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湖」,比較出名的有杭州西湖、惠州西湖、揚州瘦西湖等。其實,全國三十六個西湖都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特色。衡陽西湖就有其別樣的美,除了有「湖光山色」,還因為其種有獨特內涵的蓮花而飲譽千年。
◆衡陽西湖之秀
衡陽西湖林木蒼翠,鬱鬱蔥蔥。曲徑迴廊迂迴於林蔭下,清涼、幽靜,休閒又浪漫。
環湖漫步,湖邊——綠林環繞,層林競秀,亭廊瓊宇映襯其間,放目皆畫。
湖面——漣漪悠悠,波光閃閃。湖中清影,與景同秀;水映雲天,湖天一色。如此美景,直教遊人陶醉。
西湖西南角湖岸與湖心島之間,一座拱橋跨湖而過,遠觀如彩虹飛渡,為西湖添色不少。此橋就謂之「飛虹橋」。站在橋上,如駕彩虹,湖中秀色一覽無餘。
東南邊的湖面上有一廊橋,是觀景的絕佳之處。每天有眾多遊人來此休閒、賞景,然後裝一腔愉悅回去。
◆西湖之蓮,真正讓西湖「錦上添花」
由西湖東岸大半段沿北岸一直至西岸與湖心島之間形成的環形湖道上,種滿了蓮花,以白蓮為主。每年6、7月份,當蓮花盛開,朵朵晶瑩如玉的白蓮亭亭而立,輕風拂來,如一群白衣仙女在婀娜起舞,讓人心情激蕩,引來不少喜蓮者前來欣賞及拍照。西湖的湖天一色美景本就醉人,還有一片白蓮盛景,更讓人留戀不舍。
更讓人銷魂的,是「西湖夜放白蓮花」,那是衡陽西湖的一大特色景觀,是「衡陽八景」之一。有「衡陽八景詩」是這樣寫的:
雁峰煙雨實堪誇, 石鼓江山錦繡華;
花葯春溪龍現爪, 嶽屏雪嶺鳥喧譁;
朱陵洞內詩千首, 青草橋頭酒百家;
試看東洲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蓮花。
「西湖夜放白蓮花」,說的是6月中白蓮盛開時,若逢夜出皎月,花月交輝,湖面如蓋白玉,一片晶瑩,在微風吹拂下,連綿起伏。至清晨日出,白蓮披露,在霞光映照下,花尖染丹,猶如仙桃,蓮香瀰漫,沁人肺腑,讓人銷魂。只可惜,我來時白蓮不是開得正盛時,未能一睹「湖面如蓋白玉」之盛景。
花尖染丹,猶如仙桃
◆《愛蓮說》,讓衡陽西湖美譽千年
衡陽西湖的蓮,與一般的蓮不同,她有著深厚的歷史內涵,因為千古絕唱《愛蓮說》的誕生即源於此。
《愛蓮說》為周敦頤所作。周敦頤(世稱周子、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及石鼓七賢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始祖、哲學家及文學家,是孔孟之後第一人,被稱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即程顥、程頤和朱熹)」的先賢。
立於西湖東門廣場上的周敦頤塑像
周敦頤年少好學,酷愛白蓮。他5歲喪父,15歲隨母投靠在衡州的舅舅鄭向(進土、龍圖閣直學士、杭州知府)。其舅知其酷愛白蓮,就在自家宅前鳳凰山下的西湖畔建亭(愛蓮亭)植蓮。周敦頤就在其中讀書悟道。因愛蓮情深且日久相伴,他對蓮有著獨到的領悟。在一次與文朋詩友的聚會中,即興寫下了千古絕唱——《愛蓮說》。其中佳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更是膾炙人口,至今仍廣為傳頌。衡陽西湖由此美譽千年。
《愛蓮說》中,周敦頤喻菊花為花中隱士,喻牡丹為花之富貴者,喻蓮花為花中君子。他以蓮自喻,借蓮抒志。他不愛菊,不喜歡當隱士,體現了他胸懷報國之志,有抱負,敢擔當的品格,他要像蓮花一樣,做一名君子,潔身自愛,清正廉明。這是很值得後人學習的。
◆衡陽西湖千年史,曾經泯沒又重生
衡陽西湖始建於南宋時期,系仿杭州西湖而建。衡陽原本堂《鄭氏家乘》中載有:「衡州西關有巨浸曰西湖……」、「向公世居衡郡城外西湖」等語。「西關」即今衡陽解放路以北,從石鼓書院至原長湖的一大片地方。「浸」即溼地,是當時蒸水積洪之地,今蓮湖廣場湖中之底就是昔日西湖之底,足見古西湖之巨。
只可惜,西湖及其中古建築,因之後的戰亂,特別是1944年抗日戰爭的衡陽保衛戰中被泯沒。直至1985年重新籌建,歷時七年多,第一期於1992年建成開園。新建的西湖公園佔地19公頃,景色秀麗迷人。西湖重建時為紀念周敦頤及其愛蓮之情,所以在新西湖里種上了白蓮。成為「衡陽八景」之一。
新建的愛蓮亭用麻石砌成,處在西湖西北角,與一片白蓮相依,旁邊立有仿周敦頤好友沈希顏所書《愛蓮說》字體的石刻。
愛蓮亭
愛蓮亭旁的《愛蓮說》石刻
西湖湖心島上有座愛蓮閣(原名芙蓉閣),建於1986年,是西湖的主景建築。樓閣高22米共三層。據說登樓遠眺可觀蒸湘兩水交匯處及南嶽諸峰。但我來時禁止登樓,未能觀賞遠眺之景。原本樓上還有雍正皇帝御筆親書的《愛蓮說》、周恩來總理題寫的「愛蓮堂」書法作品及諸多名家詠蓮頌蓮的字畫百餘幅,但看護的人員說均已移存至附近的衡陽博物館。
愛蓮閣
衡陽博物館中有關周敦頤與西湖的說明
為睹以上文物,我後來到衡陽辦事特意去了一趟衡陽博物館,可工作人員說館內並沒相關物品,我進去尋找了一遍,確實沒有,只在衡陽歷史名人的展廳上看到周敦頤的介紹,但與西湖相關的,只有如上圖的簡單說明。還是未能目睹文物珍品,有點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