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的蔡英文當局先是針對臺中市的東亞青運會主辦權被取消指責大陸,隨後又百般阻撓金門通水典禮,接著又對更改對臺標註的外籍航空公司祭出懲罰措施。這些荒謬的「反制」操作是蔡當局近期以來升高對抗調門、對大陸瘋狂開展對抗行動的延續,與此前蔡當局大砍執飛M503北上航線航班、限制臺生在大陸金融機構任職以及嚴審大陸人士赴臺等手段同樣拙劣,不僅造成兩岸僵局持續惡化,還極大損傷臺灣民眾,也自曝其日漸窮途末路之短。
2014年,在馬英九當局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實現和平發展背景下,臺中市利用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之機爭取到大陸支持,成功取得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2018年7月24日,因此前島內「獨派」發起「200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使這次運動會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和政治幹擾,東亞奧委會(EAOC)決議取消臺中市2019年8月的東亞青運會主辦權。
東亞青運會原本是臺灣首次舉辦的奧運體系的國際賽事。臺中市喪失了主辦權,令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成為泡影,使所有的場館建設等前期準備都變成了勞民傷財。收到停辦決議後,蔡英文及蔡英文辦公室、臺當局「行政院」以及民進黨主政的臺中市等,對大陸進行「嚴厲譴責」。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要求「體育署」全力協助臺中市政府與中華臺北奧委會,向EAOC提出抗議及全力研處「申復救濟」。臺中市長林佳龍向東亞奧協提出申復。「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發起人紀政則揚言「臺灣可自辦國際賽事」。
民進黨執意放任、縱容、甚至暗助「獨派」發起的「200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對「奧運模式」和「一中」原則發起挑釁。今年5月,國際奧委會針對「東京奧運正名」問題,明確表示不接受中華臺北改名,大陸也對臺灣的所謂「正名公投」提出警告。東亞奧委會取消臺中市的東亞青運會主辦權完全合法合情合理,這再次向國際社會宣示,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稱參加奧運會的模式不容改變。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蔡當局出於民進黨一黨之私挑戰「奧運模式」、破壞兩岸關係,是「以政治消費體育」。喪失東亞青運會主辦權除給臺中市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還給臺灣造成許多危害。
一是犧牲年輕運動員的權益。在「奧運模式」下,臺灣體育健兒多年來得以參加包括奧運會在內的國際體育賽事。蔡當局挑戰「奧運模式」,犧牲的是臺灣體育健兒參與競技的寶貴機會。體育界表示,臺灣體育運動要走出去並不容易,按現有的「奧運模式」走出去才是重要,最重要的就是選手的權益,運動員「只想好好在運動舞臺上表現」,並呼籲蔡當局為體育健兒權益受損負責。
二是臺灣能否順利參加東京奧運會也成為未知數。臺灣本來可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奧運會,但蔡當局衝撞「一中」原則導致「奧運模式」也面臨不確定性,若放任「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囂張下去,臺灣將會喪失參加東京奧運會乃至任何國際體育賽事的機會,臺灣體育健兒的基本權益將再次遭受重創。此外,即將在臺灣舉辦的亞洲杯男排比賽,目前大陸尚未交出比賽名單,能否順利赴臺參賽仍未定。如果作為亞洲強隊之一的大陸取消赴臺參賽,如此亞洲杯賽事的意義也將大大折扣。
因此,蔡當局的所謂「反制」,只會更加限縮臺灣的參賽權,最終的結果就是葬送臺灣體育健兒的未來。(作者:徐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