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鈺在警察學校就讀,除了必要的警察學,文化課,法律課和射擊課之外,他還選修了不少感興趣的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柔道,摔跤和武術等等。雖然這所學校不需要繳納學雜費,李昌鈺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還當起了自由撰稿人,經常投稿到《警民報導》《親民半月刊》等雜誌,並獲得了不菲的稿酬。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因為越寫越多,故此,李昌鈺的文筆也越來越好,這也為他以後一邊屢破奇案,一邊將案情記錄下來發表,最後匯聚成書,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讀書的時光,其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是它卻過得很快,第一學期的暑假開始,李昌鈺便被分到臺北松山機場附近的派出所實習。
實習的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李昌鈺這天剛剛在路邊的巡邏箱子上簽名,就見低空一架飛機掠過,他還等等反映過來,一件可怕的墜機事件就發生了。面對火光沖天的現場,李昌鈺奮不顧身衝上去救人,可是卻被一個處在半昏迷狀態的青年,狠狠地咬了一口。後來,一位救援專家告訴他,人在危急關頭,或者是在極度痛苦的狀態之下,會不自覺地有咬人,攻擊人的生理反應——看來,奮不顧身也要講究策略,不然救人沒有救到,還會傷到自己。
李昌鈺在巡邏的時候,還曾有過被私菸私酒交易的流氓,揮刀割傷手掌的經歷,當然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颱風襲來,李昌鈺身穿雨衣,頂雨巡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街邊的招牌,隨風疾飛的雨傘,翻滾的樹枝,因為風速塊,任何一種很平常的物品,在颱風中,都是傷人的利器。
而這些知識,看似不起眼,卻是在警官大學學不到的。李昌鈺一邊讀書,一邊實習,四年後,大學畢業,他通過抽籤來到金門的田埔,開始服兵役。
李昌鈺作為政工軍官,生活條件和訓練條件,都比普通士兵要好一些,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息,一件兵營軍餉失竊案,還是落到了他的肩膀上,需要他運用學來的專業技術去破獲。
當兵發餉,這就好像是上班發工資一樣,都是每個在軍營服役的人,非常盼望的事情,可是這次負責發放軍餉的是一個師大畢業生,換句話來說,他和李昌鈺一樣,是個沒有經驗的新手。
他領著兩個士兵,從師部將軍餉的木箱抬回到了連部,如果他知道軍餉的重要,不顧天晚,將軍餉發下去,就沒有軍餉丟失的事了。
他將盛放軍餉的木箱子,放進了連部,外面有兩個士兵站崗,他覺得應該萬無一失,可是第二天早晨,軍餉官一覺醒來,就發現盛放軍餉的木箱子被打開,裡面的臺幣全都不見了。
軍餉在軍營丟失,不用想也是內鬼所為,連長得知情況,也是急了,要知道軍餉丟失,如果能找到也還罷了,一旦找不到,他這個連長首先就會因為管理不善,而被免職,這些年的努力,那可就是全白費了。
這位連長忽然一拍腦袋,他想起了李昌鈺是警察學校的畢業生,估計查這種失竊的案子,全連屬他最拿手。
李昌鈺看著那位連長急得火上房的情況,再加上全連弟兄,都在急迫地盼望著能領到軍餉,他只得挺身而出,接下了這個案子。
李昌鈺首先將全連士兵集合在操場上,然後講了一番話,那就是人都會犯錯誤,只要交出失竊的臺幣,這件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旦心懷僥倖,匿贓不交,破案後就是罪加三等的下場。
李昌鈺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可是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收到,他只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在軍餉的箱子上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紋。
在金門的軍營裡,一沒有指紋粉,二沒有指紋刷,想要提取指紋,只能用粉筆灰,用粉筆灰提取的指紋模糊,基本沒有比對的價值,但卻有嚇唬人的價值。
李昌鈺估計,一番專業的操作下來,竊賊的心裡一定是冒煙了。
李昌鈺將指紋提取完畢,然後讓全連的官兵排隊,挨個在他面前的本子上按指紋,官兵們一個個地將指紋按罷,李昌鈺隨後發現了懷疑的對象。
這個懷疑的對象是王班長,王班長是個老兵油子,家裡的老婆生病,兒子上大學,需要高額的學費,他在按指紋的時候,不僅推三阻四,而且神態慌張,完全是一副心懷鬼胎的樣子。
李昌鈺命人將張班長帶進了連部,根本不給他編造瞎話的機會,劈頭就告訴他,軍餉就是你竊走的。
張班長做賊心虛,他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口中一個勁地說:「我糊塗,我錯了,饒命啊!」但不管問什麼,他就是不說贓物究竟藏在哪裡。
李昌鈺找來連長,兩個人一商量,便向張班長鄭重保證,如果他交出盜走的軍餉,他們兩個會到師部為他求情的。
這個張班長一聽情況,只得交代了軍餉的埋藏地點,就是海岸邊雷區的附近,李昌鈺真想跳起來,劈面給他兩個耳光,將軍餉埋在雷區附近,虧他想得出來,李昌鈺不顧危險,帶人來到雷區,小心翼翼地啟出軍餉,並給士兵們分發了下去,隨後師部派人,將張班長押解到了軍法處。
守備師對張班長的判決就是兩個字——槍斃。李昌鈺和連長急忙一起到守備師求情,可是卻沒起任何的作用。
這件事,曾經讓李昌鈺難受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其實,判決張班長死刑的師長,他只是在執行軍人的法律,故此,他沒錯。
李昌鈺和連長已經提張班長求情,可是卻沒有效果,他們也沒有錯,唯一的錯,就只能由張班長一個人來承擔了。
當代福爾摩斯:李昌鈺智破疑案課第三節課,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不管一個人多麼厲害,面對這個世界,面對制度,面對規矩,都有力有不逮的時候,與其埋怨規矩、制度和世界的過錯,還不由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更為強大,然後去影響他,修復他,改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