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時評家曹林老師前不久寫了一篇《我也曾像你一樣以鄙視快手凸顯優越感》,講述了他在一次講座中因為對「快手」有一定的認知偏差致使學生反駁的經歷,並由此呼籲人們跳出網絡時代「信息繭房」,給其他的群體多一些理解。
曹老師的經歷在網絡時代早已屢見不鮮。這是一個信息海量讓人目不暇接、行業壁壘因為知識的流通而不斷被打破的時代,但也是一個信息繭房效應越來越明顯、真相常常不敵個人感情的時代。「精準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毀了人們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探索更大的世界的動力,不同群體之間的偏見和誤解也因此有了不斷加深的危險。更重要的是,網絡世界賦予了一些有能力或有天分的網友更多的話語權,讓他們可以自由表達。但也因此塑造出了一群「邊緣人」,他們或者是缺乏網絡話語表達的能力或機會,或是僅僅與主流觀點不同而已。人人都在爭取話語權時,他們只能望洋興嘆;在面對忽視和誤解時,他們同樣無能為力。
2017年,網絡世界因為「90後」這個群體的活躍一直沒有平靜過。先是和年輕人搶佔場地的廣場舞大媽被調侃,其後擠公交的老大媽大爺被批評「壞人老了」,中年男人隨後帶著中年婦女一起調侃自己「油膩」。這些群體都被嘲和主動自嘲之後,90後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忘乎所以地給自己貼標籤自嘲。很多人早有共識,這是因為網際網路時代話語權掌握在年輕一代手裡,以及整個社會對年輕的崇拜與討好帶來了這種狂歡。吵吵鬧鬧的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圍觀者變成了不自覺的參與者和傳播者;沒有話語權的群體,從變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邊緣人群,不僅難以發出自己的聲音,還有被汙名化的危險。
很明顯,這種話語權因為缺乏理智和冷靜的束縛,在不斷地膨脹。這樣帶來的後果是,我們越發沒有耐心去等待真相,只想快意表達。也不在發不出聲音的那一群網絡中的邊緣人,是否真的錯誤或正確,我們的言行是否會給他們帶來傷害。「油膩」的標籤讓所有中年男女突然變得油光閃閃,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現實生活中令人尊敬的父母或老師;對廣場舞大爺大媽的整體偏見,讓我們忽略了他們之中很多人背後的孤獨、對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的追求;快手上一些看似非主流的視頻,是很多普通人想要讓世界看見自己的願望。「標籤化」一群人並不難,只是這種隨意為之的標籤,只會製造更多的邊緣人、更大的社會矛盾,給不同群體之間製造更深的鴻溝。
「你們並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卻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存在形式呢?」我們和這個世界不能愉快相處的一個重要阻礙,就是缺少對其他人的生活的那麼一點略帶善意的尊重和理解。正因為如此,我們作繭自縛,並臆想出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不同。
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誤解自身之外的群體,卻很少有人能夠像曹林老師一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甚至,因為身處繭房之中,很多人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世界觀正在變得狹隘。我們至少應當有拒絕給任何一個群體貼標籤的理性;不明真相之前,絕對不要痛快攻擊,因為沉默者之中也可能有無辜者。如果我們不屑於或沒有精力為網絡時代的邊緣者發聲,至少保留一點對他們訴求的善意的理解和尊重。因為在另外無數的群體眼裡,也許我們也是「邊緣人」。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有可能如何對待自己。
文/王豔華(湖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