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芒果之鄉」!要黃啦!遠銷北京等地!「荒山」變「金山」

2020-12-23 澎湃新聞

▲ 彌勒電視臺播音員招聘 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禁毒宣傳片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以下是正文

彌勒「芒果之鄉」!要黃啦!遠銷北京等地!「荒山」變「金山」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這幾天,彌勒市江邊鄉3.8萬畝中已掛果的4000畝芒果即將成熟,農戶喜迎豐收。

江邊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依託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目前,全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07戶4667人,已脫貧1084戶4615人。剩餘的23戶52人貧困人口,將於2020年全部脫貧。

△【江邊鄉脫貧攻堅之聲】

7月中旬,江邊鄉4000畝芒果將成熟上市

這幾天

江邊鄉4000畝芒果碩果纍纍

預計7月中旬就會陸續成熟上市

小夥伴們馬上又可大飽口福了

江邊芒果色澤鮮美,果肉多汁,味道香甜

小夥伴們準備約起吧

江邊鄉脫貧致富產業典型:芒果

江邊鄉轄7個村民委員會

屬少數民族偏遠山區鄉鎮

由於山高坡陡、土地貧瘠

無經濟支柱產業、無明白人帶頭

極易發生貧困

種植芒果讓江邊鄉「荒山」變「金山」

典型人物:蘇志林,嘗鮮第一人,帶動農戶一起富

曾經,江邊鄉江邊村二組組長蘇志林主要做玉米收購生意。江邊荒山多,只靠種植玉米收益不高,靠山卻不能吃山,發展什麼產業才能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呢?

蘇志林一心想帶領農戶們脫貧致富,但看著貧瘠的山地,也不知道到底種什麼好,也沒有想過種林果。

通過盤點全國各地、反覆研究比對發現,只有選擇適應海拔1300米左右、乾熱河谷地帶、荒山缺水等條件的種植品種,才有可能發展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產業。於是江邊鄉黨委政府帶著農業科技人員及蘇志林走出去「取經」,最終確定引進「臺農1號」與「金煌」兩個芒果樹品種率先試種。

2013年,蘇志林率先流轉村民荒山400畝,僅1年時間就產生了效益。隨後蘇志林註冊了合作社。

2015年,批量芒果上市後蘇志林獨自空運300公斤芒果到北京較大的蔬果市場,租用3平方米攤位供消費者免費品嘗,其外觀和品質均贏得好評,自此打開了北京、黑龍江銷售市場,僅2019年就發往北京120噸、黑龍江16噸。

2016年,蘇志林註銷了合作社,註冊了公司和「展雁芒果」商標,其芒果種植面積增至22000畝,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蘇志林(中)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

隨著芒果種植面積的持續擴大與產量的連年增收,蘇志林著手籌建農產品交易中心,同時還把銷售網絡向國外市場拓展,決心讓「江邊芒果」生產鏈不僅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且實現富甲一方。

在江邊芒果產業園,還有2家外地公司入駐,其中一家註冊了「南盤江高原芒果」商標,助力江邊芒果遠銷更多

在蘇志林及其他公司的帶動下,江邊鄉至今發展芒果產業已達3.8萬畝,覆蓋該鄉7個村委會中的6個,1200多戶村民種植芒果樹,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0戶。

2019年,江邊鄉芒果產業園區3500多畝盛產期的芒果樹產量達1000多噸,產值達1200多萬元,曾經的「荒山」變「金山」。

江邊鄉脫貧攻堅戰業績盤點

2014年初

江邊鄉被認定為彌勒市3個建檔立卡貧困鄉鎮之一

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07戶4667人

佔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10%

貧困發生率為33.49%

通過5年努力,脫貧攻堅業績明顯

2016年

在江邊集鎮建設春江新區一組和二組集中安置點

一組安置點位於江邊集鎮旁車站對面

集中安置89戶365人

二組安置點位於江邊新農貿市場北面南盤江沿岸新營盤和大水溝

集中安置75戶300人

2017年

如期實現6個貧困村脫貧退出

全鄉脫貧摘帽

2020年

全鄉剩餘貧困戶23戶52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到0.37%

剩餘貧困戶將於2020年全部脫貧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加5482.8元

增長84.57%

基礎設施得到完善

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水利建設

投資170餘萬元建設完成小姑居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投資100餘萬元建設小姑居渠道防滲工程、江西寨大溝清淤工程、拖寨壩塘清淤工程及小倮份蓄水池維修養護工程。

概算投資204萬元的小倮人畜飲水項目(北部山區綜合開發項目)正在實施中。

在挨村至江邊的輸水管道上開12個口,鋪設水管8336米,保證凡是種植芒果的地方,均有水澆灌。

投資4.2萬元,挖掘35個100立方米蓄水池。

籌集43萬元,完成建設容量25立方和100立方米的水池共25個。

道路建設

修一條路寬3米,長20餘公裡的芒果生產道路。

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竹江公路、小倮份公路、江蘆公路。

投資240餘萬元建設完成團坡至拖寨10.3公裡「美麗鄉村」道路。

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全鄉94.4公裡進村道路、12.5公裡村內道路路面硬化工作。

道路交通的改善全面提升了鄉村公路通暢通行能力,特別是江邊通往小倮份村委會的江小路,徹底告別從前晴通雨阻、泥滑路爛的歷史。

精準扶貧工作對於江邊鄉來說

不只是任務,更是「提速發展、富民強鄉」的良機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江邊鄉同心協力

力爭到2020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

實現與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總編/孔令勇

原標題:《彌勒「芒果之鄉」!要黃啦!遠銷北京等地!「荒山」變「金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荒地種芒果 荒山變「金山」
    秋日的傍晚,在祿勸縣湯郎鄉普模村兩座低矮的斜山坡上,10餘名村民背著籮筐正忙碌著採摘芒果。碩大的芒果搖搖欲墜地掛在枝頭,香氣撲鼻。「種了3年芒果,今年還是第一次摘果出售。一次偶然機會,他從電視上得知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村利用荒山發展各種產業,前景很好。「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山上搞種植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還可讓家鄉的荒山成為金山銀山,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何樂而不為?」於是,田開富萌發了開發荒山發展生態農業的念頭。54歲的田開富一直靠種植養殖為生,「開發荒山種什麼?」首先成為他要思考的問題。
  •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綠化、美化、彩化、香化,荒山變"金山"
    大地藝術景觀《太平公主》(李昱廷 攝)誰曾想,這裡曾是石漠化嚴重的荒蕪之地「彌勒太平湖森林特色小鎮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未來,太平湖仍將勇擔石漠治理、環境保護的使命,以木為形,以花為介,以水為魂,以人為本,發展全域旅遊,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書寫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新篇。」太平湖承建方雲南吉成控股集團監事會主席陳泊名介紹說。
  •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綠化、美化、彩化、香化,荒山變「金山」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 誰曾想,這裡曾是石漠化嚴重的荒蕪之地走進面積300平方米的室內展廳,太平湖這片荒蕪之地變綠水青山的歷程被梳理,太平湖山地石漠化演變史、治理史和展望通過3個展區的圖、文、視頻全面呈現。
  • 大足:「荒山」變「金山」
    更讓市級脫貧村——柏楊村群眾高興的是,這一顆顆果實把曾經的「荒山」變成了「金山」,大家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充足起來。位於妙高山腳下的柏楊村千餘戶村民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5戶497人,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前些年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村裡閒置的土地較多,妙高山曾經還是成片的荒坡。」
  • 合川曬脫貧致富經:農業合作社讓荒山變金山
    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1月25日上午,合川區太和鎮曬經村舉行「曬經幸福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暨迎春團拜會」,精彩的文藝匯演,讓村民開心不已。在團拜會上,該村1200戶村民,都領到了「新春大禮包」。1月24日,曬經村還舉行了分年豬活動,所有在家的村民每戶都領到了一份年豬肉。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安吉白茶讓荒山變金山
    「我們村在安吉最早嘗試種植白茶,從1997年開始,村民經歷了從不相信白茶能致富,到賺錢了開始挖荒山種白茶。」白茶能讓荒山變金山,如果將所有荒山都變成茶園,致富的腳步豈不是會邁得更快?茶農變老闆好生態養出好產業2003年4月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走訪安吉溪龍鄉黃杜無公害白茶基地時,充分肯定了安吉白茶的富民產業,並留下了「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這句評價。
  • 雲南祿勸:香甜芒果讓普模村500多畝荒山變「金山銀山」
    香甜芒果讓普模村500多畝荒山變「金山銀山」 香甜芒果讓普模村500多畝荒山變「金山銀山」 秋日傍晚,低矮的山坡,碩大的芒果,背著籮筐的村民,組成一幅喜人的秋收圖景。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沙江畔新華坪:黑色轉綠色,荒山變金山
    上世紀90年代,華坪縣謀求轉型發展,開始減「黑」增「綠」——採取「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模式,有序關閉礦井,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依託良好的光、熱、水資源,大力推廣芒果種植。王道相是種芒大軍的一員。2007年,王道相看到首批種植戶收益不錯,做了一番市場考察後,決定承包土地種芒果。
  • 【東北網】視頻:牡丹江林口:沙棘果滿枝 荒山變「金山」
    【東北網】視頻:牡丹江林口:沙棘果滿枝 荒山變「金山」 2020-09-19 20: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昔日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我縣打造鄉村旅遊網紅景點
    誰也想不到,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如今,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成為鄉村旅遊網紅「打卡」地。 洣江生態園位於高湖鎮,毗鄰泉南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六年前,園區負責人單欽敏滿懷建設家鄉的豪情回到了高湖,開始了打造洣江生態園漫長而艱辛的路程。
  • 昔日「荒山」變「金山」,寧海全產業鏈幫扶晴隆茶產業
    昔日「荒山」變「金山」,寧海全產業鏈幫扶晴隆茶產業 2020-06-20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薊州新城公司:變荒山荒地為「金山銀地」
    近年來,薊州新城公司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荒山綠化、水源地保護、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開發等方面持續用力,不斷開創生態保護新局面。五龍玫瑰園是薊州新城公司於今年打造的農旅綜合體。進入玫瑰採摘園殷紅萬千。
  • 礦山結出金芒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青山巍峨,碧波蕩漾,金沙江北,昔日採煤形成的荒山,現在被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芒果樹披上了綠衣。雲南麗江的華坪縣,曾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一天三頓飯,頓頓靠煤炭」。而最近,華坪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從「煤城」到「芒城」,走出了一條由「黑」轉「綠」、由「綠」轉「金」的生態富民路。
  • 解鎖「荒山變金山」的密碼——河北豐寧千松壩林場建設碳匯林助農...
    21年來,千松壩林場在昔日「風沙肆虐、河乾井枯」的生態貧瘠之地,克服人員少、資金少、立地條件差、環境惡劣、治理難度大、林牧矛盾突出等一系列困難,累計造林116.09萬畝,在京北築起一道堅固的生態屏障。同時,探索開展碳匯林建設,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已完成碳匯交易360多萬元,走出了一條「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林農點「碳」成金的生態富民之路。
  • 科技追夢人——鄭國良:讓荒山變青山 讓青山變金山
    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總書記的「兩山理論」深入人心。但在過去,很多林農並沒有這個意識。青山如何變金山,成為很多林農心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我市現有竹林面積 71 萬畝,但以往竹林每畝收益僅三五百元,而低收益與當地林農固守傳統的經營方式有關。
  • 荒山變金山:江淮果嶺處處茶果飄香
    獅子崗鄉的荒山如今紅桃滿園 十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嶺,新華村村民丁美元今年67歲,在他的印象裡,曾經這裡荊棘叢生:「沒有路,上山荊棘得都是傷,也沒什麼人願意上山。」 2012年,六安下崗工人王康雲看中了這片荒山。「當時就覺得山裡空氣好,想留下來做點啥,最後決定種桃子。」十年時間過去,曾經荊棘遍地的荒山如今大不一樣。6月10日下午,記者在這裡看到漫山遍野的桃樹鬱鬱蔥蔥,紅桃掛滿枝頭,空氣中滿是成熟的桃子香甜的氣息。 「我的桃園現在有400多畝,種了紅桃、油桃、蟠桃等等二十多個品種的桃子,去年產值一兩百萬。」
  • 種下「致富竹」 誓讓荒山變「金山」
    75歲的朱學倫是土生土長的黃龍村人,與中藥材打了幾十年交道的他深知「守著荒山不開發,永遠不可能變『金山』」的道理。  雷竹有出筍早、產量高、筍期長、筍味美等特點,是營養專家認定的「筍中之王」。雅安道和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金水說,黃龍村具備規模化發展雷竹的基礎,是雅安品牌雷竹產品從深山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 鄒傑:讓華坪芒果走出去,打響芒果之鄉品牌
    2009年的一天,她與夥伴一起回到家鄉芒果山玩,途中遇到一位老農民無奈地將芒果散堆在路邊吆喝甩賣。老農的一句求助「幫幫我們果農賣一賣芒果吧」,讓她的內心不能再平靜。「這麼好的芒果怎麼可能沒有市場?」鄒傑非常確定華坪芒果能有好市場,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回去之後,她詳細調查市場,佐證自己的想法。同年,華坪籌辦首屆芒果文化節,意在以果為媒、以果招商,打響芒果之鄉品牌。但當時全縣沒有一家芒果加工企業。「政府支持、果農期盼,我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
  • 3年前的荒山變「金山」 「紅美人」柑橘讓日子紅火起來
    2020-12-04 07:1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2月3日,2020年高效特色園藝基地現場觀摩會在溧水區晶橋鎮邰村舉行,記者走近了這座「金山」。三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荒山,如今已經成為邰在春和村民們的「金山」,結出了累累碩果,讓南京冬季「果盤子」再添新品。12月3日,2020年高效特色園藝基地現場觀摩會在溧水區晶橋鎮邰村舉行,記者走近了這座「金山」。 說起「紅美人」,南京人大多對它還有些陌生,但南京紅美人林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邰在春卻再熟悉不過。
  • 荒山變「金山」!樂山這個農場讓村民致富「有道」
    「前幾天的大雨下得很及時,佛手柑吸足水分噌噌地長個。」7月19日,綠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範甫成頭頂烈日採摘佛手柑,他手腳麻利地採果、裝袋,豆大的汗珠順著鼻尖滴落。「採摘後的佛手柑直接送到農場,這一季因雨水充足,佛手柑長得很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範甫成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