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微博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近日有自稱「女權主義者」的人士發表文章,指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潑水活動是針對女生的「集體性騷擾」,文章點擊量至今已過百萬。但該校多名學生表示,文章扭曲事實,否認存在「性騷擾」情況。有性學專家稱,潑水活動只是大學生一種合理髮洩方式。
據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10月30日報導,10月25日,在微博上自我介紹為「女權主義者」的高富強在網上發表了一篇《當女人被流氓文化包圍——兼評華科女生宿舍被攻佔事件》的文章,文章用「不堪入目」、「猥瑣到了極致」和「不尊重女生意願」等詞語描述和評論了一則2013年發布在人人網的《華科女生宿舍被攻佔全過程》帖子。帖子中有數張活動的照片和像「人文(學院)的幾十個女生就這樣被四百多土木男包圍了,黑燈瞎火的,你們懂的,各種尖叫,各種QS(禽獸)」的文字表述。
高富強在文中直斥這個潑水活動是「集體的、流氓的、無恥的」針對女孩子的大規模性騷擾和女性受到男權文化的壓制。這篇評論文章很短的時間就被網民大量轉發,截止到10月30日閱讀量已經超過100萬。
為了解到有關活動的更多信息,《澎湃新聞》走訪了華科大的師生和有關的專家。一名華科大新聞學院的周姓女生對高富強的文章很憤慨,「高富強把華科的女生預設為弱勢群體,把事實歪曲到性騷擾、侮辱女性,給華科男貼上了'猥瑣下流'的標籤,這樣潑髒水的行為令我無法接受。」
新聞學院的毛同學稱,他曾親歷過一次潑水節,當時女生也可以隨意進出男生宿舍,男生和女生完全是平等地、開心地玩樂,不存在「性侵」、「女權」和「男權」。毛同學還表示,高富強的文章「內容不合符事實,作者僅憑几張圖片、沒有經過調查取證就胡亂臆測」。
曾兩度參加潑水活動的11級畢業生殷愛(化名)回應道:「基本不存在女生被動的情況。一般潑水節很晚才開始,不想玩的關燈關門,想玩的一般跑出去玩樂,比潑水,女生比誰潑得都兇。」
該校的女留學生賽莉亞表示很懷念這樣的活動,「我覺得潑水節對我來說,是唯一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和中國人玩得那麼開心的活動,就我參加的三次來看,都沒有男生不尊重女生的舉動,我看到大家都是很樂意參與的。」
人民網也轉載了華科大畢業生張松超在紅網上發表的文章。張松超在文中表示,潑水節沒有想像中的「骯髒」,而「那張男生拿著女生胸罩的圖片,實則是潑水的女生忘記了盆中的胸罩,直接給潑了出去」,沒有大家想像的猥瑣不堪。他還稱,活動開始是學生自發組織的,學校後來停止活動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不是因為性騷擾。
此外,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著名性學家彭曉輝也認為華科大的潑水節不是性騷擾,「我們要明確性騷擾的定義,它是指以權力為支撐的一方對另一方提出不受歡迎的性要求或性求愛,性騷擾所涉及的雙方必須要有明確的權力從屬關係。但'潑水節'事件中,男女生間不存在這種權力支撐的相互關係,所以不構成性騷擾」。
彭曉輝還說,集體性騷擾本身就一個偽命題,從來沒有這樣的說法;「潑水節」是大學生的文化活動,活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也有可能幾個同學的行為粗俗,但也是個案,不會對活動的性質構成影響。
彭曉輝說,這個活動是大學生一種合理的發洩方式,年輕人的一些活動在大眾看來可能有些違反社會風尚,那也只是個別年輕人的修養問題,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不觸犯法律,就不應幹涉太多,也沒有必要把事件上升到男權和女權的高度,「如果此類活動侵犯了一部分人的權益,那他們應該走法律途徑維權。作為利益不相關者,我們不應該過分地插手,否則只會激化社會矛盾」。
華科大的教師龔超也在網上就事件發表回應稱,他很擔心網上的評論會影響到學校的學生,他提醒學生不要一味激動還擊,要學會感謝批評自己的人,希望大家要淡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對事件過分激動,做好自己的事情。
10月29日,高富強發表第二篇有關華科潑水節的文章,題為《集體性騷擾與流氓文化——再評華科女生宿舍被攻佔事件》,他表示潑水活動存在性騷擾的個案和可能性,而且無法認同彭曉輝認為不構成集體性騷擾的意見,「一個男人強姦了一個女人叫強姦,一群男人強姦了一群女人叫集體性強姦,以此類推,一群男學生對一群女學生喊有性暗示的口號,當然就構成了集體性騷擾」。
目前,華科大校方對此事尚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