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全球公認的美食城市,除它以外,中國僅順德、澳門和揚州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食之都」認證。
搜索「成都網紅美食」,某平臺會出現3850000條信息,其中成都吃客、烤匠云云時下最受當地人歡迎。可是,在20年前甚至更久的年月裡,龍抄手、牛王廟怪味面等才是風靡蓉城的「網紅美食」。
筆者選取了9家食客評價褒貶不一的老牌網紅店,分別是華興煎蛋面、洞子口張老二涼粉、青石橋王婆蕎面、龍抄手、蓉榮北大鋪蓋面、純陽館魚香排骨麵、吳記怪味面、廖爺擔擔麵和青石橋白家肥腸粉。
我們不談昨日風光,不吹老闆的情懷,就用味蕾直觀地來點體驗:嘗一口,能不能讓人跌入深不見底的快樂?
華興煎蛋面
曾在玉林店有過不錯的美食體驗,所以對「華興煎蛋面」很有好感,總店距離春熙路商圈不遠。
在這裡,點的是一碗白味番茄煎蛋面。
有點意外,沒想到總店的煎蛋面相比玉林店反而略遜一籌。煎蛋有些老,並不是旅遊網站裡吹的那種脆中帶軟,咬破後還有糖心流出的樣子。
煎蛋和面吸收的湯汁也不夠多,沒有玉林店那種一口咬下去湯汁四溢的體驗。番茄沒有完全煮爛,湯汁不夠濃稠,並沒有做到宣傳中的鹹鮮香美,味精還重,不太值得推薦。
地址:錦江區梓潼橋正街的正成財富ID大廈
小份價格:13元/碗
洞子口張老二涼粉
雖然主打涼粉,但這家開在文殊院對面的館子還用甜水麵俘獲了老成都。吃麵時,拼座的成都大媽說自己做夢都夢到吃甜水麵。
付款之後馬上就能把面端走,甜水麵入口偏甜,然後開始有麻味,最後越吃越辣,這都是複製醬油的功勞,不過它的香味沒有想像中那麼濃。
面有筷子般粗,唯一的缺陷是比較硬。不排除它是在製作時故意做成這樣,總之嚼得有些費勁。
從品嘗當地特色美食的角度倒是可以試一試這款又粗又硬的面,店裡的複製醬油熬製得相當不錯。
地址:青羊區文書院街39號
價格:10元/碗
青石橋王婆蕎面
面現壓現煮,非常筋道,蕎麥帶著一股特殊的苦味,所以放了芹菜等各種配料。網絡上說這裡的小料選用了最優質的的二荊條,吃之前以為會比較辣,實際上麻味高於辣味,辣度剛剛好,給人一種在吃老麻抄手的感覺,但湯底比市面上的老麻抄手都好得多。
澆頭是筍子牛肉,牛肉相當巴適,但號稱優選的貴州煙燻筍不夠爽脆,稍微有點拉胯。
這樣的老麻蕎面在夏日讓人有些吃不慣,四川方言把這個叫做「吃悶起了」,也許涼麵會更適合。
地址:錦江區學道街113號
小份價格:13元/碗
龍抄手
春熙路是龍抄手的總店,五六年前聽說過它「不好吃」的大名,為避免清湯過於難吃,點了一份藤椒味抄手。
一共6個抄手,湯底用排骨熬成了奶白色,撒了一把蔥花。抄手被煮得皮肉分離有點崩潰,變成了圓子面片湯。加上藤椒放得比較多,已經嘗不到藤椒以外的味道。
更諷刺的是,網上讚美龍抄手的文章還特意教人們,如何煮一碗地道的龍抄手:如果水不夠寬,就容易爆心。
除了以上的問題,龍抄手其實做到了皮薄餡茸這一特色,說它是一家值得一去的成都小吃集合店名副其實,但如今還視它為成都美食「龍頭」有些牽強。
地址:錦江區春熙路中山廣場
小份價格:13元/碗
蓉榮北大鋪蓋面
店面距文殊院約1公裡,面全是師傅現扯導致排隊等待時間相當長,招牌的雜醬鋪蓋二兩起賣。
雜醬的分量比較適中,佐料有蔥花和碗底的豌豆,豌豆被煮得入口即化。
雖然是清湯,但還是能慢慢吃出辣味,麵條狠狠吸收了湯汁,嘗起來非常棒。
地址:成都市金牛區解放路2段2號
小份價格:13元/碗
純陽館魚香排骨麵
麵館老闆非常熱情,讓人好感度倍增。整碗面只有兩塊排骨,略肥,面的魚香味非常濃,老闆會根據需求煮軟煮硬。
排骨用的小排,剛開始吃的時候不太入味,之後越吃越辣。面剛開始也覺得不入味,之後因為浸泡了足夠時間的湯汁才越來越好吃,魚香味也越來越濃,麵湯建議淺嘗輒止。
此外,吉祥街與泡桐樹街相鄰,還有非常多的餐廳和小吃店,參觀寬窄巷子時值得一去。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吉祥街6號
小份價格:11元/碗
吳記怪味面
這裡分量小得可怕,面端上來,完整的雞肉有一坨,其他的全是碎肉,網上說肉末既有雞肉也有肘子肉。
除了花生不夠脆,價格與量不匹配,怪味面確實做得比絕大多數成都麵館有水平。加上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無論離太古裡還是市二醫院地鐵站都不到一公裡,值得一去。
地址:錦江區書院西街36號
小份價格:10元/碗
廖爺擔擔麵
擔擔麵是「中國十大面」之一,成都每家麵館都有擔擔麵,但什麼才是最正宗的?
這家麵館的原老闆是擔擔麵創始人,位置在送仙橋古玩城對面。擔擔麵8塊錢一碗,不分大小碗。面上桌前以為會是一兩,按成都麵館市場均價,8塊錢一兩面算相當良心,沒想到面端上來感覺只有半兩。
因為面少的緣故,肉醬顯得非常多,配料還有酸菜末和蔥花,香味非常濃。拌勻後每一根麵條都可以沾上油和肉末。在酸菜末的作用下,面帶著微微的酸與辣,滷汁酥香,鹹鮮微辣。
好吃歸好吃,但覺得分量太少,專門問了老闆,老闆說這面以前是官太太們的宵夜,自然得做得面少料多。
目前麵館中的擔擔麵因為料的分量跟不上面的分量,吃起來才變成了一般的肉醬乾拌麵。
地址:青羊區青華路2號
價格:8元/碗
青石橋白家肥腸粉
白家肥腸粉的標準是:粉絲晶瑩剔透,湯碗紅白分明,入口麻辣鮮香。
這家店的粉每天手工現做,韌性高卻又做到了入口即化,應該是煮的時間恰到好處,於是乎粉和湯底融合的也相當好。
放配料時用芹菜花替代蔥花,香味更濃,但是沒有油酥黃豆和花生米,網上說最正宗的肥腸粉芹菜花、蔥花、油酥黃豆和花生米都是有的,所以我這碗有偷工減料的嫌疑。
總的來說,東西是不錯,只是因為沒有油酥黃豆讓人遺憾了點。
地址:成都市雙流區學府路一段120號
小份價格:11元/碗
介紹完這9家店,不難看出四川口味實際上更注重「麻」,並非一辣到底,而且川菜中還有很多特殊的吃法,例如海味面。通過網絡得知當年最火的海味麵館叫做「師友面」,目前地圖上顯示它在文殊院附近,很可惜去到實地發現正在裝修。
師友面消失後,有人說是八寶海味有成都的最正宗的海味面。
按味道來排序,第一梯隊有蓉榮北大鋪蓋面、純陽館魚香排骨麵和廖爺擔擔麵,第二梯隊是洞子口張老二涼粉、青石橋王婆蕎面、吳記怪味面和青石橋白家肥腸粉,第三梯隊是龍抄手和華興煎蛋面。
當然,以上排序都是用我的舌頭來評價的,不同的人應該還會有不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