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
福州上下杭永德會館開館
館內將長期展示
永春、德化兩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也入駐會館
展示德化瓷器
並將不定期更換展品
永德會館展示兩地非遺特色
在永德會館可以看到,館內已經裝點一新,永春和德化兩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在此展示。
在永春非遺展示區,有國家級的紙織畫、永春白鶴拳,以及永春香製作技藝等其他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以及各種永春名特產小吃展示。在德化非遺展示區,這裡有德化的紙獅、刻紙等非遺介紹。
福州德化商會理事林峰介紹說,會館除了作為永春、德化兩地非遺展示外,會館主落的一層和二層都是公共活動空間,今後這裡不定期也會有各種非遺表演。
據了解,永德會館一二層除了有許多展示區,還有一些商談空間。林峰表示,開館後,這裡又將成為永春、德化同鄉、企業家商談交流活動場所。永德會館長期以來的聯絡同鄉感情,增進同業之間和諧氣氛的傳統又將得到傳承。
德化瓷器入駐會館展示
中國白推廣展示中心(福州上下杭館)揭牌暨「新海絲·中國白」德化陶瓷藝術展開幕儀式也同期在永德會館舉行。該展示中心位於永德會館右側裙樓。
此次「新海絲中國白」德化陶瓷藝術展共展出德化陶瓷藝術大師、陶瓷藝術名人、青年藝術家瓷塑以及知名陶瓷品牌企業日用陶瓷作品300多件,種類琳琅滿目,風格獨特各異。現場還設置了傳統瓷雕創作、陶瓷手繪等陶瓷技藝的展示互動環節,充分展現出了德化獨特的陶瓷藝術魅力,極大地增強了福州市民和各地遊客的陶瓷文化體驗感。
據了解,該展示中心集展示、銷售、品鑑、收藏、沙龍、定製、新品發布為一體,打造城市體驗中心及全場景展示的平臺,讓人們品味德化陶瓷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同時,認識陶瓷的高度精神價值,拓寬德化陶瓷銷售渠道,推動德化陶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林峰介紹說,展示中心將長期對公眾開放,免費參觀。中心還會按不同的作品主題,不定期更新內部的展品。
中西融合的典型會館建築
據介紹,永德會館是中西建築形式相融的福州近代傳統建築形態變異的典型,會館一二層西式建築元素佔相當大的比重。
會館內,磚牆配方形石柱,大門雨遮外挑,卻以羅馬式圓形花崗巖石柱支撐;屋內旋轉樓梯,拱形門窗配磨沙玻璃採光;廳前廊道配雕花木欄柵等各種西式建築的做法明顯。
據了解,此類中西交融的建築形式在福州還有不少, 如協和大學辦公樓、福建師範大學教學樓等。這些建築在磚牆、石構、門窗、廊道等處引入西式做法,但仍冠以中式大屋頂。磚石牆面上有石制的壁柱、鬥拱、額枋等飾件,採用中式大屋頂,窗卻是西化的。
如果從研究福州開埠後至民國時期福州建築形態的傳承與發展角度看,永德會館這類中西相融的建築,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另外,在福州傳統文化街區眾多的古厝中,永德會館不但具有商幫文化的元素,更具有海絲文化的元素,其為福建社會變革及商賈發展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佐證史料。
會館三層為純清代古建築
從館外看,永德會館最顯眼的是第三層,其內部還沒有完全設置妥當。這裡完全是清代風格。
據德化商會秘書長劉健德介紹,永德會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近現代優秀建築。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224平方米, 一二層高度各4.5米,西式建築元素居多。第三層為歇山頂,層高5.5米,面積400多平方米,是純粹的清代古建築。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民國二十年(1931年)會館重建時,將清代會館建築中的廳堂部分,依原樣搬建在頂層,從而形成如今這種中國傳統建築與仿西洋建築疊加的獨特風格。
永德會館的歷史脈絡
福州永德會館的「永德」系永春、德化兩縣的簡稱。 兩縣地域毗鄰,且所產陶瓷(永春縣與德化縣相鄰的部分鄉村也產陶瓷)成為省內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經濟利益把兩縣商賈緊密聯繫在一起,「永德堂會」、「永德會館」、「永德同鄉會」先後建立,不僅在省城福州建有永德會館,在境外如馬來西亞、 新加坡等地也建有永德會館。
福州解放後,永德會館作為公產。2018年4月啟動會館修復工程。會館主樓及側落的清水磚牆、屋面飛簷翹脊、彩繪、女兒牆,以及樓梯和門窗全部按照原式樣進行了修復,重現了中國傳統建築與仿西洋建築疊加的獨特風格建築原樣。
2020年3月,上下杭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以古厝文保管理方式,把永德會館交由兩縣在榕商會運營管理,成為了兩縣在省會推介旅遊資源、宣傳非遺文化、歷史文化、展示兩縣特色產品的重要窗口,也成為其在榕鄉親敦睦鄉誼、同話桑梓、共謀發展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