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佳時間窗口

2020-12-14 和訊

  最近幾天,有這樣一個圖片,在朋友圈裡流傳甚廣。

 

  這是一封發給全體員工的通知,在溫州當地享有盛譽的太陽神鞋業將會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停業。雖然這個圖片已經得到官方的「闢謠式解釋」,但外貿的寒冷,業內的兄弟應該都感覺得到。

  由於疫情在歐洲以及美國的迅速蔓延,多國政府學習我們的抗疫經驗頒布了「禁足令」,要求市民在限定期限內除必要情況外待在家中,致使歐美終端消費市場瞬間進入「急凍」狀態。

  尤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自由主義的傳統文化,西方政府對民眾的管控有限。國外的疫情可不會像國內這般一個月左右即可實現有效控制。按照張文宏醫生的研判,「這波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

  美聯儲高官布拉德(James Bullard)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即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二季度美國失業率可能飆升至30%,當季度GDP則可能出現50%的大幅萎縮。

  對於國內的外向型企業而言,沒有終端消費,就意味著沒有出口訂單,無法進行再生產。當工廠沒有了轟隆的機器聲,失業就是一個亟需面對的問題。

  必須看到,保就業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GDP的增速問題,更高的層面上,就業問題關乎到社會的穩定。一旦社會失業率上升到一定的閾值,偷搶扒拿類的社會治安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如何保就業

  針對如何保就業的問題,我們的政府出臺了各種各樣的舉措,專家學者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在政府層面,3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治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宣布:「符合各地復工復產規定的個體工商戶,無需批准就可以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按照她的介紹,我國目前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

  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個體工商戶恢復正常經營是穩就業的基石。

  在學者層面,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博士多次呼籲要在減稅降稅和啟動新基建兩個方面發力。針對新基建,任博士提出具體的投資領域包括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物聯網等領域。他認為:「這些領域是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最佳結合點,是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我們在敬佩任博士等學者「計利當計天下利」胸懷的同時,也樂意為國家奉獻出我們的一份智慧。

  丫丫認為,在當前這樣一個時間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隨之而來可能的失業潮,解決臺灣問題,能夠兼顧短期的經濟刺激和長遠的國家統一完整。

  卡脖子的痛

  臺灣問題是中國人心中的痛。

  2020年的年初,當祖國大陸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的時候,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臺灣禁止出口口罩,醫務人員禁止出境。

  彼時彼刻,普天之下只有大陸需要口罩和醫務人員。禁止出口口罩,禁止醫務人員援助,就是坐看大陸的民眾張皇失措。

  如此冷血,讓人不寒而慄。

  等到了美國疫情在這個月爆發,臺灣卻和美國在臺協會發布了一個聯合聲明,「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宣布臺灣每周捐贈美國10萬個口罩。

  同為華夏兒女,讓人情何以堪?

  不僅海峽對岸的蔡省長如此「空心」,美國軍隊也不甘寂寞。2020年剛剛過了不到3個月,美國軍艦已經連續兩次穿越臺灣海峽。

  臺灣海峽北窄南寬。北口寬約200千米,南口寬約400千米。最窄處位於福建的平潭島至臺灣桃園的白沙岬,直線距離僅有130千米。按照兩岸之間默認的臺灣海峽中間線,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即意味著其可以在距離我們直線距離65公裡處耀武揚威,而我們卻無可奈何。

  因為兩岸分治的現實,臺灣海峽中間線以外,目前由臺灣管轄。

  把這樣的事情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如果有個神經病閒來無事,總帶把槍在你家家門口晃悠,相信誰也受不了這種被恐嚇的日子。

  臺灣問題,就是卡著我們脖子的問題。

  京臺高鐵

  如何把解決就業問題和祖國統一有效結合起來呢?

  我們在之前的《京滬高鐵:京福安徽公司是塊好資產》一文中,曾經提及「京臺高鐵」這一路線。京臺高鐵一條從北京始發,沿著京滬高鐵到安徽蚌埠,自安徽蚌埠沿合蚌高鐵專線到安徽省會合肥,銜接上以此作為起點的合福高鐵至福州——這就是目前已經通車並運營的京福高鐵。若福州與臺灣的高鐵建成,則京臺高鐵路線即可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隨著福州到平潭的高鐵建成並於今年下半年實現通車,京臺高鐵的大陸部分,已經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全部內容。臺灣海峽的高鐵建設,也即將進入議事日程。

 

  臺灣海峽的高鐵建設,便是解決就業問題和實現國家統一的有效結合點。   為什麼這麼判斷?

  時至今日,除了一些認定京臺高鐵是一個遙遠而不切實際的痴心妄想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會把修建海底隧道作為京臺高鐵穿越臺灣海峽的唯一選項。

  在技術上,修建海底隧道當然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方案,但綜合考量下來,卻不是一個最優方案。

  填海造路豈不是更妙?

  妙處多多

  填海造路有什麼好處?我們從就業問題、國家統一、長治久安以及經濟效益四個角度來看。

  1、短期來看,促進就業。

  修建一條130公裡的高鐵路線,全國比比皆是,拉動不了多少就業。但是如果加上填海造路這一項,效果就不一樣了。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謂全境皆山。且不說綿延巍峨的武夷山,靠近沿海一線,有太姥山、戴雲山和博雲嶺連成一線的山系,土石資源異常豐富。

  臺灣海峽以大陸棚為主,平均水深約60米,最深處水深88米。以平均數60米的深度計,大致相當於日常20層的樓房高度。填海造路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並非天方夜譚。

  通過陸上開山鑿石,將福建沿海的山石填入臺灣海峽,用於接下來的高鐵乃至高速公路建設。其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就異常壯觀了。

  如果考慮對岸可能的軍事騷擾,我們可以同時推進兩條線路。從東山縣、漳浦縣一線往澎湖列島方向建造第二條入臺通道。澎湖的交通一直很不便利,此舉也徹底解決了澎湖的交通瓶頸。

  從乘數效應來說,修建臺海通道,上遊需要大量的工程車輛;下遊需要滿足建築工程人員衣食住行的保障。其對就業率的直接拉動和間接拉動都是非常明顯的。

  這是一項浩大的國家工程。

  相比較海底隧道而言,填海造路的方式成本極其高昂,選擇這種方式僅僅是為了眼下提高就業率嗎?

  顯然不是。

  2、通過填海造路修建臺海通道,更有利於推動和平統一。

  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有這樣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皆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則寬嚴皆誤,從此治蜀要深思」。

  戰爭從來都是下下策,尤其面對兩岸已經分離70餘年的現實背景。臺灣的政治小丑再怎麼作惡,我們都不能因此而擅用武力。

  因為兩岸人民要一起過日子,同床異夢並不好受。

  與看不見的海底隧道相比,填海造路更能改變社會大眾的心理。

  讓每一米看得見的推進,都繃緊對岸的神經;讓社會的思潮,在緊繃的神經中逐步轉向。要知道,所有挾洋自重者,在中國有限的5000年歷史上,都是內心鄙陋者——一看勢頭不好,很容易見風使舵。

  何況,蔡省長的這位洋大人,現在自身難保。

  為了兩岸能夠和平統一,多花點錢也是值得。

  3、從長遠來看,通過陸路將兩岸連在一起,更能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方面,一旦臺灣和大陸有陸路連接,再分裂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徹底將臺灣海峽變成中國的內海。美國軍艦在這一水域招搖過市的日子將徹底進入歷史。

  歷史上曾經的霸主西班牙、英國,雖然從霸主的位置退下來,但至今依然是世界的強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經歷了這場經濟危機之後,仍然擁有強大的實力。

  不能幻想它會就此一了百了死掉。

  4、從經濟角度而言,好處就更多了。填海而成的跨海通道,完全可以通過高速公路的收費模式實現盈利。另外,觀光旅遊、海水養殖的方式也將會成為經濟來源之一。

  而福建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完全可以變成「六山一水三分田」,擁有大量平地的福建,將會具有更為開闊的發展基石。

  如此諸多妙處,既立足當下,又顧及長遠,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丫丫港股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而想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有臺媒表示: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就是最好時機,那為何會這麼說?大陸與臺灣島內之間,進行和平談判的前提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臺灣肆意挑戰大陸的底線,據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大陸可能會考慮使用武力解放臺灣。使臺灣回歸大陸是民心所向,這個問題不管花多少年的時間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近了!
    如果正式實施,美國總統以及臺灣領導人將可以互訪,等於推翻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也就意味著美臺關係突破「非官方」性質。眾議院通過的《臺灣旅行法》規定,「自《臺灣關係法》制定後,由於美國自身對於臺決策高層訪美的自我設限,美臺始終缺乏有效溝通,明顯阻礙了雙方關係的發展」,故「應當促進美臺間所有層級的互訪。」
  • 徹底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近了!
    美國眾議院1月9日通過2項涉臺法案,包括鼓勵美臺「所有層級」官員互訪的《臺灣旅行法》(HR 535),以及協助臺灣在世界衛生組織取得觀察員身份的法案(HR3320)。其中,《臺灣旅行法》如果在參議院也獲得通過,並由總統籤署,將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正式實施,美國總統以及臺灣領導人將可以互訪,等於推翻美國的《與臺灣關係法》,也就意味著美臺關係突破「非官方」性質。
  • 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幾點設想
    因此,不斷行臺當局出售先進武器,為 「臺獨」分子繼續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保駕護航,從而加劇了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這是妨礙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日本國內極少數極右勢力緊緊追隨美國,不顧亞洲人民和國際輿論的反對,通過了「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等一系列旨在對外軍事擴張的法案,圖謀染指臺灣、幹涉中國內政,這也是解決臺灣的一大障礙。
  • 【愛民擁警】賀蘭公安戶籍 「小窗口」解決群眾大問題
    【愛民擁警】賀蘭公安戶籍 「小窗口」解決群眾大問題 2020-12-10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
    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自己神聖的歷史使命,並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適時制定、實施和發展對臺方針政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以「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臺灣」的提法。1979年9月1日,鄧小平在聽取第14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情況匯報時指出:「現在最大的統一戰線問題,是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問題。」
  •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 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最好時機?
    臺媒:假如我們是大陸,現在難道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圖片來源網絡)針對疫情期間臺海局勢及國際形勢變化,臺灣《旺報》日前刊發評論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成為冷戰後30年來國際矛盾總爆發的催化劑。臺灣正捲入這場前所未有的國際政治風暴中,隨時有粉身碎骨的危險。評論表示,對於形勢變化,民進黨當局堅定扈從美國,已經到了照單全收的地步。
  • 周恩來與解決臺灣問題歷史進程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美國侵佔臺灣,造成臺灣地區緊張局勢,這是中美之間的國際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以此阻止美國將臺灣問題國際化,搞「兩個中國」。再次,明確兩種問題的處理辦法。內政問題的處理,首先應由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我們可以採取武力,也可以同臺灣當局的代表坐下來討論。中美之間的矛盾問題,最好用談判的方式予以解決。
  • 臺灣統一時間表:2020年前後解決臺灣問題
    由於陳水扁執意推行「臺獨」政策,不斷挑戰祖國大陸底線,導致臺灣島內人心浮動、傳言四起。只要大陸或美國方面有點風吹草動,臺灣媒體就會大做文章。最近,香港《文匯報》的一篇報導又引起了臺灣媒體的重視,一時間,「大陸首次公開統一時間表,將在2020年前後解決臺灣問題」成為島內討論的焦點問題。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就在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港臺媒體紛紛關注起解決兩岸統一時間表問題。 7月28日,香港網媒《超訊》的專欄作者紀碩鳴發文關注兩岸問題。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 臺灣教授:歷史上解決臺灣問題最後都是打仗
    近期民進黨各路人馬在政治言行上的一些新變化,背後反映出綠營高層看待臺灣和兩岸關係的微妙心態,也折射出「後疫情時代」可能給臺灣內外環境帶來的直接衝擊和深刻影響。文章最後說,改善兩岸關係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但至少目前為止,還有時間、還有空間、還有機會,唯有理性與智慧、定力與決斷,才能拯救兩岸關係於險境,和平統一的道路再艱難也要延續下去。
  • 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他點出來了
    「但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關鍵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連臺灣內部包括綠營人士都承認,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一方,即什麼時候解決臺灣問題,用何種方式實現統一,關鍵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實力,我們的決心,以及各項準備工作是否到位。」
  • 從「葉九條」到「鄧六條」:鄧小平殫精竭慮解決臺灣問題
    作為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他親自領導了黨和政府的對臺工作,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新構想,推動海峽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在中美建交談判進入「談成」的實質階段,1978年12月13日前夕,他審閱外交部《關於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第六次會談的請示報告》,作出批示:「要明確表示:美方可表示和平解決的願望,同時我方也要用相同方式表示什麼時間、用什麼方式解決臺灣歸回祖國,完全是中國的內政。」這裡,鄧小平親筆用文字形式確立了「解決臺灣歸回祖國」的新提法。
  • 胡新民:從中美建交歷程看解決臺灣問題之道
    現在回顧一下中美建交過程中中美雙方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博弈歷程,對於認識臺灣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臺灣問題之道,是很有益處的。1972年2月,以毛澤東與尼克森握手為標誌,中美關係解凍。當年,尼克森曾向周恩來許諾,將在自己的第二個任期內實現與中國正式建交。但在其第二個任期時,因「水門事件」而黯然下臺。
  • 去臺灣自由行,如何解決島內的交通問題,讓悅悅親身經驗告訴你!
    很多人選擇跟團遊臺灣,而不選擇自由行,很大原因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解決島內的交通問題,跟團只要在導遊的帶領下坐上大巴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
  • 彭光謙:川普打開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機遇之窗
    的議題討論環節,中華美國協會高級顧問彭光謙在發言中提出,臺灣最終完全回歸祖國懷抱的時機正在成熟,或者機遇之窗已經打開,而打開這扇窗戶的就是川普。「上帝要誰滅亡,必須先讓其瘋狂」,彭光謙在發言中表示:「臺獨」的喪鐘已經敲響了, 「臺獨」「港獨」到底還能猖狂多久,既然猖狂了,他們的末日就到了。
  • 許建偉:港澳成功實踐「一國兩制」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啟示
    國際交往方面,港澳繼續保持與國際社會的廣泛交往,港澳同胞可持特區護照免籤入境100多個國家。港澳同胞同全國人民一道,分享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和榮譽。港澳還能以特殊的身份參與國際事務,一些國際性的會議相繼在港澳召開,國際上形象有了很大提高。      「一國兩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門的相繼實踐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為臺灣的未來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 臺灣旅遊什麼時候最好?奉上去臺灣旅遊的最佳時間!
    臺灣的氣候還是比較平衡的,而且全年溫暖,被稱為「寶島」的臺灣不僅風光美麗,而且民風也非常淳樸,很多人也會選擇去臺灣自由行,那臺灣旅遊什麼時候最好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去臺灣旅遊的最佳時間,可以在此時間段去。
  • 系列連載:從「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一)
    系列連載:從「解放臺灣」到「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一) 2019年09月30日 09: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臺灣。臺灣問題由此產生,中國版圖內臺灣海峽兩岸的特殊關係由此發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解決臺灣問題的不懈努力也由此開始。
  • 倒計時開始 還有一天時間解決WiFi問題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雙·11即將「開戰」時,是不是得再檢查下,雙·11剁手的設備是否保持最佳狀態呢?      因此,在這距離雙·11僅剩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裡,不妨在出去嗨皮之前,花上幾分鐘時間檢查下自家的路由器,避免晚上回來剁手時網速不夠快甚至發生斷網問題。首先,如何解決網速不夠快的問題?      非常簡單,僅需調整路由器的放置位置即可。要點:將路由器放在家裡的中央位置,同時儘可能遠離帶有WiFi功能的電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