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以西是窮荒絕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裡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隋唐時期廢棄後,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陽關因著名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名揚天下,原本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如今陽關遺址是一處以古陽關遺址為基礎修建的景區,陽關景區還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在陽關故址,眺望遠方,茫茫滄桑,一望無涯。閒坐而思,古往今來,多少年華,無論是取經的、經商的,還是探險的、到巡西赴任的,西出陽關,都會先在敦煌停歇。景區內修建了一些仿漢代的城樓建築,還設置了多個展廳,展示了古絲綢之路上的眾多文物
在這裡隨便爬上一處高地放眼望去:天際線初隱隱綽綽的起伏、接天連地的藍紫漸變色、一條狹長的綠色植被帶以及附著在地表的灰綠色苔蘚、一隊駱駝在你腳下緩緩移動著。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對於陽關印象深刻的是,門口前邊攤上的葡萄攤,陽關還是蠻值得參觀的。一進門有專門的講解員小姐姐,帶領著大家參觀和講解,不懂歷史的小夥伴們也可以瞭然。還有遊到最後體驗一下騎馬,也是非常不錯,可以假裝感受一下當時的絲綢之路
陽關是個很成熟的景區,自帶講解,從陽關博物館一直講到烽火臺,還是挺不錯的。其實整個景區就一個烽火臺,關外漫漫黃沙,很有蒼涼之感,遙想當年陽關、玉門關和敦煌成掎角之勢,何等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