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朱敏潔】臺灣部分人士發起「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聯署導致臺中市被取消東亞青運主辦權的風波在島內繼續延燒。
島內運動員都很憂心自己運動生涯前途,不少人站出來抗議「奧運正名公投」,不想因為少數人的「正名」活動而失去國際比賽舞臺,呼籲民眾理解現役運動員的立場,不要隨波逐流,先搞清楚國際現實。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31日報導,臺灣著名跆拳道運動員劉威廷27日在個人臉書發表文章表示,不該為了「正名」運動,犧牲球員權益。但文章發出後,遭到島內部分偏激網民的炮轟,指責其短視自私。他不得不將文章刪掉,但仍表示,能不能立足國際是政治人物的事,而不是運動員能改變的事。
劉威廷曾獲得2016年亞錦賽銀牌、2017年世大運80公斤級比賽銅牌。
臺灣著名跆拳道運動員劉威廷
運動員:不支持「正名」,不想失去比賽舞臺
劉威廷在臉書稱,這幾天風波不斷,沉思了幾天後,想利用訓練之餘的時間,談談「正名」這件事。臺中市被取消東亞青運主辦權,讓人擔心的並不僅僅是「失去主辦權」,而是越來越多人搞不清楚什麼才是「對運動員好的事情」。
他稱,自己是一名跆拳道選手,參加過很多大大小小國際比賽,身穿「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或簡稱「TPE」的隊服;拼搏很久終於站上頒獎臺,看得並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子,而是「中華臺北奧委會會旗」,聽到的是被稱為「國旗歌」的「中華臺北奧委會會歌」。自己也想過為什麼不能以「臺灣」或「中華民國」參賽,但是只要了解幾個簡單而重要的基本情況,就能理解國際體壇的現實規則。
第一,「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是1981年洛桑協議籤訂而成;第二,國際奧委會憲章裡有規定,若要更改會名,必須先退出國際奧委會,再以新名稱重新加入;第三, 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國家奧委會須符合條件為「聯合國或國際紅十字會會員國」。
這意味著,如果想以「臺灣」參賽,首先中華臺北奧委會要先退出國際奧委會,並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或國際紅十字會。但如果「臺灣」無法加入聯合國或國際紅十字會,那就意味著運動員再也無法參加奧運、亞運、各項目世錦賽和亞錦賽等國際賽事。
劉威廷臉書 圖片來自臺媒
劉威廷表示,有人說運動員都是小孬孬,這麼說也可以,但站在自己的立場,寧願以中華臺北參賽也不要沒有舞臺。
他反問稱,練跆拳道14年,各種甘苦都經歷過,汗水淚水受傷流血都有過,每個運動員都是付出自己的青春,用大半輩子就為了拼一面獎牌;如果練了這麼久發現,擁有實力卻無法在這些舞臺比賽,難道是為練辛酸?
劉威廷還表示,除非「中華民國」能先以任何名稱加入聯合國或國際紅十字會,否則自己不支持聯署「正名」,只要有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可能性讓中華臺北奧委會丟掉會籍,他都不願冒這個險。
他還舉了其他的例子對比,在許多國際組織中,「中華民國」都是以「中華臺北」之名加入,或許是考慮到商人貿易會影響島內現實經濟,所以不會有人出來替他們「正名」。因此,呼籲大家能理解現役運動員的立場,不要隨波逐流,先搞清楚國際現狀和現實。
文章最後,他寫道,「我是劉威廷,是今年八月要前往印度尼西亞出徵亞運的中華臺北隊選手之一,我想說,比起正名卻冒著不能比賽的風險,我寧願維持現狀,以中華臺北隊、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之名在國際舞臺上拼搏。」
然而,劉威廷這番觀點,卻遭致不少偏激網民的抨擊,「短視近利又自私的運動員,丟臉!」,炮轟其唯利是圖,甚至人身攻擊他「無論支不支持『正名』,需要的不是舞臺而是智商」,等等。
劉威廷招架不住網民留言,只得刪掉了上述文章。但隨後,他仍堅定地在臉書重新強調,「我們的立場很明顯,只要有一絲的風險,依然不會支持『正名』活動」;並稱,有沒有能力在國際上立足,是政治人物該努力的,而不是運動員能夠改變的。
他稱,現階段自己照常每天積極訓練備戰亞運,希望真正愛體育、關心運動員的民眾,能一起為中華臺北隊選手們加油。
也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支持,「做為一個運動員最重要的就是比賽,也就是舞臺,運動員生涯有限,了不起20年;這絕對不是一句,『不過就是少比一場比賽』這樣的幹話這麼簡單。」
此外,除了劉威廷,舉重運動員陳葦綾也在臉書直播聲援運動選手,「請支持及維護運動員參賽權益,天佑運動員的付出及努力,還給他們舞臺,用實力去競爭。」
冷血的臺當局和政客
但是,面對運動員的困境與呼聲,民進黨當局、「臺獨」分子仍無動於衷。
7月30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接受電視專訪時,對於東京奧運以「臺灣」名義出賽的可能性有多高,竟表示還要再努力。他既絲毫沒有檢討「執政」錯誤,還把鍋甩給蔣介石,稱都是當年蔣介石退出聯合國「埋下大錯」,也難怪被島內民眾嘲諷為「完全執政,死人負責」。
紀政(左)、孫大千 圖片來自臺媒
此外,「東京奧運臺灣正名行動聯盟」舉辦「力挺東亞青運晚會」。「公投」提案人紀政聲稱,「支持公投並不等於支持臺獨」,煽動支持者讓第二階段的聯署破35萬人,從而聯署成功。
對此,前「立委」孫大千批評稱,拜託紀政別搞亂子了,請她「高抬貴手」放過臺灣的運動員。
孫大千在臉書撰文指責,紀政不把戴資穎(臺灣羽毛球運動員,單打世界排名第一)、謝淑薇(臺灣知名網球運動員)和曾俊欣(首位在溫網青少年男單封王的臺灣選手)這些「臺灣之光」給毀掉就是不甘心吧?
他提出三大質問:首先,紀政曾身為一位運動員,應該深刻體會到,一位運動員日以繼夜的準備,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用盡洪荒之力來展現光芒。今天何德何能去剝奪了這些運動員的夢想?
其次,紀政不可能不清楚,在現今緊張的兩岸情勢之下,「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當然會被大陸視為標準的「臺獨」行為,卻還要在這裡掩耳盜鈴,企圖要狡辯掩飾,紀政和那群懦弱沒種的「臺獨」分子是真的把天下人都當成白痴了嗎?
最後,紀政在推動「正名公投」時曾說「最壞就是維持原狀,不會影響選手參賽權」,但今天的結果又是如何呢?已經搞掉了臺中東亞青運的主辦權,沒有叫切腹謝罪已經很寬容了,還要再繼續犧牲運動員的空間和舞臺嗎?
他對紀政喊話稱,「反正你已經從一位運動員轉型成為政客了,所以他們的死活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了呢?」
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蘇嘉祥也呼籲,請政客們不要利用體育運動這塊淨土,給運動員保留一個純淨的活動空間,讓「中華臺北」繼續留在國際奧委會,「珍惜我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參賽空間。搞『臺獨』的人、要『正名』的人,請遠離體育運動圈」。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聯合體育界人士25日聲明,體育界痛心「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只顧政治利益、不顧運動員權益的暴虎馮河舉動,國際奧委會已明確告知不會有實際效益,部分政治勢力還要強硬推動,這是刻意犧牲運動員權益換取選票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推動者也沒有替代洛桑協議的改善方案,渾然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導致運動員無法參加任何在洛桑協議及奧委會模式影響之下的運動比賽。
臺灣體育界再次呼籲,運動員的專長是展現人類的體能極限,不應成為政治的籌碼或是操弄政治的力量,懇請大家饒了無辜的運動員,讓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回到國際運動賽事比賽的初衷。
27日,中時電子報稱,臉書熱傳紀政侄子紀建安議員的選舉宣傳照,照片上紀政與紀建安合照,底下的宣傳口號正是「推動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紀建安曾任民進黨現任臺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的助理,但在競爭激烈的士林北投區最終落選民進黨黨內初選。這張宣傳照也引來不少島內民眾的政治聯想。
截圖來自中時電子報
國際奧委會再次答覆
另據臺灣「中央社」消息,7月30日,該媒體記者電子郵件詢問國際奧委會今年是否曾做出不允許中華臺北改變名稱的決定?此外,部分國家或地區曾有更名問題,國際奧委會對公民表達自由民主立場的看法。
國際奧委會當天回復稱,關於中華臺北參與奧運的名稱、會徽、會旗及會歌早在名古屋決議及1981年洛桑協議中已經商定,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近期已確認這項協議維持不變並完全適用;並強調,中華臺北奧委會完全支持以上作法,沒有要求任何改變。
7月24日,中華臺北奧委會副主席蔡賜爵指出,「正名公投」目前只是民間發起的活動,並不代表官方立場,也尚未成案;中華臺北奧委會主張,不應該讓此事件影響運動員的權益。
7月25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對此事作出明確回復,東亞奧協決定取消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原因在於臺灣一些政治勢力和「臺獨」分子,在民進黨當局的縱容下推動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使這次運動會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和政治幹擾。取消臺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是東亞奧協作出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