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養蜂,相信很多朋友都擔心自己的蜂群出現盜蜂,因為盜蜂不但會造成蜜蜂死亡,還會導致蜜蜂相互搬運蜂蜜,最後蜂蜜產量不斷減少,蜜蜂在蜂場裡面把蜂蜜搬來搬去累得死去活來,可以說對蜂群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輕微的引發蜜蜂廝殺,嚴重的則導致被盜蜂群逃跑或者直接被餓死。
一說盜蜂我們很多朋友就會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野生蜜蜂的問題,因為我國的蜜蜂,除了有進口的義大利蜂之外,還有我國本土的中蜂,而野生的蜜蜂,我們是看不到盜蜂現象的,或者說就算有,通常也不會像家養的蜜蜂那麼明顯,造成嚴重後果,野生的蜜蜂,可謂是防守有道,並不會像我們家養的蜜蜂一樣出現正常的盜蜂和嚴重的和平盜等現象。
蜂群一旦出現盜蜂,解決起來非常棘手,尤其是出現和平盜的現象,很多養蜂老手也無法解決,最後導致蜂群大量損失,直接影響養蜂人的收益,還增加了大量的工作。
盜蜂的出現,其實並不分中蜂還是意蜂,中蜂由於野生習性過強,其盜性相對來說比意蜂還要強一點,但是由於意蜂的工蜂個頭和中蜂的雄蜂個頭相似,振翅頻率相似,導致中蜂的工蜂容易把意蜂的工蜂當成中蜂的雄蜂,一旦意蜂盜取中蜂,後果通常非常嚴重,因為意蜂的工蜂進入中蜂蜂群以後,非常喜歡殺死中蜂的蜂王,導致中蜂蜂群失王,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後果通常會很嚴重。
對於我國的本土中蜂來說,雖然說近年來隨著養蜂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養殖中蜂的規模在不斷上升,但是中蜂人工馴化的時間還是太短,基本上還可以算作是野生的蜜蜂,而野生的中蜂,其實我們很多農村的朋友都見過,一般生長在枯樹中、石洞中、泥洞中,但是見過野生中蜂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野生中蜂遭受盜蜂的現象,如果不是人工養殖了中蜂,或許很多朋友都不知道盜蜂是啥意思。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野生的中蜂不會出現盜蜂,家養的蜜蜂卻盜蜂嚴重呢?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我們又該如何來科學的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這一問題。
什麼是盜蜂?
其實盜蜂中的一個字我們很多朋友都可以猜到盜蜂的意思了,蜜蜂是高度的社會化群居生活,在一個蜂群中蜜蜂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擁有不同的職責,可以說蜜蜂的世界,像極了我們人類的世界,同樣有管理層、有「監督」部門、有「醫生」、有「老百姓」等等,所以這裡的盜,其實就是我們人類理解的盜,通俗的說就是小偷,蜜蜂的世界中也有小偷這種成分存在。
雖然這是一種在人類看來不恥的行為,但是裡面隱藏著蜜蜂對種族的熱愛,蜂部落小編曾經寫過關於蜜蜂盜取的真實情景,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過程,因為所有開始盜取的蜜蜂,實際上已經臨近死亡,這些蜜蜂不但盜取,還專門做最危險的工作,說白了就是把最後的生命給蜂群,所以感性的人在看蜜蜂的世界的時候,如果真正的理解盜蜂,或許那些偷盜的盜蜂,未必就是討厭的假貨,而是種族發展的英雄。
對於蜜蜂來說,蜜蜂一般是以蜂群為單位存在的,蜂群與蜂群之間除了雄蜂之外通常並不會有什麼往來,但是如果外界缺蜜或者養蜂人管理不當的情況下,一些強壯的蜂群就會到弱小的蜂群中偷取這些弱小蜂群的蜂蜜,最後導致這些弱小的蜂群飢餓死亡或者逃跑,這就是我們在蜜蜂養殖業中常說的盜蜂現象。
野生中蜂與家養中蜂的異同之處
如果我們想要搞清楚野生的中蜂和家養的中蜂為什麼出現盜蜂的情況不一樣,其實只要我們搞清楚野生的中蜂的生活過程和家養的中蜂的生活過程發生了哪些變化就可以找到家養的中蜂盜蜂嚴重的原因。
理由很簡單,因為不管是野生的中蜂還是家養的中蜂,其實都是一種蜜蜂,唯一的變化就是他們生活的地方變了,而且受到幹擾的程度不一樣,我們對比一下就知道。
第一:相同之處
①採集習性:蜜蜂都是以蜜源植物作為生存的基本食物的,不管是野生的中蜂還是家養的中蜂,他們都需要採蜜,只要是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採集的花蜜就是相同的,這種習性並不會因為家養或者野生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蜜蜂不管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他們採蜜的習性都是一樣的。
蜜蜂的採集可以說是在蜂箱外部進行的,這裡我們可以單獨的說成是蜜蜂的箱外習性,這個習性並沒有發生變化。
②生存方式相同:蜜蜂是一種古老的物種,光是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蜜蜂的社會化群居形態就已經幾千萬年。就蜜蜂的生存方式來說,短時間哪怕我們經過了人工馴化,其實蜜蜂的生存方式也很難改變,所以不管是野生的中蜂還是家養的中蜂,他們的生活習性都是一樣的。
既然採集習性沒有發生變化,那麼蜂群內部無非就是繁殖和建造防禦等習性,這些習性我們可以算成是蜜蜂的內部生存方式,這個習性也沒有發生變化,綜合蜜蜂的外部採集習性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蜜蜂的箱外活動方式沒有發生變化,箱內的活動方式也沒有發生變化。
第二:不同之處
對於人工養殖的蜜蜂,既然已經經過了人工養殖,與野外的相比就會出現巨大的差異,而我們所謂的盜蜂,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差異導致的,其餘野生蜜蜂的不同點大致就是下面幾個。
①蜂群與蜂群間的距離不同:對於野生的蜜蜂來說,由於是野生的,通常一個蜂群與一個蜂群之間相隔較遠,但是家養的蜜蜂,一般科學的養殖允許中蜂蜂箱與蜂箱之間的距離為一米以上,如果養蜂人經驗不足,可能一米都不到,也就是說,家養的蜜蜂可能蜂群與蜂群之間的距離要比野生的近很多。
②蜂群中儲蜜多少不同:由於人工養殖的蜜蜂要經常取蜜,導致家養的蜜蜂,可能蜂群中長期儲蜜都沒有野生的那麼多。
③獲得蜜源的渠道不同:對於野生的蜜蜂來說,他們獲得蜜源的方式可能只有通過野外採集獲得,但是家養的蜜蜂,養蜂人取蜜後可能會對蜜蜂進行餵養。
④:群勢不同:整體來說,野生的蜜蜂由於不受人的幹擾,通常蜂群都是有計劃的進行繁殖和採蜜,在一個區域內已經養成了一個穩定的生活方式,導致這樣的蜂群通常能夠維持在一個中上等或者強群的群勢,這樣的群勢是非常利於蜜蜂生活的,但是家養的蜜蜂會隨著養蜂人的經驗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群勢。
⑤蜂群中的味道不同:對於蜜蜂來說,實際上蜜蜂都有預防盜蜂的習性,據相關研究顯示,蜜蜂在採蜜的時候會在蜂群中採集不同的花蜜來讓本群的蜜蜂與其他蜂群的蜜蜂區分開來,達到本群蜜蜂可以防禦其他蜂群的蜜蜂盜取蜂蜜的目的,但是人工養殖的蜜蜂,這種平衡很容易就會被打破。
家養蜜蜂盜蜂嚴重的真正原因
對於意蜂盜取中蜂來說,上面我們已經提到了為什麼意蜂盜取中蜂很容易成功,主要就在於意蜂的個體大小上的優勢迷惑了中蜂,實際上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其盜取的時候習性都是一樣的,引發中蜂和意蜂盜取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大致都是下面幾個原因造成。
第一:蜂群飢餓
與野生的中蜂相比,家養的蜜蜂如果沒有科學取蜜,非常容易造成蜂群飢餓,在蜜蜂飢餓的情況下,自然會想方設法獲得蜂蜜,自然就不排除從其他蜂群中盜取蜂蜜了。
野生的蜜蜂由於已經在一個地方生存了很長時間,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已經適應,知道什麼時候天氣壞,什麼時候天氣好,於是有計劃的存儲蜂蜜和繁殖,哪怕外界缺蜜也不會導致飢餓。
第二:家養聞到其他蜂群蜂蜜味道的概率大於野生蜜蜂
正如上面所說,野生的蜜蜂並不會像家養的蜜蜂那樣密集的在一起,野生動物大多都有領地意識,野生的蜜蜂距離會遠遠大於家養蜜蜂的距離,而蜂蜜的味道在空氣中傳播也是受到距離限制的,如果距離過遠,則味道變淡,發生盜取的概率自然減小。
第三:家養蜜蜂蜂群中的味道高於野生蜜蜂
對於野生蜜蜂來說,我們都知道,蜜蜂採蜜後就回巢了,蜂蜜的範圍僅限於蜂群中蜜蜂的巢脾上,但是家養的蜜蜂不一樣,由於家養的蜜蜂要經過飼喂,導致蜂群中除了巢脾上還有其他地方有味道存在,這些味道未必就是花蜜的味道,比如我們採用糖漿餵養蜜蜂,還使用了溫水,可能這個味道的傳輸就比花蜜要快,如果我們在取蜜的時候,餵養蜜蜂的時候,有蜂蜜或者糖漿灑落在蜂箱外面,則其他蜂群聞到飼餵蜂群中蜂蜜味道的可能就增大了。
第四:家養蜜蜂的防禦能力低於野生蜜蜂的防禦能力
在上面蜂部落小編已經說到了蜜蜂的習性是長時間進化的結果,這裡又說家養的蜜蜂防禦能力低於野生的蜜蜂,是不是很矛盾呢?其實並不矛盾。
原因是家養的蜜蜂由於有的養蜂人沒有經驗,貪多,導致蜜蜂蜂群數量看起來很多,但是實際上都是弱小蜂群,但是野生的蜜蜂,由於不受人的幹擾,蜂群總是保持在一個較大的群勢上,導致整個蜂群的結構是完整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守衛能力還是攻擊能力,野生蜜蜂都保持了,但是家養的蜜蜂可能由於蜜蜂數量過少,就算保持了這種結構,其防禦能力也比較差。
從蜜蜂的習性上來預防盜蜂
關於防治盜蜂的方法,網絡上數不勝數,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了嚴重的盜蜂,就算我們治住了,可能我們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蜜蜂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失,所以蜂部落小編並不建議在盜蜂發生以後再去治盜,而是直接不讓蜂群發生盜蜂,那麼我們就應該充分的了解蜜蜂習性,通過上面我們對盜蜂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找到預防盜蜂發生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步。
第一:養殖強群
盜蜂發生的過程是嘗試性的開始的,開始的時候盜蜂只有幾隻,如果這幾隻盜蜂被守衛蜂打敗,則盜蜂結束。在養殖強群的情況下,守衛蜂數量充足,我們有可能會看到蜜蜂打架,但是卻看不到盜蜂。
第二:飼餵講究策略
養殖蜜蜂收穫蜂蜜,其實說白了就是從蜜蜂的口中搶蜂蜜吃,所以飼餵是必須的,但是也要有策略。與野生蜜蜂相比,我們可以在防禦能力較弱的蜂群中打造野生的蜂群結構,方法就是不飼餵弱小蜂群,然後把強群中餵養出來的封蓋蜜提到弱群中給弱群的蜜蜂吃,切記飼餵蜜蜂的糖漿或者蜂蜜絕對不能灑在蜂箱外面或者地上,這樣自然就解決了弱群中有味道的問題。、
第三:取蜜要科學
很多朋友並沒有飼餵蜜蜂的經驗,但是取蜜的經驗倒是充足,而且還挺心狠,把蜂蜜全部取光,在外面沒有蜜源植物的情況下,其實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大饑荒,在這種情況下,不是蜜蜂會盜取,或許高等動物盜取起來比蜜蜂還低級。
以上就是蜂部落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野生蜜蜂沒有盜蜂而家養的蜜蜂盜蜂嚴重的相關問題,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