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2020-12-21 中國書法平臺

言恭達簡介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顧問。

縱橫捭闔 境界高遠

——書法大家言恭達書法集評

言先生書法始於篆、隸而終於草書,其習書的路徑,正好吻合了漢字藝術的三次變革。他的草書獨樹一幟,不但展現出激情四溢、想像飛騰的時代特質,更體現了雲蒸霞蔚、雍容大度的盛世氣象。當我們身處這個時代,會感到眾聲喧譁,莫衷一是。誰是這個時代的藝術王者?從中國歷史過往的朝代中,我們知道每一個朝代都會選擇這個朝代的每一個方面的真正代表者。我有一個預感,只要言恭達先生不改初衷,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這個時代將有可能挑選他為書法藝術的代表者。

—— 熊召政

恭達先生書法功力厚實,書路寬闊,數十年來不廢臨池,且數體皆能,為當代實力派書家之翹楚者。其篆書,從小篆入手,上溯三代吉金文字,脫胎於《散氏盤》,形態端莊靜穆,氣息醇厚古雅。其大草書更有其獨特之處:大氣磅礴、樂感強烈、氣韻生動,境界高遠,構形大開大合,運筆縱橫捭闔,以篆書裹鋒筆法和簡書率意筆法入草,堪稱得中鋒運筆「畫沙」之妙。這種具有獨特個性風貌的時代經典,既是書家深厚的民族文化與美學精神修養的體現,更是其強烈的時代責任使然。

——陳方既

恭達遠祖是孔老夫子的高足:十哲之一的言偃先生。清雅守正的家風,讓他既有與時偕行的積極進取精神,又有慎獨的自我匡正的君子之風。他淡泊名利,虔誠待人;他樂於助人,公而後私;他精於法度,又勇於創新。恭達先生的書法作品,無論隸、篆、行、楷,還是他最擅長的草書,都表現了他深邃的哲學功底。功而不工,匠心獨運,卻似出自天然,一揮而就。他的書作,常常「以我書,寫我思」,寫他「時代抒懷」的詩作。這是他將書法與時代相結合的表現之一。雄健、瀟灑、空靈、優雅融為一體。好,實在是好!

——蘇叔陽

恭達先生的大草,他的篆籀,他的詩文,他在書壇上的獨特表現,使我心儀已久。他草意入篆的創造,有一種特殊的傳統美感和現代美感。恭達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流布的不凡氣度和胸襟,高蹈而壯闊,妍麗而雄強,這就不能以往常論書的常態去規模先生,這裡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靈和佚宕之氣,慧根內植,豪氣幹雲,自有一種無法臨撫制約之處,此謂之神。恭達先生的創作能凸顯思維本體,使線的藝術發揮到類似某種交響音樂的精神作用之極致,這就是恭達先生作品的最為光彩的特點。

——林凡

創造性地處理好個體生命、社會風雲和藝術傳統三者的關係,是擺在一切藝術家面前的難題,也是言恭達先生書法創新的突破口。他從篆籀中得其筆法筆意,傳其金石之風。既得其技,亦得其味,即清、拙、厚、大,這是筆墨之趣,也是人生歲月之趣,歷史滄桑之味。不止於此,恭達更重視的是領傳統之神,這神便是寫意精神。他在符號化的路徑上一路走來,由篆而隸而草,由形而神而意。從最嚴謹的篆籀入手而最後騰躍入大草化境。他從藝術精神中衝決而出,進入人生社會之道,從以藝術實現個體生命到以藝術濟世救心,承載起社會擔當這樣一個大道。

——蕭雲儒

言先生的書法各體兼工,而以篆、隸、草為最,品其書作,神採煥然,靈氣暢流,樸厚與空靈同在,高華與雅逸齊飛。作為藝術大家的言先生正和同道們辛勤耕耘,不懈攀登,開築新時代的精神高原。一是淡泊虛靈的主體胸次。言先生認為,藝術家的主體胸次既要淡泊,又要虛靈。所謂虛,指虛靜、超曠;所謂靈,指有靈氣、有才氣。想做一名藝術大家,學養、才情、技藝三者不可或缺。二是深邃超卓的創作理念。言先生強調一個觀點: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思想者,藝術創作必須技進乎道。沒有哲學作本體支撐建立起來的美學大廈是不堅實的。「絢爛之極復歸於平淡」,他認為書藝的高境是唯道集虛、計白當黑,藝術創作應於虛靈中傳出動蕩,神明裡透出幽深。言先生的創作理念具有超卓性,體現在他提出的「為人生而藝術」的創作主張。尚雅是大眾文化提升為普遍的審美需求。三是雄秀高華的藝術境界。言先生的創作以崇高為宗、雄中見秀、逸中見雅。先生學書取法乎上,窮研篆隸而肆力於行草。他以大草鷹揚天下,而首先是篆隸大家。言先生說:「一個真實的藝術境界,體現藝術家深摯的宇宙情感,這就是妙解自我生命奧秘的清逸。」言先生的草書創作不逐時風,獨標性靈,宗篆籀而法碑版,侶狂素而友張顛,陶鑄百家,獨成風格,又以學養才情熔鑄化裁,大草筋力與秀骨、雄渾與清逸達到了高度的和諧。其堅深的篆隸筆墨,運用於裹鋒絞轉的用筆之法,使其整體書風高古而秀逸。其藝術語言高度詩化,書卷氣甚濃,體現華滋、圓融、清遠、俊逸的意境。將篆籀的精勁、二王的妍逸、懷素的靈秀、松雪的瀟灑熔於一爐,縱橫揮斫,既圓轉活脫又剛勁矯健,既快速流轉又暗合法度。這是生命本體的物化,博大胸襟的折光,時代精神的禮讚!

——蔣力餘

人評價言恭達先生書法為:清逸、蘊藉、渾樸、平和、簡靜,是他五十年來硯邊探索的藝術風格。「清逸」是他藝術審美的基本傾向。清逸贏得自然、平和、古雅、高踔、簡靜的書卷氣息。平中求奇,風韻天成。也有人說:他既承載著幾千年東方神秘的藝術密碼,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震撼和升華,同時也同樣覆載著現代的人文精神。文者戚戚,墨者離離。水窮雲起,下自成溪。

——尹力

言恭達先生乃言偃後裔,深厚的學養、人生的歷練和詩書畫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寬廣的胸襟和廣博的藝術胸懷。他的書法根植於甲金籀篆並貫穿於真楷隸行,更運之於大草之中。其書藝不管從風格面貌、氣息境界還是筆墨功力都可謂戛然不群,耀眼於當代,表現出「清、拙、厚、大」的審美特徵。

恭達先生擅長多種書體,尤其以篆書、隸書和大草功力最深、藝術水平最高。他的篆書不管是甲骨、金文還是小篆,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新的突破,將刀刻、石鑿、澆鑄和書寫的美學特性,藝術地融入到自己的翰墨之中,既有遠古篆書「事神」的神秘而悠遠的深邃境界,又有中國藝術寫意精神的完美表達,達到了極難的藝術高度。他的隸書承篆籀之用筆,取漢隸之結體,很好的實現了隸書崇尚「隸欲精而密」的傳統審美理想,表現出寬博、宏大、古樸的審美特徵,充分表現出隸書的金石之氣。他的大草書法藝術最為獨特,「以篆寫草」將篆籀之筆法運用於大草的創作之中,他繞過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用澀筆、渴墨、漲墨、宿墨,使線條的濃、談、枯、溼、飛白在長鋒羊毫和生宣紙的作用下,具有無比的豐富性和強力的現代感。表現出氣息純正、高古,格調高雅、飄逸,給人以縱橫奇逸、張弛有度、儀態萬方、大氣充沛、風神外躍、卓犖高邁之審美感受。恭達先生的書法既有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又有強烈的個人藝術面貌;既承接著五千年來傳統書法藝術的本體精髓又有自己的獨特創造;他的筆墨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既古老又現代異彩紛呈的書法藝術畫境,他以「篆籀」書法的這個「線」再一次給我們展示出中國寫意藝術精神的獨特魅力!

——衡正安

言恭達先生早年以篆書名世,他是當代書壇最早進行寫意大篆探索的書家。他的寫意《散氏盤》筆墨淋漓,以漲墨強化線條張力和金石氣表現,同時在結篆上又融入強烈的主體意識,在視覺造型中傳遞出時代審美趣尚。在當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達無疑是取得較高成就並具有開拓性的代表人物。

作為對篆書古法研味的延伸,他在隸書創作領域也取得很高成就。他的隸書以《好大王碑》為基,強化篆書筆意,以閒逸的筆路和江左風尚傳遞碑版雄強氣質,這種隸書審美取向對後來江蘇中青年書家隸書創作構成很大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篆隸古法構成言恭達書法審美價值的核心,他在對篆隸古法的審美價值追尋中,建立起主體化風格並積澱為其書法創作深層審美心理結構。可以說言恭達對篆隸古法的研創並未停留在法古層次,而是在對篆隸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尋覓和體悟表現性的審美向度。也正是在對篆隸古法的寫意性審美價值追尋中,言恭達最終轉向對大草的創作與探索,並以大草建立起他書法創作審美價值的中心點。從這個意義上說,言恭達始終是一個具有強烈主體意識及表現性的書家。他認為篆隸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調,所以他的大草在整體上傾向於唐宋傳統。他的草書以旭素為基,強化線條的純粹性及由對篆籀氣的崇尚所帶來的力量感,同時又引入空間結構意識,化裁黃山谷,強化草書的空間表現。在草書文本形式上,他採用唐宋草書慣常的手卷形式,將時空結構表現相整合,融化草書大的章法結構和欹側穿插咬合,體現出強烈的唐宋草書精神。

——姜壽田

言恭達先生的書法有一股清氣、淡氣,是他書法的「內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實是一種文化內涵在作品中的生發與彰顯,意境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覺與冥契。我們溯源其書法的「法意」精神,他是從晉、魏、漢三代,到鐘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筆法上,他把三代深奧高古的筆意,於古法中化解出今意,並能突破窠臼,自成風貌,於虛淡敦厚的點畫中闡釋出蘊涵大樸大美的大境界。我們在他的「真線」中,常常體會到那洋溢著生命情懷的宇宙之源,這「線」是充滿著生氣與精氣的生命之線。

——石延平

言恭達先生書法傳承了中國草書從漢到晉,特別是到盛唐的卓越文化氣度。中國草書體現了文人自身的藝術風格、藝術修養和技藝的修煉,同時也體現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既傳承了魏晉和大唐的高古、雄奇的風格,同時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豪邁、正大的新的氣質與時代精神。恭達書法藝術體現了一種集優秀書法藝術和個體生命感受於一體的審美風範。從恭達的書法、精神特質來看,既有清韻之氣,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風。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其書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優勢形成其縱橫可象、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書風。恭達書法藝術上表現出的綜合融合力量,雄中見骨,骨中見奇,奇中傳神。他的書法追尋以豪放、雄強、奇偉為特色的風骨,體現了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及其創新求變所達到的書法造詣的深度。

——張顥瀚

海虞言恭達先生是當代中國書法界一位極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他不僅以精湛的書藝為時重,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具有博大胸懷的文藝工作者和組織者,他對中國文化有著精深見解,並長期關注書法藝術的人文生態,關注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書法藝術的現代審美轉型,以身作則地踐行著作為文人書法家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最近,《人民日報》發表言恭達先生的《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一文。該文在對當今書壇不良現象進行分析批評的同時,也指出:「當代書法界亟須思想的滋潤和審美的純化,中國書壇需要心靈建設。」他再一次呼籲書法的人文自覺,強調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書法文化身份重塑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指出當今書法家要「用藝術的審美,自覺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使書法家肩負起以書法文化為載體傳播價值與精神的時代擔當。」

——黃君

作品賞析

黛點花城薄霧開,潮聲到枕月中來。

問君此夕揚洋洲夢,一寸春心萬裡回。

—— 自作詩 《澳洲行之一》

月照人間辨濁清, 經綸滿腹盡神明。

老梅雪蕊香如故, 吾仰今賢一幟擎。

—— 自作詩 《季翁贊》

嶺海傳情月籠紗, 丹墀醉彩墨風華。

何當一統中興日, 兩岸猶開吉慶花。

—— 自作詩 《山海傳情書畫筆會》

曾驚赤縣逞雄風, 一馬行空抖太穹。

溢彩淋漓論墨妙, 千秋惠播御飛虹。

—— 自作詩 《論書·傅山》

停杯香遠醉看留雲駐,

流水聲清閒吟待月明。

—— 自作聯

相關焦點

  • 言恭達:走進書法,走進中國
    作為當代書法藝術的工作者,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引領者,也是中華民族生活方式的創導者、傳播者,應為深化、強化、內化、活化中國書法「走出去」的內涵及要義而奉獻著。有著「中華文化大使」之譽的言恭達先生,就是這樣一個視書法「走出去」為己任的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文化學者。
  • 言恭達書法作品《南大校訓》、《世紀脊梁》贈南大
    言恭達向南京大學捐贈校訓作品。5月25日,在南京大學慶祝建校110周年之際,著名書法家言恭達向南大贈送了其書法作品《南京大學校訓》,以及100本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紀脊梁——言恭達書推動中國百年歷史進程人物詩抄》長卷。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楊忠教授參加儀式並致辭,校長助理周憲教授代表南大接受了捐贈。
  • 江蘇省中醫院文化巡禮暨言恭達先生書法長卷捐贈儀式在南京舉行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大家言恭達先生創作的氣勢恢宏的隸書書法長卷《大醫精誠》節選(600CM×120CM)和「大醫精誠」金文書法橫披(180CM×48CM)捐贈給在此次抗疫中發揮中醫特色、彰顯抗疫成效的江蘇省中醫院致敬可敬可愛的白衣戰士。
  • 浪漫主義書法大家-尹有香
    ,一級書畫代理商,湖北毛澤東書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布漿畫布雕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烙畫第一人,武漢楚天書畫院研究家、中國象形書法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書畫藝術大家;書法,國畫,油畫、烙畫、布漿畫,布雕畫,樣樣精通。
  •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言恭達走進山東藝術學院
    此次活動是繼馮遠走進福建師範大學後的第二站,也是書法進校園的首站,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言恭達走進山東藝術學院,開展美育公益講座,與山東當地書法家進行深入交流,並向山東省具有美術書法相關專業的高校捐獻2021年全年《中國美術報》,每期300份,為推動美育事業發展盡一份心力。
  • 言恭達致敬抗擊疫情的「大醫仁者」
    第六屆揚子晚報藝術節又將跟大家見面了! 大愛無疆,無畏逆行。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奮鬥,極大地催發了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2020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
  • 日升月恆——書法十二家作品展[賞鑑]
    李鐸、劉藝、言恭達、蘇士澍、王家新、李剛田、苗培紅、劉洪彪、李勝洪、張學群、高慶春、龍開勝十二位書家。    中國網10月29日訊(胡晨皓) 隨著漢字的演變發展,中國書法在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革中,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橫平豎直,一撇一捺,承載了漢字獨特的造型藝術和筆墨韻味,中國人獨有的哲學思想,孔莊文化,都在漢字的結構造詣上得到體現。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 臺灣雲門舞集在廈獻演「書法舞蹈」
    原標題:臺灣雲門舞集在廈獻演「書法舞蹈」  新華網10月5日電(記者張逸之、邰曉安)作為廈門閩南大戲院2014「兩岸藝術節」的開幕演出,臺灣現代舞蹈團雲門舞集《松煙》於10月4日至5日在廈門上演。   雲門舞集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其創辦者林懷民祖籍福建漳州,是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華人世界現代舞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松煙》《行草》《狂草》被合稱為「行草三部曲」。《松煙》曾於2006年被歐洲舞評家集體選為「年度最佳舞作」。   《行草三部曲》以肢體展現書法的趣味,《松煙》更強調留白。「舞者的演出不只是精準優美的表現,更追求內心的寧靜。」
  • 元朝書法,還有這些書法大家
    以趙子昂為首的書法家認為宋代的書法已經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為政治的開放,使書法家能夠隨心而寫、隨心而發,為明代草書名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其次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統治者用武力徵服了漢族,而漢族卻在文化上徵服了少數民族。元朝政府還專門設置了奎章閣等文化機構,所有的這些都促進了書法的發展。
  • 言恭達藝術研究|蘇叔陽:深邃的哲學功底
    言恭達的書法作品,無論隸、篆、行、楷,還是他最擅長的草書,都表現了他深邃的哲學功底。他清楚動與靜、實和虛、空(有)與無、濃和淡、局部和全體、細節和全篇等之關係。下筆之前,他必是先把書寫的內容仔細思考一番,連整體布局,連行距、字距,連墨色的濃淡、空白與連接……這一切都在胸中明白如電影畫面之流動,然後平心靜氣,再然後,慨然運筆,一氣呵成。
  • 著名書法家童樹根老師金陵觀展訪友
    著名書法家童樹根老師金陵觀展訪友經貿文化快訊南京電 10月25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家童樹根老師作為特邀嘉賓赴南京出席了「硯田寸耕」徐圭遜書法作品展。活動期間,童老師拜訪了原南京軍區裝備部副部長孫祥林將軍,暢談書法並交流創作心得。
  • 王羲之的書法為何受到歷代帝王和書法大家的推崇?
    王羲之書法「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健秀,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歷代有很多帝王喜歡王羲之的字,康熙經常親筆臨摹王羲之的書法,而唐太宗據說更是帶《蘭亭集序》陪葬的,是以《蘭亭集序》真跡早已不存於世,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和馮承素的摹本,其中馮摹本是通過雙鉤填墨製作而成,摹臨結合,自然生動,最具真跡神韻。
  • 天宮書法家丁嘉耕書法賞析——深度解析書法的真諦是什麼?
    曾在法、德等歐洲8國進行書法交流。漢字是書法的本源,書法是漢字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書法也是華夏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特殊藝術形式,是世界文化之林中比較少見的藝術種類。書法藝術跟文化也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而書法藝術的勃興,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那麼,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精髓呢?
  • 「問學揚州--宋濤書法作品展」在揚州八怪紀念館成功開展
    展覽共展出宋濤先生書法作品七十餘幅,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書體以隸書和行草書為主,展示了宋濤先生近年來的學書歷程和創作面貌。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副主席言恭達,南京海關原關長、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李多寬,南京書畫院院長劉燦銘,中國揚州八怪研究院名譽院長林釗勤,北京偉豪控股集團董事長張正喜,《中華英才》雜誌社副社長周描坤,中國質檢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永木,江蘇省楹聯研究會副會長劉雲虎,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趙彥國,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朱友舟,中國海關書協美協常務副秘書長胡正良,中國竹學會會長楊竹
  • 讀歷代書法品評著作有感
    隨著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的繁榮,與之興起的書法評論也日益興盛。之後,人與人之間、朝代之間,對書藝高低的比較,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近日集中學習歷代書法批評著作,頗有所獲所感。一、書法品評論方法的變遷1、以簡括語句評其風格。
  • 《桑梓集序碑》的書法風格
    《桑梓集序碑》的書法風格——黃偉浩丙戌仲秋,梁缺與賢士、摯友、族親等二十餘人在祖居哲寓舉行了一次具特別意義的活動,並將這次活動小記成文,以石刻之,名之曰《桑梓集序碑》或《梁缺碑他出生於廣東·羅定·素龍·上寧,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的良好教育,且酷愛書法,而立之年,已出版過多本書法集。這次《桑梓集序碑》的書法藝術又推陳出新,是他思想與藝術不斷成熟的突出體現。它以行草書的形式結體,以碑刻的方筆為主,行筆如鐵,端重厚樸,拙中藏巧。構成碑味濃重的行草書風,吾稱之為:「碑韻行草。」《桑梓集序碑》的書法,或正或行,變奇設險,不拘形跡,信筆達意。
  • 解惑|書法和書法批評路在何方?
    再看歷史上書名傳千古的大家,誰個的墨寶不是"寫字" 的痕跡?設若字寫得再有藝術性,也永遠只能徘徊在"低層次"中,則書法之道從發軔伊始,便進不了藝術的殿堂。即或幸蒙某朝君王的特別褒獎,得以忝位繆斯之列,又怎能歷經改朝換代的大浪淘沙,香火綿延至今,好之者、迷之者代不乏眾呢? 書法兼有實用和藝術的雙重性質。兩者的產生雖有時序上的先後,卻無本質上的對立。
  • 劉正成先生書法藝術賞析(一)
    一九九八年榮獲韓國美術家協會和韓國美術文化院頒發的「世界書法功勞牌」;二OOO年選任國家文化界五十名優秀工作者代表之一,在北戴河受到中央領導接見和表彰;二OO一年獲中國書協的「書法藝術特別貢獻獎」;二OO五年獲「韓國全北國際書藝雙年展」大獎。主編《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中國書法全集》(已出版七十卷)。
  •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何裕書法作品欣賞
    甘肅省政協六屆委員,甘肅詩詞學會理事,甘肅省老年大學書法教授,蘭州市老年大學書法系系主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甘肅分會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甘肅省美術家協會理事。200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教育部授予「二十一世紀有突出貢獻的老書法家」稱號。
  • 淺談書法的品評及書法的風格和流派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書法的品評及風格和流派。關於書法的品評書法品評是欣賞者對書者作品的品味給予的評價。在古代《漢書》「古今人物表」將古今人物分為九等,魏晉時期更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將士人按其才能分為九品,授予相應的官職。