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老年人做網絡時代邊緣人

2020-12-21 大河網

    □盛會

    手機叫車、行動支付、網絡購物……在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享受公共服務的同時,很多老年人卻無法充分享受這些便捷的服務。

    許多老年人跟不上新時代、新技術的發展,甚至不少成了「網盲」:網上銀行不會用,網上購物不會操作,高鐵、地鐵電子購票、網絡訂票不會,有的老年人連智慧型手機也不會用,許多老年人幾乎成了高科技社會的邊緣人。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指出,2001年到2020年,全國每年新增老年人596萬人;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48億人;2021年以後,伴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步入老年,全國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萬人。如何讓老年人也能乘上資訊時代的列車,涉及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祖父母、父母,更涉及終將步入老年的你和我。

    讓老年人也能乘上資訊時代的列車,需要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在設計科技產品時,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將產品做得儘量「傻瓜」點、簡單點、方便點。只有降低門檻,更加人性化、適老化,才能讓那些「慢半拍兒、一拍兒」的老年人逐漸融入信息社會。

    全社會都應該擔負起為老年人網絡掃盲的責任。讓老年人學會使用高科技產品,像街道社區等這些基層單位可以開辦免費培訓班,老年大學也應該辦這種培訓班。同時,呼籲老年人的家人尤其是子女多一些關愛、耐心與陪伴,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與使用智能產品。

    老年人也應主動學習,自我充電。換個角度看,信息化、智能化並非想像中難懂、難學,而是許多老年人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不願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總是偏好按照以往習慣和生活方式過日子,所以才會在時代面前落伍。因此,老年人也要敞開胸懷,擁抱未來,與時俱進,不斷學習。⸈꼈㨈3

相關焦點

  • 老有所學,不做智能時代的「邊緣人」
    目前,國內多所老年大學搭建遠程教育平臺,開設手機APP使用、計算機技術等實用課程,讓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時代的學習生活。  家住鄭州市鄭東新區聯盟新城社區的王群老人說,疫情期間,社區微信群裡每天都在接龍採購生活用品,她就是在那個時候被鄭州市老幹部大學如意湖分校的老師拉進學習討論群,學會了網上購物、手機導航等新技能。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 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真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邊緣人嗎?
    上周,我們發了一篇《網絡時代的老年人:30 後、40 後的世界,我們願意懂嗎?》的文章,介紹老年人的生活情景和消費心理。 市面上,針對老年人的創業項目並不少,養護、清潔、智能硬體、電商,種種門類可見創業者們對這塊蛋糕的垂青。
  • 用善意和理性對待網絡時代的「邊緣人」
    曹老師的經歷在網絡時代早已屢見不鮮。這是一個信息海量讓人目不暇接、行業壁壘因為知識的流通而不斷被打破的時代,但也是一個信息繭房效應越來越明顯、真相常常不敵個人感情的時代。「精準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毀了人們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探索更大的世界的動力,不同群體之間的偏見和誤解也因此有了不斷加深的危險。
  • 城市脫軌者和網絡邊緣人的困境
    網絡在城市生活中的覆蓋給太多人帶來了便利,以至於我們很容易忽略掉不擅長網際網路生活甚至壓根不會上網的人群的困擾。  對於不會上網的老人、或是時代隔斷上已經習慣舊有生活而遠離網絡的五零後們來說,網絡預約掛號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南昌的一些醫院在開通手機微信預約掛號後,兩三個月裡預約量不到總預約掛號兩的7%。
  • 不做時代的邊緣人
    退休了空閒時間比較多,去上老年大學,一可以充實自己,琴棋書畫任自己去選擇,二可以結交朋友,網絡時代不能讓自己落後,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的退休生活充實而美好!不過許多退休人員去老年大學上課的目的就是湊熱鬧,根本就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就是一個打發時間,消磨時間的途徑。
  • 阿里發布《老年人數字生活報告》:別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掉隊
    《報告》呼籲,日益老齡化的中國社會應建立數字適老化服務,不要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掉隊。  買菜多,旅遊多,愛給孫輩買東西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社會的全面數位化,也影響了此前「數字經濟聚光燈」之外的群體。根據《報告》,疫情期間,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觸網」增速遠超其他年齡組。老年群體消費金額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0.9%,疫情期間消費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00後」。
  • 數位化時代,如何保護「網際網路邊緣人」的生存空間?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位白髮老人乘公交車時因沒有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司機停車拒載。因遲遲不下車,老人遭到車上乘客憤怒譴責「為老不尊」。還有人勸老人下車,稱「這些年輕人上班多不容易」。老人不知所措,直到民警接警後趕來將老人帶離。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件節省時間、節省精力的事情,但是對於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老年人來說,生活則變得很不方便,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那麼,在這個智能時代,老年人該怎麼辦呢?網絡支付 現象描述:很多老年人不敢把錢放在軟體裡,更不敢綁定銀行卡,恐怕哪天不小心把錢全部支付出去,錢怎麼花出去的都不知道。對網絡支付操作不熟練,不敢放心使用。 造成結果:網絡支付已很普遍,手機支付不會用,出門買東西商家找不開零錢。
  • 因為不會用手機,老年人就要被時代拋棄嗎?
    媽:"我不是想說這個"媽:"我想說的是,我害怕,以後我也會變成這樣,變成被時代拋棄的人。"在科技飛速進步的同時,我們把接受、學習能力較弱的老年人拋下了。又有多少老年人處於智能化的邊緣呢?這張圖是我國的網民年齡結構。根據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佔到了全部網民總數的99%,其中60歲以上網民佔網民總數的10.3%,達到0.95億人。
  • 再議數字鴻溝:網絡社會的邊緣群體
    在《2019年網絡扶貧工作要點》的要求下,網絡覆蓋工程深化拓展,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數字鴻溝不斷縮小。隨著我國「村村通」和「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兩大工程的深入實施,廣大農民群眾逐步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伐,同步享受信息社會的便利。其次,行動網路的「使用溝」呈現高度分化。
  • 數字時代,被拋棄的不只是老年人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老年人成為了被時代落下的人。 實際上,不只是老年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被數字時代「拋棄」,成為數字時代的「受害者」。 面對數位化浪潮,不僅個體顯得無助,久經商場的公司同樣有些不知所措。
  • 給老年群體更多關愛 WiFi萬能鑰匙協助老年人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點外賣、搶紅包、拼團秒殺……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催生了一大批緊跟網絡潮流的老年人。與人們傳統印象裡買保健品、逛菜市場的大爺大媽不同,以網絡達人形象出現的老年人們,正愉悅地享受網際網路生活的便利與美好。
  • 網絡時代該如何解決老年人、底層百姓不會網上辦理的難題?
    因在上班,我特地請了半天假到了當地車檢所,等到辦事大廳排隊輪到我時,時間大約是上午9:30左右,櫃檯工作人員告訴我每天只接前10人在櫃檯辦理,其餘的人自己在12123網絡平臺上下載預約辦理,我當時真的無語了,我專門請假來辦理,櫃檯又沒其他人了,工作人員坐在那裡無所事事,卻告訴我今天前10個人已滿,要嘛改天早點再來辦理,要嘛自己在網上申請辦理,新車年檢其實就是領一張年檢標誌,還要專門請假兩個半天去辦理
  • 老年人不能跨越數字鴻溝?網際網路時代一個都不能少
    國家這次出手專門針對老年人推出一系列舉措,顯然就是新時代的「不拋棄,不放棄」,在我們每一個人看來,網際網路時代就是一個都不不能少,包括老年人!人老心不老談及老年人,其實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人,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是快要六十歲的人了,一年又一年的北漂讓我陪父母的時間其實很少。
  • 德國:「網絡學習咖啡會」幫助老年人掌握網際網路技術
    來源:人民網在德國,會使用電子產品的老年人正逐年增加。根據德國電視二臺(ZDF)的調查,在2003年,60-69歲的老人中僅有不到30%的人會使用電子產品,而在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了80%。2012至2018年期間,會使用數位化技術的老年人迅猛增長。儘管如此,由於龐大的基數,仍有1600萬老年人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並不懂得如何使用電子產品。年輕人能夠輕鬆使用的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等在老年人看來過於複雜而不敢涉足,也有許多老人擔心網際網路信息的隱私問題而對其戒備有加。截至2018年,使用智慧家庭的65歲以上老人只佔比9%。
  • 老年人玩網路遊戲的好處與壞處
    老年人一旦退休之後就不會有很多的事情做了,一旦老年人閒下來,子女又不要老年人幫忙帶孩子,就會導致老人孤獨寂寞起來,很多老年人就會趕上潮流然後進行玩網路遊戲,電腦遊戲作為一種新興的娛樂方式,真的適合他們去選擇嗎?遊戲又會給這些寂寞的老人帶來什麼好處和壞處呢。
  • 邊緣計算新時代,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在北京香格裡拉飯店開幕
    本次峰會上,還將舉行邊緣計算十大解決方案頒獎儀式、首批邊緣計算聯合創新實驗室授牌儀式,以推動邊緣計算相關技術和創新解決方案加速孵化,讓產品以及邊緣計算標準件在各應用領域得到更好的示範推廣,敬請期待。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參會嘉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北京樹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磊在此,邊緣計算產業聯盟邀您共聚一堂,全方位探討邊緣計算技術發展趨勢、展現邊緣計算創新應用、聚合邊緣計算產業生態、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共同邁向新增長之路。
  • 科技時代背景下,多舉措幫助老年人趕上「智能技術潮流」
    因為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健康寶」成為了很多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的「通行證」,大多數公園、景區也採取了門票分時預約機制,可是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卻因為這一系列的「高科技措施」而「傻了眼」,難道老年人被網際網路時代 「拋棄」了嗎?
  • 網絡失魂症向打工族亮起紅燈 雙向邊緣人尷尬地位
    本報訊(記者遊曼妮通訊員周四根趙新強) 「網絡失魂症」向打工族亮起紅燈。專家分析該現象表明了打工妹在情感上「雙向邊緣人」的尷尬地位,她們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番禺一家鞋業加工廠的打工妹利某,今年19歲,四川人,初中畢業後來廣東打工。她半年前開始迷上QQ,並結識了叫「三峽」的男網友。
  • 文物販子:帝國時代的邊緣人
    傳統書寫總是熱衷對帝國版圖擴張的濃墨重彩,相比之下,亞桑諾夫筆下這些活躍於收藏界的人物要麼長時間生活在帝國版圖邊緣,要麼處於帝國社會地位邊緣,「他們都用藏品來展現、打磨自己的社會形象」,「把藝術品收藏作為真正紳士的象徵」,並渴望藉此融進帝國中心,實現心儀的「貴族夢」。換言之,收藏既是他們「圓夢」的載體,同時也是帝國力量在邊緣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