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因著名古詩而名揚天下,更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2020-12-25 旅行筆記君

陽關以西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陽關因著名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名揚天下,原本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如今陽關遺址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陽關景區還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在陽關故址,眺望遠方,茫茫滄桑,一望無涯。閒坐而思,古往今來,多少年華,無論是取經的、經商的,還是探險的、到巡西赴任的,西出陽關,都會先在敦煌停歇。景區內修建了一些仿漢代的城樓建築,還設置了多個展廳,展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眾多文物

在這裡隨便爬上一處高地放眼望去:天際線初隱隱綽綽的起伏、接天連地的藍紫漸變色、一條狹長的綠色植被帶以及附著在地表的灰綠色苔蘚、一隊駱駝在你腳下緩緩移動著。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對於陽關印象深刻的是,門口前邊攤上的葡萄攤,陽關還是蠻值得參觀的。一進門有專門的講解員小姐姐,帶領著大家參觀和講解,不懂歷史的小夥伴們也可以瞭然。還有遊到最後體驗一下騎馬,也是非常不錯,可以假裝感受一下當時的絲綢之路

陽關是個很成熟的景區,自帶講解,從陽關博物館一直講到烽火臺,還是挺不錯的。其實整個景區就一個烽火臺,關外漫漫黃沙,很有蒼涼之感,遙想當年陽關、玉門關和敦煌成掎角之勢,何等威猛。

相關焦點

  • 陽關因著名古詩而名揚天下,更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陽關以西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陽關因著名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名揚天下,原本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如今陽關遺址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陽關景區還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陽關故址,眺望遠方,茫茫滄桑,一望無涯。閒坐而思,古往今來,多少年華,無論是取經的、經商的,還是探險的、到巡西赴任的,西出陽關,都會先在敦煌停歇。
  • 古代中國著名的五大關隘,著名的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上榜
    潼關, 潼關,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縣城西北的雁門山腰,歷朝歷代都是拱衛京都、屏護中原的兵家重地。陽關,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北30公裡處。
  • 在詩詞中走向陽關關隘
    ,他的詩歌裡只有:陽關萬裡道,不見一人歸。使君莫忘霅溪女,還作陽關腸斷聲。這三大家的詩詞,把對作為邊陲關隘的感知寄予在對友人的離愁別緒中,他們描繪出來的陽關主要特徵就是荒蕪、偏遠、人煙稀少,環境異常艱苦 。在古代去向這裡,往往都有深重的悲涼之感。
  • 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個關隘,一個符號,兩座豐碑
    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如今的玉門關只剩下一個方盒子,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荒漠中。
  • 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個關隘,一個符號,兩座豐碑
    玉門關與另一重要關隘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當時中原與西域交通莫不取道兩關,曾是漢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關隘和絲路交通要道。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如今的玉門關只剩下一個方盒子,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荒漠中。
  • 敦煌八景之一,絲綢之路的門戶,陽關通西域而連歐亞
    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大道是古漢唐時期通往西域的主要關口,道路因經商往來寬闊遼闊而得名,如今尚存的陽關大道寬約120米,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也是非常寬的路。
  • 唐詩中認識的陽關和玉門關,它們的由來你知道嗎?
    玉門關和陽關,這兩個重要的關隘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玉門關長城沿線是我們國家重點保護的文化遺址。這條沿線保存了漢代的建築,比如防禦設備和規模,交通形式和材料,對現代人們研究漢代文化提供很重要的線索。玉門關在敦煌西北80千米處,這是古代中西交通的主要門戶,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因和闐產玉,玉石從這裡輸入中原,所以名玉門關。現關城猶存,平面方形,用黃膠土夯土版築而成。面積約633平方米,城垣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現殘餘城牆尚高9.7米。開西、北兩門。
  • 唐詩中認識的陽關和玉門關,它們的由來你知道嗎?
    玉門關和陽關,這兩個重要的關隘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玉門關長城沿線是我們國家重點保護的文化遺址。這條沿線保存了漢代的建築,比如防禦設備和規模,交通形式和材料,對現代人們研究漢代文化提供很重要的線索。玉門關在敦煌西北80千米處,這是古代中西交通的主要門戶,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因和闐產玉,玉石從這裡輸入中原,所以名玉門關。現關城猶存,平面方形,用黃膠土夯土版築而成。面積約633平方米,城垣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現殘餘城牆尚高9.7米。開西、北兩門。
  • 陽關今安在?敦煌欲破「聽關不見關」之困
    中新社蘭州9月9日電 (記者 馮志軍 高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流傳久遠的詩句,曾勾起世人對古絲綢之路的無限遐想,但由於陽關「確切位置」尚難確定,慕名而來的遊人常陷「聽關不見關」的困擾。
  • 唐詩中認識的陽關和玉門關,不知不覺已千年,由來讓人驚嘆不已
    也許大家對於敦煌的認識是敦煌莫高窟,其實陽關和玉門關也是敦煌很重要的一部分。古詩中的陽關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認識陽關這一詞,想必大家都和小編一樣,一看到陽關的詩句,滿滿的都是荒涼,和思念的憂傷,詩人帶給我們的感覺總是莫名的悲傷。陽關是與玉門關是前後呼應的,他們都是絲綢之路的很重要的關卡。
  • 萬裡長城最雄偉的十三座關隘,有的已經破敗不堪,你去過幾個?
    山海關 又稱「榆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裡,明洪武十四年築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此匾額長5.19米,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居庸關 居庸關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 。
  • 位於絲綢之路上的「陽關」「玉門關」分別在哪裡,你知道嗎?
    在解釋這兩個關隘之前,我們得先聊聊絲綢之路。 而陽關和玉門關這兩個地方都和絲綢之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 陽關在哪裡 陽關屬於哪個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想必很多朋友對陽關的了解都來自於古詩。因此陽關成了讓人心馳神往的名字。其實陽關是真實存在的,下面就來看看陽關在哪裡?  陽關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
  • 「玉門關」、「陽關」,這些地方分別都在哪裡,你知道嗎?
    在古代我們的中國一般指的是黃河中下遊中原地區(河南附近),這裡被視為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和搖籃,而相對應的西部地區一般人跡罕至,也很少有祖先生存過的痕跡,所以也就有了「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詩句的由來。那你知道「陽關"、「玉門關」這些地方到底在今天的哪裡嗎?在解釋這兩個關隘之前,我們得先聊聊絲綢之路。
  • 唐詩中認識的陽關和玉門關,不知不覺已千年,由來讓人驚嘆不已
    也許大家對於敦煌的認識是敦煌莫高窟,其實陽關和玉門關也是敦煌很重要的一部分。古詩中的陽關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認識陽關這一詞,想必大家都和小編一樣,一看到陽關的詩句,滿滿的都是荒涼,和思念的憂傷,詩人帶給我們的感覺總是莫名的悲傷。陽關是與玉門關是前後呼應的,他們都是絲綢之路的很重要的關卡。
  • 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在哪裡,為什麼至今沒有發現陽關遺址
    在唐代詩人筆下經常出會出現一個邊塞關隘——陽關,王維寫過一首《渭城曲》,其中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到了宋代,很多詞人都有對《陽關曲》的描寫,比如李清照在《蝶戀花》中寫到,「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 「玉門關」、「陽關」,這些地方分別都在哪裡,你知道嗎?
    在古代我們的中國一般指的是黃河中下遊中原地區(河南附近),這裡被視為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和搖籃,而相對應的西部地區一般人跡罕至,也很少有祖先生存過的痕跡,所以也就有了「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些詩句的由來。那你知道「陽關"、「玉門關」這些地方到底在今天的哪裡嗎?在解釋這兩個關隘之前,我們得先聊聊絲綢之路。
  • 我國歷史上22個著名的關隘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擁有過很多著名的關隘,還在這些關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波瀾壯闊的篇章。下面咱們就系統的把我國歷史上有名的「關」逐一的梳理出來,看看都有哪些:
  • 品讀王維《渭城曲》,了解西北要塞:陽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謂城曲》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經配曲稱《陽關三疊》、惆悵傷感,成千古絕唱,古老的陽關也因此為世人所知。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七十公裡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古代慣例「山南水北為之陽」)。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陽關,它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歸國,就是從天山南麓西入陽關回到長安的。
  • 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 | 詩情氤氳說陽關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放在陽關這樣的邊境之地,送別的一杯酒,遠比淚沾襟的情形,要多了幾分豪邁和大氣。這究竟是環境使然?性格使然?或二者兼而有之?誰也無法站在一代詩宗的高度上感受,尤其是在高舉酒爵的詩人面前。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悽涼悲切、寂寞荒涼。今天到陽關遊覽的人們,容易產生錯覺,往往會把立了「陽關古址」的墩墩山烽燧錯當成陽關。其實墩墩山烽燧只是陽關的一個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