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岷欽接受中評社訪問。(照片:中評社)
中評社臺北9月20日電(作者 倪國緯)針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被中國大陸認為有獨臺疑慮,臺灣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講座教授江岷欽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有其階段性的構想,相當務實,他深知國民黨如果沒有執政,兩岸政策就像鏡花水月,虛幻不實。他認為,吳的兩岸政策會跟國民黨在臺灣的政治行情成正比,如果國民黨在2018年縣市長的選舉有不錯的成績,吳敦義在兩岸政策上就會有更大幅度的展現。
江岷欽,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校區(SUNY at Albany)公共行政暨政策博士。曾任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臺北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等。
曾擔任吳敦義競選國民黨主席時的發言人江岷欽指出,吳敦義在選舉黨主席時曾開記者會正式宣示:中國國民黨絕不改名、承認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這是吳敦義的基本立場。他分析說,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有其階段性的構想,理論上他會在國民黨重新在臺灣社會站穩腳步後,進一步在兩岸政策上著墨。
江岷欽表示,吳敦義是現階段國民黨的壓箱寶,而兩岸政策則是國民黨的壓箱寶。人的壓箱寶對上政策的壓箱寶,當然會有許多感情與想法。不過,由於目前在野,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在臺灣根本無法實際執行。因此,吳敦義採取相對務實的做法,先以重返執政作為主要目標。他深知國民黨如果沒有執政,兩岸政策就像鏡花水月,虛幻不實。
他也透露,在吳敦義競選黨主席期間,曾有幕僚建議吳敦義的兩岸政策要超越蔡英文,修正馬英九。或許是謹慎個性使然,終究吳在就職演說中還是以他認為最四平八穩的說法來陳述兩岸政策。至於他心目中的兩岸政策,在現實的考量下,只能先保留。江岷欽認為,吳敦義的兩岸政策會跟國民黨在臺灣的政治行情成正比,如果國民黨在2018年縣市長的選舉有不錯的成績,吳敦義在兩岸政策上就會有更大幅度的展現。
對於中國國民黨絕不改名的考量,江岷欽說,除了化解選舉期間競爭對手以獨臺標籤對他的不實攻擊外,更重要的是保留中國兩字,作為未來兩岸溝通的意符。
但江岷欽也憂心時間不見得會站在吳敦義這邊,他指出,隨著大陸十九大的即將召開,大陸對兩岸政策的底線或將逐漸明朗。如果大陸的底線是蔡英文宣布「臺獨」,那麼吳敦義還有若干時間可以努力,因為從2020年勝選的考量來看,蔡英文為了連任,理應不會在第一任就做出如此重大決定嚇跑中間選民與經濟選民。假設吳敦義帶領國民黨能在2018年選舉中大有斬獲,政治行情回溫,或許吳敦義能為自己與國民黨在兩岸話語權上,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如果十九大會議對兩岸的底線是和平統一的概念,那麼民進黨必然全力煽動民粹,打造同仇敵愾的悲情,將兩岸關係的緊張全然歸咎於大陸,而吳敦義在國民黨2020重返執政的選票現實考慮下,恐怕在兩岸關係上能夠發揮的空間相對有限。
江岷欽認為,吳敦義在兩岸關係的話語權上未必全然沒有機會。在決策理論中,有所謂」次佳決策比最佳的決策更好」 的說法。這是因為在現實條件的限制下,最佳決策往往無法付諸實行。江岷欽觀察,相對於一中同表或近似的急統論述,吳敦義目前的兩岸立場與論述當然是大陸的次佳選擇。但是,相對於蔡英文的意識形態,吳敦義的兩岸觀點應該還是大陸方面更好的選擇才是。
而吳敦義在黨主席就職典禮上宣示,國民黨的首要目標是重回執政。其機會如何? 江岷欽認為,吳敦義極有可能帶領國民黨走出政治谷底,主要原因有二:一、鐘擺效應,二、旺盛的企圖心。
就第一點而言,國民黨目前的政治基期太低,2018年向上增長的機會本來就大,加上軍公教回流、淺藍與經濟選民歸隊、蔡英文的政策受害者失望棄綠等因素,使得國民黨在2018年的觸底反彈行情,出現十足的「有基之彈」樣貌。
就第二點而言,江岷欽指出,吳敦義是個相當幹練的政治人物,有著「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的政治謹慎。例如他這次參選黨主席,就是經過勝選評估後的審慎決定。在整個選舉的過程中,從南到北,他與每一個能接觸到的人握手爭取支持;透過握手,他就能判斷這個人會不會支持他,這是他自己的滾動式民調。
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吳敦義的江岷欽向中評社透露,黨主席選後,吳敦義也逐漸調整過去給人一言九「頂」的善辯、好辯印象,減少不必要的發言篇幅。對一個具有完整歷練的政治人物而言,這些改變象徵著無比旺盛的政治企圖心:為了求勝,吳敦義可以放下過去的經驗與身段,努力培養新的視野與能力。
對於吳敦義如何布局2018縣市長選舉,江岷欽對中評社表示,2018年縣市長選舉是重回執政的前哨站,唯有2018年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的勝利,才能奠定國民黨重回執政的基礎。因此,吳敦義沒有預設的縣市長口袋人選,只要能打贏選戰的人就是他的人選。江岷欽意有所指的說,所謂吾黨所宗,在現階段若解釋為「吳」黨所宗亦無不可,意指凡能打贏選舉、贏回政權的人都是吳敦義重視的人。
對於民進黨執政失利,但國民黨的民調為何未有起色,江岷欽指出,現在國民黨在政策上的論述不足,無論是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同婚立法、前瞻法案等,均提不出吸引選民的觀點。在選民眼中,民進黨的爛,不等於國民黨的好,他們可以有第三種選擇:疏離、不投票。江岷欽提醒:國民黨再不提出「隆中對」,就只能繼續當籠中鳥。
他建議,國民黨應當從市場導向的角度去傾聽抱怨與批評,瞭解年輕人的想法,因為顧客的抱怨是天使的聲音。唯有如此,才能與年輕人接軌,提出符合年輕人期待的政策。基於這樣的思維,吳敦義非常重視智庫的改革,設定智庫為一個績效導向的責任制單位,進一步要成為影子「內閣」,提出優於民進黨的政策。
江岷欽分析說,自2016年起,民進黨執政後的臺灣就像玻璃瓶中的蒼蠅,看得見亮光卻苦無出路。無論是一例一休、兩岸問題、經濟問題、年金改革、股市萬點卻無感等爭議,均成了人民心中苦悶。社會上對執政者不滿的氛圍日漸升高,只要國民黨提出符合民眾期待的論述,這股氛圍就可能轉換為支持國民黨的力量。在蔡英文的失能政策下,他認為國民黨在2018年選舉會有不錯的斬獲,逐步接近2020重返執政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