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市區古子城萬佛塔一帶,燈光亮起,美輪美奐。城牆腳下,沿江一排梅花開得正盛,風景如畫。
古渡公園設計效果圖
70後周小群一邊散步,一邊忍不住掏出手機「咔嚓」幾張:「我住在江南,但經常來這裡散步,這幾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可惜對岸好像一直沒有動靜,跟這邊比太破舊了。」
周小群所說的對岸,是指上浮橋區塊。與對岸古子城如今的流光溢彩人聲鼎沸相比,現在已拆遷的它顯得尤為灰暗落寞。
不過,改變其實已在悄然進行中。再過10個月,也就是到2022年1月,如今周小群形容為「破舊」的上浮橋區域,將出現一個集文物保護和景觀開發於一體的古渡公園,與古子城隔江呼應,成為三江六岸又一個絕美打卡點。
委員建議:加強多湖片區文物保護融合協作發展
多湖片區文化底蘊深厚,有包括邵飄萍舊居、宏濟橋南碼頭、侵華日軍鐵路橋遺址、赤山寺等多處省級、市級文物。青石板、杉木排門古店面、宏濟古亭、金華汽車站,還有錢鍾書小說《圍城》中的歐亞大旅社……在老一輩的金華人心中,有著百年歷史的浮橋古街店鋪林立、街肆頗盛,素有金華的「小香港」之稱,是老金華繁華商埠的見證。
「自古以來,上浮橋一帶河段,因梅花門下巖石門洞裡,常伴有梅花從溪中流出,所以這條江溪又稱梅花溪。橫跨於溪上的宏濟橋,便稱為梅花橋,又稱上浮橋。梅花門下梅花溪,梅花溪上梅花橋,皆因梅花而名。梅花門就是今天婺江北岸赤松門的另稱。」在去年兩會上,政協工會界別活動組提交《關於多湖片區文物保護融合協作發展的建議》認為,根據歷史沿襲與文化脈絡,建議在今宏濟橋以東、復興橋以西、桃花路以北的區域建設一座「梅桃文史公園」,將浮橋古街及兩側、邵飄萍舊居等均包含在公園之內,實現文物保護和城市發展的雙贏,同時使江南古蹟、萬達廣場、江北古子城、萬佛塔公園連成有機整體,拓展金華古子城文化區域。
委員們還建議恢復修建浮橋古街的青石板、木質門面,開設經營金華特產一條街,分鋪供應金華火腿、酥餅、舉巖茶、佛手、花茶、壽生酒、湯包、糕點等傳統名品,同時展演婺劇折子戲、金華道情、金華民歌,展示金華非遺等;建設新時代歐亞新旅社,供應金華各縣(市、區)風味小吃、原新新飯店和清和園等老字號特色名品、壽生酒、金華火腿宴等,演繹《圍城》的金華故事,將名著、名吃、名產、名人有機融合一起,借力打好名著名人品牌,推動文史旅商經的融合。
古渡公園明年1月完工,浮橋古街也要回來了
委員們的建議即將變成現實。
記者昨從市城投集團商投公司了解到,根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金華市區三江六岸核心區段景觀優化提升設計》方案,將多湖橫十四路和桃花路以北、宏濟橋以東、復興橋以西、東陽江以南的綠地規劃為古渡公園(暫名)。
目前,古渡公園設計方案已確定,計劃於3月初進場施工,工期10個月,預計於2022年1月完工。也就是說,等到下一個春天,我們就能到古渡公園踏春遊玩了。
記者從設計方案中看到,古渡公園位於東陽江南岸,宏濟橋與復興大橋之間,與萬佛塔隔江相望,將充分結合該區域內的歷史文化和文物保護等內容,依託宏濟橋碼頭,以古渡文化為主題,將「浮橋古渡」作為公園的核心景點來打造,將邵飄萍舊居、赤松門古城牆、浮橋古街等歷史景點連線開發,再現李白筆下「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落帆金華岸,赤松若可招」的美景。
古渡公園建設面積83389㎡,綠地率為70.01%。結合景觀需求,設計方案將原先江堤隱藏退後,設置了沿江階梯親水平臺,在達到防洪要求的同時盡最大可能地滿足遊覽需求,結合騎行道、跑步道、慢步道形成活動廣場、綠道、文化走廊、仿古集市等功能空間,還原昔日渡口勝景,講述古渡歷史,形成集文化市集、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休閒文化公園。此外,該公園還充分考慮了停車需求,公園機動車位202個,其中地面18個,地下184個。
市城投集團商投公司市政工程部負責人於小鋒告訴記者,古渡公園是全市重點項目,也是市城投集團重點打造的景觀文化公園。他們將在保護和開發並重的前提下,結合公園設計方案,以重現渡口文化、保護邵飄萍舊居、復原浮橋古街、貫通三江六岸為主題,同時植入金華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和特色商業,做好「文化+商業」文章,做好老街復興工作。
「近幾年我們在古城開發中不斷挖掘和恢復文化景點,比如對岸的『梅花晚渡』『放生池口』景點,我們按照文史資料的記載種植了多棵精品梅樹,今年1月開放以來,梅花陸續盛開,春節期間遊人很多。」 於小鋒表示,古渡公園建成開放後,將與燕尾洲公園、三江裡、婺劇公園,以及東邊的茶花藝術盆景園連接成片,有效提升三江六岸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