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寒山寺門前的實拍,你們也過來看看?

2020-09-09 午後海風

一次旅程中來到蘇州寒山寺,因時間的關係並沒進寺內,但在寺門外走走,也算不枉此次的慕名經過。

寒山寺的遊客很多,因為它是蘇州較出名的景點。

現代的人群,古時的環境。

優雅的園林,古樸的寺廟。

園林跟現時的公園差不多,青翠碧綠,整齊有序。

從外面可以望到裡面的寒山寺。

這是寒山寺長城和鍾,氣勢宏偉。

有關長城和鐘的詳盡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慢慢細讀。

大門外邊到處是蘇州味十足的店鋪,讓人好想挨個挨個把它逛完。

相關焦點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作者 高志明)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代詩人張繼京城趕考落榜,又逢安史之亂來到蘇州,停靠在楓橋邊船上作的這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詩句使寒山寺名揚天下,成為遊客遊蘇州的嚮往之處。特別是假節日,寺內寺外、遊人如織、絡繹不絕、成為楓橋景區亮麗的風景線。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作者 高志明)
    ,停靠在楓橋邊船上作的這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詩句使寒山寺名揚天下,成為遊客遊蘇州的嚮往之處。有如下說法一,寒山寺的門前是古運河,為方便救火(寺內曾發生火災5次、也說7次)。說法二,蘇州是水鄉,古時人們以船代步,到寺廟進香禱告多乘船隻方便進寺。說法三: 西方是極樂世界,光明聖潔,釋迦牟尼如來佛祖的居住地,大門向西以嚮往恭迎佛祖。 寺門前黃色照壁上嵌著三個方青石,上面刻著「寒山寺」三個大字,款署:東湖陶浚宣題,遊客們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 【導遊詞】蘇州寒山寺
    各位遊客:說起寒山寺,大家都會想起唐代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當年張繼進京考試名落孫山,歸途中夜泊楓橋,寫下的千古絕唱。寒山寺的鐘聲使他消除了煩惱,繼續寒窗苦讀,後來再次赴京應試,終於中了進士。
  • 一睹蘇州「寒山寺」真容,走進當年詩人的意境,慢慢感受文化魅力
    蘇州「寒山寺」——詩中的悠然廟宇說起蘇州的景點,從古至今獲得了許多稱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句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幅幽遠空遼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而寒山寺也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寺廟,要比普通的寺廟要引人注目,所以為了去看看張繼筆下的寒山寺,我決定一睹寒山寺的真容。
  • 蘇州寒山寺,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蘇州寒山寺蘇州寒山寺蘇州寒山寺位於閶門外楓橋鎮,現為佛教活動場所。唐詩人張繼途經楓橋,寫下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名句,從此詩韻鐘聲千古傳頌。江蘇寒山寺簡介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裡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 行攝天下——江蘇蘇州寒山寺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因為喜歡一首詩,喜歡詩中的意境,從此就有了一個心願,一定要到詩中的地方看看。2005年帶兒子去敦煌,包了一輛車進沙漠,就為了能站在玉門關的廢墟前聽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朗誦一遍「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的詩句。
  • 蘇州遊記2:七裡山塘、寒山寺、虎丘
    聽說七裡山塘不錯,是蘇州古街道,特別具有蘇州特色,所以就先去七裡山塘看看。街臨河而建,房子還是舊式的,兩邊的商鋪賣的都是蘇州特色的東西。街道裡隱隱約約若隱若現飄蕩著蘇州評談,聽著還是不錯的,據說蘇州評談是世界最好聽的戲曲,也不知道真假。
  • 華東遊記之一:你們說的寒山寺,是什麼樣的
    當其它同學都是去日本、北歐的時候,窮困的爸爸小聲提議說,我們去蘇州和南京看看園林,看看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好不好?說到蘇州,當然就會想起園林了。出發前,我認真做了一些攻略。我發現寒山寺、拙政園和虎丘山是值得一去的。
  • 直擊:日本的寒山寺
    日本也有個寒山寺,在離東京不遠的青梅縣,從東京到青梅要倒多次地鐵,或者是郊縣輕軌,大約2個小時左右,從青梅到寒山寺,大約10分鐘車程,寒山寺坐落在「澤井」這個地方,因為水好,盛產酒。 青梅特快上,人們很有紀律,車廂裡也沒人說話,打手機之類的,安靜得不可思議。
  • 蘇州寒山寺因什麼而成熱門?在此的你豈有來過這座千山禪寺呢?
    因此,今天我們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在蘇州的一挺不錯的適合假期周末閒遊的景點:寒山寺。寒山寺可以說在蘇州的小夥伴都不陌生吧,或許至少都有來過了。蘇州寒山寺位於蘇州市西郊,這座始建於南朝,現已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寒山寺更是因唐代詩人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而聞名天下。
  • 蘇州寒山寺為日本大地震舉行敲鐘祈福法會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陶胤):3月25日,中國蘇州寒山寺為日本大地震舉行了"感同身受 祈福生命"敲鐘祈福法會。寒山寺、重元寺全體僧眾及護法居士、在蘇日資企業、日本留學生代表、蘇州學生代表600餘人齊集寒山寺大鐘大碑園,共同為日本特大地震及次生災害中的遇難者祈禱祝福。
  • 蘇州這座寺廟,名氣雖不如寒山寺,但比寒山寺更值得去
    蘇州這座寺廟,名氣雖不如寒山寺,但比寒山寺更值得去說到蘇州,人們腦海裡總會浮現江南水鄉的畫面。畢竟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屬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除了古鎮、園林之外。蘇州還有一座寺廟非常有名,那就是寒山寺。
  • 蘇州寒山寺今起恢復開放
    蘇州寒山寺關於恢復開放的公告各位遊客、香客、信眾:根據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的要求,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宗教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切實維護宗教領域正常秩序,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蘇州寒山寺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統一部署,將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自2020年6月2日(星期二)起恢復開放!優惠政策: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自恢復開園起面向醫護人員實行全年免門票政策(憑有效證件),有效時間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
  • 蘇州「寒山寺」——充滿著人文氣息的名勝古蹟
    蘇州「寒山寺」——充滿著人文氣息的名勝古蹟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一句美妙的詩句流傳千古,讓我們不得不讚嘆這一個美妙的地方,這一座隱匿在夜色朦朧中的寺廟。羈旅之苦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而如今便捷的交通和方便的旅遊設施讓我們不再忍受古人曾經苦惱的距離問題,而是擁有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快樂和便捷,乘坐飛機就能在幾個小時內飛躍到蘇州這座城市,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和旖旎之景。我們今天要來蘇州遊覽的就是寒山寺,一座名揚千古,歷史悠久的寺廟,一個為我們帶來充滿著人文氣息的名勝古蹟。
  • 這座位於蘇州的寺廟,名氣雖不如寒山寺,卻是蘇州唯一的寺廟園林
    ,蘇州市的旅遊業發展水平是很高的,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前去蘇州遊玩,而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寺廟就是位於蘇州市的西園寺。西園寺對於蘇州當地人而言是非常神聖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因為相傳在西園寺許願非常靈驗,口口相傳使得西園寺在蘇州當地人的心目中有著良好的口碑,雖然它的名氣遠遠不如著名的寒山寺,尤其是對於那些外地遊客而言,寒山寺的名氣更是遠超過西園寺,但是這並不妨礙西園寺的發展。
  • 蘇州—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小時候書本裡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看得人如痴如醉,總希望有一天,能去親眼見證這小橋流水,精雕細琢的絕美風景。畢業那年,終於有機會去看看這人間美景了。70君行走的線路,主要是拙政園--蘇州博物館--平江路--蘇州大學--寒山寺
  • 蘇州不愧是人間天堂,為了看虎丘和寒山寺,我特地去了一趟
    2018年9月,閒來無事,我陪朋友去上海參加一個會議,當天他參會,我就買了一張上海虹橋到蘇州的高鐵票,準備到蘇州逛一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美女、蘇州園林是我到蘇州之前的最初印象。蘇州火車站到蘇州,不可不遊虎丘。
  • 古老的寒山寺,集古建築精華,擁有難忘的寺文化
    在六朝時期,寒山寺就建成了,距今天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一千多年內,寒山寺前前後後遭受好幾次火災,但是依然保存下來!寺內古蹟很多,有名人的碑文,石刻像等等。寒山寺面積不算很大,但它的名聲卻很大。一來是因為當年詩人張繼的詩文感嘆,為寒山寺這個寺廟宣傳了一番,也捧紅了張繼這個詩人;二來是因為寒山寺門前有一條京杭大運河,推動了水運發達的蘇州寒山寺,前來上香拜佛的遊客不計其數。
  • 蘇州寒山寺有其獨特風格,文化背景深刻,值得一去!
    蘇州寒山寺有其獨特風格,文化背景深刻,值得一去!說到蘇州的風景名勝,從古至今,受到了很多讚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首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今天,我突然想起這首詩,想去蘇州寒山寺看看。「楓橋附近的夜泊」讓我想起了寒山寺的各種景象。顯然,這不只是一座簡單的寺廟。為什麼詩人對它評價如此之高?大多數寺廟給人莊嚴肅穆的印象,許多遊客很少去寺廟,因為他們不喜歡這樣的氣氛。然而,寺廟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僵硬和冷漠。它們包含著更加廣泛和深刻的文化。寒山寺也是遠近聞名的寺廟,比普通寺廟更引人注目。因此,為了看張繼描述的寒山寺,我決定去看寒山寺的真正特徵。
  • 姑蘇城外寒山寺《蘇州》
    遊寒山寺楓橋夜泊 《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使寒山寺這個蘇州城外的小寺院出了名。寒假,我來到蘇州,有幸遊覽了寒山寺。清晨,陽光像千萬把利劍透過樹梢。我踏著晨曦,順著石徑,來到寒山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蠟黃色的山牆,配以黑灰色的簷子,顯得清幽淡雅。繞過山牆,我走進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