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黨史大事記 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

2020-12-14 中國網

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決定接受胡耀邦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推選趙紫陽代理中央總書記,繼續保留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

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4月13日,聯合聲明正式籤署。

10月14日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就臺灣國民黨當局有限制地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一事發表談話,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保證來去自由;同時也希望臺灣當局允許大陸同胞到臺灣探親。

10月25日-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國4600多萬黨員。趙紫陽作《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報告。大會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11月2日,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批准陳云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委書記。

相關焦點

  • 168海裡 40年|解密開放臺灣同胞返鄉探親始末
    不斷的街頭示威抗議、議會陳情、媒體喊話,很好地向臺灣普通民眾傳達了老兵渴望與親人團聚,落葉歸根的願望,也得到了輿論的普遍支持。1986年剛成立的民進黨,也以逼迫國民黨當局開放民眾赴祖國大陸探親為其政策的著力點,並於1987年初在「人權至上,不分黨派,人道為先,親情第一」的原則上,發動支持老兵返鄉的運動,對國民黨當局的大陸政策形成巨大衝擊。
  • 開放大陸同胞赴臺探親、奔喪
    臺「內政部」初步考慮,先開放年老體弱、生病無依、在大陸無親屬的臺籍老兵返臺定居。    1988年11月9日,臺灣「行政院大陸工作會」開會討論決定,開放大陸同胞赴臺探病奔喪。會上還決定,凡是「非政府性質」的國際組織在大陸舉辦學術、體育、文化活動,而臺灣又為會員單位的,可由有關團體選派人員前往參加。
  • 公安部關於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的辦法(1987年)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近日向各地發出通知說,它將委託香港中國旅行社籤發《臺灣同胞旅行證明》,作為臺胞來大陸探親旅遊的身份證明。  據出入境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臺灣當局允許臺胞來大陸探親,我們表示歡迎。為了簡化手續,方便臺胞的往來,已和有關部門協商,擬定了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的新辦法。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1979年新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倡議通過商談結束臺灣海峽軍事對峙狀態,推動兩岸同胞自由往來,立即在臺灣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臺灣民眾特別是國民黨退伍老兵更加渴望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探親訪友。
  • 1987年蔣經國宣布開放百萬臺灣老兵大陸探探親揭秘
    1987年5月,「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正式成立,直接挑戰國民黨權威,把兩岸長期隔閡的不滿化為組織力量。促進會成員身穿寫著「想家」的上衣,在街頭髮送「骨肉隔絕四十年」的傳單,每舉辦座談會都有幾千人與會,現場悲戚莫名,獲得社會普遍認同與輿論支持。
  • 破冰1987兩岸開放探親始末
    ■那一刻     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10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並不寬闊的海峽,對於那些1949年離開大陸赴臺灣的老兵來說,如天塹般難以逾越。邁過海峽,踏上回家的路,走了整整38年,或者更長。    「解放臺灣」之轉變    「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楊斯德說,不提「解放臺灣」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思想從此逐漸形成。
  • 三十功名塵與土: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30年
    長期研究兩岸關係和民國史的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陳涵鬱表示,但客觀上也有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又有利於推動老兵返鄉運動。    陳涵鬱說,「文革」後的1979年,大陸發布《告臺灣同胞書》,呼籲兩岸儘快「三通四流」,彼時逐漸有臺灣高官名流進出大陸,但一般民眾仍被嚴格禁止。
  • 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始末:臺灣老兵重歸長城
    核心提示:1987年,數萬老兵在臺北發起返鄉探親運動,向臺當局要求準許老兵回大陸探親。1988年1月20日,由臺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組織的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了長城。新華社發■ 親歷者楊斯德,1921年生於山東滕州,曾任總政治部聯絡部部長
  • 臺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
    1987年,69歲的臺灣電子專家蔡秋風先生返鄉探親與分隔50年的姐姐蔡秀珍相會。    1987年11月2日,蔣經國順應歷史潮流,繼開放「黨禁」、「報禁」之後,為「向歷史作交待」,終於作出了他生前有利於兩岸人民的明智之舉——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
    前不久,外省臺灣人協會在「光點臺北」舉行大型展覽,紀念臺灣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20周年。1987年10月,在國民黨退伍軍人的經年努力下,臺灣當局宣布「榮民弟兄」可以返回大陸探親,結束了兩岸近40年不相往來的歷史。1949年,蔣介石的部隊在大陸敗局已定,百萬大軍跟隨蔣介石進入臺灣。百萬大軍,意味著超過百萬家屬仍然留滯大陸。豈料,這一別就是40年。
  • 資料:臺灣當局被迫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
    臺灣當局被迫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  為了推動兩岸關係朝鬆動和解凍的良性方向發展,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領導人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根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就解決臺灣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講話,為打破兩岸長期隔絕、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帶來新的契機。
  • 【難忘中國之聲—廣播傳奇】臺灣開放大陸探親
    不然你會後悔喲廣播傳奇——臺灣開放大陸探親【海浪聲】1987年11月2號,臺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這一天成為兩岸交流史上新的起點。臺灣新聞播報:一大早,聚集在紅十字會前排隊的人越來越多了,排隊的長龍在門外繞了好幾個圈,攜家帶眷,場景看似熱鬧,但是在這些人心中,大陸不是旅遊單上的觀光景點,是他們日夜思念的家。臺胞:我就等這一天,日夜思念的地方。那一天之前,兩岸同胞音訊阻隔,交通斷絕,多少父兄不能相見,夫妻不能聚首,家庭不能團圓。這一天,他們等了40多年。
  • 臺當局開放赴大陸探親33周年,改寫了兩岸血親骨肉分離的歷史
    今天是臺灣當局開放赴大陸探親屆滿33周年的日子。由於老兵返鄉探親運動喊出「想家」口號,觸及老兵們心裡最深沉的夢想與遺憾,進一步促使蔣經國決定在1987年11月2日正式開放返鄉探親,準許在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登記赴大陸探親,從而結束了海峽兩岸長達38年的隔絕。
  • 開放探親25年來臺灣居民入境大陸累計逾七千萬次
    開放探親25年來臺灣居民入境大陸累計逾七千萬次 2012年12月18日 16:1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放棄「反攻大陸」與「漢賊不兩立」,30年前蔣經國讓老兵回大陸探親...
    于右任《日記》1962年1月 今年是臺灣開放大陸探親30周年。1987年,在兩岸隔絕38年後,在臺老兵回鄉在海峽上搭建了第一座「橋」。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4】
    1987,臺北舉行老兵探親輔導會,大批臺灣老兵前往 返鄉運動系民進黨推動 2007年6月,當時推動老兵返鄉運動的靈魂人物重新齊聚一堂,憶起1987年4月,他們成立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老兵們穿的白色襯衣,正面印有鮮紅色「想家」,後面是「媽媽我好想你」,在街頭上散發了8萬張傳單。
  • 兩岸交流30年|"30年前,我推動臺灣開放兩岸探親..."
    回首兩岸過往,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臺灣當局對大陸採取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到現在兩岸全面交流,臺灣開放探親是促使兩岸關係發展不斷向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臺灣在做出這個重大決策前卻有一番折衝與迂迴,一手推動臺灣當局開放探親的「立委」、現為臺灣「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的趙少康講述了當年的故事。
  • 臺灣開放探親20年東山"鴛鴦"重團圓的故事
    臺灣開放探親20年東山"鴛鴦"重團圓的故事 2007年11月30日 13:3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記者首次赴大陸採訪
    原標題:臺灣記者首次赴大陸採訪 1987年下半年,臺灣當局對大陸的政策出現重大突破:解除實行了38年之久的「戒嚴令」,並傳出可能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創立於1947年、具有很濃地方特色的《自立晚報》,是頗有影響的臺灣第三大報。
  • 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建議:儘快全面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自由行
    全國人大代表郭乃碩建議:儘快全面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自由行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6-03-08 21:55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