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臣嶽飛,迄今為止仍會被大家所傳頌的。嶽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他後背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而他赤膽忠心,用其一生來實踐這四個字。嶽飛在金人眼中如同戰神般無法被打敗,嶽家軍對戰金人時,也所向披靡。所以嶽飛就成了金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打又打不過,招降更是不可能的,於是金人收買的宋高宗的寵臣秦檜。秦檜一直給宋高宗灌輸嶽飛功高蓋主後,便會自立為王的思想,宋高宗也是忠奸不分的人,連下十二道金牌逼嶽飛速回。嶽飛糾結於抗擊金人還是聽命於國家,最終他選擇了後者。
嶽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儘管後來嶽飛被殺害了,但是他那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抗金的正義與勇氣,無不給後代留下了巨大的財富。嶽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使中國子民能夠免遭金人的摧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大英雄,當然嶽飛墓也成了後人瞻仰嶽飛時的一個重要景點。嶽飛墓,始建於公元1162年宋孝宗時期,至今已經經歷了800多年風風雨雨。1933年浙江省長張載陽親自提議,從民間「集金數萬」,將嶽飛墓和嶽王廟修葺一新,墓殼上加敷了水泥。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為了防止日軍破壞嶽飛墓,當時的政府和老百姓曾經集資加固嶽飛墓,隨著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嶽飛墓也在日軍的鐵蹄之下長達八年。日軍在杭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是卻唯獨沒有對嶽飛墓下手。嶽飛墓為何可以在日軍侵佔了杭州時都能倖免於難,其中有何原因?
其實日本人喜歡研究中國文化的熱情甚至比中國人還高。日本是一個善於模仿更善於學習的一個民族。學以致用是日本最大的優點。早在日本幕府時代,日本人就把中國南宋的民族英雄們和日本的武士道聯繫起來,從而使中國的民族英雄的精神成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重要支柱,而嶽飛的「精忠報國」精神,被日本人奉為武道士準則。
在二戰期間,有很多日本軍官會到嶽飛墓和嶽飛廟前下跪燒香和拍照,甚至在二戰後,日本的有些學校還會將嶽飛的「忠」和「孝」作為他們的校訓,所以日本的小學生都知道嶽飛是一個大英雄,教會了他們要報效自己的國家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在日本的一期愛國教育雜誌中,還將嶽飛的姓名和精忠報國當成了雜誌封面,由此可見嶽飛日本人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
所以你要是問日本小學生嶽飛是誰?他們肯定會回答:「嶽飛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激勵我們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孝敬自己的父母。」
日本人對嶽飛是如此點評:「他是課本上的人物,是中國大人小孩都熟知的英雄,比起日本人熟悉的秦始皇、劉邦、諸葛亮、曹操、來說,嶽飛活躍在被異民族侵略的南宋,他是孤高的救國英雄,背上刻有盡忠報國,卻因為不實的罪名被殘忍的殺害。
我們都知道,在日本他們的世界史教科書是被篡改了的,很多關於日本侵犯中國,在中國為非作歹的歷史都被隱藏。但是他們唯獨沒有篡改過嶽飛的歷史,不僅如此還對嶽飛的評價非常高。而這一些種種的原因都足以代表為何在二戰期間,日軍唯獨不對嶽飛墓下手,甚至到現在,還會有很多日本人專門來到嶽飛墓前,瞻仰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原因就是嶽飛在日本人的心中也是一個值得敬佩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