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的小洞使俄美生出嫌隙,雙方約定都暫時不提

2020-12-20 好奇心日報

國際空間站發生神秘壓力洩露事件已經兩周,但引發洩露的小洞到底是怎麼來的仍然是個謎團。隨著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陰謀論被扯出水面。

美國東部時間 8 月 29 日周三晚上 7 點左右,NASA 和俄羅斯國家航天機構 Roscosmos 檢測到空間站艙內壓力下降。由於當時氧氣洩漏的速度非常緩慢,所以地面飛控人員並沒有叫醒正在睡眠的機組人員。國際空間站的六名太空人按規定時間醒來後才被告知該情況,他們在自發排查後找到了洩漏點——俄羅斯聯盟號太空艙上一個直徑 2 毫米的小洞。

當時小洞的洩漏雖然很輕微,但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補救,機組人員會在 18 天內耗盡空氣。空間站的 6 名太空人中,有 3 名是來自 NASA 的美國人,2 名是來自 Roscosmos 的俄羅斯人,1 名是來自歐洲航天局的德國人。

發現小洞後,歐洲航天局太空人亞歷山大·格斯特立刻用手指堵住了漏洞。在國際空間站的現場直播中,NASA 的地面控制人員說:「亞歷克斯(亞歷山大暱稱)現在用手指堵著那個洞,我認為……這可不是最佳修補方案。」隨後,亞歷山大用管道膠帶封住漏洞以防更多空氣洩漏到太空中。但任務控制中心稱,仍看到「持續降壓」,洩漏速度仍在波動。

俄羅斯太空人建議使用密封膠和醫用紗布堵上,但是美國太空人安德魯·福伊斯特爾在與休斯敦和莫斯科對話期間提出再等 24 小時,討論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案,畢竟太空人的生命暫未受到威脅。但是在當天晚上,俄羅斯太空人就接到了飛行指揮中心的指令,然後立刻用一種特殊的密封劑封住了這個洞。這種膠帶名叫卡普頓,是杜邦公司在 20 世紀 60 年代末開發的一種聚醯亞胺薄膜,可以在零下 269 攝氏度至零上 400 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內保持穩定。

洞堵上之後,NASA 和 Roscosmos 開始調查引發危機的始作俑者。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稱,美國和俄羅斯一開始認為這個小洞是由微隕石撞擊造成的。在地球軌道上有超過 1.7 億個太空碎片,這樣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NASA 將這種小隕石統稱為 MMOD。其實此前也有小天體撞擊空間站的情況出現,但從未造成過貫穿。

但經過幾天的調查後,俄羅斯的官員在 9 月 5 日稱,這個小洞不是微隕石撞擊造成的,而是人為鑽出的,並且是故意為之。俄羅斯宇航局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說,那個洞是在多次嘗試之後鑽下的,拿鑽具的手搖晃不穩,在洞周邊留下了多個鑽點。

俄羅斯《生意人報》稱,Roscosmos 懷疑,鑽孔是美國航天員故意為之,目的是引發地面緊張,然後儘快將一名生病的太空人送回地面。

Roscosmos 已經向 NASA 發出請求,要求其協助調查。俄專家請求獲得美國太空人的視頻記錄複印件,以及太空人所有的醫學指徵。《生意人報》引用俄消息人士的話稱,獲得這些文件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畢竟涉及到患者的隱私信息,「但是,如果美國方面拒絕提供幫助,那麼這將證明他們確實有參與此事的可能。」Roscosmos 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很可能會與 NASA 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坦在 10 月 11 日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討論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洞很有可能是在地球上就鑽好了的,只不過當時簡單遮蓋了一下,後來暴露了出來。俄羅斯前太空工程師謝列尼亞科夫(Alexander Zheleznyakov)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採訪時說,太空機組成員出手鑽洞的說法無法讓他信服。「從我看到的照片上判斷,這個洞應該是在地球上就鑽好了的。它處於一個不好操作的位置,沒那麼容易去鑽。」謝列尼亞科夫說。「最有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工人操作失誤,錯鑽了一個洞,趕緊把它補上。然後,要麼他不想告訴別人,要麼他被警告最好閉嘴。」洞的附近確實有膠水的痕跡,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

不管怎麼說,這個洞的出現都讓國際空間站內的氣氛十分尷尬。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合作,是僅存不多的未受華盛頓對莫斯科制裁影響的領域之一。如果這個洞確實是人為故意鑽出的,俄美在航天領域的關係很可能將會進入一個不愉快的時期。

國際空間站目前由六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局、巴西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

根據國際空間站的制度,在不同國家飛船值守的太空人是可以互相「串門」的,美國太空人有進入俄羅斯飛船的機會——但前提是必須經過俄羅斯指揮官的同意。被鑽出了洞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正好與美國段的間隔室相連,不排除美國太空人曾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進入了俄羅斯段的可能性。

《生意人報》引用某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俄羅斯消息人士的話稱,飛行指揮中心曾給俄羅斯太空人下令,在沒有得到指揮官許可的情況下,不允許美國專家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部分。

故事進行到這裡已經變成了一起羅生門。據 Time 報導,俄羅斯副總理尤裡·鮑裡索夫在未提及俄宇航局長羅戈津名字的情況下警告說,在調查結果被確認前不要隨意猜測洞的來源,「對俄羅斯或美國的太空人施加壓力是不可接受的。」

曾放言「洞是被人為鑽出」的羅戈津局長立刻轉變了說辭。「散布關於國際空間站的謠言和猜測無助於 Roscosmos 專家的工作,而且會破壞機組人員的友好氣氛。」羅戈津在 Facebook 上寫道。

美國和俄羅斯兩家宇航局的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坦與羅戈津已經達成了協議,在調查結果被公布前不再猜測任何可能性。

題圖/NASA

相關焦點

  • 俄美核軍控條約續約前景不樂觀(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目前俄美兩國間僅存的主要軍控條約,目前距離該條約到期不到一年,留給雙方的續約談判時間所剩無幾。目前,俄羅斯對續約表態積極,但美國提出一系列不切實際的要求,為該條約續約前景蒙上陰影。
  • 俄羅斯公布新一代空間站的建造計劃,國際空間站這次真的不行了?
    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空間站即將上天,俄羅斯也公布了新一代空間站的建造計劃,美國媒體直呼:趕緊停止,否則美利堅要落後了,對此有網友評論,普京突然要「另起爐灶」,難道國際空間站這次真的不行了?
  • 俄美歐G8峰會鬥法敘利亞問題|普京|G8峰會|俄美|敘利亞_網易財經
    然而,世界輿論對此似乎不感興趣。俄羅斯媒體評論認為,最受各方關注的乃是俄美元首會晤,特別是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交鋒。 普奧會料將無果而終 俄美元首會晤一直為各方所期待。此次利用G8峰會空隙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晤,是歐巴馬再次當選後俄美元首的首次見面。
  • 漏氣致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溫度升高
    據新華社電 正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俄羅斯航天員伊萬·華格納向俄羅斯航天局控制中心專家報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溫度因漏氣緩慢升高。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說,艙內溫度預期12日恢復正常。 國際空間站去年9月發現輕微漏氣。至今年8月,洩漏率比先前增加了5倍。
  • 臺積電押錯寶,張忠謀與蔡英文暗生嫌隙?
    不過民進黨當局卻沒有對這有意義的40周年有更多的表示,當天,蔡英文、賴清德還有蘇貞昌都未到場。據臺媒披露,蔡英文等人不到場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雖然在前些時候,蔡英文和張忠謀還相談甚歡。
  • 它是國際空間站上目前唯一種植的蔬菜
    大部分人都不喜歡吃蘿蔔,因為它是一種讓人頭疼的食物。但是,他們很容易生長,而且現在已經在國際空間站這一最惡劣的環境中生長。高級植物棲息地中的蘿蔔原產地國際空間站專門生產這種蘿蔔的地方,與幾米外沒有熱真空的地方相比,並不是特別荒涼。NASA經營的高級植物生境位於 ESA哥倫布模塊內部,經過特別的設計,適合植物生長。以往,這個模塊可以種植新鮮的果嶺,既供太空人自己食用,也可以用來做地球實驗。
  • 土庫衝突後爭奪中東事務主導權——俄美強勢介入,誰是贏家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美國不斷強化與土庫雙方的互動博弈力度,力圖爭奪中東事務主導權,塑造於己有利的戰略態勢。俄土達成「歷史性協議」繼美土約定之後,「俄土新約」再為敘利亞局勢打入「鎮靜劑」。俄總統普京22日在索契會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雙方籤署一份包含10項條款的諒解備忘錄。
  • 太空垃圾「偷襲」國際空間站 太空人逃生艙內避難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杜曉菲】據英國《衛報》7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6日,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襲擊,三名太空人被迫匆忙躲進逃生艙避難。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俄羅斯一顆氣象衛星的殘片16日差點撞上國際空間站,一名美國太空人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只好躲在暫時停留在太空站附近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內避難。據報導,當時飛來的碎片離國際空間站只有3千米,所幸最後「擦肩而過」。這已經是國際空間站建立16年來第四次發生類似的事件。有潛在危險的太空垃圾逼得太空人不得不躲進逃生艙避難。
  • 未來俄美關係:兩位總統續寫「冷戰後記」?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莫斯科1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克裡姆林宮新聞局當地時間12月15日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向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致賀電,祝賀他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同時表示「基於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俄美合作符合兩國人民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俄方已為兩國合作和接觸作好了準備
  • 俄對哈薩克斯坦充當「中間人」角色改善俄美關係持謹慎態度
    此訪,雙方會談主要圍繞敘利亞、雙邊關係、俄美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會談取得多項合作成果。    據悉,此次訪問,雙方共籤署了二十多項價值約70億美元的協議,合作領域從農業到航空涉及十分廣泛。特別是波音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兩家航空公司之間達成了一項協議,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此次合作協議將提供超過7000個就業崗位。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據俄羅斯科學家稱:「顯而易見,在空間站的某些陳舊設施中,存在某些與金屬疲勞等因素有關的問題。
  • 又漏氣了,國際空間站該退役了?--上觀
    對於國際空間站漏氣一事,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該公司必要時將在明年2月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更多的氧氣,且空間站某些設施陳舊或該退役。羅戈津19日說:「首先,國際空間站本身就有氧氣儲備。如果有必要在空間站內部氣壓下降的情況下補充氧氣和氮氣,我們有相應儲備。
  • 國際空間站主要組成部分介紹
    南方網訊 國際空間站的建成依賴於16個國家提供的資金,這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是兩大投資國,其他投資國還包括日本、加拿大以及由11個國家組成的歐洲航天署。另外,巴西也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一系列小型硬體設備。  國際空間站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功能貨艙:該部分是國際空間站的第一部分,其俄羅斯語的縮寫是FGB,於1998年11月發射升空。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就在中國的嫦娥5號平安歸來,中國科技界正喜氣洋洋分享嫦娥工程成功帶來階段性成功喜悅的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再次告急:萬能膠帶不萬能,它並不管用!現在太空人應對這種情況,到底還有什麼招數?據俄通社12月19日消息,俄航天集團執行經理克裡卡廖夫最近披露,太空人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再次尋找漏氣孔,消息一傳出, 對國際空間站未來命運但有的一些科技人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國際空間站難道真的是「垂垂老矣」了嗎?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居然是個縫合怪?
    2020年9月1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外部發現氨氣洩漏;9月3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考慮到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的情況(後又延到2024年),狀況百出的國際空間站是否真的不行了?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國際空間站的前世今生。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第一個空間站是蘇聯在1971年的「禮炮1號」(Salyut 1),接下來的十年中,「禮炮號」計劃又陸續建立了6個空間站。1973年,美國發射了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Skylab)。所有這些空間站都是管狀結構。
  • 傳深田恭子11月結婚 或耽誤綾瀨遙好事恐生嫌隙
    來源:新浪娛樂深田恭子與社長男友約會綾瀨遙緋聞韓國男友魯敏宇深田恭子、綾瀨遙資料圖新浪娛樂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本月初,人氣女星綾瀨遙被《女性SEVEN》雜誌爆料與韓國演員、歌手魯敏宇交往,這是她時隔十年被曝光熱戀,就算宣布結婚也不意外
  • 「珍珠港事件」重現——EVE空間站遇襲!
    全球最受歡迎的網路遊戲EVE(專區)在12月31日,遊戲中的一座空間站遭到了母艦的撞擊,撞擊導致空間站出現嚴重損毀。目前,空間站已經恢復運轉,但外形損毀嚴重。這也是EVE中建築首次遭到如此大型的破壞。該空間站位於星系莫卡冷 V – 衛星1 異株湖集團 工廠。
  •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永別國際空間站(組圖)
    這張3月7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脫離國際空間站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美國「發現」號太空梭7日脫離國際空間站。由於「發現」號返回地球後將退役,此次分離也成二者的永別。這張3月7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脫離國際空間站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美國「發現」號太空梭7日脫離國際空間站。由於「發現」號返回地球後將退役,此次分離也成二者的永別。
  • 俄美互相降籤證費用 或促進兩國相互往來
    據俄外交部代表介紹,俄美兩國相互減少領事館籤證費用,是在簡化兩國公民籤證手續協議這一框架下進行的。他說:「該措施將促進並活躍俄美兩國經濟、文化、科學、人文交流,是雙方籤證政策趨於自由化,直至最終被廢除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報導最後指出,俄美兩國相互簡化籤證手續的協議於2012年9月開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