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垃圾圍城:每天2.56億份外賣餐盒都去了哪裡

2020-12-21 大眾生活報

核心內容: 「這些盒子不值錢,但數量多,也好撿。」宋明熟練地把餐盒從垃圾箱裡分揀出來,倒掉裡面的飯菜湯汁,一個個疊在一起,隨手放在了背著的麻皮袋中。

「這些盒子不值錢,但數量多,也好撿。」宋明熟練地把餐盒從垃圾箱裡分揀出來,倒掉裡面的飯菜湯汁,一個個疊在一起,隨手放在了背著的麻皮袋中。

宋明是北京的一名拾荒者,大街小巷走了幾十年,對怎樣拾荒早有自己的辦法。這幾年,隨著外賣餐盒數量的增多,宋明也調整了自己的時間,「早上六七點去居民樓附近找,下午一兩點再去。」

近年來,隨著外賣行業的迅速發展,網絡訂餐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在線訂餐市場自2011年起一直保持較高速增長,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45.6億元。

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美食,對用餐者來說確實便利許多。但與此同時衍生的問題也同樣值得注意,無數的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膠袋等外賣垃圾造成的「白色汙染」又一次抬頭,外賣垃圾「圍城」的現象日趨嚴重。

塑料圍城

2.56億人——這是艾媒諮詢統計的2016年中國在線訂餐用戶規模,按照每人每天訂購一份外賣計算,每天將有2.56億份外賣被送往用戶手中,其中至少分別產生2.56億個餐盒和塑膠袋,使用過後,每個被廢棄的塑料餐盒和塑膠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幾百年。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外賣餐盒材質多為PP5(聚丙烯),因其具有無毒害、耐高溫、重量較輕等優勢,所以被外賣打包廣泛使用,而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卻給垃圾處理帶來了難題。

「關鍵是有沒有回收價值。塑料餐盒往往比較輕,廢品回收站不願意回收。」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曾收集過塑料餐盒給回收站,卻遇上了回收站不願收的尷尬。

北京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相關調研發現,許多塑料餐盒質地很薄,不好再生,市場對這類塑料需求並不大。

宋明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現在回收塑料餐盒的價格大概每公斤兩元,而且很多回收站還要求餐盒基本乾淨,不乾淨不要,「若不是看它數量多,又不用費力找,我也不會撿。」

不易降解也不易回收,塑料餐盒只能被當做垃圾處理,無論填埋還是焚燒,這些「白色垃圾」都會給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尋找其替代品一直是業內人士努力的方向,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仍未實現。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西方許多國家用的是紙質餐具,但因為中餐烹飪方式多油和湯,所以無法適用。

而對於其他可降解餐具,像玉米秸稈餐盒,馬軍表示,製作過程中還得添加其它不可降解的材料,雖然有環保的作用,但作用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大,並且成本高昂,推廣也有問題。

環保要成硬指標

「生產責任一定要延伸到末端。生產者批發出去多少,就有責任回收多少。」面對外賣垃圾「圍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宋豫秦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企業的「生產者責任」,並逐級承擔起塑料餐盒回收的責任。同時,提倡使用可降解餐盒,對生產和使用不可降解餐盒的企業徵收環境汙染稅。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也贊成宋豫秦的建議。他提出「共享餐盒」的概念,「用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餐盒,比如不鏽鋼產品。消費完的餐盒又收回去了,消費者也不需要承擔這個成本。」

而對於政府運用稅收槓桿去調節產業的建議,馬軍認為可以借鑑日本的經驗,「日本政府徵收很高的稅,業態就發生了變化。」他表示,也可以從管理方面對企業提一些要求,讓環保成為硬指標,最終促使整個行業加大投入去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上,隨著人們的普遍關注,近年來一些外賣平臺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並採取了一些有助於環保的行動。

2011年,餓了麼就在平臺上推行「1元換環保餐盒」活動,淘汰平臺上的泡沫餐盒;2017年4月,餓了麼推出新一代環保可降解塑膠袋,目前正在全國範圍陸續推廣。而美團外賣也在今年6月,聯合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數十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綠色外賣行業公約」,號召「行業綠色發展,顧客綠色消費,共創綠色生活」。

「作為領先的企業應該去探索這樣的解決之道,形成行業約束和標準,不然就會遇到監管方面的壓力,只能等著別人來約束了。」馬軍說。

編輯:

相關焦點

  • 讓鋁箔餐盒「拯救」外賣包裝「垃圾圍城」
    然而,在網際網路訂餐盛行的今天,面對我們每天產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不難發現其中塑料快餐盒佔據了很大比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天使用的塑料餐盒超過6000萬個,也就是說每年約產生200多億個塑料餐盒,方便麵碗也達10億個之多,廢塑料約佔生活垃圾的7%左右,可見,我們已經陷入了外賣包裝的「垃圾圍城」之中。
  • 每天送出外賣餐盒數千萬!我們吃出多少外賣垃圾
    看數量:全國外賣用戶增長到3.58億,每份外賣中有多個一次性餐盒、餐具生活在北京的「90後」高陽是外賣的忠實用戶,幾乎每天都會點單。這天上午不到10時,高陽又打開手機APP,花24元點了一份肉夾饃和一碗餛飩。
  • 新民晚報數字報-「塑料圍城」:每日天量外賣餐盒之憂
    但是,新的消費也帶來新的問題:不可降解、不易回收的外賣餐盒,已成為塑料垃圾汙染的新源頭。  2016年每天產生2.56億份外賣,其中至少產生2.56億個餐盒和塑膠袋,使用過後降解需要數百年的時間。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艾媒諮詢統計數據顯示。  我們的銷量以卡車來算,每年平均銷售3000卡車,每車裝200箱,每箱300套,一年可銷1.8億套。
  • 外賣餐盒等待革命
    我們難以避免或拒絕使用塑料製品——用塑料包裝的洗漱用品,一單至少兩個塑料製品的外賣餐盒點,吃個早點、逛個超市都免不了拎著塑膠袋回家,而菜場大媽給蔬菜瓜果套上塑膠袋的熟練度也超出我們的想像。從塑料被發明出來到佔據我們的生活,不過百年歷史。
  • 外賣垃圾處理,難題如何破解
    艾媒諮詢發布的《2017中國在線外賣餐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達到2.56億人,市場規模達到1662.4億元, 2017年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預計將達到3.01億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45.6億元。  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算,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臺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
  • 淘汰一次性塑料餐盒,減少外賣垃圾!
    塑料製品的增長與外賣等新興行業的興起、發展密不可分,如今如火如荼的外賣經濟已經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外賣行業火熱,外賣垃圾卻無處安放在西安市南郊大學城附近經營一家日料小店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店的客源大多都是學生,很多訂餐都來自外賣平臺或微信。
  • 外賣餐盒等待革命 - 專欄 - 創業邦
    我們難以避免或拒絕使用塑料製品——用塑料包裝的洗漱用品,一單至少兩個塑料製品的外賣餐盒點,吃個早點、逛個超市都免不了拎著塑膠袋回家,而菜場大媽給蔬菜瓜果套上塑膠袋的熟練度也超出我們的想像。從塑料被發明出來到佔據我們的生活,不過百年歷史。重新認識塑料 1902年,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在實驗室中發明了塑膠袋。
  • 外賣餐飲每天能產生多少外賣垃圾?數量驚人
    據悉,中國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分別推出「青山計劃」和「藍色星球計劃」環保方案。但有觀點認為,在處理外賣垃圾問題上,外賣平臺能起的作用有限,還要再加上餐飲企業、一次性餐具生產企業、消費者,大家共同承擔相應責任,才有望改善外賣餐盒帶來的環保難題。  有大數據顯示,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每天能產生超過2000萬份外賣。
  • 你用過的外賣餐盒都去了哪?他們不僅變成了「鑰匙扣」還成了「單車...
    你用過的外賣餐盒都去了哪?他們不僅變成了「鑰匙扣」還成了「單車擋泥板」東方網記者程琦9月4日報導:如今,外賣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日常的一部分。不過,那些我們用過的外賣餐盒在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後,又去了哪了呢?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究竟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每天送達消費者手中的餐盒數千萬個,寫字樓外賣垃圾佔比達60%-70%——我們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一份不到30元的外賣餐食,產生的垃圾包括4個餐盒、2套餐具、1個外包裝袋,其中,附贈的醋、糖等在丟棄時均未開封使用。
  • 上班族必看:你扔掉的外賣餐盒都去哪了?答案讓人難以置信
    外賣行業已經普及到了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可以說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外賣。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點外賣,外賣餐盒的數量肯定會增加。那麼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你扔掉的外賣餐盒去哪了?一時間,引發了點外賣的主力人群——上班族們對外賣飲食安全的擔心和後怕,以及關於這些一次性餐具使用後的處置問題的關注。這些一次性的塑料制的餐盒,本身利潤並不高。但是也不乏一些貪圖蠅頭小利的人,將使用過後保存尚且完整的餐盒回收,以致於回流到咱們日常的餐飲過程中,但是這種始終是少數。
  • "限塑令"實施10年名存實亡 外賣餐盒成塑料垃圾新源頭
    8月24日,北京建外SOHO東區B座地下二層的垃圾臨時中轉站,大量的外賣餐盒垃圾充斥其中外賣飛速發展致塑料製品消耗增加;專家建議制定餐盒準入標準,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自2007年12月31日「限塑令」實施以來已近10年。10年後「限塑」效果如何?塑膠袋使用情況是否減少?
  • 5000萬份外賣垃圾威脅城市生態 白色汙染誰來買單?
    廣州城市礦產協會2018年底在廣州大學城回收的1079份問卷調查顯示,「從不」點外賣的同學僅佔9.92%,「一天一次及以上」的佔比33.72%;調查顯示,扔掉的外賣餐盒中剩餘食物殘渣較多的佔54%。與學生群體相比,身處都市圈的上班族對於外賣的依賴程度更高。
  • 你用過的外賣餐盒最後都被如何處理了?
    餐盒包裝病從口入,送外賣之前,商家都會將熱騰騰的飯餐裝入各種材質的餐盒,目前大多數都是一次性餐盒,而這種一次性餐盒大多數材質為PP5(聚丙烯)。食品包裝與此同時,小編在某網上搜索「一次性餐盒」後,出現的基本都幾毛錢,如果成箱購買會更便宜!這樣的餐盒,能有安全保障嗎?
  • 外賣會毀掉下一代?外賣老闆:滾!你知道環保包裝多少錢嗎?
    ▼《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這篇文章裡指出:中國外賣市場用戶規模達到6億, 2016年在線外賣用戶中每周消費3次以上的佔比高達63.3%。換句話說,按照這個消費方式,每周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膠袋,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它們不僅對人體還會對環境產生不可逆的危害。
  • 外賣、快遞包裝成垃圾新隱患 你都怎麼處理
    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塑料餐盒、膠帶、包裝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也成為城市垃圾新隱患。那麼臨沂市快遞、外賣等行業塑料製品使用量和需求量情況如何?現象外賣、快遞等新興行業塑料製品使用量激增12月8日上午11點左右,在蘭山區柳青街道上海街負一層的幾家快餐店裡,前來取餐的外賣員絡繹不絕。記者看到,外賣員所拿的每一份外賣基本上都是1個塑膠袋+多個塑料餐盒。
  • 可減75%外賣塑料垃圾!上海將試點淋膜紙餐盒代替塑料餐盒
    上海外賣餐盒將有大變化。   4月27日,全國首個外賣送餐盒團體標準在上海發布。外賣行業將採用淋膜紙碗替代塑料送餐盒,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淋膜紙碗約可減少75%以上的塑料垃圾。
  • 外賣垃圾困局如何破 長寧區號召外賣配送運用環保紙袋
    原標題:外賣垃圾困局如何破  據《勞動報》報導,外賣包裝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昨天,美團外賣在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下,啟動了「『紙』為環保生活」項目,號召在外賣配送中運用環保紙袋代替一次性塑膠袋,減輕環境壓力。
  • 每天2000萬份!外賣用的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每天2000萬份!用的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你吃的外賣貢獻了多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汪奧娜、馬曉澄、張超  每天超過2000萬份外賣,用掉的餐盒摞起來足以從地球到國際空間站轉3個半來回,塑膠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我們每天吃外賣產生的垃圾竟是如此巨量,令人驚嘆!
  • 關於外賣餐盒餐具造成垃圾汙染的問題源頭解決方案建議
    關於外賣餐盒餐具造成垃圾汙染的問題源頭解決方案建議外賣行業造成的汙染有目共睹,捫心自問,面對一次性餐盒餐具垃圾都會覺得不妥。2、外賣不放一雙筷子,用戶要給我差評怎麼辦,對給消費者筷子又不會給我差評?3、用餐高峰期太忙了,沒時間注意要不要筷子,點了幾份餐給了幾雙筷子,直接放進去了。4、中餐油多、湯多、不用好的餐盒,容易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