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陽關風景區,這裡就是王維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

2020-12-13 太行鄉土風情

甘肅陽關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區西南70公裡處,是由漢唐歷史遺蹟、大漠自然風光、以及陽關博物館等景觀構成的具有文化價值型、旅遊觀光型、體閒體驗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區。

陽關風景區,門票並不貴40元,進門還有免費的講解員。陽關風景區在甘肅省還不算什麼知名景點。但是,遊客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詩,這句話朋友離別的話令多少人掉下眼淚,不過現在朋友告別時,還是儘量不飲酒,注意行車安全呢。詩裡的「陽關」就是此地。

陽關風景區,從網上購票成功後,半個小時之後才能使用進景區,我們也不知為啥。如果驢友老鐵們來這玩時,從網上訂票還是提前三五十分鐘為好。別瞞怨小編沒告訴過你。

陽關風景區中的傳說陽光大道,現如今這裡只剩了峰燧,原址已經早己淹沒在大漠之中。不過當地復建的部分建築,還是可以一窺當年風貌的。當年的絲綢之路上車水馬龍以及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早己消失在那遠古的風沙呼鳴的茫茫沙漠之中。「你走你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中的陽光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俗語。

陽關風景區,在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一道詩這麼寫到:「渭城朝兩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中的陽關,古代人們出關,需要在陽關拿到關照,就像今天的護照一樣,進而才能出關,固有「陽關關照」一詞,後來人們常說的請多關照即來源於此。

陽關門票40元/人,含免費講解,是一片狐獨、蒼涼的戈壁灘,景色都差不多,沒多少好看的,去的人只衝著名詩而去,關鍵是去感受一下歷史

陽關,就是唐朝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兩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古代人們出關,需要在陽關拿到關照,就像今天的護照一樣,進而才能出關,固有「陽關關照」一詞,後來人們常說的請多關照即來源於此。導遊說陽關烽火臺過去有七八米高,現在受風沙常年影響,只有一半的高度了,但歷史也很悠久啦。,

古時西域多出玉石,如和田玉,這些玉石輸入中原,經玉門驗關納稅放行,故稱玉門關,而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陽關位於玉門關之南,所以稱為陽關。陽關,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西漢武帝時期。陽關,為保疆安民、維護西域穩定,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陽關風景區,在此風景區中的陽關烽火臺古時候有七八米高,經過年久日曬,風沙常年侵蝕如今只剩下一半的高度了。但如果你站在此處,如臨戰馬嘶鳴的遠古戰場。

唐代詩人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故人」,及歷代文人紛紛吟唱,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告別親人,出徵遠遊,表達離情別緒的場所。這裡拍上一張照片,也能讓你心情愉快的久久不能平靜。

遊覽陽關景區,通過參與憑弔古蹟、參觀展覽、登城遠眺、持牒出關、飲酒壯別、騎射練兵、刻石留名、漫步陽關道、攀行獨木橋、沙漠探險、品嘗農家餐飲等特色活動,可以親身領略大漢盛唐歷史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欣賞大漠自然風光的奇險與廣闊,體驗風土人情的淳樸與自然。

陽關遺址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陽關遺址位於敦煌市南湖鄉南工村西1公裡。俗名「古董灘」。面積約550萬平方米。暴露有黃土夯築房屋殘基以及審址、墓葬。地表採集有五銖錢幣、鐵農具等。墓葬分布於南湖鄉北工村東8公裡。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地面封土為3-6座一組不等的排列次序,應為家族墓地。已暴露的墓道,多數東向。地表散見繩紋灰陶片。

相關焦點

  • 西出陽關有故人
    ,這裡距敦煌約有七十多公裡的路程,乘車前往也就一個多小時,但在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古代,那就大約是一天的行程。出了陽關,就是浩渺無際的大沙漠,別說見到人,見到動物那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並沒有到陽關,身在千裡之外的長安,卻寫出了至今流傳的千古名句。
  • 【文人旅途】西出陽關
    宋元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通往西域和歐亞。於是,便有了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千古絕句。
  • 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走你的陽關道,原來說的都是這裡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鍾情這裡,「陽關萬裡道,不見一人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在流露慷慨悲歌的同時,都把陽關籠罩在一片神秘的色彩之中。敦煌陽關遊覽隨拍車輛一下主路,首先看到的就是漢塞牆遺址。
  • 人在囧途——敦煌,西出陽關無故人
    千佛洞,位於鳴沙山的西端,莫高窟的西端,敦煌城的西端,也開鑿在黨河河谷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因此,被稱之為西千佛洞。從敦煌市西南行至陽關途中,道左不遠處即為黨河,河床北岸為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南岸是逶迤蛇曲的沙山,西千佛就位於沙山盡頭的河床北岸陡崖上。
  • 來到敦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遊人多
    來到敦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遊人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在長安渭水河畔送別元姓友人前往安西,寫下了千古絕句《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有音樂人為其譜曲《渭城曲》又名《陽關曲》,也就是古琴曲《陽關三疊》(陽關景區 王維)
  • 陽關,陽關
    在遊覽過程中,我始終以為,這裡最深厚的底蘊和最值得讓人牢記和感懷的,首先是歷史,然後是文學,之後是藝術,而幾乎所有的人,大抵就是帶著浪漫的情懷和心境,來此感念那些從遙遠的年代迤邐而來的人事,哪怕是傳說,或者是野史,都是真實而真誠而且迫切的,因為這裡是陽關。
  • 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君千裡,終須一別,我捨不得你離開
    盛唐詩人賈至寫過一首《巴陵夜別王八員外》,他要告別的就是一位「王八」。《送元二使安西》,這是題目,安西在現在的新疆。底下還出現了兩個地名,一個是渭城,一個是陽關。我們來說說這三個地名。安西在新疆,渭城在陝西的鹹陽,距離長安大概還有40裡。陽關在哪兒呢?陽關在甘肅的敦煌,現在我們知道敦煌有莫高窟。
  • 敦煌陽關景點簡介
    陽關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區西南70公裡處,是由漢唐歷史遺蹟、大漠自然風光、生態農業觀光以及陽關博物館等景觀構成的具有文化價值型、旅遊觀光型、休閒體驗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區。 陽關,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西漢武帝時期,曾是中國漢唐時期重要的邊塞關隘和最早的海關,為保疆安民、維護西域穩定,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及歷代文人紛紛吟唱,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告別親人,出徵遠遊,表達離情別緒的場所。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青海大環線遊記(二)-西出陽關無故人
    另一個使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路邊的「避險車道」,在這段四十多公裡的坡道上,好像出現了三次避險車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在坡道中相對平坦的地段,在公裡的右邊引出一條約百米長的車道,該車道較陡,似乎向天空延伸,路的兩邊有水泥牆護欄,路的盡頭堵著幾排黑黑的廢舊輪胎,是專供那些剎車失靈的車輛避險用的,這種避險車道是如此的野蠻,即使老司機避險,我想也要賠上半條命,
  • 品讀王維《渭城曲》,了解西北要塞: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謂城曲》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經配曲稱《陽關三疊》、惆悵傷感,成千古絕唱,古老的陽關也因此為世人所知。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七十公裡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古代慣例「山南水北為之陽」)。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陽關,它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歸國,就是從天山南麓西入陽關回到長安的。
  • 西行甘肅,西出陽關遊西千佛洞
    因而也成為敦煌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這裡不準照相。  西千佛洞位於黨河北岸陡崖上,這裡的陡崖深壑上有濃蔭蔽天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
  • 被千古名詩捧紅了:什麼是陽關?
    王維說「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在文化意義上強調,出了陽關便不再是中國傳統的家國、鄉關,而是完全陌生、難逢「故人」的異質文化區域。陽關,在這裡只是文化上的一種譬喻,歷史典故的運用,並不是真的說唐人赴安西都護府要走陽關出關。
  • 中國綠色地標 | 西出陽關見證新傳說
    2009年9月,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這裡的溼地和綠洲,是阻止庫姆塔格大沙漠東擴的生態屏障,對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保護起著門戶作用,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新傳說。陽關古道,大漠駝鈴,邊城關隘,埋於黃沙。古董灘遺蹟就是最好的印證。 陽關博物館供圖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王維的「無故人」,把萬千悽涼和荒蕪,凝結為濃得化不開的陽關情節,觸之愴然而涕下。
  • 陽關因著名古詩而名揚天下,更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陽關以西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陽關因著名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名揚天下,原本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如今陽關遺址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陽關景區還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陽關故址,眺望遠方,茫茫滄桑,一望無涯。閒坐而思,古往今來,多少年華,無論是取經的、經商的,還是探險的、到巡西赴任的,西出陽關,都會先在敦煌停歇。
  •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陽關道在哪裡?
    實際上真有這麼條道路,陽關道原指古代通往西域的一條道路,因要經過陽關,所以就叫陽關道。陽關二字在國人的印象中再熟悉不過了,有很多古代文人墨客、遷客騷人的詩詞裡面都出現過,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代大詩人王維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絲路行丨重煥生機石油鎮,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趟環線旅程,很大一部分時間在移動趕車的過程中,看到的景色就是這樣空曠荒涼。在西北旅行路上,時不時會經過一些檢查站,大多時後,車上的乘客都需要帶上身份證,下車到旁邊的人員安檢處確認身份證。石油小鎮影視基地門票:20元陽關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描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從小讀的這首詩,現在終於親自來看看實際場景。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我每讀一次,特別是最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想起那首非常流行的草原歌曲《鴻雁》的歌詞:「酒喝乾,再斟滿,今日不醉不還」。為什麼讀這首詩會想起來《鴻雁》的歌詞呢?我的理解是:這首詩寫的是什麼?春天早上下了一場雨,道路上也就沒有塵土了,此時要送別友人了。臨送別之前,有一個經典的動作,就是請友人再喝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可能這一別之後老友再不能相見。
  • 「玉門關」、「陽關」,這些地方分別都在哪裡,你知道嗎?
    在古代我們的中國一般指的是黃河中下遊中原地區(河南附近),這裡被視為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和搖籃,而相對應的西部地區一般人跡罕至,也很少有祖先生存過的痕跡,所以也就有了「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詩句的由來。那你知道「陽關"、「玉門關」這些地方到底在今天的哪裡嗎?在解釋這兩個關隘之前,我們得先聊聊絲綢之路。
  • 蒼茫大漠,絲路古道,曾經商旅絡繹不絕的陽關,今天是什麼樣子?
    說起陽關,總讓人想到王維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從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到漢武帝設隴西四郡,始建兩關(陽關、玉門關),至今已有兩千餘年。兩千年來,陽關經歷了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繁盛,宋元時期的紛爭,直至明初遷邊民入嘉峪關後,黃沙漫漫,四野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