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慶豐包子鋪的前世今生
中南海以西約3公裡,一家包子鋪火了。
12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一行光顧北京老字號慶豐包子鋪的消息引發熱議。記者採訪發現,習近平一行就餐的慶豐包子鋪月壇店在該公司近兩百家門店中屬於年利潤超過百萬元的旗艦店。
12月29日14時,這裡依然沒有空座。慶豐包子鋪所屬的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下稱「華天集團」)人士告訴記者,總部派了多人過來幫忙。當天最高峰時等餐叫號排到了近500號。
北京市民慕名前來拍照留念。CFP供圖
「包子概念股」誤讀
慶豐包子鋪月壇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與月壇北街交叉路口。
上述華天集團人士稱,當天很多顧客點了二兩包子、一碗炒肝、一盤芥菜,但是公司暫無計劃推出這一「套餐」。
他透露,12月29日中午,排隊的食客站滿了店內用桌椅圍成的走道,排出了「三迴環」。到14時,該店已經完成了平常全天的銷售額。
資本市場也開始雀躍起來,慶豐包子鋪一度被認為是聚德華天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聚德華天」)旗下公司,由於後者是中國全聚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聚德」,002186.SZ)的大股東之一,「包子概念股」由此走紅。
但據記者了解,慶豐包子鋪和上市公司並無直接關係。「慶豐包子連鎖企業是華天集團公司的下屬企業。華天集團是隸屬於北京西城區國資委的公司。慶豐包子鋪是100%的國資,與全聚德沒有關係。」華天集團和慶豐包子連鎖企業多名部門負責人證實。
聚德華天則是在原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基礎上改制而成立的企業。全聚德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與華天集團同為聚德華天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0.91%。聚德華天旗下匯集了更多北京老字號餐飲品牌,包括鴻賓樓、烤肉季、烤肉宛、砂鍋居、峨嵋酒家、西安飯莊、又一順、護國寺小吃等。
「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在進行國企改制、整合旗下資產後,成立了聚德華天,但慶豐包子鋪並未納入其中。」上述華天集團人士說。
老字號擴張之路
北京慶豐包子鋪誕生於1948年,彼時字號為「萬興居」,經營包子、小吃、米飯、炒菜等。1976年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從此一直以經營包子、炒肝為主。2004年,慶豐包子鋪這一品牌被納入華天集團。
2006-2007年間,慶豐包子鋪開始以中式快餐連鎖加盟的方式擴張。從過去只有3家直營店,發展到目前全北京(包括燕郊地區)183家門店,成為京城規模最大的包子快餐連鎖企業,其中擁有直營店30家,加盟店153家。
北京西城區企業和企業家聯合會官網的一篇文章顯示,截至2009年底,慶豐包子鋪連鎖店數量達到了145家,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據了解該企業的知情人士估算,慶豐包子鋪去年營業額大約有5億元。
新華社的一篇報導披露,聚德華天負責人稱今年前4個月,公司銷售同比增幅達到了15%以上,其中,慶豐包子鋪營業額增長迅速。
慶豐包子的歷史
慶豐包子鋪距今已有近60年歷史,原址位於西單路口東南角,坐北朝南。1948年開業經營,經營包子、小吃、米飯、炒菜,因包子口味純正生意非常紅火。
1956年公私合營專一經營包子,1976年正式更名為「慶豐包子鋪」,1991年由著名書法家徐柏濤為「慶豐包子鋪」題寫了牌匾。以經營包子炒肝為主,由於質量上乘,又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成為京城百姓認可的品牌小吃。
1999年因西單大街市政建設,慶豐包子鋪拆遷。後在西安門易地重張,因其品牌效應加之經營有方,雖地理位置不再優越,但經濟效益良好。
繼西安門店之後,慶豐包子鋪走上了連鎖經營之路,有了統一的標識、統一的經營格局、統一的主營品類、統一的價格標準、統一的質量標準和服務標準。各分店操作間均採取名廚亮灶,通透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