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阿彌陀佛聖誕丨阿彌陀佛,謝謝您!

2021-02-07 法雨流芳

千百億劫

我們輪轉六道

苦不堪言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

以四十八願之深廣弘誓

接引眾生往生極樂國土

永脫輪迴之苦

不管我們知道不知道

看到沒看到

阿彌陀佛總是不間斷

不疲厭地保護著我們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

攝護不舍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是因為他的本願,如果阿彌陀佛沒有本願,就不會有這麼一尊偉大、能夠救度我們的佛。

當然,每一尊佛之所以成佛都各自有他的本願,只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有別於其他諸佛,是十方諸佛所沒有的,是超越於十方諸佛的本願。所以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後,依他的本願所成就的大力就特別的殊勝廣大、弘深。

在《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說:「我建超世願」,意思是說,阿彌陀佛他當初所發的願,是超越十方諸佛,是十方諸佛所沒有的。釋迦牟尼佛在介紹阿彌陀佛的時候也說「發願逾諸佛」,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是超逾十方諸佛的願。

在《無量壽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發願的時間有多久呢?經言:「具足五劫,思維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彌陀佛詳細地考慮、計劃,要如何很簡單、很容易地來救度十方眾生?要如何才能使十方眾生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阿彌陀佛經過了五劫那麼長久的時間持續不斷的周詳思維。

願發了之後,如果不繼續積功累德,修六度萬行,廣學無量法門的話,這個願就等於是空願,所以阿彌陀佛又經過多久的時間累積功德呢?經典說:「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意思是說經過了不可思議的兆載永劫那麼漫長的時間,不間斷的積功累德。

所謂的「不可思議」是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想像。阿彌陀佛以這麼長久的時間來累積菩薩無量德行,方使得他的四十八大願能夠願願完成,願願如實的圓滿具足。

阿彌陀佛為了完成這四十八大願,是經過了那麼漫長的時間,在這一漫長的時間裡,其他的佛從因地修行,又從果地返回廣度眾生進入涅槃了,阿彌陀佛還在修行,還在為眾生累積功德。

為什麼四十八大願要經過那麼久的時間去思維?為什麼要圓滿四十八大願必須要經過那麼長久的時間呢?這是因為在這四十八願當中有一個最重要關鍵的根本、主要的願要徹底成就。

從因地來講,因地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因本的願,但其中有一個最根本的願,就是第十八願。

為什麼淨土法門談到阿彌陀佛的本願都是指第十八願呢?因為四十八願當中如果沒有第十八願的話,四十八願就談不上可貴與殊勝了,正因為有了第十八願才顯現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可貴。

因為第十八願是要救度十方眾生的願,而十方眾生範圍寬廣無邊,有所謂「十法界」的眾生,除了佛法界以外,其他九法界有情通通都是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這個就是第十八願救度的十方眾生。

第十八願是淨土法門的根本,不僅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亦是十方諸佛的本懷,甚至也是十方諸佛所要勸說、稱揚、護念的。

《無量壽經》言: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釋尊說要將這第十八願的彌陀救度法門永遠保留在宇宙當中,即使前一位佛涅槃了,下一位佛還沒有降生人間,也都要使這個法門永遠流傳下去。

第十八願總共有三十六個字,這三十六個字大家能夠背的話就儘量把它背下來,因為這是我們這一個法門的根本,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生命,也是我們的生命。

因為有第十八願,法藏比丘才能成為阿彌陀佛,因為有第十八願,我們今生今世才能夠解脫生死輪迴

第十八願三十六個字,請大家合掌,我們來虔誠恭敬地念一遍: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三十六個字,主要是阿彌陀佛自我發露,他的成佛是要救度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十方眾生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這樣阿彌陀佛就必定使他們當生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有任何眾生,阿彌陀佛不能夠使他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他就不成佛。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眾生不能往生,表示他的力量還不具足,還沒有資格成佛,還要再修行,還要再累積功德,一直到他有足夠力量能使所有眾生只要稱他名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才成佛。

這麼講起來,要成為其他的佛較容易,只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了,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可是阿彌陀佛這一尊佛之所以要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累菩薩無量的德行才能夠成佛,只因為他要普遍的、簡易的救度所有眾生,所以必須要經過那麼長的時間。

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我們娑婆世界貪瞋痴特別強盛、罪業特別深重的凡夫也通通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

既然是十方眾生,包含聖人、凡夫,凡夫包含善人跟惡人,也包含阿鼻地獄的眾生。這就表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沒有分別的、是平等性的。不管是聖人還是凡夫,是善人還是惡人,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會修行還是不會修行,心清淨還是不清淨,通通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

只要眾生願生極樂,稱念名號就必定使他往生。

阿彌陀佛的成佛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所以我們十方眾生之所以能夠得救是由於他的成佛。

十方眾生要是問起:「能不能得救啊?什麼時候開始能夠得救啊?」那就要看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什麼時候成佛的。如果阿彌陀佛還沒成佛,就沒有這個佛號讓我們稱念,也沒有極樂世界讓我們往生成佛。那麼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成佛已經十劫!

十劫以來阿彌陀佛都日夜在呼喚著我們、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十劫的期間,阿彌陀佛在做什麼呢?都在呼救我們,呼救我們十方眾生:所有的善惡凡夫啊!你要來往生我的極樂世界,我在這裡等候你!

阿彌陀佛一直在呼救我們,甚至合掌拜託我們說:十方眾生都是我的獨子,如今流落在三界六道之中困苦輪迴,我這個做父母的很不忍心,兒啊!拜託你要趕快回來,回來才能得到安樂。你要回來的糧食我都已幫你準備好了,你要回來的資費、工具我也都很早就替你安排妥當了,只要你上車,要吃就有吃,要穿就有穿,就可以使你平安回到極樂的故鄉,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一直在這樣呼喚我們。

阿彌陀佛他發願要如何成為一尊很容易救度十方眾生的佛呢?其內涵都在四十八願裡面。要怎樣才能讓十方眾生很輕易地、安然地、自在地往生極樂世界呢?也都在四十八願裡面。

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如果有一個願不是為十方眾生發的,這個願就沒有意義了,這個願阿彌陀佛就會寧可捨棄,所以,阿彌陀佛是救度十方眾生的佛。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沒有立下任何條件,如果說有,就只是要你「願生、稱名」。因為極樂世界再怎樣的清淨莊嚴,阿彌陀佛再怎樣的大慈大悲、願力廣大,如果我們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跟阿彌陀佛就沒有什麼關係了,還是永遠在六道裡面流轉輪迴。

所以首先必須要有「願生極樂」的心,接下來,「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的人,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已經成就了,所以,善導大師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十方眾生——不管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在家、出家,會修行、不會修行,有智慧、沒智慧,只要能稱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就一定往生!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已經成就了。

善導大師說:「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我們應該曉得,阿彌陀佛所發的這個本誓重願不是虛假的,因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

阿彌陀佛願願為眾生,只要我們肯被救,只要我們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被彌陀救到了

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好像大願船,我們眾生浮沉在這六道苦海之中,如果我們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就等同坐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坐上彌陀的大願船的人,只要時間一到——也就是世間壽命一到,立刻就到彼岸了,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雖然我們壽命還沒到,還在六道的苦海當中,可是已經註定不會再沉淪了,因為我們已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了。

在這世間,不管你搭怎樣豪華的輪船過海,都可能會有危險,可是阿彌陀佛這艘願船永遠都不會危險,因為這一艘船是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是由阿彌陀佛在駕駛,服務人員都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所以必定到達彼岸,不會有任何的風險,這就是全憑彌陀救度。

簡而言之,我們只要稱念彌陀名號,往生的業因就已經成就,已經不再是六道輪迴的凡夫,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這樣大家了解了,就敢於承擔。

因為往生與否不是靠我們,是靠阿彌陀佛,就像一個在外面乞食流浪的孩子,吃沒得吃,穿沒得穿,住也沒得住,有一天他被認出,原來他是國王唯一的兒子,是太子,這時他的身份就立即雍容華貴起來了。從此再也不是一個流浪的乞丐,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

印光大師說: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所以,只要我們願生之心不變,念佛專一不雜,不必等到臨終,也不用等到將來,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已是極樂世界的聖眾,已經不是輪迴的凡夫了。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又叫做「光明名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之身,所以《阿彌陀經》說:

意思就是說,這一尊佛具有無量的光明,他的無量光明是照滿整個大宇宙,而且他的光明是不受任何障礙的──不受有形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的障礙。也不受無形的──我們眾生的貪瞋痴、以及生生世世以來種種罪業的障礙。

總之,阿彌陀佛的光明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快速地來到我們身邊保護我們、救度我們。所以阿彌陀佛又叫做「光明攝取」的佛。「光明」是指阿彌陀佛的佛光,「攝取」就是從現在開始,阿彌陀佛就一直未曾稍離視線的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臨終的時候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好像什麼呢?

我們晚上要睡的時候,有蚊子要叮我們,可是如果我們在蚊帳裡面,蚊子就叮不到我們了。同樣的,我們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有什麼樣的蚊子要叮我們呢?有冤親債主的蚊子要叮我們,要跟我們討債;有天魔外道的大蚊子要妨礙我們,不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但是只要我們念佛,就永遠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蚊帳裡面,蚊子大隻也好、小隻也好,都叮不到我們。

又好似這一隻杯子,開水裝在杯子裡面就不會流到外面去,永遠都在這個杯子裡面,一個念佛的人,永遠都在阿彌陀佛光明的杯子裡面,不會再到三界六道輪迴,也不會受種種業力的障礙,所以說阿彌陀佛就是光明攝取的佛。

所以,一個願生極樂,專稱彌陀名號的念佛人,從他信佛念佛的當下開始,盡一輩子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護當中,受阿彌陀佛的保護,不受冤家債主的幹擾,不受天魔外道的妨礙,也不受災難的傷害。

這是名號自自然然就擁有的功能力用,不須經過眾生的祈求才有。就好像點火,火自然會燃燒,倒水,水自然往下流一樣,這是它自然的功能,並不是因為知道原理了,或經過祈求才這樣。所以以現世利益來講,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福延壽。

人的身體都有光明,人身上的光明大小,是隨他的心願、福報而有大小不同,只要我們起善念,吉祥善光就很大,起惡念就有混濁的惡光;福報大,光明也大,福報小,光明也小。

如果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恭敬三寶,光明就更加的清明而廣大,若進一步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光明便可說是遍滿整個宇宙。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光明呢?

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量光,阿彌陀佛將他所有的功德化成這一句名號回向給我們眾生,所以這一句名號蘊含了阿彌陀佛的所有光明

因此,我們凡夫以微小的心來稱念這句光明名號,就跟阿彌陀佛的名號結合,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結合,豈不是我們身上的光也隨著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而遍滿無量大的宇宙。

就好像這一滴水,雖然只有一滴,可是將它倒進大海,這一滴水就跟大海融合為一體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念佛人身上都會放佛光。

曾經有一位法師到美國去弘法,他領導大眾在佛堂念佛,待念佛結束的時候,有一位美國人就很讚嘆地跟那位師父說:「師父啊!師父啊!我是一個學神通的人,我看到大家在佛堂裡面念佛,如果虔誠念佛的人,他身上的光明非常大,大到可以將地球包起來這麼大的光明;不太虔誠念佛的,只是嘴巴跟著大家一張一合的人,他的光明就很小,只在嘴邊進進出出而已。因為我看到這麼殊勝的現象,所以我也要來學佛。」

經典上說:「念佛之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我們會以為四十裡很大,但比較起來,相較於宇宙,地球是很小的;而相較於地球,四十裡更小。但是一個人虔誠念佛時,他所發出的光明就可以把地球包起來。

想想看,我們這個嘴巴乾淨嗎?連開口都氣味難聞。可是只要我們一張開嘴巴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就會放光明。我們只要張開嘴巴念佛,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身上出入放光。雖然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可是鬼神、佛菩薩都看得出來。

所以,我們只要念佛,不但鬼神不會妨礙我們,甚至如果我們跟他有冤結的話,因為念佛的關係就可以跟他化解冤結,從此以後就不會再向你討債了,甚至因為我們念佛的關係就可以超度對方。因此我們念佛時無形中就在超度鬼魂,我們念佛就是在超度祖先,我們念佛就是在庇蔭子孫。所以念佛真的是最簡單,又最殊勝的法門!

對一個念佛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句佛號更重要的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是我們的生命,有佛號就有我們的生命,沒這句佛號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為沒有了這句佛號,人死之後就會到閻羅王那裡去受審判,那就非常悲慘了。

一個念佛的人,阿彌陀佛現在就開始以他的無量光明給予其周全的保護、照顧,未曾暫舍,到臨終的時候就現身把我們迎接到極樂世界,如《阿彌陀經》言: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一個將要臨終的人,如果他平時都沒有念佛,通常都會手忙腳亂,恐懼一旦斷了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裡?想到要跟恩愛的家人離開了,要跟這個世間建立的一切事業、財產離開了,要跟這個環境離開了,非常的依依不捨。接下來呢,冤親債主要來討債,黑無常、白無常拿鐵鏈要來捉拿去審問判罪,心中非常痛苦、緊張、害怕。

但是念佛人不會害怕,因為阿彌陀佛會親身來保護我們、迎接我們,在臨終快要斷氣還未斷氣之時,阿彌陀佛就先出現了,他就會清晰地看到阿彌陀佛,那時候,他就會慶喜踴躍地跟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從現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捨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那個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

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聽、手腳不能動,可是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一個願生極樂世界的人,他那個時候還是會念佛,而且阿彌陀佛來迎接他的時候,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彼此之間看得清清楚楚的。

所以,我們平生只要負責念佛就好了,往生的事阿彌陀佛自然而然會完全、完善、完美地負責,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假若一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因為病苦的折磨口念不出佛號來,也沒有關係,他心中有安慰,想著:「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不會恐懼,不會慌張不安,只靜靜的等待,等待彌陀的來迎。

所以,我們就平靜地、輕鬆自在地「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待彌陀來迎接就好。總之,有阿彌陀佛的來迎,會讓所有念佛的人,充滿著安慰,充滿著希望!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

我告訴你,沒關係,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有大願力,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業障,會遭受什麼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些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他不會捨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了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只要我們平常有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而且這個心是虔誠的、真實的,從今以後沒有雜修雜念,都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人,臨終的時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

不管臨終有昏迷、沒有昏迷,也不管臨終的時候是否會因身苦病痛而沒辦法念佛。我們只要負責平常的時候念佛就好了,臨終的時候如果有身苦病痛佛號念不出來也不要緊,只要心中靜靜等候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就好了。

因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是臨終來迎的佛,時間一到他就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正因為這樣,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心中永遠都是安穩的、安慰的,也因為這樣,所以這個法門又叫「易行道」,是容易的法門、安樂的法門,要不然眾生就永遠苦惱了。

假使阿彌陀佛沒有光明攝取我們,沒有臨終來接引我們,即使我們現在念佛,也會心中不安。會想:慘啊!雖然現在我很用功地念佛,可是臨終的時候,如果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如果昏迷那怎麼辦?

其實都不用有這些擔憂,因為阿彌陀佛他時時存在、處處存在、有大神通,他都知道你的情況而會適時保護接引你。

我們這個法門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法門,所以只要我們願生極樂世界,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去雜修雜行,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如果做到這樣子,就一定往生決定。

編輯|法雨流芳

製圖|法雨流芳

圖片素材源於網絡

版權歸屬原作者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文作者:五臺山黛螺頂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是佛教阿彌陀佛聖誕日,阿彌陀佛,佛名,阿彌陀為梵文音譯,意譯無量;另有梵名音譯阿彌多廋、阿彌多婆,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農曆十一月十七,是佛教中阿彌陀佛的聖誕日。首先,讓我們一起誦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值此勝日,佛教中會舉行大型的法會,以此來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許多對阿彌陀佛心生敬意的、修行淨土法門的,也會在這一天,齋戒沐浴,以恭迎阿彌陀佛誕。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嗡阿彌德瓦舍
    免費訂閱 點上方藍色字 我家法王今天(2016年12月13日農曆十一月十五)是阿彌陀佛節日,在北京涼水河放生為眾生祈福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瞻仰分享功德無量無邊……
    佛教徒為什麼過阿彌陀佛聖誕?阿彌陀佛是大乘佛教的共同指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佛教各個宗派共同的歸宿。據《阿彌陀佛聖典》不完全統計,大藏經中有211部佛經談到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代表人類對於幸福美滿人生的期盼和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最高追求。阿彌陀佛是佛教最普遍的信仰。阿彌陀佛念佛法門由於其易行道的特點,適合上中下所有根器的人修學,幾乎成為佛教信仰者絕大多數人選擇的修行法門,修行其他宗派的人也必然選擇將功德回向臨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佛菩薩聖誕】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阿彌陀佛曾發下大願不論哪個世界中的眾生聽聞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莊嚴以及阿彌陀佛往昔行菩薩道時所發菩提心願所行菩薩之行而欲隨學發願修行並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以此種種功德回向並願於命終之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其人便可在臨命終時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丨憶佛念佛 佛祖同懷
    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公曆壹月叄日)轉發功德無量
    2018年1月3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聖誕。阿彌陀佛,佛名,阿彌陀為梵文音譯,意譯無量;另有梵名音譯阿彌多廋、阿彌多婆,意譯無量壽、無量光。一佛有不同含義的名號,這在十方三世無量諸佛中僅有此一例,可見阿彌陀佛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阿彌陀佛又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與中央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合稱橫三世佛;此外,阿彌陀佛及其兩大脅持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 今天12月31日(四)「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
    今天12月31日(四)農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經句: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釋義:阿彌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超過世間日月光明的千億萬倍。所以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諸佛的光明中極為尊貴,是佛中之王。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其左右兩脅為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所成就莊嚴功德故,稽首頂禮阿彌陀佛及持其名號,遠勝世間供養諸佛及行布施波羅蜜功德。阿彌陀佛威攝一切諸佛淨土,承其不可思議功德,凡信奉受持阿彌陀佛經典,得生於彌陀淨土。
  • 年末大喜日:明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我們的慈父——阿彌陀佛的聖誕日。《阿彌陀經》中有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因此,若此生信佛、念佛、求生淨土,將來早日成就佛果,利益眾生時,方為真報佛恩。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2020最後一天,瞻禮全球百寺阿彌陀佛聖像,見者福慧雙增,吉祥平安!
    阿彌陀佛聖誕來了
  • 重溫永明大師的教誨,是對阿彌陀佛聖誕的最好紀念!
    明天即農曆十一月十七,至誠恭迎,佛中之王,光中極尊,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聖誕。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阿彌陀佛本願含攝法界文明無限深廣之精華,其道德、文化、宗教諸方面的意蘊,具有超時空、遍法界的永恆價值。探究阿彌陀佛本願意蘊,不僅對淨業行人的解行不可或缺,而且對當代道德重建、人文理念、科技發展乃至現代人的精神歸宿,均不無啟迪價值。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萬善行邀您一起頂禮供養彌陀舍利塔,見者得福,逢兇化吉,避災解難,轉發功德無量無邊!
    十方三世所有佛,阿彌陀佛最為尊,我們日夜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萬德洪名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眾生之慈父——阿彌陀佛的聖誕吉日。值此殊勝的日子,萬善行廣布十方,倡世人天,弘揚彌陀之本願,導歸極樂之願海!
  • 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日 祈願眾生離苦得樂
    編者按:2019年12月12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彌陀佛聖誕。值此殊勝日,請大家發無上菩提心,吃素放生,供燈供齋,誦經念佛,廣行善業,祈願一切眾生遠離疾苦,究竟解脫!雲岡石窟阿彌陀佛(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阿彌陀佛,佛名,阿彌陀為梵文音譯,意譯無量;另有梵名音譯阿彌多廋、阿彌多婆,意譯無量壽、無量光。
  • 阿彌陀佛聖誕與極樂世界信仰
    今日是2020年最後一天,也是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日。淨土宗的根據主要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三部經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民國時的印光法師將《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與《首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與三經合印流通,合稱《淨土五經》。阿彌陀佛是《阿彌陀經》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稱呼:「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 慧淨法師彌陀聖誕開示:阿彌陀佛是何等佛?(珍藏版)
    編者按2019年農曆十一月十七,阿彌陀佛聖誕紀念日,為感恩彌陀示現娑婆普利群萌,新北板樹體育館舉辦「彌陀聖誕佛一」,四眾弟子同念彌陀,慶彌陀聖誕,亦是慶自己念佛決定往生,阿彌陀佛的聖誕,也是念佛人的聖誕。
  • 恭迎佛教中阿彌陀佛聖誕,三亞南山寺舉行冬季佛七祈福法會
    12月17日,農曆十一月十一,為紀念佛教中阿彌陀佛聖誕,三亞南山寺全體僧眾本著「放下萬緣、一念單提、至誠恭敬、專精念佛」共修原則,按照佛教儀軌舉行為期七天的冬季彌陀佛七祈福法會,祈願世界和平、社會和諧、人民安樂。當天上午八點半,南山寺金堂大殿梵音唄唱,佛號長誦。
  • 【一句佛號】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嗅香,阿彌陀佛;口嘗味,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
    他的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我們要學這個。眼見色,阿彌陀佛;耳聞聲,阿彌陀佛;鼻嗅香,阿彌陀佛;口嘗味,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要把境緣放在心上,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都不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汙,心就動了,心就不平等;不放在心上,心永遠是清淨的,永遠是平等的。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區別
    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是華藏世界的創造者.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此方佛,阿彌陀佛是他方佛。釋迦牟尼,就這一次來說,成佛在2500多年前;阿彌陀佛成佛在10劫之前。
  • 「南無阿彌陀佛」從哪裡來
    「南無阿彌陀佛」從哪裡來 文丨淨宗法師 我們能念出這句名號,是因為阿彌陀佛「本發深重誓願」。他發了這樣的大願:「我成佛的時候,要讓十方諸佛讚嘆我的名號,讓每一位眾生聽聞到我的名號。」所以,我們的耳朵能聽到這句名號,這本來就是佛的誓願在我們身上落實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