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王維《渭城曲》,了解西北要塞:陽關

2020-12-21 書香多多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謂城曲》

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經配曲稱《陽關三疊》、惆悵傷感,成千古絕唱,古老的陽關也因此為世人所知。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七十公裡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古代慣例「山南水北為之陽」)。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陽關,它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歸國,就是從天山南麓西入陽關回到長安的。

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4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王朝為抗擊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當時「絲綢之路」分南北兩道,北道出玉門關向西,南道則出陽關向西。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自西漢以來,各個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裡戍守徵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裡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

陽關與玉門關共興共衰。宋以後,日益肄虐的流沙逼著人們東撤,陽關也被無情的沙漠掩埋了。而今,昔日的陽關早已蕩然無存,僅剩有昔日被稱為「陽關耳目」的一座烽墩。攀登烽頂,方圓數十裡盡收眼底。墩臺南側是一片四五公裡見方的四地,人稱「古董灘」,到處可見碎瓦殘片,是當年歷史的見證。

古董灘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是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磚塊,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關硯」就是用這種鐵磚磨製的。因為它曾是陽關城牆上的磚塊,便稱之為「陽關磚」,用它做的硯臺便叫「陽關硯」,其特點是冬不結冰,夏不縮水。如果你運氣好,還可能會撿到金、銀、瑪瑙、五銖錢、陶器、箭頭、鐵刀片,當地人說:「進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悽涼悲婉、寂寞荒涼。今天的陽關,烽火臺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遊人漫步在長廊裡,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能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相關焦點

  • 【渭城曲】渭城曲原文_渭城曲注釋_渭城曲賞析_王維的詩_親子寶典...
    渭城曲原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曲注釋  1、渭城:就是鹹陽,現今陝西省西安市。  5、陽關:古關名,在甘肅省敦煌西南,由於在玉門關以南,故稱陽關,是出塞必經之地。  渭城曲的詩意/渭城曲的意思  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  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
  • 作為「陽關三疊」之一的「渭城曲」,王維在此詩的描寫上可謂是妙
    然,最終還是得分別,詩人王維勸元二再喝一杯酒,感嘆道:「你往西走,出了陽關就再也不能遇見故人了!」詩人王維在這樣一個憂傷的情緒之下,作出了這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送別友人詩中的首聯在氣氛烘託和情景描寫上更加出彩,詩中運用「渭城」、「朝雨」、「客舍」等詞,將當時的地點、環境、場景一一呈現在我們眼前,仿佛形成了一個畫面。
  •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古詩朗讀,賞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的詩:謂城曲
    【作品介紹】  《渭城曲》原是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別友人去邊疆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古曲。  【原文】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初讀這首詩的時候,腦子裡就浮現了這樣的場景:渭城的清晨,細雨綿延,打溼了塵埃。青磚綠瓦的客棧周圍,柳樹成蔭,一派清新明朗的景色。
  • 陽關曲·渭城朝雨
    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麈,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闗津 惆悵役此身,歴苦辛,歴苦辛,歴歴苦辛,宜自珍,宜自珍By 百黑用料6、取蒜末,煸出香味7、取綠豆芽,煸炒三十秒,轉小火8、取白醋,沿鍋邊澆淋,翻炒均勻9、取韭菜段·幹紅辣椒,轉大火翻炒八秒轉小火10、取雞精·碘鹽,翻炒均勻即可11、清和節當春,渭城朝雨浥輕麈
  • 昔日古陽關 一曲《渭城曲》傳吟數千年
    #雄師哥鏡頭# 隨陝西英才一帶一路大篷車暢享絲路文明活動,徜徉在時空交錯、浩瀚無垠的河西走廊,來到陽關。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西漢漢武帝年間。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中國漢唐時期重要的邊塞關隘和途經驛站,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憑水為隘,據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一個在南,一個在北,離開兩關以後就進入了茫茫戈壁大漠。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歷代文人紛紛吟唱,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告別親人,出徵遠遊,表達離情別緒的場所。
  • 學唐詩 |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練吟誦,明詩句,悟詩情
    學會一首古詩,了解一段歷史詩詞是最精煉的語言,也是小學生必背必考的內容。「聽老師講故事」平臺通過每周詩詞,帶大家吟誦一首詩,了解詩詞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原來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古詩今賞
    渭城曲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約701—761),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官至右丞,王維精通音律,佛學,工於詩畫,早期寫邊塞詩後多作山水田園詩,北宋文學家蘇軾評其:「為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存詩四百餘首。渭城曲,詩題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秦時的鹹陽,漢代改稱渭城,在西安西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敦煌陽關風景區,這裡就是王維詩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
    陽關風景區中的傳說陽光大道,現如今這裡只剩了峰燧,原址已經早己淹沒在大漠之中。不過當地復建的部分建築,還是可以一窺當年風貌的。當年的絲綢之路上車水馬龍以及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早己消失在那遠古的風沙呼鳴的茫茫沙漠之中。「你走你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中的陽光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俗語。陽關風景區,在唐朝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一道詩這麼寫到:「渭城朝兩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詩詞賞析|「唱徹陽關淚未乾」,獨屬於王維的「渭城」記憶!
    往西走出陽關,是茫茫的隔壁和渺渺的未來。也許,這一生中,很難再有機會見到曾經的朋友和灑滿離情與思念的渭城了,以及這座綠蔭中的客舍,還有在微風中起舞的柳絲。想起這些,詩人止不住又留下了傷感的眼淚。《渭城曲》——唐代.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敦煌陽關景點簡介
    陽關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區西南70公裡處,是由漢唐歷史遺蹟、大漠自然風光、生態農業觀光以及陽關博物館等景觀構成的具有文化價值型、旅遊觀光型、休閒體驗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區。 陽關,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西漢武帝時期,曾是中國漢唐時期重要的邊塞關隘和最早的海關,為保疆安民、維護西域穩定,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及歷代文人紛紛吟唱,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告別親人,出徵遠遊,表達離情別緒的場所。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這是一首送別詩,是詩人王維送別友人去西北邊疆時所作。清晨,渭城客舍前是不見盡頭的驛道。一場綿綿細雨,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飛馳、塵土飛揚,而今在一場乍停朝雨的衝洗下,道路潔淨而清爽。那往日籠罩著灰濛濛塵霧的柳色,也終於顯露出了青翠的本色。
  • 解讀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著名的陽關三疊,唐朝的「送戰友」
    這首歌的名字叫《陽關三疊》,改編於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詩名叫《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是什麼背景呢?唐朝時,在安西設都護府,轄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阿富汗、伊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領域,是唐朝西北部重要的軍事要塞。
  • 體會送別朋友的感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出使安西時寫得一手送別詩,此詩寫出了送別的真情厚誼,能引起人心底的共鳴,詩作構思巧妙,當時就被人廣為傳誦,還被編入樂府。樂府曲的名字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渭城曲》、又叫《陽關曲》、也叫《陽關三疊》,成為送別名曲。
  • 陽關,陽關
    但他畢竟憑藉《渭城曲》名揚天下,從而也將陽關的大名留在了文學史和源源不斷的時間長河裡,王維便與作為關隘的陽關和文化意義上的陽關有了不解之緣,我們甚至可以說,那是王維的陽關,儘管漢武帝劉徹在天上興許要撇嘴的。  所有走出陽關的人都遇到了王維。他是中國文化人和商旅們在寂寞羈旅中的故人。
  • 黃庭堅《題陽關圖》:渭城柳色關何事?自是離人作許悲
    想得陽關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組詩中的另外一首。人事好乖當語離,龍眠貌出斷腸詩。渭城柳色關何事?自是離人作許悲。人間之事多有不順利處,而這些不順心之中,又以離別為最;李公麟的《陽關圖》便畫出了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那首斷腸詩的詩意。
  • 被千古名詩捧紅了:什麼是陽關?
    正如同為西漢雄關的玉門關有王之渙的《涼州詞》代言,陽關則在接近一千三百年的時光裡,靠了王維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揚名至今: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一首神奇的詩。
  • 煙雨夜讀 |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文 | 煙雨客一夜入夢,似乎回到宋朝,在荒漠戈壁之所,忽然聽到了一句詞: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醉袖撫危欄。天淡雲閒。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若不是渭城送別的西去之客,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斷腸的《陽關三疊》……是痛徹心扉的領悟,還是雲水深鎖的無奈?不得而知。宋代詞人張舜民,生卒年不詳,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
  • 將夜:有了渭城,有了朝雨,什麼是陽關
    渭城朝雨浥輕塵——寧缺發跡的地方,渭城的來源應該與這句詩有關。只是不知道陽關之外,是否就是寧缺的真正故鄉。因為《將夜》裡面,只提到了渭城,沒有提到陽關。很少有人知道寧缺在梳碧湖為什麼會活下來。但是從寧缺回到渭城之後,那些馬賊的態度,就說明了一切。當那些馬賊圍住寧缺的馬車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寧缺就是當年的梳碧湖砍柴人。所以他們氣焰囂張,看著寧缺他們的馬車,像是看養已入狼口。但是他們仍然小心翼翼,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隻羊,能不能吃到口。就像《將夜》中說的:「越是幸福越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