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2020-12-06 煮酒君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6期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

在我們現代漢語的語境裡,"王八"這個稱謂,是不禮貌的,每每我們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起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如果我們去翻《全唐詩》的話,卻能發現,有不少,寫給"王八"的詩。

比如說獨孤及的《自東都還濠州,奉酬王八諫議見贈》;高適的《別王八》;,李嘉佑的《贈王八衢州》;賈至的《嶽陽樓重宴別王八員外貶長沙》等等。

所謂的"王八",在唐人的語境裡,並沒有半點罵人、埋汰人的意思。所謂的王八,是說這個人姓王,在家裡排行老八。

在唐代,通常只有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會如此的稱呼對方。

在唐代的詩人群體中,彼此以這種方式稱呼對方,給對方贈詩的例子還是不少的:比如說白居易和元稹是非常親密的朋友,元稹在家裡排行老九,白居易就稱元稹為元九。寫有《與元九書》。張子容和孟浩然的關係很好,孟浩然在家裡排行老八,張子容就稱孟浩然為孟八,寫有《送孟八浩然歸襄陽二首》。

在唐代這麼多寫給"王八"的詩裡,公認為寫的最好的就是賈至的《嶽陽樓重宴別王八員外貶長沙》。"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這首詩被公認為是唐代送別詩裡寫的非常好的一首。

詩的作者賈至,是有唐一代非常有名的一個詩人。

關於賈至,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賈至這個人的社交圈子很廣,而且朋友的檔次的是很高的。

首先,他是王維的朋友。

在王維的詩中,有一首《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這首詩相當有名,是王維和賈至一起去大明宮上朝的時候,隨手寫的。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動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而賈至和另一位大詩人,李白,也是關係非常不錯的朋友。

李白、賈至和李白的族叔李曄一同遊覽洞庭湖,李白一口氣寫了五首《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舍人賈至遊洞庭》。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其一)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其二)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其三)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薴⑿,不知霜露入秋衣。(其四)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其五)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去翻閱李白和王維兩位大詩人的朋友圈的話,就可以發現,他倆有不少共同的好友。

比如說,孟浩然。

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有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送給孟浩然的詩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孟浩然》。

而王維和孟浩然的關係就更鐵了,他們不但在唐詩史上並成為"王孟",而且彼此互相寫過一些贈詩,甜的發齁。

比如說,王昌齡。李白是在李白在流放夜郎的路上與王昌齡相遇結識的,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後來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李白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而王維和王昌齡的關係也很好,史料記載,天寶三載甲申(744年),王昌齡在江寧丞任。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王維和王昌齡之間也互贈過詩。

比如說,高適。高適和李白、杜甫二人一同遊玩把酒言歡,李白杜甫、杜甫高適之間都有互贈的詩流傳下來。

而高適同樣也是王維朋友圈的重要成員之一,但是,我們翻遍《全唐詩》,也找不到李白和王維兩個人之間互贈的詩,而記載唐代詩人故事的史料、筆記裡,也沒有李白與王維關係很好的記載。

實際上,終其一生,李白和王維都沒有打過交道。也沒有互贈過詩,更沒有在自己的詩篇中提及到對方的隻字片語。

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認為,王維和李白都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門上的常客,都和玉真公主的關係不錯,兩個人都是唐代有名的大才子。因此兩個人存在一些妒忌,或者說競爭的關係,既然是這樣,兩個人關係不睦是正常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李白的一些詩句,有借鑑、甚至抄襲王維的地方。

李白《行路難》有"金樽清酒鬥十千"之句,而王維的《少年行》有"新豐清酒鬥十千"之句。

李白《俠客行》和王維的《少年行》裡都有類似"縱死俠骨香"這樣的句子等等。

雖然,在唐代,沒有現在人這麼強的版權意識,但王維十分不爽李白的可能性,大概是有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李白和王維的審美標準和人生追求迥異,玩不到一塊去。王維,是"詩佛",喜歡過山林的隱居生活,寫的也都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類清新淡雅的田園詩。

而李白是"詩仙",屬於那種一時一刻都閒不住的人,一蕭一劍走江湖,過得是神仙一品的生活。

一個喜靜,一個喜動,兩個人沒法玩到一處在正常不過。因此,王維和李白的朋友圈裡,有許許多多共同好友,但是王維和李白兩個人,是相互屏蔽,老死不相往來的。

本文為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6期。

相關焦點

  • 王維最寄相思的一首詩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此物最相思。讀起來滿口生香。可能大家一開始知道用紅豆來表達自己相思之意就是從知道這首詩開始。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紅豆生長在南方,希望你多多採摘來表達你的情意。借物抒情,全詩都在寫紅豆,其實是詩人將相思之意都寄托在紅豆上,「此以珍惜相思之情,託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真的是入骨相思情,讓人腦海中浮現了戀人間難捨難分,欲說還休的場景。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最後兩句卻不同凡響,令人拍案叫絕!
    所以送別詩也就成了最為常見的詩歌題材。但要在詩中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送別詩要想達到「感動激發人意」的境界,就非常考驗詩人的手法了。最常見的手法有託物寓情和寄情於景。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便是託物寓情,它以水深比情深,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真摯的友情。
  • 李白王維都在山中避暑,各寫首趣詩,王維熱沒了形象李白可愛到爆
    且看各自寫下的趣詩。在詩中王維熱沒了形象,李白更是可愛到爆,這樣的詩仙詩佛令人捧腹。1. 先來看看沒形象的詩佛王維《納涼》喬木萬餘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漣漪涵白沙,素鮪如遊空。在寫山水詩上,王維是一等一的高手,這首詩自然不改其空靈絕美的本色,不過在找納涼之地上,王維也確實是行家。來看看他找的這個地方:這裡有萬株的茂密的樹木,這裡有清泉繞流,前面是大河入口,正是空曠有風的口子上。在這裡可以看到江上波浪涵白沙,素鮪如遊空,可謂最佳納涼點。
  • 李白與王維的平行宇宙,一生有許多相同的節點,卻從未有交集
    公元715年,李白和王維都剛剛滿15歲。15歲的李白,早已出名,他已經做有很多首詩,獲得了當時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褒獎。在李白的故鄉,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李白的大名。而此時的李白,開始一邊學習,一邊遊歷名山大川。15歲的王維,已是一枚妥妥的斜槓青年。
  • 李白的《夜宿山寺》是很神秘的一首詩,有這兩大謎團,至今未解!
    文:熊貓啃書轉載請註明出處很多人都說中國詩人當中,最有想像力的就是李白,《夜宿山寺》就是一個證明。但是,這首詩也是李白的作品當中,很神秘的一首詩,充滿了很多的未解之謎。說這不是李白去廟裡旅遊的時候寫的,是他小時候寫的。並且,這首詩也不叫《夜宿山寺》,叫《上樓詩》。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人說,李白小的時候,有一次,跟他爸爸去旅遊,會朋友。正好趕上了中秋佳節,晚上一大群人要看月亮,在哪吃飯呢?地點就選在了一座高樓。這座樓叫「越王樓」,有三層,據說,有10丈高。
  • 王維最孤獨的一首詩,同時也是最瀟灑的一首詩!
    盛唐大詩人王維的詩「清幽絕俗」,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看王維的詩就像是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即使是王維在孤獨寂寞之時,也有著風雅的格調,比如這首《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王維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作於王維晚年隱居陝西藍田輞川別墅時期,竹裡館是輞川別墅的一處勝景,也就是在大片竹林中修了一個精舍。詩的首句說到詩人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裡,王維一個人在那裡幹什麼呢?緊接著,詩人就說「彈琴復長嘯」,原來詩人在彈琴唱歌。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全文20個字無一生僻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心醉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有些詩我們讀起來覺得太美了,卻不一定能讀懂它的意思。有些詩難懂是因為生僻字多,也是因為太長了,比如李白就有一首詩叫《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標題就有22個字,全文共是有800多字,詩仙寫起來或洋洋灑酒,後人背起來卻是頭上冒汗。
  • 王維很有意境的一首詩,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一般人是難以達到!
    王維的詩總有一種魔力,只要一讀便會愛上,反正我是喜愛這樣的才子,每次只要讀他的作品總能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無論當時有多麼的不開心,只要真正讀進了之後,不僅能夠提升自我,同時還能夠從中學會很多的東西。雖然他在盛唐眾多的詩人中,他只能是排在李白和杜甫後,屈居於第三名,但是不得不說,無論是才華,還是才情,那都是足以媲美李杜。另外他不僅詩寫得好,還在音樂和繪畫方面,也是有著極高的天賦。
  • 讀一首詩王維《漢江臨眺》,此詩一出,後世寫江水的詩皆甘拜下風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唐代:王維《漢江臨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人首先是慧心藝術家。《詩經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出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覽物之情,是每個人都有的。縱使相同的感情,用眾人都熟知的文字來表達,不同的人,所作出的結果,差別還真的大。能將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用文字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才能稱為詩。
  • 李白最美的9首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詩意畫意不輸王維
    蘇軾評價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確實,讀王維的詩,有一種身在畫中的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裡,弱琴復長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王維之外,還有許多詩人也寫下許多「詩中有畫」的佳作。隱娘今天要推薦李白的10首詩,首首絕美,詩情畫意不遜於王維,一起來讀一讀吧!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前面四條,李白也是有的,但他的道路有不同。追求仕途,李白的起點比他高,雖然走過的道路也不順利,但很陷於困頓。讀書是二人的共同愛好,大約讀法也不同,李白讀的是精神,杜甫讀的是學問。杜甫的詩用典很多,遣詞造句極見功夫,和他讀書多有莫大關係。李白的詩對格律不甚講究,固有他英才天縱、不究細節的一面,也與他對格律研究不夠有些關係。
  • 王維晚年最具有禪理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
    然而如王維這些詩人,他們就是這千千萬萬員偉大的詩人中,無論是學識,還是品德那都是一流。王維應當說也是唐朝眾多詩人中,比較幸運的一位,他一生比較順暢,並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同時他的官也是做的最高,同時還很穩。這也就使得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如李白那种放蕩不羈的詩風,以及杜甫那種悲痛的情感發洩。
  • 李白這9首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詩意畫意不輸王維
    蘇軾評價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確實,讀王維的詩,有一種身在畫中的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裡,弱琴復長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王維之外,還有許多詩人也寫下了很多「詩中有畫」的佳作,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讀李白的10首詩,首首絕美,詩情畫意不遜於王維。
  • 孟浩然的最後一天:想起李白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不由潸然淚下
    果然孟浩然多慮了,他毫無懸念的落榜了。他在考前躊躇滿志,寫道:鴻漸看無數,鶯歌聽欲頻。何當遂榮擢,歸及柳條新。他的大唐榮耀,沒有遂心所欲。就在這一年,他認識了王維,王維和李白同齡,時年28歲。孟浩然寫過一首雜詩,中有「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一句,王維非常欣賞,擊節不已。
  • 一首詩彰顯朋友間的慰勉鼓勵,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翻譯賞析
    【題解】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這是一首勸慰友人落第的詩。綦毋是王維的朋友,他赴長安應進士舉不第,王維寫了此詩送他還鄉。落第還鄉之人,心情自然懊喪。作為摯友,多方給予慰籍,使其覺得知音有人是極為重要的。【原文】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採薇。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 李白最美的9首詩,每首一個名句,詩情畫意不輸王維
    確實,讀王維的詩,有一種身在畫中的感覺,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獨坐幽篁裡,弱琴復長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在王維之外,還有許多詩人也寫下許多「詩中有畫」的佳作。  今天要推薦李白的10首詩,首首絕美,詩情畫意不遜於王維,一起來讀一讀吧!
  • 李白的一首田園詩,題目就是一句散文詩,清風明月,淡泊恬遠
    盛唐時期,以王維、孟浩然為首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追求隱逸,寄情山水,寫出了很多空淡清靈,意蘊悠遠的詩歌佳作。熱情浪漫、情感奔放的「詩仙」李白,也寫過不少山水詩。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淡泊恬遠的山水田園詩《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 秋遊秦嶺怎麼發朋友圈?手把手教你做當代李白
    )隱居過一段時間,但是畢竟是李白嘛,住在哪裡都有迷弟。比如說這首詩,其實就是簡單的記錄了一個閒人迷弟,跑來問李白為什麼隱居在碧山,李白微微一笑不作答,反而是讓他看看自然美景。李白寫下這首詩的背景就是被張說給耍了,明明說來了長安張說給他介紹認識皇上唐玄宗,結果人來了張說卻不搭理李白,還把他安置在玉真公主別館。這事情擱誰誰不生氣呢,更何況天氣還一直陰著,飯也不好吃還沒魚,這讓人更鬱悶了,情緒激蕩之下就有了這樣的一首牢騷詩。「空煙迷雨色,蕭颯望中來。」寫出了秋天細雨時期的秦嶺,一派蕭瑟的感覺。
  • 這首詩王維很容易被誤讀,很多人把他看作是一首愛情詩
    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讀這首詩,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不是愛情詩,而是一首有另一個名字《江上贈李龜年》的典型友誼詩,所以他不是關於愛情,而是關於友誼。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與的流行歌手相似,他在音樂方面有著傑出的才華,他們演唱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早年,王維和他形成了一個很深的友誼,經常在一起談論音樂。
  • 他是與李白齊名的書法大家,曾寫下一首詩空靈縹緲,讀後回味無窮
    提起唐朝的詩人,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人,我們從小學就開始背誦和記憶他們的詩詞,當然會一直銘記在心。而那些高人、隱士的名作佳句,有很多人卻並不知道。比如唐代有位書法家叫張旭,擅長草書,而且喜愛飲酒,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張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