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君千裡,終須一別,我捨不得你離開

2020-12-12 大學老師談閱讀與教育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我們先來看詩的題目。「送元二」,這個人肯定姓「元」,「二」是他的排行。在唐詩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字眼。比如杜甫,人家贈詩給他就得寫「贈杜二」,劉禹錫叫「劉二十八」,因為他排行二十八。那我們要問了,怎麼這麼多人口呢?

原來古人家族裡排行並不是同父同母的孩子依次往下排,而是一個大家族的同輩放在一起依次往下排。劉禹錫家族大,排到二十八,杜甫跟姓元的元二都排老二。你要是在唐朝如果姓王,你可千萬別排行老八,人家就得寫「送王八」了。唐朝有沒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呢?還真有。盛唐詩人賈至寫過一首《巴陵夜別王八員外》,他要告別的就是一位「王八」。

《送元二使安西》,這是題目,安西在現在的新疆。底下還出現了兩個地名,一個是渭城,一個是陽關。我們來說說這三個地名。

安西在新疆,渭城在陝西的鹹陽,距離長安大概還有40裡。陽關在哪兒呢?陽關在甘肅的敦煌,現在我們知道敦煌有莫高窟。當時有一條交通要道就是從敦煌經過,所以才會在敦煌留下那麼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那麼多書,那麼多壁畫。當時的敦煌很繁華,很多人出使、入關都得從那兒經過。

三個地名講完之後,我們再來看三者在這首詩中的關係。王維是在長安送元二去安西,先把元二送到了渭城,在渭城又指著遠方說,你走到陽關去再也沒有故人了。他的視野是極為廣闊的:從長安到渭城,到陽關,再到安西,從相送越來越遠的過程中可以看出王維的不舍,情真意切。

情真意切還表現在,渭城距離長安有40裡。如果跟朋友感情不深,西出長安送20裡就有一個驛站,那是離長安最近的一個驛站。「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客舍」,就是供行人歇腳、住宿用的驛站。西出20裡就可以了,但是王維覺得不行,還要再送20裡,這就是古人說的「送君千裡,終須一別」。

我們可能很難體會古人的送別之情。現在去機場送人,呼啦一下就飛走了。飛走之後也沒關係,可以隨時電話聯繫,視頻對話。古人這麼一去,尤其是去這麼遠的地方,真的可能是音信全無,所以非常捨不得。我陪你多走一程,好像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還能多延續一點。

《送元二使安西》大概是什麼時間寫的呢?初步判斷是寫於安史之亂之前。安史之亂是大唐從盛轉衰的轉折點。在這之前王維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一邊當著官,一邊在長安郊區有小別墅、小莊園,過得比較安定。而元二去安西都護府,也不是要參加什麼慘烈的戰爭,就是出使。這時候還是一場太平盛世的離別。此詩著重寫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沒有時代背景的影響,很簡單,很純粹。

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輕塵」。送了40裡地,從長安送到渭城已經是晚上了,於是在這兒住下。第二天早上再把元二送一送,囑咐兩句。第二天早上的「朝雨」,下得恰到好處,叫「浥輕塵」。「浥」是沾溼的意思,讓大路旁邊飛揚的塵土能夠輕輕地沾溼,不飛揚,這樣路就乾淨了。

因為下雨的原因,路乾淨了,風景也變得清爽了,於是有「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樹的顏色變得清爽明亮。「新」跟「青青」都形容客舍周圍的環境是溫暖輕鬆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先有溫暖,再寫自己內心的傷感。前兩句與後兩句有一個很明顯的對比,在一個溫暖的環境中表達一種淡淡的傷感。「柳色新」就在醞釀淡淡的傷感。為什麼要寫「柳」呢?「柳」跟「留」是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寫完旅館周圍的環境之後,送了這麼久了,要離別了,於是高潮來了,「勸君更盡一杯酒」。王維說,再喝一杯吧,這一路上喝了好多杯酒,「會須一飲三百杯」,但是這個過程終究要結束了,一切筵席都有散場的時候。王維的情感爆發出來了!

第四句對爆發出來的情感有一個收束,「西出陽關無故人」。為什麼老是勸酒呢?因為我覺得你西出陽關之後,越走越遠,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了!我擔心你沒有故人,其實也在渲染和強調我們兩個是多麼好的一對故人,友誼多麼的真摯!

這是一首贈別詩,也叫送別詩。唐詩中有很多精彩的贈別詩,這首尤其真摯動人。後來有很多音樂家把它譜成曲子唱出來,於是我們會看到詩的題目也寫作《渭城曲》《陽關曲》《陽關三疊》之類,變成一首樂曲了。

那我們就好奇了,怎麼唱呢?「三疊」怎麼疊呢?我來介紹幾種疊法。

第一種比較簡單。「渭城朝雨浥輕塵」,第一句就唱一遍。後面三句都要重複唱一遍。「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第一種疊法。

第二種要高級一點,每一句都疊。「渭城朝雨」停一下,「渭城朝雨浥輕塵」,把這句完整唱出來,然後還有一個尾巴,「浥輕塵」。這樣每一句都有三疊,以此類推。「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勸君更盡,勸君更盡一杯酒,一杯酒。西出陽關,西出陽關無故人,無故人。」小朋友們唱歌不也這樣嗎?「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嘿,葡萄樹」,古人也會這麼玩。

還有第三種疊法,也是每句都疊。先是「渭城」,嘆息一聲,「渭城朝雨」,多了兩個字,然後才是「渭城朝雨浥輕塵」,步步遞進。「客舍,客舍青青,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勸君更盡,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西出陽關,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唱,好像情緒的渲染更充分一些。

好玩嗎?大家還可以繼續玩。

相關焦點

  • 西出陽關有故人
    出了陽關,就是浩渺無際的大沙漠,別說見到人,見到動物那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並沒有到陽關,身在千裡之外的長安,卻寫出了至今流傳的千古名句。」雖然是流傳千年,但陽關之外還是有故人的。
  • 「送君千裡,終須一別」:十首離別詩,總有一首驚豔你!
    有汪倫送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荊軻高漸離的高山流水般的友情;有「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的天下皆知己……《贈汪倫》 我將要乘船離去,卻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一陣歌聲,原來是我的好友汪倫急忙趕來送我的。 哪怕這桃花潭水深千尺,依然不及汪倫送我的情誼。
  • 人在囧途——敦煌,西出陽關無故人
    70君最近整理照片,看到14年甘肅敦煌那批照片,突然想起其中非常有趣的故事。趁著還記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敦煌那趟是14年10月國慶假期去的,大概路線是甘肅敦煌城樓—明長城遺址—雅丹魔鬼城—鳴沙山月牙泉—黨群風景線—莫高窟—嘉峪關。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我每讀一次,特別是最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想起那首非常流行的草原歌曲《鴻雁》的歌詞:「酒喝乾,再斟滿,今日不醉不還」。為什麼讀這首詩會想起來《鴻雁》的歌詞呢?我的理解是: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詩今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官至右丞,王維精通音律,佛學,工於詩畫,早期寫邊塞詩後多作山水田園詩,北宋文學家蘇軾評其:「為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存詩四百餘首。
  • 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走你的陽關道,原來說的都是這裡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鍾情這裡,「陽關萬裡道,不見一人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在流露慷慨悲歌的同時,都把陽關籠罩在一片神秘的色彩之中。我們到達的時間稍晚,遊人漸少,西出陽關,果然再無故人。高原傍晚的陽光將古老的城牆映襯得無比雄偉,城牆蒼老的面容忽然變得神採奕奕。
  • 青海大環線遊記(二)-西出陽關無故人
    青海大環線遊記(二) -西出陽關無故人,當金山山口海拔3648米,只要你出了當金山山口,就進入甘肅地域,也意味著你即將離開青藏高原,山口有一塊警示牌格外醒目:連續下坡42公裡,當然是蛇形蜿蜒而下。,無服務中心,就兩個本地人堵在路口,交了錢就放行,反正也是路過,我們也去打卡拍照,湊個熱鬧,一小時看完還有時間多餘。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浥:潤溼。客舍:旅館。柳色:柳樹象徵離別。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老朋友請你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注釋 渭城曲:另題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陽關曲》或《陽關三疊》。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這是一首送別詩,是詩人王維送別友人去西北邊疆時所作。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前是不見盡頭的驛道。一場綿綿細雨,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
  • 絲路行丨重煥生機石油鎮,西出陽關無故人
    石油小鎮影視基地門票:20元陽關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描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從小讀的這首詩,現在終於親自來看看實際場景。接下來要再搭景區的電瓶車前往陽關故址處,也有驢車可選(要再加錢),不過天氣實在太熱了,所以還是別給自己找麻煩,坐電瓶車比較快到達目的地。過去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現在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
  • 敦煌陽關風景區,這裡就是王維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
    但是,遊客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詩,這句話朋友離別的話令多少人掉下眼淚,不過現在朋友告別時,還是儘量不飲酒,注意行車安全呢。詩裡的「陽關」就是此地。陽關風景區,從網上購票成功後,半個小時之後才能使用進景區,我們也不知為啥。如果驢友老鐵們來這玩時,從網上訂票還是提前三五十分鐘為好。別瞞怨小編沒告訴過你。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人的情誼之深,讓人望而卻步
    清晨的微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渭城曲》這首詩的作者王維,他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無不精通,這使他的詩作既有音律之韻,又具有繪畫之美。 此詩是一首送別之名曲。其詩委婉地表達了送友到荒遠陌生之地去的那種深沉的悲傷心情。「無故人」三字,分量很重,送別環境與友人將去之地反差甚大。
  • 【文人旅途】西出陽關
    但至今在國內我去的最靠西的地方,當屬陽關。即便是以後再往西行,而陽關,已是我心中「最西」的節點。這是歷史賦予它的屬性,也是古詩文給它的人文地理定位,便是我的早年嚮往,及後來終於來到它身邊的理由。陽關位於河西走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七十公裡處,西漢時置關;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兩關一南一北相隔百餘裡,都是絲綢之路敦煌段的主要軍事重地和途經驛站。
  • 飛花令「人」: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人,也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人
    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4.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5.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8.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9.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10.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4.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大西北-河西走廊(5)-西出陽關無故人
    、天氣如此炎熱、日曬如此劇烈和不熟悉路線的情況下跑一天,其實是真心危險的,萬一拋個錨啥的,光在無一片綠也無半片瓦可遮陰的曝曬下等待救援之時,沒準就能把人熱暈過去吧。一路往西,奔向陽關,估計為了省油費,包車司機一直開著窗戶,一路的風吹得我簡直一點脾氣都沒了,婆婆讓我用絲巾把臉捂起來,說風吹多了容易老。
  • 西出陽關有故人——詩詞裡的「一帶一路」
    詩句迴蕩在漫漫絲路之上,猶如一把古老的琴,彈奏著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旋律。  詩歌裡,有大城美景。長安,古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起點,這裡孕育了不少敘人寫景記事的佳句。長安有多美?杜牧在《長安秋望》中說:「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天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美的,還有催人淚下的送別詩。「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對這首詩不一樣的詮釋 大愛古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依稀紅塵斷腸淚春江新水換了舊流寂寞樓臺層層鎖酥手繡出針針絕西出陽關幾度夕陽漸漸傾斜休說歸期只恐憔悴淹沒了歲月夢繞旅途倒影裡誰人含羞唱盡柔情歌僅半闋西出陽關把酒黃昏慢慢惜別何方棲息無限話語剎那間凋謝心如浮萍風雨裡誰人拯救尋遍天涯愛恨沒有邊界
  • 西行甘肅,西出陽關遊西千佛洞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西漢初年,為抵抗匈奴騷擾,開疆拓土,漢武帝於公元前121年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這兩關就是陽關和玉門關,陽關在南,玉門關在北,兩關相距70公裡。有長城相連,長城沿線每隔數十裡就建一座烽燧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