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旅遊文體局
因疫情影響,今年北海僑港「開海節」暫時停辦。為表達對下半年豐收的期盼,8月16日上午9時18分,僑港鎮歸僑文化促進會和北海瑞德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在僑港鎮開海廣場舉辦簡樸的祭海儀式。儀式後,「開海囉!開海囉!」在聲聲擊鼓吶喊中,船工們吹響工號,一艘艘飄揚著五星紅旗的漁船駛向北部灣、南海海域腹地,開海捕魚。
開海儀式
譚瑞軍/攝
儀式上,僑港鎮眾多漁民代表以傳統方式面向大海祈禱此次開海風平浪靜、魚蝦滿艙,同時也順祝祖國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因為疫情影響,今年沒辦法舉辦盛大的開海祭祀了,但是幾百年習俗不能改,所以漁民又自發組織了祭海儀式。」僑港歸僑促進會會長周勝林告訴小編,僑港人靠海為生,以漁為食,「開漁」俗稱「開海」,是漁民幾百年來祈求魚獲滿艙、漁民平安的傳統民俗習慣。一直以來,漁民們都會在開海日,殺雞宰鴨自發祭海,祈福風調雨順。
1
貢品陳列碼頭
宋文杰/攝
宋文杰/攝
宋文杰/攝
宋文杰/攝
譚瑞軍/攝
當天的儀式上,燒豬、糕點塔等貢品陳列碼頭。
2
三祭上香
譚瑞軍/攝
譚瑞軍/攝
譚瑞軍/攝
祭海人員列位,德高望重的漁民代表作為主祭師領祭點燃香燭,帶領漁民三祭上香。
3
敬酒龍王、龍母
敬酒龍王、龍母,祈願魚蝦滿艙、人海共榮。
打造「開海節」旅遊品牌
譚瑞軍/攝
譚瑞軍/攝
譚瑞軍/攝
譚瑞軍/攝
當天儀式也吸引了大批市民和來自全國各地攝影愛好者的參加。
由於僑港鎮已連續多年舉辦「開海節」並逐漸成為一個旅遊品牌,當天雖未到中午開海時間,僑港鎮卻已陸續吸引來大批外地的遊客。以當日「開海節」為起點,僑港鎮的旅遊正式迎來旺季。
開海節的由來
僑港鎮歸僑文化促進會的會員包括了大部分的僑港鎮歸僑、僑眷。這些歸僑、僑眷多數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從越南婆灣島、姑蘇群島等地回來。他們傳統上以漁業為生,每次出海,漁民及家屬均要舉行祭海儀式,希望平安回來、魚蝦滿艙。這些漁民回到北海後,感恩於黨和國家的幫助,將在越南的漁家傳統結合每年伏季休漁的結束和僑港旅遊業的發展,並注入了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精神,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祭海文化。
2019年8月,北海市政府正式將僑港「開海節」提升至市級層面,定名為北海僑港「開海節」,成為銀海區乃至北海市的一個旅遊品牌。
對於海鮮控來說,最開心的事莫過於開海,一大波肥美海鮮即將來襲,帶魚、魷魚、石斑魚、皮皮蝦、花蟹……
不過,買到活蹦亂跳的海鮮
怎麼做最好吃??
做海鮮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起來了解下吧!
常見海鮮的蒸煮方法和火候
★海螺:煮海螺必須加水
喜歡吃海螺的朋友注意啦!煮海螺時必須要加水,一般兩斤海螺加一碗水即可。等螺頭微探出身來,就可以出鍋啦!開鍋之後再滴上幾點食醋或香油,這樣螺肉會更容易挑出來。
★皮皮蝦:煮時間比貝類久
吃皮皮蝦分炒與蒸,一般想吃原汁原味的小夥伴都選擇蒸,無論大的小的,蒸製的時間都是開鍋以後7~8分鐘為宜,喜歡重口味的還可以做椒鹽皮皮蝦哦!
★螃蟹:螃蟹肚子一定要朝上
小夥伴們在蒸煮螃蟹時,為了防止蟹黃流出來,螃蟹的肚子一定要朝上。開鍋以後煮10分鐘左右,看到螃蟹變成紅彤彤就可以開吃啦。
★海魚:蒸魚最好用旺火
在下鍋清蒸前,需要在魚身上劃幾刀,可放一些花椒、生薑等調味料,蒸魚需要旺火,開鍋之後繼續蒸5-6分鐘,這樣做出來的魚肉最鮮嫩。
吃海鮮——知識小課堂
1、螃蟹:蟹腮、蟹腸、蟹胃和蟹心都不能吃!
2、海蝦:蝦頭儘量不要吃
蝦頭儘量不吃,因為有些毒素以及重金屬殘留物都存於蝦頭裡。蝦線也應儘量剔除,因為蝦的消化道裡有髒東西,也影響口感。
3、扇貝:儘量別生吃 去掉黑色內臟
扇貝的裙邊也可以涼拌或爆炒著吃,但裙邊裡面藏垢較多,儘量不要生吃!另外,扇貝柱底部黑色的小部分是扇貝的內臟,建議去掉,不要食用。
4、海螺:吃海螺腦頭疼暈船
很多人不吃海螺的苦膽,但其實苦膽可以清火。有的人不吃海螺腦,據說是怕頭疼暈船。
5、海星:吃多了容易過敏
很多人海星吃多會過敏,所以不要因為味道好就猛吃喲!
6、鮑魚:綠色內臟有毒素 易引起皮炎等過敏反應
鮑魚肉旁邊的綠色東西就是內臟,通常裡面含有毒素,容易引起皮炎等過敏反應,不建議食用。鮑魚毒素的中毒症狀為臉和手出現紅色水腫,體質過敏者反應就更大。
開海後的潿洲島,海鮮必然是你出遊繞不開的一道美食,快到潿洲島南灣街海鮮市場走一走吧~
▍來源:北海市僑港小鎮、潿洲島旅遊
▍原標題:北海開海千帆競發,期待魚蝦滿倉,暢享海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