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野嶺,今日紅桃滿園。」這是六安市裕安區的一名老師,對著獅子崗鄉獅子崗村漫山遍野的桃樹寫下的詩句。
獅子崗鄉的荒山如今紅桃滿園
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嶺,新華村村民丁美元今年67歲,在他的印象裡,曾經這裡荊棘叢生:「沒有路,上山荊棘得都是傷,也沒什麼人願意上山。」
2012年,六安下崗工人王康雲看中了這片荒山。「當時就覺得山裡空氣好,想留下來做點啥,最後決定種桃子。」十年時間過去,曾經荊棘遍地的荒山如今大不一樣。6月10日下午,記者在這裡看到漫山遍野的桃樹鬱鬱蔥蔥,紅桃掛滿枝頭,空氣中滿是成熟的桃子香甜的氣息。
「我的桃園現在有400多畝,種了紅桃、油桃、蟠桃等等二十多個品種的桃子,去年產值一兩百萬。」王康雲告訴記者:「今年天氣乾燥,桃子減產,但是糖分足,口感很好。所以今年桃子的價格還不錯,東北、新疆、大連等地的客戶,都趕到我們這兒收桃子,估計今年的收入更好!」
桃子種到哪兒,路就修到哪兒,周邊的農民也都跟著受益,荒山閒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丁美元曾經是一名貧困戶,荒山改造後,他將家裡的十幾畝土地流轉,都種上了桃子,每畝地有三四百塊的流轉費用。他自己則到王康雲的桃園打工,每年能掙一萬多塊錢。
「荒山改造後,我們村裡修起了水泥路、柏油路,家家戶戶的日子都好過了。」丁美元說:「以前我家窮,房子沒錢裝修,屋子裡面露著紅磚,現在裝修好了,有了空調、洗衣機、冰箱。門前環境也變好了,到處乾淨整齊。」2016年,丁美元已經順利脫貧。今年,他有了買小轎車的打算。
離獅子崗大概20公裡,獨山鎮將萬畝荒山變成了萬畝油茶基地。這裡的江淮果嶺大觀園項目有27600畝油茶基地,負責人李必瓊告訴記者,2010年她第一次來到這裡時,荒山上全是雜亂林地,人跡罕至。10年過去,這裡的萬畝油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獨山鎮的昔日荒山變身萬畝油茶林
「油茶是生產比較慢的植物,但是生命周期很長,掛果期長達百年,其中豐產期有七十多年。」李必瓊說:「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們在油茶林下套種了中藥材,如牡丹、芍藥、丹參等等,多達十幾種。2018年,我們總收益達到了700萬。隨著油茶的生長,未來收益會越來越高。」
逐漸發展起來的油茶產業為周邊貧困戶開闢了脫貧新道路。江淮果嶺大觀園橫跨獨山9個行政村,涉及700多農戶,整村推進貧困村3個,建檔立卡貧困戶342戶,有1389名農民工在公司和合作社就業。「我們每年吸納周邊群眾就近就業1400餘人次,每年用工高峰期達200餘人。貧困戶通過在基地從事鋤草、施肥、清溝、打藥、採摘等工作,平均每天收入50元-100元,實現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李必瓊說。
為了讓貧困戶有長久穩定的產業,脫貧不返貧,李必瓊與農戶籤訂土地流轉協議, 30年後將豐產期油茶園無償歸還當地農戶,合作社實行訂單種植,以高於市場價收購的方式保證農戶收益,實現油茶、油牡丹種植的規模化效益。
目前,江淮果嶺大觀園還成功註冊了「江淮果嶺」、「瓊婆婆」等系列商標,進行油茶產品的深加工,目前推出的江淮果嶺牌茶籽油、茶油手工家事皂、潤唇膏、口紅、茶枝工藝燈等廣受歡迎。
「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江淮果嶺大觀園產業扶貧園,建立體驗式油茶加工廠,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結合生態休閒農業,打好茶旅結合牌,以基地為核心,著力建成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為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生態宜居添磚加瓦。」李必瓊說。(記者 楊琦)
(責編:郭宇、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