來自貝殼APP
04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一個板塊有那麼多樓盤,怎麼選呢?從成交周期這個緯度來看,當然要選低於所在板塊平均值的,這樣才能跑贏板塊。
因為範圍小,整體水平相對一致,所以一個優質樓盤的成交周期,應該明顯低於所在板塊的成交周期。
珠江新城中區本來就是熱門板塊,成交周期為12.8個月。具體到板塊內的樓盤,成交周期多在10個月以內。其中成交周期最短的當屬中海花城灣,僅3.7個月,絕對的王者之盤。
嘉裕公館以4個月的成交周期緊隨其後,中海璟暉華庭、雋峰苑、利雅灣流動性也不錯,分別是4.3個月、8.5個月、9個月。這幾個樓盤都屬於有小區花園的,因此流動性明顯高於同板塊其他小區。
這麼貴的房子,居然還賣得這麼快,也只有在天河區這種核心地段才會有這樣的奇蹟。
同樣處於天河區的牛奶廠板塊的幾個盤,流動性好到出乎意料:華潤天合成交周期6個月,金地天河公館5個月,而它們的二手房放盤價快到7萬/方了,非常扛打。同板塊的招商雍華府表現就差一些了,成交周期要18個月。可見,即使在優質板塊,也要有硬實力打底。
再看另一個熱門板塊客村,它的成交周期為19.8個月,低於所在的海珠區25個月的水平,算是還不錯的板塊。但也不能亂買,這個板塊優先考慮珠影大院,它的成交周期僅4.5個月,流動性遠高於同板塊的金影花園(14個月)等小區。
而前兩年的大熱門萬博板塊,沒想到因貨量過大等原因,成交周期高達72.8個月。
05
在一朵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特例。
比如,部分樓盤明明市場叫好,但反映到成交周期上表現卻很差。
例如因學校優質而「母憑子貴」的萬科東薈城,上周成交周期高達39.8個月,遠遠高於黃埔平均水平。
為什麼流動性這麼「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業主過度抬高房價,導致買家望而卻步。
再比如,一些大樓盤整體成交周期不行,但具體到某個組團亮眼。
東方新世界成交周期是25個月,但其中的熹園僅4個月。碧桂園鳳凰城成交周期為45.9個月,其中放盤量最大的鳳馨苑成交周期27.6個月。
也有反例。祈福新村成交周期為20.2個月,位於中區的康怡居卻要46個月。
所以,我們看房時既要看板塊的整體流動性,也要分析具體的樓盤、組團產品的特點。
雖然成交周期這個數據挺好「用」的,但也有注意到,有的小區放盤量有限,個別盤的成交周期會影響到整體數據。
貝殼APP每周統計一次數據,受放盤情況不一的影響,數據上下浮動也正常。我們不要只看單一一周的成交周期,可以連續幾周觀察這個數據。總之還是上面那句話,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還有一些樓盤,我們找不到成交周期數據,這只能說明它們太小眾了,成交量太少了。這種樓盤買了之後,下家可能不好找,不是最優選擇。
還是我們經常強調的一句話:買房要隨大流,千萬不要選小眾盤,要不然流動性會是個問題。
如需諮詢買房,可掃描以下二維碼到知識星球付費諮詢:
延伸閱讀: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二手房「周交周期」排名!這些城市和板塊的房子最好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