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遊玩加「遛娃」,申城2458處建築可「閱讀」

2020-09-16 章忠榮本人

消息來源:今天新民晚報

國歌展示館留聲機(八音盒)

龍鳳旗袍「海上百年」盤扣

湖心亭立體便籤紙……

昨日,100多款與「建築可閱讀」相關文創產品在上海旅遊節文創市集上展示,用多元方式講述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增加市民遊客的文化體驗感獲得感。

3D列印的大倉橋十分精美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今年的文創集市設置在靜安嘉裡中心,第一次將建築可閱讀與夜遊串聯。」市文旅局文物處副處長歐曉川介紹,今年,「建築可閱讀」面向上海市全面推廣,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程,並大力推進歷史建築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上海市開放建築1039處,設置二維碼達2458處。

開放建築銘牌上

設置二維碼供人們掃描,「讀懂」建築

百款文創 百花齊放

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產品從最初掃二維碼呈現出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根據資源特色開發的文創產品發展,讓市民遊客更立體地了解歷史、品味文化。在文創市集上,上海16個區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帶來上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

在徐匯區展位前,非遺絨繡大師陳文奎正聚精會神地用深紅色絨線在特製的網眼麻布上繡制著一幅《武康大樓》。只見陳文奎左手置於繃布下,右手置於繃布上,一手將針自上而下刺入麻布,另一隻手接住再將針從下往上穿出,此起彼落,循環往復。不一會,一幅色彩鮮豔、立體生動的絨繡作品新鮮「出爐」了。

「這個作品可以裁剪下來,可以用作藍牙音響的裝飾面,也可以鑲嵌在女士提手包上……」陳文奎一邊展示作品一邊介紹道,近年來,他將絨繡這一古老藝術融入到了現代人的時尚生活中,讓更多人對「閱讀」建築、非遺技藝產生興趣。一旁的展示柜上,上海交響樂團、城市交集、新華文創、鉦藝廊、膠集等文化再生企業與文博場館帶來建築、音樂、文化的衍生產品;「黑膠經典」「街區記憶」「活態傳承」體驗互動活動,邀請市民遊客看建築、聽建築、讀建築、賞建築。

皮膚黝黑的絲網版畫大師吳德良捧起一塊絲網印版,在一件白色T恤衫上印出帶有濃鬱松江特色的絲網版畫,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松江風景好,一直有著『十鹿九回頭』的美名。這幅絲網版畫圖案中央的『回頭鹿』代表著松江美景吸引眾多遊客,右下方一排建築木結構圖案是廣富林遺址的標識。」松江區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道,松江非遺「絲網版畫」吸收了原有農民畫的經驗、利用現代絲網感光技術進行版畫創作,首次用於製作T恤衫,讓更多市民遊客了解民間藝術。

這些文創產品既可以幫助更多市民遊客了解建築,又能有效推動文創產業發展,使城市文脈在延續中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用剪紙來表現建築之美

普陀區的攤位,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城市之美

身後的帘布上畫著秀美的蘇州河

多元方式 深度閱讀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上海市文旅局聯合16個區文旅局推出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103條各具特色的建築微旅行線路,帶領市民遊客用腳步丈量上海這座「人民城市」,聆聽歷史建築前世今生,感受城市歷史人文氣息。

第一批夜遊上海好去處中,靜安的安義夜巷,通過更豐富、更個性化的深度體驗充分釋放夜間潛能,助力夜間經濟的加速復甦;長寧的上生新所是百年前的「哥倫比亞生活圈」,新中國成立後的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產基地,如今的時尚、休閒的新去處。

微旅行線路方面,黃浦推出了「點燃革命火種」「奏響工運凱歌」「聆聽勝利號角」等多條紅色文化線路。徐匯推出了「海派文化之源」「魅力衡復·舊貌新顏」等海派文化線路,松江、嘉定、青浦、金山、奉賢等區文化元素豐富、文脈基因深厚,分別推出了「建築覽勝之旅」「江南園林之旅」「詩畫朱家角」「楓涇江南文化之旅」「人文藝術之旅」等江南文化線路。

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的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於今年上海書展期間亮相。昨日,《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有聲版在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上線,讓上海的知名建築可見、可讀、可聽,為市民遊客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相關焦點

  • 上海1039處歷史建築對外開放,2458處二維碼讓「建築可閱讀」-一批...
    建築,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者,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反映著城市的精氣神、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為了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上海開放歷史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  這兩年來,上海在推進「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建設上不遺餘力。
  • 捧讀70處「可閱讀」的浦東建築 探索城市歷史文脈
    黃浦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松江的方塔、徐匯的武康大樓、浦東的浦東開發辦公室……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旅遊節期間,市文旅居推出涉及500多個點位的102條精品線路和品質產品,日前還發布了參與「建築可閱讀」項目的全市1039處開放建築,涵蓋70處「可閱讀」的浦東建築,讓市民遊客更立體地了解歷史、品味文化,感受「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的城市願景。
  • 70處「可閱讀」建築,4條微旅行線路…旅遊節這樣玩轉浦東
    徐匯的武康大樓、浦東的浦東開發辦公室舊址……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愈發耐人尋味。小布獲悉,2020上海旅遊節發布了全市參與「建築可閱讀」項目的1039處開放建築,以及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還有103條建築微旅行線路。其中不少點位、線路位於浦東。
  • 70處「可閱讀」建築,4條微旅行線路……旅遊節這樣玩轉浦東→
    黃浦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松江的方塔、徐匯的武康大樓、浦東的浦東開發辦公室舊址……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愈發耐人尋味記者獲悉,2020上海旅遊節發布了全市參與「建築可閱讀」項目的1039處開放建築,以及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還有103條建築微旅行線路。其中不少點位、線路位於浦東。快跟著觀察君,一起來感受「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有溫度」吧!
  • 建築可閱讀
    勾犇 圖松江方塔、國際飯店、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歷史建築信息可在掌上隨時「閱讀」。今年來,上海繼續推廣「建築可閱讀」工作,已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通過音視頻、圖片等吸引更多遊客走近歷史建築。目前,相關產品正在從掃二維碼呈現人文歷史,逐步向開發特色文創產品發展。這正是:參訪歷史建築,故事掃碼即知。品味城市記憶,文旅融為一體。
  • 上海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工作 千餘處歷史建築對外開放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這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工作取得的可喜成就。 建築是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著一段漸行漸遠的歷史風煙,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記憶。
  • 雲遊上海「碼」上行 1039處歷史建築可在手上隨時「閱讀」
    央廣網上海9月13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松江方塔、國際飯店……這些建築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著一段漸行漸遠的歷史風煙,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記憶。今年,「建築可閱讀」工作從六個中心城區向上海全市全面推廣。
  • 上海旅遊節推出「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作為今年上海旅遊節的亮點之一,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今天下午在靜安嘉裡中心舉辦,全市16個區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共同參與,集中展示了上百種文創產品。
  • 上海開展一系列歷史建築活化工程 讓建築可閱讀
    歷史建築變身文創產品建築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著歷史,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涵和特色。今年,上海「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從原來6個中心城區向全市全面推廣,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程,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
  • 上海以多元方式力推「建築可閱讀」 讓知名老建築可見、可聽、可讀...
    「建築可閱讀」宣傳大使受聘儀式舉行 範筱明 攝中新網上海9月13日電 (李佳佳)隨著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13日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開市,上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集中與滬上市民、遊客見面,從最初掃二維碼呈現出的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根據資源特色開發的文創產品發展
  • 85處「建築可閱讀」、14條建築微旅行線路……玩遍虹口全靠ta→
    2020上海旅遊節發布了全市參與「建築可閱讀」項目的1039處開放建築,以及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還有103條建築微旅行線路。其中不少點位、線路位於虹口,今年旅遊節期間,該怎麼玩?快隨小虹一起來看看↓建築可閱讀「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目前,上海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其中,虹口有85處。
  • 145處!請收好徐匯區「建築可閱讀」開放建築名單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2020年,「建築可閱讀」從2018年的黃浦等六個中心城區向全市全面推廣,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程,並大力推進歷史建築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上海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徐匯區共145處,詳細名單快收好噢!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閱讀建築,愛上上海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8月16日的上海書展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承辦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式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市委書記李強指出,上海要學會講故事,特別是中心城區的歷史建築、歷史街區,故事要講活,要讓人『可閱讀』,」闞寧輝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這本新書的起源,「2019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的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上海:千餘歷史建築面向公眾開放 從「可聽可讀」到融入生活
    新華社上海9月13日電(記者陳愛平)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13日披露,上海已有2458處歷史建築有了專屬二維碼,市民遊客用手機掃描設置在建築外牆或周圍的二維碼,便可獲取相關的文字、實景圖、音頻、視頻甚至VR全景導覽;同時已有1039處歷史建築面向公眾開放,讓人們能更進一步「走進」上海歷史文化
  • 讓「建築可閱讀」,上海6個中心城區老建築開放達1032處
    「建築可閱讀」旅遊線路推廣及文創集市啟動儀式。「建築可閱讀、街區宜漫步、城市有溫度」,在上海,漫步老街區,「可閱讀」的建築正在變得越來越多。9月22日上午,建築可閱讀·旅遊線路推廣及文創市集在靜安公園舉行。
  • 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亮相,快打卡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
    「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2020年,「建築可閱讀」從2018年的黃浦等六個中心城區向全市全面推廣,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程,並大力推進歷史建築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詳細名單請關注後續 發布。
  • 1039處建築開放,2458處設置二維碼!跟著更好「悅」讀的建築,進一步讀懂上海
    9月13日,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在靜安嘉裡中心舉辦,此次文創市集由全市16個區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共同參與,集中展示了900多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產品。市文旅局還公布了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並為16個區的「建築可閱讀
  • 杭州周邊3處小眾景區,景美人少不收門票,適合初秋「遛娃散心」
    杭州周邊3處小眾景區,景美人少不收門票,適合初秋「遛娃散心」 出門遊玩已然成為人們放鬆身心以及緩解生活當中各種壓力的首要選擇方式之一,世界各國因為地域偏差以及風俗習慣等不同,以至於形成的各種風格環境也大都不一樣,人們常常會跳出所在的環境圈子去了解以及認識外部世界,而旅遊就是大眾認識全球各國最為有利的行為
  • 杭州周邊3處小眾景區,景美人少不收門票,適合初秋「遛娃散心」
    杭州周邊3處小眾景區,景美人少不收門票,適合初秋「遛娃散心」出門遊玩已然成為人們放鬆身心以及緩解生活當中各種壓力的首要選擇方式之一,世界各國因為地域偏差以及風俗習慣等不同,以至於形成的各種風格環境也大都不一樣,人們常常會跳出所在的環境圈子去了解以及認識外部世界,而旅遊就是大眾認識全球各國最為有利的行為。
  • 徐匯138處優秀歷史建築全收錄《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領讀...
    建築可閱讀,怎麼閱讀?閱讀什麼?2018年,有著豐富的老建築閱讀資源的徐匯區為《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開題,第二年春天,在夏衍舊居完成修繕向公眾開放首日,滾燙出爐的樣書和老建築裡的VR場景一起,給市民帶來意外的驚喜——原來,建築可以這樣閱讀:走進去體驗,或者打開書,掃二維碼,在影像和文字中盡情穿越。今年4月,《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獲頒上海市第十五屆「銀鴿獎」圖書出版一等獎。該書特邀編輯蔡瑋回顧編撰的歷程,滿是那些煎熬、那些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