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整的市政道路、超強透水的生態海綿磚、淨水濾料填成的「生態島」、高強度的級配骨料……在溫榆河公園施工現場,區域整治拆違帶來的建築垃圾「變身」為再生產品,以服務「京城最大綠肺」建設的方式完成「原址回歸」。
剛剛,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探訪正在建設到溫榆河公園獲悉,日前溫榆河公園建設再生產品試驗段通過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標準,將按計劃展開再生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溫榆河公園中,將利用建築垃圾變身而來的再生產品,填出來淨水生態島嶼。
溫榆河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北部清河、溫榆河兩河交匯,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處,緊鄰首都機場,城市副中心上遊,是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生態走廊。
規劃顯示,溫榆河公園規劃面積約44.3平方公裡,面積相當於6.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公園建成後將成為北京最大「綠肺」。其中,一期示範區(即起步區)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裡,已經在1月18日開工建設。
「為實現溫榆河公園的先行示範功能,體現資源再生綜合利用理念,溫榆河公園在建設之初便規劃將再生產品應用於公園建設之中。」負責施工的北京建工資源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毗鄰溫榆河公園的孫河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是全國首例棚改現場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於2017年建成投產,建築垃圾年處理能力達70萬噸,項目由一條臨時處置線、一條再生道路材料生產線和一條再生水泥製品生產線組成,建築垃圾「上線」之後,可以通過破碎、篩分、分選等流程,以95%的資源化率轉化為再生骨料和再生建材原材料。
這些建築垃圾經過處置後所生產的再生骨料、再生水處理濾料、再生道路材料和生態海綿磚等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溫榆河公園小型構築物基礎換填、生態島建設、道路鋪築等多個部位建設。公園一期建設中,預期將使用再生骨料2萬噸、再生道路材料近1萬噸、生態海綿磚近2萬平方米。
朝陽孫河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確保了再生產品生產供應與溫榆河公園建設需求無縫銜接,實現了區域建築垃圾「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的原位處置和應用,目前公園的再生道路和生態海綿磚已經開始鋪設,淨水生態島嶼將於近期開始填料。
北京建工項目負責人介紹,再生道路材料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板結性、水穩定性和抗凍性能,用於園區道路底基層鋪築的再生道路材料可以達到7d抗壓強度1.0MPa,相當於每平方米可承受20頭成年大象的重量(100噸),各項檢測結果均優於設計指標。在園內步道和停車場等區域,高透水生態海綿磚以再生骨料為原料,摻入無機粘結劑,通過振動擠壓成型工藝成型,既保證了透水性能,又保證了強度和耐久性,具備內部結構穩固,不易損壞酥軟的特點,可以讓園區內降水迅速滲入地表以下,達到海綿城市滲、蓄、滯的功能需求,各項性能指標均優於國家標準要求。
作為公園建設的一大亮點,公園水域的多座「淨水生態島嶼」將利用8-32毫米再生水處理濾料填墊。這種再生水處理濾料與天然的火山巖濾料類似,具備孔隙率大,淨、蓄水能力強等一系列特點,填島完成後,水將進入溫榆河公園人工溼地,在環繞島嶼流動的過程中自然淨化,確保水質標準維持在IV類或提升至IV類以上,達到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標準。
此外,技術團隊還將生產的再生骨料用作小型構築物基礎換填材料,再生骨料雜質含量低於千分之二,放射性低、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在小型構築物基礎換填中可達到與天然材料同等的承載效果。
記者了解到,溫榆河公園起步區將在明年完工,明年5月正式亮相開放。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注意到,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規劃結構為「一軸一脈、九區一園」,「一軸」即遊園棧道軸線;「一脈」即溼地淨化水脈;公園的溼地及水生植物可以將流經的清河、溫榆河河水過濾淨化為地表水四類標準,潔淨清澈地流向下遊通州城市副中心,打造「一河連十園,三網織錦繡」的美麗景致,構建藍綠交織、林水相依、清新明亮、親水宜人的濱水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