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一直是人們永恆的主題。自古以來,有關愛情的詩作和故事不勝枚舉。歷代文人墨客對愛情也充滿了期待和深情,每次讀到他們歌頌愛情的名句,都會充滿著無限的嚮往和憧憬。
愛情是什麼?若你要真想知道答案,可以從下面這幾處名句中去尋找:愛情是李商隱的那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也是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更是蘇軾的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而在眾多的詩篇當中,王維的一首《相思》映入了我們的眼帘。相思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你可曾知道,這首詩背後的創作背景卻是大有玄機,知道了真相的我們,不禁「淚流滿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王維的這首千古名作: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詩中開篇就寫了紅豆出生的地點是在南國,可謂是開門見山。這裡化用了一個典故,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死在了邊地,她心中悲痛不已,最後竟然哭死在樹下化作了紅豆,於是人們又把紅豆稱為「相思子」。首句以「紅豆」二字開篇,文中又以「相思」二字作為收尾,緊扣主題,作詩嚴謹並且邏輯性極強。
次句大詩人運用了設問的手法,既然是紅豆長在南國,那麼每逢春天的時候,究竟長多少新枝呢?這輕聲的疑問,舒緩而又引人深思,承接著上句,又統領著下文,實乃是承上啟下的經典問句。其實單是問「春來發幾枝」,實則是寄託了大詩人深切的相思之情。紅豆既然代表著相思,那你所在的地方,是否有很多紅豆呢?此句曲折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相思之情,側面反應出了詩人那種殷切的關懷。
最後兩句詩人說「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之所以勸你多採摘紅豆的嫩枝,是因為紅豆是世界上最相思的。一個「最」字,最是深情露骨,把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想念著遠方的那個人,在一往情深的基調中,以紅豆開篇,以相思結尾,中間設問掛念,又深情勸慰,突出的是作者那滿腹的情思和真摯的情懷。
縱觀此詩,其實是一氣呵成,句句樸素無華,又句句經典,耐人尋味,成為千古名作一點也不誇張。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位讓王維魂牽夢繞的人,究竟是誰呢?王維老婆離世後,為何他一直不續弦?我們從這首詩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王維,古書上介紹他說「妙年潔白,風姿鬱美」,我們用現在的語言來翻譯,可以說王維是顏值擔當,絕對算得上是小鮮肉級別的。根據史料記載,王維在31歲時候,他的老婆就去世了,可是王維一直沒有續弦。也許你會說,王維是個好男人啊,是他對老婆感情甚篤,忘不掉這段感情,才打算光棍一輩子。
但是我們翻看王維的詩作,這位大詩人一生給老婆寫詩的數量是「0」首,而給一個叫裴迪的男人寫的詩多到令人髮指,其中最著名的《贈裴迪》裡面是這麼說的「相見,不相見來久。日日泉水頭,常憶同攜手。攜手本同心,復嘆忽分襟。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相思深不深?天知地知他知裴知。」這麼深情的告白,卻是一個男人寫給另一個男人的,你有沒有感覺很驚喜呢?
其實王維的這首《相思》,也是寫給另一個男人的,此人名叫李龜年,是唐時的樂工,他和王維有著很深的感情。安史之亂爆發後,李龜年流落到了江南,王維想念李龜年,就寫作了這首《相思》以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說到了這裡,似乎發現了一個隱秘而不忍直說的真相,難道我們的大帥哥王維,真的慢慢變成同性戀了嗎?怪不得他不再續弦了,不能繼續說了,真相不忍直視!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譁譁地落了下來。
今日話題:你是怎麼看待王維寫的這首《相思》的?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讓我們更加客觀理性地去分析王維,來揭秘歷史的真相,期待您獨到的見解文 | 國學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