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昨天的方艙醫院 今天的招聘現場

  12月2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洪山體育館啟動。人民視覺供圖

  12月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華聯商廈專場招聘會現場,求職者與招聘人員進行交流。視覺中國供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她從業13年,面對的是越來越複雜的求職需求,今年尤為如此。

  像李弘這樣的「首席」,全上海只有35人。疫情暴發以來,她為100多人提供了一對一的職業指導諮詢服務,為超過2000名大學生提供了入校職業指導。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職業指導師們發現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前來尋求公共就業指導服務的人,不再是那些只為找一份工作的低學歷、高年齡人群,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高學歷、高薪酬、對職業充滿期待和想法的年輕人。一撥年齡在35歲到45歲、具有15年以上垂直行業從業經驗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也找上門了。

  有房有車有娃有貸,超級焦慮

  「多數是80後,跟我一樣,工作了十幾年。有房、有車、有娃,有房貸、車貸、學費壓力,一個月沒有收入還能扛一下,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沒有收入,就超級焦慮了。」李弘說。

  每每遇到這樣的服務對象,李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幫助對方緩解「超級焦慮」的心情。

  焦慮之下,很多人會走上一條極不理智的求職路線,從而導致自己「備受打擊」,然後更加焦慮。

  40歲的李潮(化名)原本在上海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鍊斷了,老闆結完最後一個月基本工資後,宣布關門。

  「一開始也並不是很著急,這家關門了去另一家,很正常。」李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以往換工作,大約1個月就能找到下家,並且會有獵頭主動聯繫他,「年薪30萬元基本是可以保證的」。但這一次,因為行業整體受到衝擊,他的職業真空期延長到了近6個月。

  近6個月裡,李潮不得不像應屆畢業生一樣天天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工作機會,他甚至還用並不熟練的PPT製作技巧自製了一份簡歷,用於線上求職。過去,他匯報工作時的PPT有下屬給做,跳槽時,也會有獵頭為他安排好與HR面談時間。

  但這一次,做了種種努力,他還是沒能找到工作。他真的慌了,再不工作,房貸就要還不起了。他開始胡亂投簡歷,想的是只要能有一些薪水也是好的。他列出的年薪期望值從30萬元降到20萬元再降到10萬元。最令他崩潰的是,他拿著漂亮的簡歷去應聘地鐵公司安檢員崗位,也被拒絕了。

  「人崗嚴重錯配。地鐵安檢員要每天8到12小時站立時間,你行嗎?」李弘說,在人崗錯配的情況下,高學歷人群受挫是必然。

  除了李潮,李弘今年還遇到過旅遊產品經理應聘做酒店前臺被拒的、線下教育機構中層管理者應聘做企業前臺被拒的。「有的人害怕跳出行業,有的就啥也不怕,隨便找工作」。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從微觀上來看,就是人和崗位的錯配問題。」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職業介紹處處長張雲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疫情下人崗錯配問題特別值得關注,「都只看到華為、阿里開出年薪200萬元請一個應屆生,都想去金融、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卻沒人分析自己有什麼能力、適合做什麼工作。」

  他們要的絕不僅是一份工作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主辦的2020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全國賽」上,李弘以總成績第一名榮獲「全國十佳職業指導人員」稱號。比賽中,一道案例分析題是模擬一名財務管理專業女大學生執意轉型做網絡主播的求職場景,李弘拿了高分。「太真實了,日常工作就經常碰到這種情況。」她說。

  過去,找李弘尋求幫助的人,以四五十歲的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年人為主,多數只是需要「介紹一份工作」;現在,多是不願安於現狀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年輕人。他們最喜歡的職業,是「自由職業」——不用朝九晚五,收入更高,可以積累資源,有助於未來創業,一個個都喜歡做「斜槓青年」。

  智聯招聘《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顯示,大學生最看重僱主的因素是「尊重員工」,其次是「前景」。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認為,未來年輕人選擇工作可能會和興趣、愛好「完全掛鈎」,「未來工作形態最大的變化,是靈活用工會變得非常普遍,所以一定要多做準備,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去投入精力」。

  現實中,還真有為了「前景」離職的年輕人。羅傑(化名)與家人的衝突,在疫情期間發生。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羅傑,聽從父母安排進了一家國企做質檢員,年薪10餘萬元。在同事裡,羅傑學歷最高,其餘人多是中專、大專學歷。

  幹了兩年後,羅傑在沒有經過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直接辭職了。他要考研,讀「大數據分析」專業。疫情暴發後,羅傑又遭遇考研失敗,經歷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職業空窗期。

  在一次社區就業諮詢會上,羅傑的母親向職業指導師李弘「告狀」,認為兒子「能力有問題」,一來考研考不上,二來「海投」簡歷也沒能找到工作。

  李弘分析了羅傑的求職路徑後發現,這個男孩只給「數據分析崗」投遞簡歷,而從未嘗試可能需要一些數據分析能力的市場營銷崗,或者需要一些客戶對接或者文案撰寫能力的戰略分析崗。

  羅傑說,自己不擅長與人交流,只能對著數據作分析,因此不能接受那些可能需要與人溝通的崗位。

  與羅傑緊盯自己專業相反的是,很多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求職的關鍵時候,突然產生了要做「網絡主播」或者電競職業玩家的想法。

  張雲鷹說,來求職的多數青年人都把目光放在金融、大數據、網際網路、直播、電競等高光、高薪職位上,卻對自身職業技能的「遷移」關注不夠。

  比如,一名因疫情影響而離職的導遊,如果去應聘銀行客服崗位、移動公司客戶經理崗位,大概率是有可能成功再就業的。「導遊的特長是善於溝通,善於為客戶服務,相對應的,哪些崗位需要溝通、客服的,導遊都可以去應聘試試。而不是去酒店做前臺。」李弘說。

  羅傑在李弘的指導下,嘗試去應聘一些需要80%的計算機專業能力外加20%溝通、文案能力的市場部崗位,很快拿到了一家銀行和一家初創型新能源企業的offer。他選擇了後者。「家庭條件還可以,沒有那麼著急地要掙錢。我是男生,希望在更有前景的行業闖蕩一下」。

  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

  「人崗錯配」在疫情下顯得尤為扎眼,這讓很多人覺得「找工作特別難」。來自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疫情下企業校招規模並未削減,今年仍然有58%的企業選擇擴招。相較去年,企業在校招上投入的預算也有所增加。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1年秋招「早鳥季」對應屆生需求回暖,同比增長4.5%。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候選人擁有博士學位的崗位,平均薪資達到了26523元,同比增幅達16.4%。

  職業指導師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幫助求職者梳理自己的「職業能力」,再找到這些職業能力可以「遷移」的部分。哪些能力,可以運用到哪些崗位的工作中去。

  經常有大學生向李弘「吐槽」,「我不擅長溝通,不會討價還價,我沒法做採購崗或者銷售崗。」這個時候,李弘往往會問他:「你向父母要生活費時,會不會討價還價?會不會先考慮一下怎麼開口比較合適?」

  她說,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這也是要把職業指導前置到大一、大二階段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市場上崗位不夠多,而是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合理。到了大四他突發奇想,要幹這個、幹那個,卻沒想清楚自己手頭有什麼技能。」

  李弘曾帶著一群大一學生去寶山區的電競基地參訪,很多學生看到電競基地的工作後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會玩遊戲就能做電競行業」。每當遇到一門心思要放棄所學專業技能轉身做直播的大學生,李弘總要耐心地告訴他們,「一個主播背後有很多不同職業技能的堆積,而且職業壽命有限,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做到頭部的只是鳳毛麟角」。

  11月底,在上海大學舉辦的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職業指導師諮詢臺前的隊伍,排得比招聘企業前的還要長。招聘會臨近收尾,還有很多學生在排隊——求職者對職業指導的渴求,十分明顯。

  33歲的魏秋(化名)疫情前在一家國外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從4月開始四處謀職。她對記者說,她的年齡不佔優勢,工作經驗又多是教育培訓行業,屬於受疫情衝擊大的行業,很難遇到同類型企業招聘。她簡歷投出去基本是「石沉大海」,起初不能接受大幅降薪,後來也向一些工資比較低的通用性崗位投遞過簡歷。在李弘的幫助下,她重新「提煉」總結了個人核心能力,找到了新的「軌道」,求職成功。她感慨,上次投簡歷還是在2013年,當初投簡歷的網站如今都已衰落。

  她對記者說,疫情這隻「黑天鵝」對自己的影響,很難說是正面還是負面,但不管怎樣,自己都會努力面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 不是身段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昨天的方艙醫院 今天的招聘現場12月2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洪山體育館啟動。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何解?
    近一年來,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有年薪30萬的研發人員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的,有旅遊產品經理應聘做酒店前臺被拒的,有線下教育機構中層管理者應聘做企業前臺被拒的……被逼到如此「人崗錯配」,這已經不是身段問題,而是生存問題了。
  • 疫情下的就業市場: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
    疫情下就業市場「人崗錯配」現象愈發突出——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疫情下就業市場: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疫情下就業市場「人崗錯配」現象愈發突出——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她從業13年,面對的是越來越複雜的求職需求,今年尤為如此。
  • 疫情下就業「人崗錯配」:從年薪30萬到地鐵安檢員,不是身段問題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疫情下的就業市場:從年薪30萬到應聘安檢員被拒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地鐵安檢員月薪6000,你願意去應聘嗎
    有網友問:現在武漢正在招聘地鐵安檢人員,薪水待遇在四千到六千之間,是你的話,你願意去應聘嗎?去武漢當地鐵安檢人員,別說四千到六千,七八千我也不會去的。因為我不在武漢,又有穩定的工作,當然不去啦。那就假設我是武漢人,且符合應聘要求,以此為前提來回答這個問題吧。01,如果暫時沒有工作,我是願意去應聘的。武漢作為中國疫情爆發最嚴重的地區,很多企業不堪重負,面臨難以為續的狀態。不要說沒工作的人找工作,就算是有工作的人,也要擔心自己是否會失業。
  • 小夥應聘地鐵安檢員,被要求交培訓費,扭頭就走
    小劉前兩天看到網上招聘地鐵安檢員,看到要求不高,就諮詢了一下。聊到最後,小劉條件都符合。末了對方要求他交1800塊錢培訓費,說是交完這1800塊錢培訓費就屬於正式工,要是不交的話就屬於勞務派遣工了,這個小劉很困惑,眼看工作要到手了,交還是不交呢?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職場人如何破局?
    我所了解的身邊人之中,便有許多人埋怨,她們以往薪水也許是過萬的水準,但近期這兩月至今,薪水基本上是早已遞減了。這還算不上,平常說白了的業績考核與獎勵金,也所有都扣出了,歸根結底,就是企業務必要減縮支出,而好像職工的薪水就是最好的減縮新項目。
  • 貼吧上招機場安檢員年薪12萬?民警:警惕網絡招工詐騙
    近日,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仙桃派出所接到群眾小杜(化名)報警,稱一個網名為「加油為了前途」的網友自稱可以幫他介紹進入江北機場從事安檢員工作,該網友以需要中介費為由,詐騙報警人75000元,小杜把錢打給那名網友後,對方便「失聯」了。
  • 韓國環衛工起步年薪30萬 大批大學畢業生踴躍應聘
    當地時間6月6日,韓國全北全州市政府透露,在該市向社會公開招聘8名環衛工後,竟然有幾百人應聘這個職位。在所有應聘者中,20~29歲佔到了33.2%,30~39歲佔到了40.5%。 從應聘者的學歷看,大學文憑佔到了51.7%,甚至還有碩士研究生應聘者。而這也充分反映了目前韓國殘酷的就業環境。 一名26歲的應聘者表示,這份職業雖然看起來是髒活、累活,但至少工作性質非常穩定。
  • 呼和浩特再現高價「地鐵安檢員」培訓班,誰來監管?
    二號線安檢員培訓班又來了!近日,有讀者向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提供線索稱,在其微信朋友圈裡又看到安排地鐵二號線安檢員工作的信息。記者根據該信息所留號碼,撥打了包頭匯馳人力資源公司電話。接電話的男子稱,只要繳納3萬元錢,該公司就可以安排呼和浩特地鐵二號線安檢員崗位,應聘者要先到內蒙古城市現代職業學校進行培訓和實習,等二號線開通時,再回呼和浩特上崗。電話那端,該男子一再叮囑記者,馬上就開班了,要儘快去包頭交費。
  • 地鐵安檢員招聘 介紹大學生入職竟每日可獲15元
    最近兩天,地鐵安檢員工作待遇差一度成為社交網站熱門話題。據網友梳理,過去兩年,不斷人通過貼吧等途徑控訴個人遭遇,其反映內容主要集中在學校扣畢業證逼學生在安檢員崗位實習、用人單位無故剋扣工資、薪資水平工作時長與承諾不符等典型問題上。上述整理貼走紅網絡後,「安檢員居然多是大學生?
  • 中國青年網遊戲頻道
    導語:截至2015年2月10日,中國青年網遊戲頻道(youxi.youth.cn)共發布了1150款遊戲的綠色度初評報告,並對其中77款進行了複測,共計1227篇遊戲綠色度測評報告。
  • 年薪30萬?導遊工資知多少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客源輸出國,出境人數將達1億人次。在中國人日益高漲的出遊熱情以及強大的消費力背景下,中國遊客成為各國爭搶的「香餑餑」,導致各目的地國家中文導遊欠缺。許多歐盟國家在幾年前已加緊培訓中文導遊,但與不斷增長的中國遊客數量相比,中文導遊的儲備仍然吃緊。
  • 廈門求職看這裡 廈航廈大廈門地鐵大規模招聘
    ­  直到這兩天,小編發現,廈門大學、廈門航空、廈門地鐵也加入了「廝殺」行列,各種幾十萬高薪隨便開,福利待遇好到飛起!!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廈門航空——年薪百萬!廈門大學——年薪50萬起跳!廈門地鐵——年薪高至72萬!­  小夥伴們趕緊來看看都是什麼工作然後果斷衝過去拿offer啊!!­  廈門航空招600人!
  • 鄭州地鐵招聘大量安檢員,中專即可!提供免費食宿!
    因地鐵軌道交通安全工作實際需求,現面向院校及社會公開招聘地鐵安檢員。3、薪資待遇① 工作時間:三班兩運轉早班 6:30-14:30(8個小時)下午班 14: 30-21: 30 (7個小時)大夜 14: 30-22: 30(收車)收車後上到第二天6: 30下班(下午和夜班是一個班,下午班21: 30下班,夜班到第二天6: 30下班,22: 30以後是休息時間,下午班加班至夜班有加班費
  • 地鐵安檢人員薪水四五千,是否應該去應聘看這個五點就知道了
    朋友的弟弟小王之前就應聘上海的地鐵安檢員這個崗位,工資4000,包吃住(條件屬於比較差的),每天工作10個小時,基本三班倒,沒有什麼五險一金。一開始幾天是沒工資,像軍訓一樣培訓。後來才明白,自己根本不是地鐵的正式工,而是外包公司招來的,上海地鐵外包給的工資是比較高的,但是真正給到安檢員拿到手的,就非常少。雖然是三班倒,但忙得時候都是超出時間幹,活多錢少,小王實在受不了,第二個月幹完也就撤了。
  • 地鐵安檢員工資不高,為何年輕人爭著做?大學生:當上就後悔了
    我們在乘坐地鐵時,到了地鐵站在進入時,經常要過安檢。這些安檢員年齡都很年輕,而且工資也不高,但為什麼還有很多年年輕人,爭著去做這份工作呢?一個大學生,說出了自身的3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