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餐飲每天能產生多少外賣垃圾?數量驚人

2020-12-20 閩南網

  外賣垃圾驚人,但外賣平臺提供「無需餐具」選項卻尷尬了

  一餐館的「飯口」時段,等待「出發」的外賣擺滿案臺攝影/實習生 黃嘉婷

  網際網路餐飲市場規模成倍增長,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汙染問題也非常嚴峻。據悉,中國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分別推出「青山計劃」和「藍色星球計劃」環保方案。但有觀點認為,在處理外賣垃圾問題上,外賣平臺能起的作用有限,還要再加上餐飲企業、一次性餐具生產企業、消費者,大家共同承擔相應責任,才有望改善外賣餐盒帶來的環保難題。

  有大數據顯示,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每天能產生超過2000萬份外賣。在未來的十年裡,廚房的社會化、集約化、產業化會有巨大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汙染問題也來勢洶洶。

  調查

  每天能產生多少外賣垃圾

  中午11點半左右,外賣員小劉急匆匆跑進五道口的一棟商業樓,來不及等電梯了,他選擇爬樓到位於三層的美食大排檔取餐。此時,在這個通往大排檔的樓梯間,已經有不少外賣小哥流星趕月般跑上跑下,氣氛相當緊張,跑上去的人手裡拿著手機,跑下來的人雙手拎著各種外賣,炸雞、米線、炒餅、蓋飯……

  送外賣的高峰期被外賣小哥們稱為「飯口」,在外賣熱點地區——某大學校園裡,「飯口」時段,一位外賣小哥的配送頻率多能達到4至5次,一趟配送的訂單量大概有4至5份。在外賣餐館方面,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觀察,以米線外賣為例,「飯口」時期的訂單量區間為16份至25份,標準包裝中有一雙筷子,一個塑料勺,一個塑料圓碗,一個塑料圓碗蓋,一個塑膠袋。如果用戶訂單上附加了需要醬油、醋或者辣椒,則又會產生3至5個塑膠袋。按照標準訂單統計下來,一個「飯口」一家米線外賣店將產生16份至25份的餐盒垃圾。

  在這家美食大排檔裡,一共聚集了14個商家,每家的訂單量大概在20份至50份不等,以每家標準餐盒3個為例,這家大排檔在一個「飯口」產生的快餐餐盒數量840份到2100份。

  相比之下,大型連鎖餐館的外賣數量就更為可觀了。據一家主營西北風味連鎖餐廳老闆介紹:「我們一年大概有440萬份外賣訂單,按照一個訂單平均四個餐盒算,一年應該用1700萬餐盒。」這位老闆坦言,對於餐廳來講,最關心的是怎樣確保外賣在25分鐘到一個小時時間段內送到顧客面前,還能夠保證這個菜品跟出鍋時候的色、香、味、形基本不變。「我們也嘗試過紙質的餐盒,」他說,「但是中國餐飲形態特別豐富和複雜,帶湯帶水的超不過幾分鐘紙盒基本滲透了,一個小時無法實現。」

  來自新華社發布的數據:我國每天有超過2000萬份外賣。但是所產生的垃圾數量之大也令人擔憂,用掉的餐盒摞起來足以從地球到國際空間站轉3個半來回,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

  現狀

  外賣飛速發展帶來垃圾問題

  據《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5月我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而塑料製品的增長與外賣等新興行業的興起、發展密不可分。在日前召開的「外賣食品包裝安全與環保研討會」上,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綜合業務部高工周黎麗介紹,一次性餐具中,塑料製品所佔比重較大。中國目前一次性餐具塑料總量,在世界範圍內,屬於較大的消費群體。但實際上如果人均算下來,我們還並不是消耗最大的,應該美國是消耗最大的。

  中國外賣市場究竟有多大,看看兩大外賣平臺發布的數據就知道了。

  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外賣行業迅猛發展:2016年,外賣行業整體交易額達到1300億,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2018年將攀上3000億規模。從用戶維度來看,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餓了麼則預計2020年外賣市場可突破7000億。

  據分析,中國用戶選擇網絡外賣的首要原因有工作忙沒時間做飯、不願在家做飯、外賣有優惠活動、外賣有可口的餐品、天氣不好、成了生活習慣等。其中,工作節奏快及時間緊張是用戶點外賣的主要原因,42.7%的用戶選擇外賣解決工作餐,21.8%的用戶不願意在家做飯。

  措施

  「無需餐具」選項效果不理想

  外賣送餐企業十分關注餐具垃圾問題。日前,美團點評和餓了麼紛紛開始試行「無需餐具」服務,就是在APP下單頁面上,添加「無需餐具」選項,這裡的餐具指的是一次性筷子。據了解,美團外賣今年啟動了「青山計劃」,設立首席環保官一職,鼓勵用戶參與「自備餐具」活動,減少筷子、餐巾紙等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同時為承諾使用「環保餐盒包裝」的餐飲企業,點亮環保標識,增加篩選項,消費者可一鍵篩選,邀請消費者和專業機構對承諾使用「環保餐盒包裝」的餐飲企業進行監督。

  餓了麼今年則啟動「藍色星球」計劃,在新版APP的下單確認頁上添加「無需餐具」備註選項,並為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提供積分獎勵。餓了麼積分商城將開設環保專區,供用戶使用積分認領荒漠公益林、兌換環保購物袋等。目前,餓了麼已與阿拉善SEE基金會等知名環保組織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但據了解,試行效果並不十分理想。一些商家寧可在用餐者的口味偏好上花心思、下功夫,怕出錯,比如少糖、少油、不要香菜等,但是對於放不放筷子的問題,則抱著「寧可信其要、也不信其不要」的心態。「萬一沒放筷子,」一位飯館老闆說,「客人給我差評怎麼辦?我還得再派人送一趟,人工成本又上來了。」

  有分析認為,在處理外賣垃圾問題上,外賣平臺能起的作用有限。只有提供外賣服務的餐飲企業、一次性餐具的生產商、消費者等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各方協力,才有望改善目前外賣餐盒帶來的環保難題。

  專家觀點

  廢棄餐飲具應回收再生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綜合業務部高工周黎麗指出,塑料製品是一個比較矛盾的產品,它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又帶來環境保護問題。周黎麗建議有關部門制定一個規則,應該如何把這些廢棄的餐飲具進行回收、如何再生、如何做好管理。「我們也建議在一些重點地區集中檢查,設立一些回收點,當然這個費用我想應該按照生產企業、經銷商,按照白色的聚苯乙烯餐盒的模式,這才是對環保的貢獻。此外,我們還是建議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將來儘可能要使用可降解的材料。」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在外賣餐盒安全與環保方面,餐飲平臺要積極制定準入門檻,引導餐飲企業選擇合格、安全、環保的餐盒產品,淘汰不重視環保與安全的餐飲企業。對於餐盒生產企業,孟素荷認為,由於中餐烹飪和食用的特點,要積極生產適合中餐外賣使用的餐盒產品,並確保其環保屬性和產品質量。

  國家食品接觸材料重點實驗室(常州)主任商貴芹認為,送餐企業可以制定快餐行業的行業標準,統一餐盒標準要求,選擇能夠達標的生產企業和供應商,從社會責任角度來做出環保的選擇。

  財經觀察

  光靠「廣而告之」 短期內很難解決問題

  快餐盒的汙染問題近期成了社會輿論熱議的話題。專家說,美國的塑料使用量遠遠超過我國,但是美國的公眾輿論並沒有熱議汙染問題。從某種角度上看,我們公民對環保的關注程度在世界上是進步得最快的。

  兩家外賣送餐公司率先做出環保舉措,想方設法提醒用戶適當減少使用一次性用餐用品,這是很值得稱道的。這些工作不但可以減少一次性餐具對我們國家的汙染,也成就了兩個負責任的大企業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

  在未來的十年裡,廚房的社會化、集約化、產業化會有巨大的發展,而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汙染問題也會迅猛發展。時不我待,如果僅僅靠這些企業這種廣而告之式的勸導肯定是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如此巨大的社會問題的。

  據餓了麼反映,雖然在APP上設計了「無需餐具」這個選項,也確實有些人是經常勾選這個選項,但是很多商家還是給每一份外賣統一配備餐具。原因是一則有選擇地去除一些訂單的餐具會很麻煩,二則是如果搞錯了,客戶要求補送餐具會增加成本。還有就是萬一客戶反悔了,也不敢不補送餐具。所以這個很值得誇耀的環保舉措就成了擺設。

  因此要解決白色垃圾問題,首先要依賴的是國民的自覺性。如何迅速提高國民的環保自覺性是問題的關鍵。其實不用這些公司宣傳,每個有經常點外賣習慣的人肯定都能對環保問題說出一大堆很高深的見解。但是願不願意身體力行,願不願意以自己很小的麻煩換取整個國家國民生存環境較大的改善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責任編輯:朱惠娥

相關焦點

  • 每天送出外賣餐盒數千萬!我們吃出多少外賣垃圾
    快速盛裝、密封、打包,跟隨外賣「騎士」穿越城市街道,幾十分鐘後,美食即可抵達消費者手中。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中國外賣用戶已超過3億人。圍繞外賣展開的這條產業讓許多人受益,包括前所未有的便利、規模龐大的就業、更加豐厚的利潤,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超出想像的外賣垃圾——餐盒、餐具、紙巾、塑料膜、外包裝袋……這些究竟有多少?我們跟不同城市的消費者一起算了算帳。
  • 外賣垃圾圍城:每天2.56億份外賣餐盒都去了哪裡
    但與此同時衍生的問題也同樣值得注意,無數的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膠袋等外賣垃圾造成的「白色汙染」又一次抬頭,外賣垃圾「圍城」的現象日趨嚴重。塑料圍城2.56億人——這是艾媒諮詢統計的2016年中國在線訂餐用戶規模,按照每人每天訂購一份外賣計算,每天將有2.56億份外賣被送往用戶手中,其中至少分別產生2.56億個餐盒和塑膠袋,使用過後,每個被廢棄的塑料餐盒和塑膠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
  • 日本餐飲外賣玉子屋便當:每天只賣一種便當
    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5 09:56:32 瀏覽:1次 在日本有這樣一家快餐企業,它平均每天提供的快餐數量達到7萬份!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究竟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每天送達消費者手中的餐盒數千萬個,寫字樓外賣垃圾佔比達60%-70%——我們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一份不到30元的外賣餐食,產生的垃圾包括4個餐盒、2套餐具、1個外包裝袋,其中,附贈的醋、糖等在丟棄時均未開封使用。
  • 日本餐飲外賣品牌如何做到極致?
    日本餐飲外賣品牌如何做到極致? (原標題:為了不成為下一個餓了麼,快去看看日本最大的外賣品牌是如何做到極致的!)文 | 尹天琦在日本有這樣一家快餐企業,它平均每天提供的快餐數量達到7萬份!7萬份多麼驚人的數字。
  • 讓鋁箔餐盒「拯救」外賣包裝「垃圾圍城」
    然而,在網際網路訂餐盛行的今天,面對我們每天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不難發現其中塑料快餐盒佔據了很大比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也就是說每年約產生200多億個塑料餐盒,方便麵碗也達10億個之多,廢塑料約佔生活垃圾的7%左右,可見,我們已經陷入了外賣包裝的「垃圾圍城」之中。
  • 淘汰一次性塑料餐盒,減少外賣垃圾!
    一次性的塑料餐盒每天大約能用一百多個,一個月得用四五千個」。一個小店一個月消費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就達四五千個,張先生店鋪周圍還有四五十家同樣提供外賣的餐飲店。粗略計算,這片區域每個月消費的塑料餐盒數量可達十萬以上。
  • 15天裡家中能產生多少垃圾?他們稱重計量了
    15天的時間,家裡可以產生多少垃圾?垃圾分類後,吃一份外賣能分出幾種類型的垃圾?五口之家,產生哪種垃圾最多?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在為期15天的活動中,代表們領取了計量卡、彈簧秤和可降解垃圾袋等工具,認真對家中的垃圾進行計量統計,了解家庭垃圾的類型和數量。在分享會上,他們向現場觀眾和直播平臺觀眾講述了自己的認識和感悟。
  • 打包盒、塑膠袋用量驚人,「限塑」再升級,包頭餐飲外賣何去何從?
    但是,隨著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打包狂潮出現,一次性餐具、塑料包裝袋卻引發了新的「白色汙染」問題。近日,市發改委和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制定《包頭市關於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區餐飲外賣領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強度下降30%。那麼,目前包頭餐飲業情況如何?是否做好準備?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外賣會毀掉我們的下一代?300萬外賣老闆:這鍋我們不背!
    關電一小時再開的耗電量比開一小時多多了……」「別光說外賣,生意好的,比如星巴克、喜茶這些茶飲店,一天用掉多少pp杯?難道這些在店內銷售的就不產生汙染了?」上圖這位餐飲老闆向內參君抱怨道,其實關鍵問題在於垃圾分類,臺灣就有靠做垃圾分類這種髒活累活發家致富的老闆。他講到,有一個朋友,嘗試使用可回收的鈦合金餐盒,顧客下次點外賣時,再把原來那個收回來,可以重複用1000次。不過後來不了了之。
  • 外賣APP開通垃圾分類查詢功能 500多個外賣菜品可查詢分類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吃完外賣剩下的溼紙巾、小龍蝦、粽子葉到底屬於什麼垃圾?近日,美團外賣APP開通首個基於外賣熱門菜品大數據的垃圾分類查詢功能,該功能在日常生活垃圾詞庫基礎上增加了超過500個外賣熱門菜品,還包括各類材質的外賣包裝物分類指南。
  • 明起垃圾強制分類 點外賣的手都開始抖
    外賣大數據  據統計  2016年在線訂餐用戶規模達2.56億,  按照每人每天訂購一份外賣計算,  其中  至少分別產生  2017年中國的在線外賣業務  產生了160萬噸包裝垃圾,  這其中包括120萬噸塑料盒、  17.5萬噸一次性筷子、  16.4萬噸塑膠袋和4.4萬噸塑料勺子。
  • 連鎖餐飲上線外賣求生,人均坪效是店面的一倍 外賣迎來二次爆發
    為了應對困境,李致甬也上線了外賣業務。「以前我們的堂食菜品不適合外送,我們特地調整了食譜,推出了盒飯快餐、淨菜套餐、炸貨醬貨三類。」上線外賣後,效果還不錯,盒飯一天有三百單左右,淨菜和炸貨加起來也有四五十單。「日收益有一萬元左右。」李致甬說,雖然跟以前開店收益不能比,但是多少也能緩解一些燃眉之急,並且外賣的人均坪效比飯店的藥膏。
  • 每天2000萬份!外賣用的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每天2000萬份!用的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你吃的外賣貢獻了多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汪奧娜、馬曉澄、張超  每天超過2000萬份外賣,用掉的餐盒摞起來足以從地球到國際空間站轉3個半來回,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我們每天吃外賣產生的垃圾竟是如此巨量,令人驚嘆!
  • 30多元的外賣送了口砂鍋 外賣行業開搶「包裝賽道」?
    平均每人消費次數增多,再乘以龐大的消費人群,不少商家開始專注「用戶體驗」,在外賣包裝上多下功夫,繁複且能保留菜品口感的、形狀清奇的包裝層出不窮,消費者享用餐品的同時,還為包裝費「埋單」。  外賣消費增長點由用戶數量向消費頻次轉變  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提供的數據,2019年,我國外賣行業交易額為6749.6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43.9%。
  • 30多元的外賣送了口砂鍋外賣行業開搶「包裝賽道」?
    平均每人消費次數增多,再乘以龐大的消費人群,不少商家開始專注「用戶體驗」,在外賣包裝上多下功夫,繁複且能保留菜品口感的、形狀清奇的包裝層出不窮,消費者享用餐品的同時,還為包裝費「埋單」。外賣消費增長點由用戶數量向消費頻次轉變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提供的數據,2019年,我國外賣行業交易額為6749.6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43.9%。
  • 正在「毀掉」中國人的外賣盒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一篇文章《外賣,正在毀滅中國三代人》裡面講述了現在大多數外賣的製作過程,實際上,一個小小的作坊、一個電飯鍋、一個微波爐,三分鐘左右,一份外賣便當就好了。用很廉價的成本,製造者成千上萬份的外賣,甚至根本不在乎用料是否安全健康,一直在為外賣的講講問題擔憂,實質上,外賣包裝問題也更加的嚴峻。在今年的3.15打假,就曝光了一條醫療垃圾黑色垃圾生產鏈。
  • 奶茶店外賣月單量做到9999+ 究竟能賺多少錢?
    不久前,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外賣平臺月單量做到9999+,是否能賺錢?諮詢過幾個奶茶店老闆,他們的答覆卻並不一致。答案的不確定,在於產品成本、推廣費用、線下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為了更好理解外賣萬單店能否賺錢?能賺多少錢?以下為具體分析結果。做分析時,這位「老資歷」以每杯15元的產品為標的。
  • 外賣青年們,高端餐飲外賣來了
    記者 張麗華 外賣青年們,你的外賣又升級了! 就在阿里宣布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後的第三天,餓了麼宣布正式啟動包括創建高端餐飲外賣平臺在內的戰略升級,餓了麼星選APP發布。 百度外賣更名「餓了麼星選」 記者下載了餓了麼星選APP,發現它的主體是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日本外賣大王:每天只賣單一菜品,年收入90億
    時間的碎片化、內容的扁平化,使人們每天忙碌卻又無法專心做一件事。當你靜下心來、擯棄所有的雜念,把時間和精力專注於一件事情上,並努力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玉子屋,是一家日本的外賣企業,於1965年成立,在餐飲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憑藉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在眾多外賣餐飲行業中脫穎而出,而菅原勇一郎也因此成為日本的外賣大王。那麼,玉子屋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