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來源:河南學習平臺作者:郭秩銘
黃河庫區,萬山湖畔,綿延的黃河水在山坳間流淌,形成一個個美麗的回水灣。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就在這裡孕育、發展。這裡昔日是一片荒山荒灘,如今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正成為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昔日荒山變綠坡
荒山荒灘煥發生機
2019年11月11日,記者來到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的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沿著山路登上山頂,美景一覽無餘。山坡上的一塊塊梯田裡,種滿了冬桃、蘋果、櫻桃等果木。
20世紀90年代,小浪底水庫建設移民搬遷之後,這片土地變成了荒山荒灘,只剩下稀鬆的雜草、灌木,以及零零散散窯洞。
隨著大規模沿黃國土綠化和溝域經濟建設全域推開,這片土地也迎來新生。出生於石井鎮山頭嶺村的孫江子回到故土,成立洛陽蘭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黃河神仙灣農旅融合項目,以企業為龍頭,帶動黃河溝域經濟發展。
發展溝域經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的發展,就是從大規模的山區生態治理開始的。
這些年,每到春冬季節,孫江子和員工們都全員上陣,刨山挖石,開墾種植。如今,這裡已形成2000餘畝的農林產業休閒體驗區,累計栽植各類果木15萬餘棵。此外,這裡還依山就勢,廣植紅葉石楠、桂花、紫薇等景觀彩葉樹種6萬餘棵。春夏季節,漫山遍野鬱鬱蔥蔥,與以前相比煥然一新。
生態優勢驅動農旅融合
古寨、城堡、擂臺……一派武俠劇裡的景象
山區生態治理成果顯現,依託自然優勢,一個按照4A級景區、五星級休閒農莊標準,集農業觀光、休閒體驗、探險越野、親子研學、科普教育、養生度假於一體的綜合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應運而生。
2019年5月1日,經過3年開發建設,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一期「大河風雲」景區建成迎客。
這裡有古寨、客棧、酒肆、城堡、擂臺,一派武俠劇裡的景象;這裡有古法榨油、古法染布、活字印刷、石磨豆漿等一系列體驗項目,展現傳統文化工藝的魅力;這裡有卡丁車、射箭、投壺等親子項目,是休閒的樂園。
昔日人跡罕至的荒山荒灘,在生態治理和農旅融合項目的帶動下,迸發出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大河風雲」景區已累計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
溝域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山區百姓
黃河神仙灣溝域經濟示範區的發展,不但改善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還給周邊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60歲的石井鎮山頭嶺村貧困戶李向泉如今在黃河神仙灣農旅融合項目處工作,他負責管理果木,每月有兩三千元收入,這對以往在山區種地、靠天吃飯的他來說,是一筆穩定、可觀的收入。
像李向泉這樣,享受到溝域經濟發展紅利的村民還有很多。黃河神仙灣農旅融合項目自啟動以來,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230畝、與貧困戶合作發展到戶增收種植項目、吸納貧困戶到園區務工、免費提供林果業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免費提供經營攤位等方式,共帶動貧困戶141戶319人。
「山裡的風光美了,俺的增收渠道也多了,大家都幹勁十足,別提多高興了。」貧困戶常小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