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抗日劇總感覺日軍越打越多,那麼它各編制究竟有多少人呢?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間,日本法西斯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但是英勇的中國軍人,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最終打敗了殘忍的日本法西斯,建立了新中國,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銘記國恥,同時也為了弘揚中國軍人不屈的鬥志,以及英勇的抗爭精神,近年來我們看到了許多有關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但是在觀看這些影視劇的時候,總讓人感覺前一個鏡頭中的日軍明明非常少,卻在戰鬥的時候突然就變多了。於是小編就非常好奇,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每個編制的兵力到底有多少?然後小編就整理了一下,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在二戰時期,日本法西斯的陸軍軍隊編制及其對應兵力如下:
分隊:日軍的「分隊」這個編制其實是跟中國軍隊裡的「班」是同一級的編制,一個日軍分隊一般有13人。最高長官是分隊長,一般由隊伍中的老兵擔任,軍銜為軍曹或者伍長。
小隊:日軍一個步兵小隊一般下轄有一個機槍組、兩個迫擊炮組和兩個步兵組,人數一般在55人至70人左右。最高長官是小隊長,軍銜一般為中尉或者少尉。
中隊:日軍一個步兵中隊一般下轄有三個步兵小隊,人數一般在190人至250人之間。最高長官是中隊長,軍銜一般為大尉或者中尉。
大隊:日軍一個步兵大隊一般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和一個炮兵小隊,人數一般在800人至1500人之間。最高長官是大隊長,軍銜一般為少佐或者大尉。
聯隊:日軍一個步兵聯隊一般下轄三個步兵大隊和一個炮兵中隊,人數一般在3800人至3900人之間。最高長官是聯隊長,軍銜一般為大佐或者中佐。
旅團:日軍步兵旅團分為師團下轄步兵旅團和獨立步兵混成旅團。一個師團下轄步兵旅團一般由兩個步兵聯隊組成,人數一般在6000人至7700人之間。一個獨立步兵混成旅團下轄五個步兵大隊,其中每一個步兵大隊又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和一個炮兵中隊,人數一般在7500人至8500人之間。最高長官是旅團長,軍銜一般為少將或者大佐。
師團:日軍步兵師團分為四單位制師團和三單位制師團。四單位制師團又稱甲種師團,一般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有兩個步兵聯隊),以及工兵部隊、騎兵部隊、炮兵部隊、輜重部隊各一個聯隊,共八個聯隊。一般齊裝滿員的四單位制師團人數在24000人至28000人之間。三單位制師團又稱乙、丙、丁種師團,下轄一個步兵旅團,步兵旅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一個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和一個炮兵中隊,炮兵聯隊、騎兵聯隊、輜重聯隊、工兵聯隊等後勤部隊較之甲種師團大為減少,編制人數一般在13000人至18000人之間。最高長官是師團長,軍銜一般為中將。
整理完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編制及對應兵力之後,小編終於明白了,原來影視劇中的日本兵並不是「越打越多」,而是其相應編制確實有那麼多人,只是這些影視劇在拍攝時,並沒有用太多的群眾演員來展示,而是採用了鏡頭切換的方法來展示!
不知大家曾經是否也有過相同的疑惑呢?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