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水縣科技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教興縣」戰略,以科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重點,在科技項目、成果轉化、雙創及科技培訓等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讓科技之花開遍了上邽大地。
精準扶貧精準發力 建設和諧平安單位
今年以來,清水縣科技局黨組積極按照縣委、縣政府安排,及時調整精準扶貧幫扶工作隊員,為賈川鄉韓溝村增派2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為崖灣村增派4名幫扶隊員,動員全體幹部職工深入村組農戶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先後多次深入賈川鄉貧困村韓溝村和一般貧困村崖灣村,與村委會班子、全村黨員、村民進行座談,摸底調查,詳細掌握村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扶持六大產業發展、危房改造等方面入手,深入開展摸排清零行動,細化幫扶措施,積極開展精準幫扶工作。
開展暖心行動慰問,捐贈困難戶炕席1張、棉襖1件、窗簾1副、被褥6套、門帘6個,共折價2000元。幫助落實韓溝村真惠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種植馬鈴薯啟動資金2000元。組織科技示範戶及貧困戶參加果園管理技術、養殖技術、家政培訓2期200人次,發放傳單300份,捐贈書籍200本,共折價6000元。帶領幫扶隊員,幫抓崖灣村軟弱渙散黨組織建設,引導發揮村級黨組織示範帶動作用。加大與天津市河北區科技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落實危房改造捐款16.5萬元。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幫抓36戶貧困戶在林河安置點實現穩定入住。落實幫扶村人居環境整治道路鋪砂2000米、260方,栽植雪松冬青300棵,改建廚房2戶,打頂棚3戶。
同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步伐,深入規範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高度重視綜治、信訪、安全生產、保密、檔案等工作,實現了單位及個人無失竊、無刑事犯罪、無上訪、無洩密、無違紀、無安全事故「六無」的和諧平安單位,為各項業務工作高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 紮實開展主題教育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科技局將理論學習與指導工作緊密結合,讓學習更主動、更聚焦。深入堅持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對《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篇目開展學習研讀,不斷提升機關黨員思想政治素質,提高政治站位。以個人自學為主,結合中心組學習、黨員大會、黨小組會,以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的方式,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局黨組織聚焦主題主線,堅持靜下心、坐下來,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引導黨員幹部以理論滋養初心、以理論引領使命,不斷提升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在理論學習中、工作實踐上有了新進步和新收穫,保證了主題教育紮實有序開展,有力地推動了各項工作高效開展。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為貫徹落實全國、省、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破解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障礙和約束,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和潛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結合全縣實際,該縣制定了《清水縣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動科技創新步伐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新一輪機構改革,重新組建了清水縣科學技術局成為縣政府組成部門,縣委、縣政府為科技局補齊了領導班子,增加了工作人員,科技管理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新機構的職能作用在構建開放合作創新體系、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扶持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優化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積極爭取實施科技計劃項目
該縣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項目5項41萬元。其中申報甘肅省民生科技計劃項目《清水縣萬噸生物有機肥生產示範項目》和《清水縣核桃、花椒產業提質增效技術示範推廣項目》2項30萬元。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ELLIPS FX 三維立體超聲微切口與傳統超聲白內障乳化吸除術的臨床療效比較》《清水縣天然沙棘林豐產改造技術》《甘肅地產中藥材提高甘肅金鱒魚免疫力改善肉質效果及作為飼料添加劑的研發與推廣》3項11萬元。4月份科技局組織項目督查組深入豐望槐楊村、紅堡劉謝村、天河酒業、華盛農業等地對4個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和8個省級引導科技創新發展以獎代補專項項目進行督查,加快了項目實施進度,有效提升了項目實施效果。6月份組織溫泉園林所、天水高山夏菜公司等實施的5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通過市級驗收,進一步加快了企事業單位科技創新和研發成果的轉化步伐。通過項目的申報實施,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和研發成果的轉化。
加強眾創空間運營管理和創新創業培訓
大力加強眾創空間運營管理,不斷提升「省級眾創空間」雙創服務能力。在清水集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展建成「清水縣融通眾創空間」全縣首家企業眾創空間,並成功爭創成為「市級眾創空間」。全縣結合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在軒轅廣場組織相關單位開展清水縣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宣傳活動周集中宣傳,展出橫幅24條,散發22種資料6000餘份。開展科技示範戶、農校學生和社會創業青年等創新創業培訓1期61人。眾創空間先後接待省、市各級組織參觀考察和檢查3次,各級領導給清水縣「雙創」培訓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加大科技特派員扶貧指導 積極開展科技示範推廣
協調選派科技特派員123名深入基層123個貧困村開展科技精準扶貧工作,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精準扶貧聯繫村開展科技培訓指導和服務,結合聯繫村產業特點,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科技成果的示範與推廣。發揮科技特派員傳、幫、帶作用,開展幫扶村農民、科技致富能人、科技示範戶、農民技術員和貧困群眾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和電子商務操作技能培訓,提升貧困村群眾科技致富技能。
依託省級農業科技項目建成了豐望鄉槐楊村科技特派員精準扶貧花椒科技示範基地等4個科技示範基地,繼續抓好西靈山馬溝核桃科技示範園「隴薯4號」馬鈴薯套種等科技示範園建設,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和示範引領作用。組織各技術單位和鄉鎮開展科技示範推廣工作,18個鄉鎮每鄉創建1處科技示範基地,全縣共培育246戶科技示範戶並積極開展各項示範推廣工作,全年引進新品種21個,推廣新技術23項。
加大科技培訓與宣傳 舉辦科技創新創意大賽
集中舉辦科技示範戶、半夏人才等技術培訓班2期210人次,全縣完成科技骨幹培訓2100人、普及型培訓2.21萬人次。結合「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雙創宣傳活動周」、「科技活動周」、節能減排、防震減災等開展科技知識集中宣傳活動9次,散發宣傳資料1萬餘份,推動了在全縣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去年,科技局聯合縣委宣傳部、縣科協共同舉辦清水縣科技創新創意大賽,突出「啟迪全民科學心智,增強創新思維,拓寬創意理念,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宗旨,積極組織徵集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的科技創新成果、科技發明作品、科學論文和研究性學習成果、科學幻想繪畫、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科學DV活動和科技創意等作品376件。經評委評審共表彰獎勵126件,其中一等獎19項、二等獎35項、三等獎72項。此次科技創新創意大賽營造了濃厚的建設科技創新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展望未來 讓科技之花開遍上邽大地
採訪中,科技局領導告訴記者,近年來,清水縣科技創新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但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科技人才總量不足。科技創新的拔尖人才少,現有的高級技術人員年齡偏大,出成果、出效益的人才匱乏,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與專業技術人員更少。二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由於縣財政十分困難,科技創新經費投入不足,創新開發資金短缺,企業創新投入能力有限,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新投入體系尚未建立。三是科技創新社會化力量的參與不夠。對企業、農戶的科技創新支撐與服務多以政府行政方式為主,社會化力量的參與明顯不足,與企業、農戶科技創新服務多元化的需求還存在明顯差距。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科技局將進一步精益求精,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26條措施等政策,以精準扶貧為主線,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培育特色產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助推全縣經濟快速發展。重點抓好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工作。認真貫徹十九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的戰略理念,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抓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圍繞全縣支柱優勢產業,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緊扣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政策,力爭爭取省市科技項目4項以上。同時,深入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工作,加大科技示範推廣力度,創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村)3處以上,培育科技示範戶100戶以上,引進工農業新品種(新產品)15個、示範推廣新技術20項。繼續選派123名科技特派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指導工作,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支撐力和帶動輻射效果,促進農業創收、農民增收。充分發揮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培訓引導作用,不斷提高眾創空間的服務能力,年培訓各類社會創業青年500人次以上。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力爭驗收省市科技項目2項以上,做好各類項目的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工作。全面開展科技培訓和宣傳。完成科技骨幹培訓2000人次、普及型培訓2萬人次;開展科技宣傳活動8次,發放科普資料1萬份以上,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的堅強動力與保證,讓科技之花開遍上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