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從何來將往何處?中國科技館舉辦紙主題展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技館展廳休息區,長椅上的「小小航天員」造型別致醒目。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從「洛陽紙貴」到「無紙化辦公」、從造紙到智造、從技藝到紙藝……紙從何來將往何處?未來會不會消失?如果消失了會怎樣?中國科技館2021年新年元旦當天舉辦的一個紙主題展,或許能幫觀眾尋找到答案。

紙主題展入口,火烈鳥紙藝作品引人矚目。 孫自法 攝

這個名為「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的主題展覽,由中國科技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聯合主辦,以紙及造紙技藝為中心,通過互動展品、實物陳列、模型、紙藝術品、多媒體等多種展覽形式,全面展示手工造紙的工藝知識、科技內涵、傳承人物和紙藝創新成果,展覽面積1800平米,展品36件(套),共分為五個主題展區。

中國科技館展廳內,一位少兒觀眾指認古代漢字。 孫自法 攝

早在紙發明以前,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各種載體已經存在數千年。在「技之源——中國手工造紙的科技與工藝」展區,觀眾可以看到竹簡、絹帛、羊皮紙等各種書寫載體,深入了解造紙術的源流和技術細節,以及名人與名紙的淵源,也可以親自觸摸不同紙張,想像紙在生活中的不同應用場景。在「造紙空間」,觀眾可以拿起竹簾,親身體驗造紙的重要流程。

紙主題展上,觀眾欣賞彩扎獅頭、宮燈等中國傳統特色紙藝作品。 孫自法 攝

中國造紙歷史千年,迸發出無數璀璨的造紙科技發明和紙的藝術創造,傳統手工造紙工藝在當代手工紙匠人的傳承創新中繼續發展。在「匠之心——薪火相傳的人與物」展區,15位當代造紙工藝大師的工作與生活場景營造得栩栩如生,他們的故事在此上演,綻放出中國造紙智慧的技藝光芒和先進的設計理念,體現出中國傳統造紙工藝的「工匠精神」。

紙主題展上,觀眾拍攝彩扎獅頭這一中國傳統特色紙藝作品。 孫自法 攝

除最廣泛的書寫用途外,紙在藝術家的靈思和巧手中還被賦予更高文化價值,獲得新的生命力。在「藝之本——藝術與設計的創造力」展區,藝術家通過洗、揉搓、修剪、編織、擠壓、堆積、翻模、粘貼、雕刻等藝術手法,將紙或者紙漿進行加工和再創作,不僅呈現出作為文化傳承載體的紙在當代語境下呈現出的新的可能性,還通過作品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生命、文化、藝術、情感等的探索和詮釋。

在「紙之用——感知手工紙的魅力」展區,紙扇、紙傘、紙紮、剪紙、紙燈、風箏等令人眼花繚亂,展現中國傳統手工紙工藝「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展示手工藝人在追尋紙藝術的過程中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他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斷雕琢作品,不斷改善工藝的匠人精神。

紙主題展上,策展人介紹紙扇、風箏等中國傳統特色紙藝。 孫自法 攝

在「紙來折往——現代摺紙與多學科領域融合」展區,陳列著三浦摺疊、水雷結構、蜂巢結構等摺紙雕塑,觀眾可以探索摺紙數理學中的藝術,思考摺紙背後的數學知識、科學原理、工程應用、藝術美感,感受科學精神與人文藝術的碰撞。

主辦方稱,「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不僅在實用、藝術和文化的層面上帶給觀眾物質和精神享受,也通過技藝傳承和工匠精神的弘揚,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增強文化自信。

「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元旦起至2月在中國科技館免費向公眾開放,之後還將啟動中外巡展之旅。

中國科技館透露,2021年元旦假日期間,除了紙主題展,該館還舉辦「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華夏之光」展廳天文區等展覽,並融合「科學秀場」「展廳特色教育活動」「科技館裡的科學課」三大版塊內容,推出「歡度元旦·回顧經典」元旦假期系列教育活動。(完)

相關焦點

  • 看「奮鬥者」號、賞紙的藝術 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科普活動
    2021年元旦系列科普活動31日拉開帷幕,元旦假期期間將用豐富多彩的科普展覽和科普活動滿足不同觀眾的「科學味蕾」。31日,中國科技館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逐夢深藍,挑戰第四極——『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亮相中國科技館。  展覽首次展出「奮鬥者」號高仿真模型,配以圖文展板及「奮鬥者」號相關聲學設備和浮力材料實物,觀眾可近距離觀察「奮鬥者」號,了解背後的故事。展覽預計開放至2021年2月底。
  • 迎接2021年 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科普教育活動
    創造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備受關注,標誌著中國已具備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出中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通過「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觀眾將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奮鬥者」號,了解「奮鬥者」號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體驗手工紙的藝術魅力——紙博物館
    臺北長安東路有一間「樹火紙博物館」,這是臺灣唯一的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四層樓的空間,窗明几淨,鵝黃色的燈光傳遞著溫暖。館內陳列著林林總總的紙張,讓人驚覺紙張種類原來如此豐富。館內一樓有小型紙工廠,展示各種造紙機械,雖然小卻都是實物。博物館還不定期舉辦紙藝術展,讓來賓豐富紙知識。
  • 樹火紀念紙——紙的優美傳承!
    麥子不死,種子無以新生:樹皮腐草轉化為紙。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中國文明的新裡程碑,看到物質不滅、精神不死的驗證,也看到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誕生。
  • 看VR展 玩科學 暑期杭州兩大科技館邀你來玩耍
    所謂AR,低碳科技館的這場AR/VR展,六個展區如花瓣狀分布,還有一個互動製作出。現場可以嘗試使用VR眼鏡「穿越時空」,還能體驗Unity3D、虛幻4引擎等軟體應用,一起感受這項科技在遊戲、教育、家居等領域,有著怎樣的魅力與潛力。7到9月,還是「低碳改變環境」系列科學主題活動之一「製作月」的開展時間。
  • 冥幣、紙車、紙屋:國人看見躲著走,老外看見不撒手
    近日,被法國雜誌評選為「巴黎10大必看展覽」的「PALACE PARADIS極樂天堂-臺灣祭祀紙紮文化」,使紙紮文化這種獨特的民俗文化藝術回歸文藝界的視野。「PALACE PARADIS極樂天堂-臺灣祭祀紙紮文化」此次展覽是在巴黎布朗利河岸美術館Musée du Quai Branly舉辦的,展出了臺灣扎紙手藝工作室「新興糊紙店」和「天堂紙紮屋」的紙紮手藝作品。
  •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舉辦民間剪(刻)紙新春展
    閩南網2月2日訊 今天下午三點半,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三樓東側展廳閩南民閩傳統剪(刻)紙展,此次展出到2月9日。現場好多人圍觀  剪(刻)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民眾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雲捲雲舒凝聚東方神韻 「現代中國美術展·紙」日本開幕
    市原湖畔美術館,攝影:遠藤匡由市原湖畔美術館主辦、HUBART瀚和文化策劃並協辦的「雲捲雲舒:現代中國美術展·紙」展,在疫情席捲全球的特殊時期,於4月1日在日本千葉縣市原湖畔美術館開幕。 展覽以「紙」作為展覽主題,展覽名為「雲捲雲舒」,在藝術總監北川富朗看來,「中國象形文字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文明,也與紙有著緊密的關係。語言與材料是文化與文明的重要成果,我想重點傳達這部分的觀點。中國與日本的藝術家都各自努力著,用藝術語言傳達著這些人類的文明。」 而「雲捲雲舒」這個題目,是將雲比作紙,形容藝術家對於紙的創作和思考在紙的一舒一展之間打開。
  • 2021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竹漿紙產業展覽會
    >同行」為主題,疫情下緊緊圍繞凝聚·思變·向未來的竹漿紙產業發展趨勢,推動竹漿紙的創新研發、深挖竹漿紙潛力價值,從來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匯集了眾多優質供應商,打通竹漿紙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為核心架構的行業頂級盛會,同期舉辦竹漿紙產業高端論壇與專題研討,注重與國內外竹漿紙的精準供需配對與有效合作。
  • 「科技展覽+科普活動 」中國科技館推出元旦系列活動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於12月31日起在中國科技館東大廳展出。觀眾將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奮鬥者」號,了解「奮鬥者」號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四大發明 藝術碰撞「中國手工造紙的技·藝」主題展覽將於1月1日在中國科技館與觀眾見面。本次展覽由中國科學技術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聯合主辦。
  • 中國臺灣·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這座狹長型的街屋建築,通過其溫暖、舒適、自然的空間氛圍,別開生面的特展,近距離的手作體驗,親切的導覽與服務,帶領民眾感受紙中的溫度,探索無邊無際的紙藝創意,感悟「草木凋萎化為紙」中蘊含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樹火,引領人們從看似理所當然的平凡生活和尋常事物中,發掘出動人的篇章與細緻的美感,帶人們進入紙與複合媒介結合的領域,穿梭「紙」中,自在探索。
  • 中國科技館舉辦腦科學展
    由中國科技館主辦、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策展的「腦中乾坤:心智的生物學」腦科學展在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開幕,展覽通過互動展品,展示腦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沿進展。 香蕉是黃的,但在不同的光色下還是黃的嗎?不對齊的色塊本是平行的,為什麼看起來卻是歪斜的?
  • 指上功夫紙上秀 伊寧市舉辦剪紙體驗展
    2020年12月19日,「紙上功夫—伊寧市剪紙藝術體驗展」在伊寧市文化館拉開序幕。  此次共展出163幅作品,展覽形式活潑可愛,作品表現力強。突出積極向上,熱情洋溢的節日氣息,展覽內容展現了伊寧市各族人民團結奮進、脫貧攻堅、共戰疫情、致敬英雄、喜迎新春的團結和諧穩定氛圍。
  • 中國葬禮用品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600萬人評價:中國人太浪漫
    如果誰說要把紙紮當成藝術品、舉辦一場專門的藝術展,恐怕很多人都理解無能。但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有一場叫做《極樂天堂》的展覽就在素有「浪漫之都」之稱的巴黎成功舉辦,展出來的各種成品,都是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紙紮。
  • 嘆為觀「紙」,創意無限!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亮相南京
    用紙漿「復刻」時代記號,將廢紙「編織」一掛長衫,以剪紙「講述」平凡一生。身邊物,手中紙,在藝術家手中「生長」出無限可能,讓人嘆為觀「紙」。9月6日下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致敬傳統——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第三站在江蘇省現代藝術館拉開帷幕。
  • 【徵集】上海科技館《十二生肖》主題展邀你分享生肖故事
    千年前的先民仰觀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們以天幹、地支將無限的宇宙和時間化為六十年一甲子的周而復始;他們回望大地,尋覓自我的化身,將十二種動物與年歲交織,形成十二生肖;從此,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生動的起點, 也能找到無數過往和未來的重合點。
  • 享譽日本的因州和紙現身石家莊
    不過鳥取在日本享有盛譽的絕不僅僅一個漫畫家,還有因州和紙。12月19日,《日本因州和紙藝術展》在河北博物院陽光大廳開幕,將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因州和紙介紹給了河北人。「和紙」是日本手工造紙的統稱。公元4世紀至5世紀,造紙術由世界手工造紙發源地和技術中心——中國傳入日本。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日本手工造紙在仿製「唐紙」的基礎上,改進並過渡為具有本民族特點的「和紙」。
  • 紙餐具、圍棋餅乾……看北京設計博覽會上的全新生活方式
    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今晚迎來重要主題活動——北京設計博覽會。本屆北京設計博覽會持續至9月16日,以「創變未來」為主題,圍繞五大板塊,50餘場設計論壇在活動期間開展。一款名為「easy bag」的背袋使用杜邦紙製作,不僅環保堅韌,還因為其柔韌性,可以通過摺疊、翻轉等操作,變化出至少5種形態。展區負責人、敬人文化創始人蔣禎雄告訴記者,基於紙材料的創意設計在中國正逐步興起。依靠科技與創意設計的結合,紙藝文創將在很多領域獲得實際應用,此次博覽會上展示的是紙藝在生活、文創、教育等領域的探索成果。
  • 「展覽」紙藝術巡展:跨越材料價值邊界,循環「紙」的無限美好
    「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展覽現場近日,在山東美術館舉辦的「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異常火爆。展覽因新穎的展示方式及腦洞大開的創作形式,一時間得到了各大媒體的熱力報導。作為山東美術館暑期檔重推的展覽,眾多院校師生紛紛打卡,一起感受這神奇而有趣的藝術現場。展覽中的「紙藝術品」,與傳統文化中在紙上作畫、剪紙、摺紙等形式有所不同。
  • 石頭紙,是怎樣的紙?
    在現實中,石頭紙的影子是可以追及的,岡特先生寫這個故事的靈感還是來自於臺灣龍盟環保紙(集團)公司梁石輝先生。梁石輝先生目前是臺灣龍盟環保紙(集團)公司董事長,而最初從事於機器製造行業。1990年,他萌生了製造一種新型紙張的想法,當時塑料造紙技術的出現使他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用碎石頭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