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是由大陸和水,共同組成的,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大陸。
眾所周知,地球有"七大洲四大洋",這些地方通通都匯聚成水。至於形成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地震,導致地殼發生變化,從而一點一點形成的。其實,陸地和水域一直在發生變化,也許現在的陸地,曾經是汪洋大海,也許現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曾經很可能是非常乾旱的陸地。
地殼運動,帶給人類很多神奇,也一點一點在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當然,人類是十分能夠適應環境、改變環境的,要不然,人類也不會一直生存至今。但你知道麼?如今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我們地球將要發生巨大的變化!
原來有的是"四大洋",未來將可能形成"第五大洋",據了解地殼形成的裂縫已經達到了56公裡。我們來看看,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第五大洋"正在形成
最近,科學家經過了精確的計算,向公眾公布,世界的"第五大洋"即將形成。科學家預測其形成的時間應該在500-1000萬年之後。
雖然,我們認為這個形成時間還早,但是,相對其他海洋形成的時間,這個時間其實已經非常迅速了。
形成的地理位置,就在非洲的東部。到時候,非洲會一分為二,一部分是海洋,一部分是陸地,部分非洲國家可能會被海洋佔據。
專家們預測,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州,將會是陸地和海洋的分界線。因為這裡的地殼近年來運動得較為頻繁,似乎早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起來了!非洲當地人可能知道,其實,就是這個地方,早在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裂縫了。
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裂縫已經越來越大,總長度已經達到了56公裡。由此可見,專家的研究還是較準確的,裂縫就是證明。
如果形成這個海洋的話,整個地球的格局都會發生變化,畢竟海洋多一些,人類生存的空間就會小一些。
當然,說人類生存空間小還不夠,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很多,其實這些生物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而且,如果真的形成海洋,氣候、環境等等都會相應發生變化。不過,由於人類早已經有了預測的能力,根據這些科學探測技術,我們可以做好相應的風險管理。
"第八大洲"正在形成
由於地殼的運動,這裡形成了裂縫,未來大陸和海洋將會分開,大陸其實也會形成一個嶄新的大陸。而且新大陸的形成時間會更早,只需要100萬年,到時候,非洲大陸的格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非洲之角,都會被隔離在非洲之外,形成"第八大洲"。有很多人並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但是地殼運動確實一直在進行,只不過在地下運動,肉眼無法識別。
有部分專業人士表示,劇烈的地殼運動已經基本形成,早在遠古時代,地殼無時無刻不在劇烈運動,但是如今這個時代,地殼即便運動,也是緩慢的運動。美國地質學家辛迪艾賓格批判了這樣一種說法,他經過精心的研究和測算,認為如今在非洲大陸,劇烈的地殼運動是一直都存在的,所以,他堅稱"新大陸新海洋"這樣的論據很科學,未來可能真的會發生。
當然,預測僅僅是預測,真實的情況我們仍然沒有辦法知道,畢竟100萬年之後,地球究竟是什麼光景,我們也並不知曉,未來不管是"新大洋"還是"新大洲"都有自己嶄新的命運,答案也只能交給我們的後人。
但不管如何,地殼運動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人類的科學技術也在進步,未來人類是不是能夠主宰自然、創造自然,還是一個未知之數,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地殼運動所帶來的改變
在我們大眾眼裡,地殼運動是十分深奧難懂的,我們只知道其一直存在卻並不知道原理。曾經也有人說過,地殼運動其實是因為隕石撞擊新大陸,對地球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於是地殼才會一直處於活性的狀態,其實這樣一種說法並不準確。
這樣的說法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猜想的,並沒有通過實際的論證依據。我們解答疑難問題,還是需要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其實,地球的地殼運動,並不存在什麼外力的影響,而是跟地球自身的運動有關係,地殼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它可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地震、火山爆發、海洋消亡,其實都跟地殼運動有關係。
憑藉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暫時是沒有辦法去控制地殼運動的,我們只能儘量通過科學技術去預測地殼運動帶給人類的災難,如此才能做好相應的預防防控工作。
當然,很多時候,地殼運動並不會帶來巨大的風浪。而且,現在在地殼運動非常嚴重的地方,比如說在火山附近,或者地震非常嚴重的地方,這些地方已經很少會居住人類了。
但不管如何,每一次強烈地殼運動之後,人類將會迎來一次嶄新的生活,因為地殼運動有著太多的未知了,我們所經歷的自然環境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格局將會形成,變化一直進行!
結語
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寫到"嘗見高山有螺蚌殼,或生石中,此石乃舊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變而為高,柔者卻變而為剛",其實,我們古人早就發現地殼運動的存在了。
只不過地殼運動是一種自然的因素,目前,我們人類還沒有辦法能夠完全掌控我們的大自然。我希望,未來科技可以更加發達,我們能夠將地殼運動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或者說,我們能夠完全抵禦地殼運動所帶給我們的災難。
參考文獻《渡荊門送別》
《朱子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