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故事」舌尖上的非遺——潼關醬菜

2021-01-20 陝西法治網

閒暇時去博物館看個展,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消遣。各類形式、主題多樣的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覆蓋了大眾與小眾群體不同的需求……近日,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醬菜博物館裡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

潼關醬菜博物館位於潼關縣城東環路南段,由潼關萬盛園醬菜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興建、潼關萬盛園醬菜傳承人宋崗山倡導組建而成,展館內主體風格仿古典雅,分為「歷史淵源」「精藝佳方」「醬香久遠」三個展廳,藏品實物600餘件,涵蓋西漢至民國年間醃製醬醃菜的器具、包裝、度量衡用具、店鋪牌匾及運輸工具等多種門類。走進潼關醬菜博物館,跟隨文物、雕像、器件穿越「時空隧道」,如同閱讀一部濃縮數百年的醬菜歷史的卷冊。

潼關醬菜博物館

談起潼關,留給外界的第一印象除了產黃金、肉夾饃,可能就屬潼關醬菜了。潼關醬菜創始於明末清初,有數百年的歷史,說起它的「成名史」,還有幾段有趣的故事。1915年,潼關醬菜與貴州茅臺酒一同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名貴食品博覽會,裝有潼關醬菜的竹簍尚未啟封就醬香撲鼻,其產品鹹中帶甜、酥脆香甜,引起眾人垂涎,在首屆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獲得金獎,一鳴驚世,流傳至今。

在博物館內,還有一尊魯迅等文化名人品嘗醬菜的仿銅雕像,神態栩栩如生。在1924年7月,魯迅先生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陝西韓城人王捷三的陪同下,與京、津文化名人10餘人,赴西北大學暑期講學。來到潼關後,魯迅先生一行來到城內有名的「桃林」飯館吃飯。席間,一盤小菜引起魯迅先生極大興趣。他的舉動引起王捷三的注意:「先生,您愛食這菜嗎?這是此地有名的特產。」魯迅回答:「這菜我食過,那是1901年冬,我家藕琴公在陝為官25載,榮歸故裡,即帶了此禮物,回紹興後,給我家送了兩簍,此形此味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他的一席話,引起了同行者的極大興趣,大家紛紛品嘗,散席時,魚肉酒菜尚剩,唯獨那盤小菜一掃而光。

潼關醬菜

有趣的是,魯迅先生在西北大學講完學後,又專程水路東行,再次來到潼關,據《魯迅日記》載:「午抵潼關,買醬萵苣十斤,泉一元。」回京後,大多分送親友。有人笑問:這是學你叔祖的樣子。可他說:這是因為醬萵苣的確好吃,有特殊風味,作為出遠門歸來的禮品是最好不過的。偉大的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在潼關購買醬菜堪稱美食界的一段佳話。

作為陝西唯一一家醬菜專題博物館,館內現存兩口百年普缸,已有150多年歷史,是潼關醬菜悠久文化的活化石。醬缸內的銘文一個有「萬新」字樣,一個有「萬盛園三全子永宗四號」字樣,經考系清道光年間所置,為難得之寶。館內陳列著的醬菜技藝泥塑沙盤,再現了明末清初潼關萬盛園醬菜從原料種植、收購、分選、剁節、分缸醃製最後到銷售的全過程,是了解潼關醬菜工藝流程的生動教材。

百年醬缸

潼關北臨黃河、南依秦嶺,沉澱了豐富的黃河文化,獨特的水土條件也為培育醬菜提供了豐厚沃土,經過幾代人的潛心鑽研,逐漸形成了完整的醬菜釀造工藝。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潼關萬盛園醬菜選料考究,製作工藝紛繁複雜,製作技藝代表作品連皮醬筍,是我國醬菜種類的奇葩,其產品酥脆香甜、醬香濃鬱,具有獨特性、唯一性。

「潼關萬盛園醬菜製作技藝已被錄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館內負責人宋崗山介紹,興建潼關醬菜博物館,挖掘、整理萬盛園醬菜的製作技藝,對搶救和保護潼關醬菜歷史文物和傳統技藝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提升潼關醬菜知名度,打造旅遊景點,促進縣域旅遊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王怡)

來源:渭南日報

作者/來源: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醬香 "非遺"醬菜趟出傳承新路
    而今,從飯桌上的主角變為佐餐的調味品,鹹菜始終活躍在人們的記憶和舌尖上。而在臨沂,一說起鹹菜,大夥第一反應會想起「惟一齋」、「鄭旺」等字眼,殊不知在我們身邊還有一個傳承數百年的「非遺」垛莊醬菜。在剛剛結束的「十一」黃金周,為了延續百年一脈相傳的手藝,更為重振垛莊醬菜盛譽,一對父子傳承人施展起渾身解數,記者與眾多登蒙山、遊孟良崮的遊客一起被這縷醬香所吸引,趕去一探究竟。
  • 非遺:留壘醬菜製作技藝
    留壘醬菜在當地俗稱老陳菜,產地在滏陽河畔的任縣留壘村,因其選材獨特、醃製考究、風味獨特,在明清時期就已聞名全國。   傳統的醃製,醬菜可保存一二年。留壘醬菜將醃製好的蔬菜取出後在陽光下曬乾,然後再用醃菜的老湯把乾菜煮熟煮爛,最後再將熟菜晾乾儲存。經過這樣製作的醬菜經久不變質,而且口感筋道,味道更好。同時存放時間越長,味道就更加醇厚。成為滏陽河畔當地農家特色食品。
  • 《陝西故事 · 美食篇——潼關醬菜》
    從這裡走出去的貨物中,有一個潼關當地的特色產品,一直走到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那就是潼關的醬菜。宋崗山,因為小時候父親在潼關的醬菜廠工作,醬菜廠就是他童年記憶裡的樂園,後來,自己也進了醬菜廠,成了一名醬菜工人。
  • 誰是你心中的「非遺推薦官」?
    今年5、6月間,由吳少華中式美學生活平臺,及其創辦的傳承中國文化的交流平臺——驚鴻會,策劃發起了以「非遺」為主題,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為中心的大型活動「尋找最中國的你 她們·成都·非遺 100位獨立女性攝影展」。
  • 非遺徵文|我與非遺的故事和我身邊的手藝人徵文比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從城門外去看城門裡的故事,神秘又日常,古老又鮮活。一群「修時間的人」憑藉靈巧沉穩的雙手,將那些在歲月長河中的字畫、鐘錶、青銅、織繡......重新打撈上來,從而使這它們在故宮這座紅牆黃瓦的物質文化遺產裡屹立不倒。
  • 非遺徵文 | 我與非遺的故事和我身邊的手藝人徵文比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從城門外去看城門裡的故事,神秘又日常,古老又鮮活。一群「修時間的人」憑藉靈巧沉穩的雙手,將那些在歲月長河中的字畫、鐘錶、青銅、織繡......重新打撈上來,從而使這它們在故宮這座紅牆黃瓦的物質文化遺產裡屹立不倒。
  • 品味舌尖上的非遺「非遺老味道」新年禮盒在滬發售
    在今天開幕的上海首屆非遺食品購物節上,讓這一切輕鬆實現。滿溢「海派文化」味的非遺年貨禮盒,讓這個春節「吃好」,還「有範兒」「有面兒」。去年上海非遺購物節期間,非遺衍生品銷售平臺搭建。其中,上海本土老字號的「寶藏」非遺食品,獲得消費者普遍歡迎。今年,上海進一步響應國家文化旅遊部「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倡議,舉辦了上海首屆非遺食品購物節。
  • 六必居醬菜:六道工序打造舌尖上的美味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一分鐘故事
  • 潼關醬菜,渭南市潼關縣的傳統名菜
    潼關醬菜是渭南市潼關縣的傳統名菜,屬於陝西省名優食品之一。源於唐代貢品。其製作工藝精細,色澤鮮潤、紅中透黃、鹹度適中、微甜脆爽。品種有八寶醬菜、蘿蔔醬菜、連皮醬筍、五香花生、五香面醬、潼關小菜等三十餘種。一九一五年獲巴拿馬世界名特食品博覽會銀獎。
  • 「文化故事」用影像記錄非遺 讓文化浸潤人心
    用影像記錄非遺 讓文化浸潤人心「 什麼是非遺」是以人為本,活態流變的文化形態;是戲曲歌舞、古謠童謠、手工技藝的文化體現;是有著五千年文明,五千年記憶,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什麼是非遺,這就是非遺。在街頭,在鄉裡,很平常的民族印記;在手中,在心上,傳承千年從未間斷。
  • 「多彩非遺 壯美長城」——長城腳下話非遺活動,快來圍觀!
    長城腳下的「非遺文化大餐」來啦2020年8月8日至11日「多彩非遺 壯美長城」約100餘位代表性傳承人將現場展示非遺技藝,民眾可現場體驗非遺項目製作、與傳承人互動,了解傳統技藝,感悟非遺文化。,約有100多位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售賣,柴溝堡燻肉、槐茂醬菜、邯鄲大名二毛燒雞、廊坊德義源辣椒醬等美食邀你邂逅舌尖上的非遺~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可以購買將美味帶給家人哦~長城腳下唱大戲傳統戲劇、曲藝展演活動時間:2020年8月8日至11日每日下午二場
  • 潼關傾力打造「中國醬菜之鄉」
    潼關傾力打造「中國醬菜之鄉」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13-07-18 08:03:42
  • 舌尖上的渭南——潼關篇
    潼關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它南依秦嶺,北有渭、洛,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接谷深崖絕,是陝西的東大門。電話:0913-3822449 特色小吃篇老潼關肉夾饃肉夾饃是陝西著名的風味小吃,但老潼關的肉夾饃卻別具一格,似乎比其他地方的更勝一籌。
  • 我在雪博會⑧丨舌尖上的「非遺」傳承不息
    「非遺」展區堅持遵循「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這些舌尖上的「非遺」早已與現代生活水乳交融,親密無間。在製作工藝上,我們堅持依古法純手工製作。生產出來的粉條潔白晶瑩,口感非常好。不信你嘗嘗! 」「非遺」的生命活力,不僅在于堅持匠心、承繼傳統,更要以此為基礎,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充分融入生活。
  • 舌尖上的渝北非遺,看到都想流口水!
    舌尖上的渝北非遺,看到都想流口水! 一種非遺美食就是一個故事 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習慣 今天 讓我們走進「舌尖上的渝北非遺
  • 舌尖上的煩惱 ——浦東「非遺」美食的傳承困境
    浦東新區「舌尖上的非遺」共有9個項目,包括下沙燒賣、高橋鬆餅、周浦「三陽泰」糕點等。
  • 「舌尖上的非遺」變身方便速食!線上也可買「家鄉味」
    非遺速食將主打「重慶味」非遺速食品牌的創始人是「雙非遺」技藝傳承人賴維學,他既是合川區「重慶小面非遺技藝傳承人」,也是「重慶滷製品非遺技藝傳承人」。重慶人最愛家鄉味,而非遺也需要傳承,如何讓兩者更好地結合?
  • 吉林非遺購物節即將開幕 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值得期待
    央廣網長春6月11日消息(記者劉源源)吉林非遺購物節6月13日即將拉開帷幕,鼎豐真、李連貴燻肉大餅等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將精彩亮相。在這批吉林特色的非遺美食中,鼎豐真糕點被長春人譽為「糕點之王」,是國家商務部首批認證的「中華老字號」。它的製作經過了大小面案師傅的十多道工序。同樣是百年老店,李連貴燻肉大餅從選肉、修整、排酸、煮肉、燻制、提純老湯油,到和面、制酥、抹酥、包餅、烙制,技術完整規範,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非遺風味。
  • 非遺傳承譜新篇,文旅融合結碩果——孝義市南曹村以「舌尖上的非遺...
    流水線上,一顆顆泡發好的大豆細長潤澤,不同於市場上圓圓的品種,該公司的原料以無公害大豆為主,全部來自於東北等地的無公害基地。」從小作坊加工發展到規模化經營,不僅比以前衛生,而且產量提高,節省了勞動力。豆製品採用傳統工藝,特殊配方,現代的科學技術和高溫滅菌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劑,是無公害綠色食品,為的就是讓人們吃得放心。
  • 預告|今晚21點,一起去嘗嘗舌尖上的重慶非遺美食
    這是一本挖掘、傳承家鄉文化,共同講述以人為主角的百年巴渝文化史,讓「非遺美食」「活」起來的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讀的《重慶寶貝·美食》。《重慶寶貝·美食》作為「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叢書」的第一本,以美食作為切入點,甄選了多項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類項目,如豐都麻辣雞塊、涪陵榨菜、長壽血豆腐、黔江雞雜、萬州雜醬面、磁器口陳麻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